'誰才是《水滸》中首條好漢?古代這麼多名人無一例外全選了他'

"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說起四大名著的人物故事,可以說每一部名著當中,都有許多經典的人物形象。在讀書的時候,每一個讀者心中都有一個不同的人物形象,甚至同一個讀者在不同時期讀同一段落,也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西方名言中的“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這句話可謂說得非常到位了。

"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說起四大名著的人物故事,可以說每一部名著當中,都有許多經典的人物形象。在讀書的時候,每一個讀者心中都有一個不同的人物形象,甚至同一個讀者在不同時期讀同一段落,也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西方名言中的“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這句話可謂說得非常到位了。

誰才是《水滸》中首條好漢?古代這麼多名人無一例外全選了他

今天以史為鑑跟大家聊聊四大名著《水滸傳》的故事,水滸傳不論是古代還是如今,都引發了許許多多的爭議,從古至今都有人在質疑宋江一夥殺人放火,燒殺搶掠的強盜真的是所謂的“好漢”嗎?如果不是,那麼108將中,有沒有真正的好漢?他是誰?

其實這個話題也非常具有爭議,今天以史為鑑就拋磚引玉,先提出自己的觀點:水滸第一好漢乃是花和尚魯智深!

為了證明這不僅僅是以史為鑑自己的觀點,本篇文章還摘抄一些歷史上名人讀水滸,讀魯智深的點評。

"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說起四大名著的人物故事,可以說每一部名著當中,都有許多經典的人物形象。在讀書的時候,每一個讀者心中都有一個不同的人物形象,甚至同一個讀者在不同時期讀同一段落,也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西方名言中的“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這句話可謂說得非常到位了。

誰才是《水滸》中首條好漢?古代這麼多名人無一例外全選了他

今天以史為鑑跟大家聊聊四大名著《水滸傳》的故事,水滸傳不論是古代還是如今,都引發了許許多多的爭議,從古至今都有人在質疑宋江一夥殺人放火,燒殺搶掠的強盜真的是所謂的“好漢”嗎?如果不是,那麼108將中,有沒有真正的好漢?他是誰?

其實這個話題也非常具有爭議,今天以史為鑑就拋磚引玉,先提出自己的觀點:水滸第一好漢乃是花和尚魯智深!

為了證明這不僅僅是以史為鑑自己的觀點,本篇文章還摘抄一些歷史上名人讀水滸,讀魯智深的點評。

誰才是《水滸》中首條好漢?古代這麼多名人無一例外全選了他

一、李贄

明代大才子李贄點評水滸的時候,幾乎給予了魯智深中國文人的最高評價,他評價魯智深是:

仁人,智人,勇人,聖人,神人,菩薩,羅漢,佛。”--容與堂刊《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

要知道這十五字的評價是涵蓋了影響中國文化極深的釋儒道三教。

仁人、智人、勇人,是儒家弟子出將入相中“將略”的要求;

聖人、神人,更是儒家和道家追求的最高目標;

羅漢、菩薩、佛,這三者則是佛家弟子遞進追求的最高目標。

能得到這樣的評價,可以想見李贄對於魯智深的喜愛到了何等地步。

二、金聖嘆

我們再來說明末清初的大才子金聖嘆,金聖嘆在點評水滸傳的時候直接說,魯智深是上上人物,讀魯智深的故事讓自己感到沒有為別人出力,基本上白活了一回……

"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說起四大名著的人物故事,可以說每一部名著當中,都有許多經典的人物形象。在讀書的時候,每一個讀者心中都有一個不同的人物形象,甚至同一個讀者在不同時期讀同一段落,也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西方名言中的“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這句話可謂說得非常到位了。

誰才是《水滸》中首條好漢?古代這麼多名人無一例外全選了他

今天以史為鑑跟大家聊聊四大名著《水滸傳》的故事,水滸傳不論是古代還是如今,都引發了許許多多的爭議,從古至今都有人在質疑宋江一夥殺人放火,燒殺搶掠的強盜真的是所謂的“好漢”嗎?如果不是,那麼108將中,有沒有真正的好漢?他是誰?

其實這個話題也非常具有爭議,今天以史為鑑就拋磚引玉,先提出自己的觀點:水滸第一好漢乃是花和尚魯智深!

