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
"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許多人曾以為錢鍾書記憶力特強,過目不忘。

妻子楊絳說:“他只是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

看!大師們書讀百遍,筆記做上千次。你呢?一提到讀書筆記,大部分人會講,不會記筆記喲!其實,不是你不會,而是你懶。你打從心底把寫筆記當成件麻煩事。

多數人認為,把書本金句原封不動地搬到筆記本上,這才是讀書筆記。事實並非如此。記筆記不是為了記錄他人的觀點,而是收集自己的想法。筆記不是一件藝術品,而是一本行動指南書。

回想一下,你是否經常讀一本書後,摘抄幾句金句就完事了?或者,看到一篇不錯的文章,一鍵收藏就感覺收穫滿滿?但這種努力,並無卵用。

因為無論是誰“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爛筆頭不如動腦子,光動腦子不如立即行動。暢銷書作家黃鐘毅說:“筆記,不是複製他人,是重組一切信息,為我所用,讓腦洞變成行動。”也就是說,複製粘貼式的筆記法是錯誤的。有用的筆記是能指導行動,是思路再現。為此,黃鐘毅寫下《筆記思考術》一書。

"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許多人曾以為錢鍾書記憶力特強,過目不忘。

妻子楊絳說:“他只是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

看!大師們書讀百遍,筆記做上千次。你呢?一提到讀書筆記,大部分人會講,不會記筆記喲!其實,不是你不會,而是你懶。你打從心底把寫筆記當成件麻煩事。

多數人認為,把書本金句原封不動地搬到筆記本上,這才是讀書筆記。事實並非如此。記筆記不是為了記錄他人的觀點,而是收集自己的想法。筆記不是一件藝術品,而是一本行動指南書。

回想一下,你是否經常讀一本書後,摘抄幾句金句就完事了?或者,看到一篇不錯的文章,一鍵收藏就感覺收穫滿滿?但這種努力,並無卵用。

因為無論是誰“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爛筆頭不如動腦子,光動腦子不如立即行動。暢銷書作家黃鐘毅說:“筆記,不是複製他人,是重組一切信息,為我所用,讓腦洞變成行動。”也就是說,複製粘貼式的筆記法是錯誤的。有用的筆記是能指導行動,是思路再現。為此,黃鐘毅寫下《筆記思考術》一書。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換句話說,“道”比“術”更重要。理解並掌握“道”,“術”自然會通。《筆記思考術》從書名即可知,此書強調做筆記時的“道”,也就是思考過程。

這本書像筆記教科書,42則重塑思維的超級筆記法,將帶領我們走出不會記筆記困境,讓我們利用做筆記擴大腦容量,實現爆發性成長。

"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許多人曾以為錢鍾書記憶力特強,過目不忘。

妻子楊絳說:“他只是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

看!大師們書讀百遍,筆記做上千次。你呢?一提到讀書筆記,大部分人會講,不會記筆記喲!其實,不是你不會,而是你懶。你打從心底把寫筆記當成件麻煩事。

多數人認為,把書本金句原封不動地搬到筆記本上,這才是讀書筆記。事實並非如此。記筆記不是為了記錄他人的觀點,而是收集自己的想法。筆記不是一件藝術品,而是一本行動指南書。

回想一下,你是否經常讀一本書後,摘抄幾句金句就完事了?或者,看到一篇不錯的文章,一鍵收藏就感覺收穫滿滿?但這種努力,並無卵用。

因為無論是誰“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爛筆頭不如動腦子,光動腦子不如立即行動。暢銷書作家黃鐘毅說:“筆記,不是複製他人,是重組一切信息,為我所用,讓腦洞變成行動。”也就是說,複製粘貼式的筆記法是錯誤的。有用的筆記是能指導行動,是思路再現。為此,黃鐘毅寫下《筆記思考術》一書。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換句話說,“道”比“術”更重要。理解並掌握“道”,“術”自然會通。《筆記思考術》從書名即可知,此書強調做筆記時的“道”,也就是思考過程。

這本書像筆記教科書,42則重塑思維的超級筆記法,將帶領我們走出不會記筆記困境,讓我們利用做筆記擴大腦容量,實現爆發性成長。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在信息氾濫時代,大多數人只會當收藏家,而不會做筆記

你每天接觸多少媒體信息?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我們活在這個時代,即使足不出戶,也能輕易地接收到全世界的信息和知識。但儘管如此,我們真正會的卻不多。為什麼呢?