為了證明這不僅僅是以史為鑑自己的觀點,本篇文章還摘抄一些歷史上名人讀水滸,讀魯智深的點評。

誰才是《水滸》中首條好漢?古代這麼多名人無一例外全選了他

一、李贄

明代大才子李贄點評水滸的時候,幾乎給予了魯智深中國文人的最高評價,他評價魯智深是:

仁人,智人,勇人,聖人,神人,菩薩,羅漢,佛。”--容與堂刊《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

要知道這十五字的評價是涵蓋了影響中國文化極深的釋儒道三教。

仁人、智人、勇人,是儒家弟子出將入相中“將略”的要求;

聖人、神人,更是儒家和道家追求的最高目標;

羅漢、菩薩、佛,這三者則是佛家弟子遞進追求的最高目標。

能得到這樣的評價,可以想見李贄對於魯智深的喜愛到了何等地步。

二、金聖嘆

我們再來說明末清初的大才子金聖嘆,金聖嘆在點評水滸傳的時候直接說,魯智深是上上人物,讀魯智深的故事讓自己感到沒有為別人出力,基本上白活了一回……

誰才是《水滸》中首條好漢?古代這麼多名人無一例外全選了他

而且金聖嘆還說,讀到魯智深的故事的時候,覺得他真是:“妙哉此公,令人神往

魯達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心地厚實,體格闊大。……寫魯達為人處,一片熱血,直噴出來。令人讀之,深愧虛生世上,不曾為人出力。--金聖嘆《貫華堂第五才子書水滸傳》

金聖嘆這是看到了魯智深一生中但凡出手,基本上都是為了別人,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典範,而且最後頓悟圓寂,於是金聖嘆最後深情的評價道:妙哉此公,令人神往。

三、袁無涯

明代的袁無涯可以說是最早刻印《水滸傳》的出版商,他在評價魯智深的時候,也直接稱讚魯智深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典型性格,他說:

智深一打鎮關西,一打小霸王,兩拳俱大有妙用。若曰和尚路見不平,則幾失智深矣。——袁無涯刊刻《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全傳》

而且對於一些人說魯智深太粗魯了,看到表象就動手,根本沒有動腦子考慮鄭屠是不是壞人這種論調,袁無涯直接表示:“魯智深的真粗鹵,決好如假斯文萬倍。

"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說起四大名著的人物故事,可以說每一部名著當中,都有許多經典的人物形象。在讀書的時候,每一個讀者心中都有一個不同的人物形象,甚至同一個讀者在不同時期讀同一段落,也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西方名言中的“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這句話可謂說得非常到位了。

誰才是《水滸》中首條好漢?古代這麼多名人無一例外全選了他

今天以史為鑑跟大家聊聊四大名著《水滸傳》的故事,水滸傳不論是古代還是如今,都引發了許許多多的爭議,從古至今都有人在質疑宋江一夥殺人放火,燒殺搶掠的強盜真的是所謂的“好漢”嗎?如果不是,那麼108將中,有沒有真正的好漢?他是誰?

其實這個話題也非常具有爭議,今天以史為鑑就拋磚引玉,先提出自己的觀點:水滸第一好漢乃是花和尚魯智深!

為了證明這不僅僅是以史為鑑自己的觀點,本篇文章還摘抄一些歷史上名人讀水滸,讀魯智深的點評。

誰才是《水滸》中首條好漢?古代這麼多名人無一例外全選了他

一、李贄

明代大才子李贄點評水滸的時候,幾乎給予了魯智深中國文人的最高評價,他評價魯智深是:

仁人,智人,勇人,聖人,神人,菩薩,羅漢,佛。”--容與堂刊《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

要知道這十五字的評價是涵蓋了影響中國文化極深的釋儒道三教。

仁人、智人、勇人,是儒家弟子出將入相中“將略”的要求;

聖人、神人,更是儒家和道家追求的最高目標;

羅漢、菩薩、佛,這三者則是佛家弟子遞進追求的最高目標。

能得到這樣的評價,可以想見李贄對於魯智深的喜愛到了何等地步。

二、金聖嘆

我們再來說明末清初的大才子金聖嘆,金聖嘆在點評水滸傳的時候直接說,魯智深是上上人物,讀魯智深的故事讓自己感到沒有為別人出力,基本上白活了一回……

誰才是《水滸》中首條好漢?古代這麼多名人無一例外全選了他

而且金聖嘆還說,讀到魯智深的故事的時候,覺得他真是:“妙哉此公,令人神往

魯達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心地厚實,體格闊大。……寫魯達為人處,一片熱血,直噴出來。令人讀之,深愧虛生世上,不曾為人出力。--金聖嘆《貫華堂第五才子書水滸傳》

金聖嘆這是看到了魯智深一生中但凡出手,基本上都是為了別人,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典範,而且最後頓悟圓寂,於是金聖嘆最後深情的評價道:妙哉此公,令人神往。

三、袁無涯

明代的袁無涯可以說是最早刻印《水滸傳》的出版商,他在評價魯智深的時候,也直接稱讚魯智深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典型性格,他說:

智深一打鎮關西,一打小霸王,兩拳俱大有妙用。若曰和尚路見不平,則幾失智深矣。——袁無涯刊刻《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全傳》

而且對於一些人說魯智深太粗魯了,看到表象就動手,根本沒有動腦子考慮鄭屠是不是壞人這種論調,袁無涯直接表示:“魯智深的真粗鹵,決好如假斯文萬倍。

誰才是《水滸》中首條好漢?古代這麼多名人無一例外全選了他


四、王仕雲

另一位明末清初的才子王仕雲也在水滸中留下了自己的評價,王仕雲說魯智深雖然是個和尚,但是不守清規,不但好吃懶做,而且好酒、好肉、好打人,什麼殺生、妄語、偷盜、貪酒、邪淫這些戒律都犯了個遍!理論上這樣的和尚肯定是一個惡和尚才對,但是魯智深卻辦事極有分寸。

魯智深出手打了很多人,打了鎮關西、打了小霸王、打了崔道成、邱小乙、打了潑皮張三李四,打了押解林沖的衙役董超薛霸……但是除了為惡一方的鎮關西和惡道崔道成邱、小乙被魯智深直接打死,其餘人都是被魯智深打一頓嚇唬一番,讓其改過自新就結束了,可見魯智深雖然武力驚人,但極有分寸。

智深遇鎮關西便打,遇小霸王便打,遇崔道成、丘小乙便打,遇潑皮張三、李四便打,遇解差董超、薛霸便打;遇金老兒便救,遇劉太公便救,遇林沖便救;遇李忠便偷酒器,遇史進便送酒器,生殺予奪,極有分曉,不徒恃拔柳之力。——王望如《評論出像水滸傳》

五、陳忱

明末清初另一位小說家,寫出了《水滸後傳》的陳忱,也是非常喜歡魯智深,直接評價魯智深為:活佛。

陳忱直接說,魯智深上梁山前幾次單獨出手,都是有原因的,什麼:“打死鎮關西,大醉鬧法堂,火燒瓦罐寺,大鬧野豬林……”這幾次出手打人、殺人,不但不是破戒,而且都是為了救人才出手,不用放下屠刀,魯智深這個時候就已經是活佛了。

"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說起四大名著的人物故事,可以說每一部名著當中,都有許多經典的人物形象。在讀書的時候,每一個讀者心中都有一個不同的人物形象,甚至同一個讀者在不同時期讀同一段落,也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西方名言中的“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這句話可謂說得非常到位了。

誰才是《水滸》中首條好漢?古代這麼多名人無一例外全選了他

今天以史為鑑跟大家聊聊四大名著《水滸傳》的故事,水滸傳不論是古代還是如今,都引發了許許多多的爭議,從古至今都有人在質疑宋江一夥殺人放火,燒殺搶掠的強盜真的是所謂的“好漢”嗎?如果不是,那麼108將中,有沒有真正的好漢?他是誰?

其實這個話題也非常具有爭議,今天以史為鑑就拋磚引玉,先提出自己的觀點:水滸第一好漢乃是花和尚魯智深!

為了證明這不僅僅是以史為鑑自己的觀點,本篇文章還摘抄一些歷史上名人讀水滸,讀魯智深的點評。

誰才是《水滸》中首條好漢?古代這麼多名人無一例外全選了他

一、李贄

明代大才子李贄點評水滸的時候,幾乎給予了魯智深中國文人的最高評價,他評價魯智深是:

仁人,智人,勇人,聖人,神人,菩薩,羅漢,佛。”--容與堂刊《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

要知道這十五字的評價是涵蓋了影響中國文化極深的釋儒道三教。

仁人、智人、勇人,是儒家弟子出將入相中“將略”的要求;

聖人、神人,更是儒家和道家追求的最高目標;