原因有二:

  • 媒體信息多而雜,但含金量低。著名詩句“到處是水卻沒有一滴水可以喝”,說的也就是這個信息爆炸時代。
  • 人們習慣性地免費信息收藏家,而不願意當踐行者。

事實上,任何人都有收集資料的需求。但收集的信息不在於鉅細無遺,而在於新信息能刺激大腦去做新決定。

富商李嘉誠曾說:“他每天90%的時間,都在考慮未來的事情。等到危機來的時候,他就已經做好了準備。”也就是說,他會把時間花在在收集信息、綜合資訊、在腦海中形成逆境的情景,並不停地自問自答。

相反,多數人懶得思考,只樂意做“收藏家”。尼爾·波茲曼 在《娛樂至死》中說:“過去,人們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搜尋信息,現在是為了讓無用的信息派上用場而製造問題。”也就是說,在信息海洋中,多數無用信息是自我的。信息焦慮是一個假議題。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不會收集和利用信息。

那有什麼方法能有效收集爆量的信息呢?

方法有三:

  1. 「自己的觀點」建立個人自動獲取信息的渠道
  2. 「他人的觀點」收集專業領域意見領袖的看法
  3. 「世界的觀點」利用搜索工具突破信息的屏障

然而,單純收集信息還不夠。古典老師在《躍遷》裡講:“未來世界的認知能力,是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運用信息的思考能力以及從大量信息裡抓取趨勢的洞察能力。”

收集信息不等於思考,活在這個時代,拼的不是誰擁有多少信息量,而是誰能利用大腦,整合和創新信息。

所以,在信息爆炸時代,別再當“搬運工”了,做一位思考者吧!也別當信息收藏家了,做一位知識踐行者吧!請你利用好筆記,再把各大平臺收藏的文章,踐行起來,然後把它們給刪了。

那如何利用筆記,將有用的信息轉化自己的財富呢?

"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許多人曾以為錢鍾書記憶力特強,過目不忘。

妻子楊絳說:“他只是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

看!大師們書讀百遍,筆記做上千次。你呢?一提到讀書筆記,大部分人會講,不會記筆記喲!其實,不是你不會,而是你懶。你打從心底把寫筆記當成件麻煩事。

多數人認為,把書本金句原封不動地搬到筆記本上,這才是讀書筆記。事實並非如此。記筆記不是為了記錄他人的觀點,而是收集自己的想法。筆記不是一件藝術品,而是一本行動指南書。

回想一下,你是否經常讀一本書後,摘抄幾句金句就完事了?或者,看到一篇不錯的文章,一鍵收藏就感覺收穫滿滿?但這種努力,並無卵用。

因為無論是誰“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爛筆頭不如動腦子,光動腦子不如立即行動。暢銷書作家黃鐘毅說:“筆記,不是複製他人,是重組一切信息,為我所用,讓腦洞變成行動。”也就是說,複製粘貼式的筆記法是錯誤的。有用的筆記是能指導行動,是思路再現。為此,黃鐘毅寫下《筆記思考術》一書。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換句話說,“道”比“術”更重要。理解並掌握“道”,“術”自然會通。《筆記思考術》從書名即可知,此書強調做筆記時的“道”,也就是思考過程。

這本書像筆記教科書,42則重塑思維的超級筆記法,將帶領我們走出不會記筆記困境,讓我們利用做筆記擴大腦容量,實現爆發性成長。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在信息氾濫時代,大多數人只會當收藏家,而不會做筆記

你每天接觸多少媒體信息?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我們活在這個時代,即使足不出戶,也能輕易地接收到全世界的信息和知識。但儘管如此,我們真正會的卻不多。為什麼呢?

原因有二:

  • 媒體信息多而雜,但含金量低。著名詩句“到處是水卻沒有一滴水可以喝”,說的也就是這個信息爆炸時代。
  • 人們習慣性地免費信息收藏家,而不願意當踐行者。

事實上,任何人都有收集資料的需求。但收集的信息不在於鉅細無遺,而在於新信息能刺激大腦去做新決定。

富商李嘉誠曾說:“他每天90%的時間,都在考慮未來的事情。等到危機來的時候,他就已經做好了準備。”也就是說,他會把時間花在在收集信息、綜合資訊、在腦海中形成逆境的情景,並不停地自問自答。

相反,多數人懶得思考,只樂意做“收藏家”。尼爾·波茲曼 在《娛樂至死》中說:“過去,人們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搜尋信息,現在是為了讓無用的信息派上用場而製造問題。”也就是說,在信息海洋中,多數無用信息是自我的。信息焦慮是一個假議題。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不會收集和利用信息。

那有什麼方法能有效收集爆量的信息呢?