羅漢、菩薩、佛,這三者則是佛家弟子遞進追求的最高目標。

能得到這樣的評價,可以想見李贄對於魯智深的喜愛到了何等地步。

二、金聖嘆

我們再來說明末清初的大才子金聖嘆,金聖嘆在點評水滸傳的時候直接說,魯智深是上上人物,讀魯智深的故事讓自己感到沒有為別人出力,基本上白活了一回……

誰才是《水滸》中首條好漢?古代這麼多名人無一例外全選了他

而且金聖嘆還說,讀到魯智深的故事的時候,覺得他真是:“妙哉此公,令人神往

魯達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心地厚實,體格闊大。……寫魯達為人處,一片熱血,直噴出來。令人讀之,深愧虛生世上,不曾為人出力。--金聖嘆《貫華堂第五才子書水滸傳》

金聖嘆這是看到了魯智深一生中但凡出手,基本上都是為了別人,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典範,而且最後頓悟圓寂,於是金聖嘆最後深情的評價道:妙哉此公,令人神往。

三、袁無涯

明代的袁無涯可以說是最早刻印《水滸傳》的出版商,他在評價魯智深的時候,也直接稱讚魯智深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典型性格,他說:

智深一打鎮關西,一打小霸王,兩拳俱大有妙用。若曰和尚路見不平,則幾失智深矣。——袁無涯刊刻《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全傳》

而且對於一些人說魯智深太粗魯了,看到表象就動手,根本沒有動腦子考慮鄭屠是不是壞人這種論調,袁無涯直接表示:“魯智深的真粗鹵,決好如假斯文萬倍。

誰才是《水滸》中首條好漢?古代這麼多名人無一例外全選了他


四、王仕雲

另一位明末清初的才子王仕雲也在水滸中留下了自己的評價,王仕雲說魯智深雖然是個和尚,但是不守清規,不但好吃懶做,而且好酒、好肉、好打人,什麼殺生、妄語、偷盜、貪酒、邪淫這些戒律都犯了個遍!理論上這樣的和尚肯定是一個惡和尚才對,但是魯智深卻辦事極有分寸。

魯智深出手打了很多人,打了鎮關西、打了小霸王、打了崔道成、邱小乙、打了潑皮張三李四,打了押解林沖的衙役董超薛霸……但是除了為惡一方的鎮關西和惡道崔道成邱、小乙被魯智深直接打死,其餘人都是被魯智深打一頓嚇唬一番,讓其改過自新就結束了,可見魯智深雖然武力驚人,但極有分寸。

智深遇鎮關西便打,遇小霸王便打,遇崔道成、丘小乙便打,遇潑皮張三、李四便打,遇解差董超、薛霸便打;遇金老兒便救,遇劉太公便救,遇林沖便救;遇李忠便偷酒器,遇史進便送酒器,生殺予奪,極有分曉,不徒恃拔柳之力。——王望如《評論出像水滸傳》

五、陳忱

明末清初另一位小說家,寫出了《水滸後傳》的陳忱,也是非常喜歡魯智深,直接評價魯智深為:活佛。

陳忱直接說,魯智深上梁山前幾次單獨出手,都是有原因的,什麼:“打死鎮關西,大醉鬧法堂,火燒瓦罐寺,大鬧野豬林……”這幾次出手打人、殺人,不但不是破戒,而且都是為了救人才出手,不用放下屠刀,魯智深這個時候就已經是活佛了。

誰才是《水滸》中首條好漢?古代這麼多名人無一例外全選了他


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大醉鬧法堂,火燒瓦罐寺,大鬧野豬林,直是活佛,不須放下屠刀。——陳忱《水滸後傳論略》

六、張恨水

近代著名的文學家張恨水在《水滸人物論贊》中直接不吝稱讚魯智深想做就做,心中無半點塵埃,雖然魯智深喝酒吃狗肉還動刀槍殺人,但是比一些所謂嚴守清規的高僧還值得敬佩。

張恨水還專門給魯智深寫了一首偈語:吃肉胸無礙,擎杯渴便消,倒頭好一睡,脫得赤條條。

魯師兄者,喝酒吃狗肉且拿刀動杖者也,然彼只是要做便做,並不曾留一點渣滓。世之高僧,不喝酒,不吃狗肉,不拿刀動杖矣,問被心中果無一點渣滓乎?恐不能指天日以明之也。則吾毋寧舍高僧而取魯師兄矣。吾聞師祖有言曰:“菩提亦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著塵埃。”悟道之論也。敬為之與魯師兄作,偈曰:“吃肉胸無礙,擎杯渴便消,倒頭好一睡,脫得赤條條。”——張恨水《水滸人物論贊》

您認為梁山的第一好漢是誰呢?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