方法有三:

  1. 「自己的觀點」建立個人自動獲取信息的渠道
  2. 「他人的觀點」收集專業領域意見領袖的看法
  3. 「世界的觀點」利用搜索工具突破信息的屏障

然而,單純收集信息還不夠。古典老師在《躍遷》裡講:“未來世界的認知能力,是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運用信息的思考能力以及從大量信息裡抓取趨勢的洞察能力。”

收集信息不等於思考,活在這個時代,拼的不是誰擁有多少信息量,而是誰能利用大腦,整合和創新信息。

所以,在信息爆炸時代,別再當“搬運工”了,做一位思考者吧!也別當信息收藏家了,做一位知識踐行者吧!請你利用好筆記,再把各大平臺收藏的文章,踐行起來,然後把它們給刪了。

那如何利用筆記,將有用的信息轉化自己的財富呢?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許多人曾以為錢鍾書記憶力特強,過目不忘。

妻子楊絳說:“他只是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

看!大師們書讀百遍,筆記做上千次。你呢?一提到讀書筆記,大部分人會講,不會記筆記喲!其實,不是你不會,而是你懶。你打從心底把寫筆記當成件麻煩事。

多數人認為,把書本金句原封不動地搬到筆記本上,這才是讀書筆記。事實並非如此。記筆記不是為了記錄他人的觀點,而是收集自己的想法。筆記不是一件藝術品,而是一本行動指南書。

回想一下,你是否經常讀一本書後,摘抄幾句金句就完事了?或者,看到一篇不錯的文章,一鍵收藏就感覺收穫滿滿?但這種努力,並無卵用。

因為無論是誰“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爛筆頭不如動腦子,光動腦子不如立即行動。暢銷書作家黃鐘毅說:“筆記,不是複製他人,是重組一切信息,為我所用,讓腦洞變成行動。”也就是說,複製粘貼式的筆記法是錯誤的。有用的筆記是能指導行動,是思路再現。為此,黃鐘毅寫下《筆記思考術》一書。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換句話說,“道”比“術”更重要。理解並掌握“道”,“術”自然會通。《筆記思考術》從書名即可知,此書強調做筆記時的“道”,也就是思考過程。

這本書像筆記教科書,42則重塑思維的超級筆記法,將帶領我們走出不會記筆記困境,讓我們利用做筆記擴大腦容量,實現爆發性成長。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在信息氾濫時代,大多數人只會當收藏家,而不會做筆記

你每天接觸多少媒體信息?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我們活在這個時代,即使足不出戶,也能輕易地接收到全世界的信息和知識。但儘管如此,我們真正會的卻不多。為什麼呢?

原因有二:

  • 媒體信息多而雜,但含金量低。著名詩句“到處是水卻沒有一滴水可以喝”,說的也就是這個信息爆炸時代。
  • 人們習慣性地免費信息收藏家,而不願意當踐行者。

事實上,任何人都有收集資料的需求。但收集的信息不在於鉅細無遺,而在於新信息能刺激大腦去做新決定。

富商李嘉誠曾說:“他每天90%的時間,都在考慮未來的事情。等到危機來的時候,他就已經做好了準備。”也就是說,他會把時間花在在收集信息、綜合資訊、在腦海中形成逆境的情景,並不停地自問自答。

相反,多數人懶得思考,只樂意做“收藏家”。尼爾·波茲曼 在《娛樂至死》中說:“過去,人們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搜尋信息,現在是為了讓無用的信息派上用場而製造問題。”也就是說,在信息海洋中,多數無用信息是自我的。信息焦慮是一個假議題。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不會收集和利用信息。

那有什麼方法能有效收集爆量的信息呢?

方法有三:

  1. 「自己的觀點」建立個人自動獲取信息的渠道
  2. 「他人的觀點」收集專業領域意見領袖的看法
  3. 「世界的觀點」利用搜索工具突破信息的屏障

然而,單純收集信息還不夠。古典老師在《躍遷》裡講:“未來世界的認知能力,是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運用信息的思考能力以及從大量信息裡抓取趨勢的洞察能力。”

收集信息不等於思考,活在這個時代,拼的不是誰擁有多少信息量,而是誰能利用大腦,整合和創新信息。

所以,在信息爆炸時代,別再當“搬運工”了,做一位思考者吧!也別當信息收藏家了,做一位知識踐行者吧!請你利用好筆記,再把各大平臺收藏的文章,踐行起來,然後把它們給刪了。

那如何利用筆記,將有用的信息轉化自己的財富呢?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盲目摘錄不是好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蘋果姐姐是《不租房606天》的創作者和踐行者。在一次分享會上,蘋果姐姐正全神貫注地以漫畫形式做筆記,隔壁座朋友打斷她說:“真是辛苦了,邊聽邊記,一刻沒停下。”蘋果姐姐說:“記筆記的過程其實幫助我集中精力,平時我容易走神。 ”

"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許多人曾以為錢鍾書記憶力特強,過目不忘。

妻子楊絳說:“他只是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

看!大師們書讀百遍,筆記做上千次。你呢?一提到讀書筆記,大部分人會講,不會記筆記喲!其實,不是你不會,而是你懶。你打從心底把寫筆記當成件麻煩事。

多數人認為,把書本金句原封不動地搬到筆記本上,這才是讀書筆記。事實並非如此。記筆記不是為了記錄他人的觀點,而是收集自己的想法。筆記不是一件藝術品,而是一本行動指南書。

回想一下,你是否經常讀一本書後,摘抄幾句金句就完事了?或者,看到一篇不錯的文章,一鍵收藏就感覺收穫滿滿?但這種努力,並無卵用。

因為無論是誰“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爛筆頭不如動腦子,光動腦子不如立即行動。暢銷書作家黃鐘毅說:“筆記,不是複製他人,是重組一切信息,為我所用,讓腦洞變成行動。”也就是說,複製粘貼式的筆記法是錯誤的。有用的筆記是能指導行動,是思路再現。為此,黃鐘毅寫下《筆記思考術》一書。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換句話說,“道”比“術”更重要。理解並掌握“道”,“術”自然會通。《筆記思考術》從書名即可知,此書強調做筆記時的“道”,也就是思考過程。

這本書像筆記教科書,42則重塑思維的超級筆記法,將帶領我們走出不會記筆記困境,讓我們利用做筆記擴大腦容量,實現爆發性成長。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在信息氾濫時代,大多數人只會當收藏家,而不會做筆記

你每天接觸多少媒體信息?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我們活在這個時代,即使足不出戶,也能輕易地接收到全世界的信息和知識。但儘管如此,我們真正會的卻不多。為什麼呢?

原因有二:

  • 媒體信息多而雜,但含金量低。著名詩句“到處是水卻沒有一滴水可以喝”,說的也就是這個信息爆炸時代。
  • 人們習慣性地免費信息收藏家,而不願意當踐行者。

事實上,任何人都有收集資料的需求。但收集的信息不在於鉅細無遺,而在於新信息能刺激大腦去做新決定。

富商李嘉誠曾說:“他每天90%的時間,都在考慮未來的事情。等到危機來的時候,他就已經做好了準備。”也就是說,他會把時間花在在收集信息、綜合資訊、在腦海中形成逆境的情景,並不停地自問自答。

相反,多數人懶得思考,只樂意做“收藏家”。尼爾·波茲曼 在《娛樂至死》中說:“過去,人們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搜尋信息,現在是為了讓無用的信息派上用場而製造問題。”也就是說,在信息海洋中,多數無用信息是自我的。信息焦慮是一個假議題。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不會收集和利用信息。

那有什麼方法能有效收集爆量的信息呢?

方法有三:

  1. 「自己的觀點」建立個人自動獲取信息的渠道
  2. 「他人的觀點」收集專業領域意見領袖的看法
  3. 「世界的觀點」利用搜索工具突破信息的屏障

然而,單純收集信息還不夠。古典老師在《躍遷》裡講:“未來世界的認知能力,是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運用信息的思考能力以及從大量信息裡抓取趨勢的洞察能力。”

收集信息不等於思考,活在這個時代,拼的不是誰擁有多少信息量,而是誰能利用大腦,整合和創新信息。

所以,在信息爆炸時代,別再當“搬運工”了,做一位思考者吧!也別當信息收藏家了,做一位知識踐行者吧!請你利用好筆記,再把各大平臺收藏的文章,踐行起來,然後把它們給刪了。

那如何利用筆記,將有用的信息轉化自己的財富呢?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盲目摘錄不是好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蘋果姐姐是《不租房606天》的創作者和踐行者。在一次分享會上,蘋果姐姐正全神貫注地以漫畫形式做筆記,隔壁座朋友打斷她說:“真是辛苦了,邊聽邊記,一刻沒停下。”蘋果姐姐說:“記筆記的過程其實幫助我集中精力,平時我容易走神。 ”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蘋果姐姐

事實上,蘋果姐姐不是在記筆記,而是在創作筆記。創造筆記雖麻煩,但有價值。黃鐘毅也有同樣的做法。他說:“你不需要記錄所有東西,因為你不是用筆記記錄人生,而是在重組人生。筆記是創造你所知,而非複製你所看。”

前幾天,我上完一場社群的分享課,不到半個小時,就有人整理出文字版,有人整合成音頻版,也有人按照課程內容一字不漏做出思維導圖,但筆記法不全對。一來,涉及版權問題;二來,上課與不上課沒區別。老師直接把課件給你就行,你幹嘛還是聽課呢!

《筆記思考術》這本書也指出記錄式筆記三個弊端:

  • 雜亂無章的筆記給自己壓力
  • 他人的資料不能成為你的知識
  • 大量的資料,只會自己迷失方向

而正確地做筆記應是收集、整理思考的過程,是利用信息刺激想法,實現自我創造。

所以,敲重點來了!筆記有一個妙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造自己的想法。誠如普希金所言:“讀書和學習是在別人思想和知識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識。”

可知,好的筆記不在於記錄什麼,而是要遵循三原則:

  • 為什麼會這樣?
  • 我是怎麼想的?
  • 我想要變成什麼樣?

這個三原則,屬於構思層次,但光想還不行,還需動手寫。

例如,你讀完我這篇文章之後,最關鍵一步是能行動。拿出一張紙,或新建文檔,你可以試著這樣實踐:

  1. 「我的行動」掌握新的筆記法
  2. 「我的構思」運用筆記三原則構思。首先,為什麼說筆記的意義不在記錄,而在於自我創造。其次,你認為這種筆記法如何?利與弊是什麼?把自己所有想法寫出來。最後,學習完這篇文章後,你的具體行動是什麼?
  3. 「封存」把文章有用的方法收集或者金句收藏起來。

以上的做法是踐行筆記三原則的三層筆記法。但這樣還不夠。因為這只是一種新型的筆記法而已,除了這種筆記法還有康奈爾筆記法、RIA便籤法、樹狀筆記法等等。

著名李敖的讀書筆記法是買書兩本書,一本用來讀,一本用來剪。通常,他會把書裡有用的內容剪下來,分門別類存放在不同的文件夾裡,文件夾上寫上關鍵詞。然後需要哪部分資料,就去找關鍵詞,再把文件夾裡的內容拿出來就能用。

無論是李敖的讀書法,還是其他的方法。筆記最終目的都是為我所用。記筆記後還需要整理和運用。所以,寫筆記還需吻合筆記底層邏輯,有4大步驟:

①思考:用筆記三原則思考,創造自己筆記

②整理:分類歸檔,建立知識體系

③選擇:挑與目標吻合的筆記,親自踐行

④反省:自我評估

自古以來,筆記是一個傳統概念。做筆記方法也不盡統一。但愛默生說:“世界上最難的任務是什麼?是思考。”記筆記也如此。筆記,最難最為關鍵是的部分在於思考。

因此,我認為複製粘貼式的筆記是錯誤的。記筆記重在自己思路、想法,而非搬運他人的東西。用公式表現為:筆記=思考+記錄+整理+踐行。

"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許多人曾以為錢鍾書記憶力特強,過目不忘。

妻子楊絳說:“他只是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

看!大師們書讀百遍,筆記做上千次。你呢?一提到讀書筆記,大部分人會講,不會記筆記喲!其實,不是你不會,而是你懶。你打從心底把寫筆記當成件麻煩事。

多數人認為,把書本金句原封不動地搬到筆記本上,這才是讀書筆記。事實並非如此。記筆記不是為了記錄他人的觀點,而是收集自己的想法。筆記不是一件藝術品,而是一本行動指南書。

回想一下,你是否經常讀一本書後,摘抄幾句金句就完事了?或者,看到一篇不錯的文章,一鍵收藏就感覺收穫滿滿?但這種努力,並無卵用。

因為無論是誰“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爛筆頭不如動腦子,光動腦子不如立即行動。暢銷書作家黃鐘毅說:“筆記,不是複製他人,是重組一切信息,為我所用,讓腦洞變成行動。”也就是說,複製粘貼式的筆記法是錯誤的。有用的筆記是能指導行動,是思路再現。為此,黃鐘毅寫下《筆記思考術》一書。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換句話說,“道”比“術”更重要。理解並掌握“道”,“術”自然會通。《筆記思考術》從書名即可知,此書強調做筆記時的“道”,也就是思考過程。

這本書像筆記教科書,42則重塑思維的超級筆記法,將帶領我們走出不會記筆記困境,讓我們利用做筆記擴大腦容量,實現爆發性成長。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在信息氾濫時代,大多數人只會當收藏家,而不會做筆記

你每天接觸多少媒體信息?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我們活在這個時代,即使足不出戶,也能輕易地接收到全世界的信息和知識。但儘管如此,我們真正會的卻不多。為什麼呢?

原因有二:

  • 媒體信息多而雜,但含金量低。著名詩句“到處是水卻沒有一滴水可以喝”,說的也就是這個信息爆炸時代。
  • 人們習慣性地免費信息收藏家,而不願意當踐行者。

事實上,任何人都有收集資料的需求。但收集的信息不在於鉅細無遺,而在於新信息能刺激大腦去做新決定。

富商李嘉誠曾說:“他每天90%的時間,都在考慮未來的事情。等到危機來的時候,他就已經做好了準備。”也就是說,他會把時間花在在收集信息、綜合資訊、在腦海中形成逆境的情景,並不停地自問自答。

相反,多數人懶得思考,只樂意做“收藏家”。尼爾·波茲曼 在《娛樂至死》中說:“過去,人們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搜尋信息,現在是為了讓無用的信息派上用場而製造問題。”也就是說,在信息海洋中,多數無用信息是自我的。信息焦慮是一個假議題。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不會收集和利用信息。

那有什麼方法能有效收集爆量的信息呢?

方法有三:

  1. 「自己的觀點」建立個人自動獲取信息的渠道
  2. 「他人的觀點」收集專業領域意見領袖的看法
  3. 「世界的觀點」利用搜索工具突破信息的屏障

然而,單純收集信息還不夠。古典老師在《躍遷》裡講:“未來世界的認知能力,是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運用信息的思考能力以及從大量信息裡抓取趨勢的洞察能力。”

收集信息不等於思考,活在這個時代,拼的不是誰擁有多少信息量,而是誰能利用大腦,整合和創新信息。

所以,在信息爆炸時代,別再當“搬運工”了,做一位思考者吧!也別當信息收藏家了,做一位知識踐行者吧!請你利用好筆記,再把各大平臺收藏的文章,踐行起來,然後把它們給刪了。

那如何利用筆記,將有用的信息轉化自己的財富呢?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盲目摘錄不是好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蘋果姐姐是《不租房606天》的創作者和踐行者。在一次分享會上,蘋果姐姐正全神貫注地以漫畫形式做筆記,隔壁座朋友打斷她說:“真是辛苦了,邊聽邊記,一刻沒停下。”蘋果姐姐說:“記筆記的過程其實幫助我集中精力,平時我容易走神。 ”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蘋果姐姐

事實上,蘋果姐姐不是在記筆記,而是在創作筆記。創造筆記雖麻煩,但有價值。黃鐘毅也有同樣的做法。他說:“你不需要記錄所有東西,因為你不是用筆記記錄人生,而是在重組人生。筆記是創造你所知,而非複製你所看。”

前幾天,我上完一場社群的分享課,不到半個小時,就有人整理出文字版,有人整合成音頻版,也有人按照課程內容一字不漏做出思維導圖,但筆記法不全對。一來,涉及版權問題;二來,上課與不上課沒區別。老師直接把課件給你就行,你幹嘛還是聽課呢!

《筆記思考術》這本書也指出記錄式筆記三個弊端:

  • 雜亂無章的筆記給自己壓力
  • 他人的資料不能成為你的知識
  • 大量的資料,只會自己迷失方向

而正確地做筆記應是收集、整理思考的過程,是利用信息刺激想法,實現自我創造。

所以,敲重點來了!筆記有一個妙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造自己的想法。誠如普希金所言:“讀書和學習是在別人思想和知識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識。”

可知,好的筆記不在於記錄什麼,而是要遵循三原則:

  • 為什麼會這樣?
  • 我是怎麼想的?
  • 我想要變成什麼樣?

這個三原則,屬於構思層次,但光想還不行,還需動手寫。

例如,你讀完我這篇文章之後,最關鍵一步是能行動。拿出一張紙,或新建文檔,你可以試著這樣實踐:

  1. 「我的行動」掌握新的筆記法
  2. 「我的構思」運用筆記三原則構思。首先,為什麼說筆記的意義不在記錄,而在於自我創造。其次,你認為這種筆記法如何?利與弊是什麼?把自己所有想法寫出來。最後,學習完這篇文章後,你的具體行動是什麼?
  3. 「封存」把文章有用的方法收集或者金句收藏起來。

以上的做法是踐行筆記三原則的三層筆記法。但這樣還不夠。因為這只是一種新型的筆記法而已,除了這種筆記法還有康奈爾筆記法、RIA便籤法、樹狀筆記法等等。

著名李敖的讀書筆記法是買書兩本書,一本用來讀,一本用來剪。通常,他會把書裡有用的內容剪下來,分門別類存放在不同的文件夾裡,文件夾上寫上關鍵詞。然後需要哪部分資料,就去找關鍵詞,再把文件夾裡的內容拿出來就能用。

無論是李敖的讀書法,還是其他的方法。筆記最終目的都是為我所用。記筆記後還需要整理和運用。所以,寫筆記還需吻合筆記底層邏輯,有4大步驟:

①思考:用筆記三原則思考,創造自己筆記

②整理:分類歸檔,建立知識體系

③選擇:挑與目標吻合的筆記,親自踐行

④反省:自我評估

自古以來,筆記是一個傳統概念。做筆記方法也不盡統一。但愛默生說:“世界上最難的任務是什麼?是思考。”記筆記也如此。筆記,最難最為關鍵是的部分在於思考。

因此,我認為複製粘貼式的筆記是錯誤的。記筆記重在自己思路、想法,而非搬運他人的東西。用公式表現為:筆記=思考+記錄+整理+踐行。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許多人曾以為錢鍾書記憶力特強,過目不忘。

妻子楊絳說:“他只是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

看!大師們書讀百遍,筆記做上千次。你呢?一提到讀書筆記,大部分人會講,不會記筆記喲!其實,不是你不會,而是你懶。你打從心底把寫筆記當成件麻煩事。

多數人認為,把書本金句原封不動地搬到筆記本上,這才是讀書筆記。事實並非如此。記筆記不是為了記錄他人的觀點,而是收集自己的想法。筆記不是一件藝術品,而是一本行動指南書。

回想一下,你是否經常讀一本書後,摘抄幾句金句就完事了?或者,看到一篇不錯的文章,一鍵收藏就感覺收穫滿滿?但這種努力,並無卵用。

因為無論是誰“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爛筆頭不如動腦子,光動腦子不如立即行動。暢銷書作家黃鐘毅說:“筆記,不是複製他人,是重組一切信息,為我所用,讓腦洞變成行動。”也就是說,複製粘貼式的筆記法是錯誤的。有用的筆記是能指導行動,是思路再現。為此,黃鐘毅寫下《筆記思考術》一書。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換句話說,“道”比“術”更重要。理解並掌握“道”,“術”自然會通。《筆記思考術》從書名即可知,此書強調做筆記時的“道”,也就是思考過程。

這本書像筆記教科書,42則重塑思維的超級筆記法,將帶領我們走出不會記筆記困境,讓我們利用做筆記擴大腦容量,實現爆發性成長。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在信息氾濫時代,大多數人只會當收藏家,而不會做筆記

你每天接觸多少媒體信息?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我們活在這個時代,即使足不出戶,也能輕易地接收到全世界的信息和知識。但儘管如此,我們真正會的卻不多。為什麼呢?

原因有二:

  • 媒體信息多而雜,但含金量低。著名詩句“到處是水卻沒有一滴水可以喝”,說的也就是這個信息爆炸時代。
  • 人們習慣性地免費信息收藏家,而不願意當踐行者。

事實上,任何人都有收集資料的需求。但收集的信息不在於鉅細無遺,而在於新信息能刺激大腦去做新決定。

富商李嘉誠曾說:“他每天90%的時間,都在考慮未來的事情。等到危機來的時候,他就已經做好了準備。”也就是說,他會把時間花在在收集信息、綜合資訊、在腦海中形成逆境的情景,並不停地自問自答。

相反,多數人懶得思考,只樂意做“收藏家”。尼爾·波茲曼 在《娛樂至死》中說:“過去,人們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搜尋信息,現在是為了讓無用的信息派上用場而製造問題。”也就是說,在信息海洋中,多數無用信息是自我的。信息焦慮是一個假議題。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不會收集和利用信息。

那有什麼方法能有效收集爆量的信息呢?

方法有三:

  1. 「自己的觀點」建立個人自動獲取信息的渠道
  2. 「他人的觀點」收集專業領域意見領袖的看法
  3. 「世界的觀點」利用搜索工具突破信息的屏障

然而,單純收集信息還不夠。古典老師在《躍遷》裡講:“未來世界的認知能力,是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運用信息的思考能力以及從大量信息裡抓取趨勢的洞察能力。”

收集信息不等於思考,活在這個時代,拼的不是誰擁有多少信息量,而是誰能利用大腦,整合和創新信息。

所以,在信息爆炸時代,別再當“搬運工”了,做一位思考者吧!也別當信息收藏家了,做一位知識踐行者吧!請你利用好筆記,再把各大平臺收藏的文章,踐行起來,然後把它們給刪了。

那如何利用筆記,將有用的信息轉化自己的財富呢?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盲目摘錄不是好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蘋果姐姐是《不租房606天》的創作者和踐行者。在一次分享會上,蘋果姐姐正全神貫注地以漫畫形式做筆記,隔壁座朋友打斷她說:“真是辛苦了,邊聽邊記,一刻沒停下。”蘋果姐姐說:“記筆記的過程其實幫助我集中精力,平時我容易走神。 ”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蘋果姐姐

事實上,蘋果姐姐不是在記筆記,而是在創作筆記。創造筆記雖麻煩,但有價值。黃鐘毅也有同樣的做法。他說:“你不需要記錄所有東西,因為你不是用筆記記錄人生,而是在重組人生。筆記是創造你所知,而非複製你所看。”

前幾天,我上完一場社群的分享課,不到半個小時,就有人整理出文字版,有人整合成音頻版,也有人按照課程內容一字不漏做出思維導圖,但筆記法不全對。一來,涉及版權問題;二來,上課與不上課沒區別。老師直接把課件給你就行,你幹嘛還是聽課呢!

《筆記思考術》這本書也指出記錄式筆記三個弊端:

  • 雜亂無章的筆記給自己壓力
  • 他人的資料不能成為你的知識
  • 大量的資料,只會自己迷失方向

而正確地做筆記應是收集、整理思考的過程,是利用信息刺激想法,實現自我創造。

所以,敲重點來了!筆記有一個妙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造自己的想法。誠如普希金所言:“讀書和學習是在別人思想和知識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識。”

可知,好的筆記不在於記錄什麼,而是要遵循三原則:

  • 為什麼會這樣?
  • 我是怎麼想的?
  • 我想要變成什麼樣?

這個三原則,屬於構思層次,但光想還不行,還需動手寫。

例如,你讀完我這篇文章之後,最關鍵一步是能行動。拿出一張紙,或新建文檔,你可以試著這樣實踐:

  1. 「我的行動」掌握新的筆記法
  2. 「我的構思」運用筆記三原則構思。首先,為什麼說筆記的意義不在記錄,而在於自我創造。其次,你認為這種筆記法如何?利與弊是什麼?把自己所有想法寫出來。最後,學習完這篇文章後,你的具體行動是什麼?
  3. 「封存」把文章有用的方法收集或者金句收藏起來。

以上的做法是踐行筆記三原則的三層筆記法。但這樣還不夠。因為這只是一種新型的筆記法而已,除了這種筆記法還有康奈爾筆記法、RIA便籤法、樹狀筆記法等等。

著名李敖的讀書筆記法是買書兩本書,一本用來讀,一本用來剪。通常,他會把書裡有用的內容剪下來,分門別類存放在不同的文件夾裡,文件夾上寫上關鍵詞。然後需要哪部分資料,就去找關鍵詞,再把文件夾裡的內容拿出來就能用。

無論是李敖的讀書法,還是其他的方法。筆記最終目的都是為我所用。記筆記後還需要整理和運用。所以,寫筆記還需吻合筆記底層邏輯,有4大步驟:

①思考:用筆記三原則思考,創造自己筆記

②整理:分類歸檔,建立知識體系

③選擇:挑與目標吻合的筆記,親自踐行

④反省:自我評估

自古以來,筆記是一個傳統概念。做筆記方法也不盡統一。但愛默生說:“世界上最難的任務是什麼?是思考。”記筆記也如此。筆記,最難最為關鍵是的部分在於思考。

因此,我認為複製粘貼式的筆記是錯誤的。記筆記重在自己思路、想法,而非搬運他人的東西。用公式表現為:筆記=思考+記錄+整理+踐行。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筆記是大腦的擴容器,能使人實現爆發性再創造。

同一時間,同一場景,車上的人看見司機稍微打開窗戶伸手去擦玻璃,卻無動於衷。然而,瑪麗·安德森立馬動手畫草圖。她邊畫邊帶動大腦思考著一副“擺動的手臂”,直到“雨刷”的發明。

人們習慣性地把重大發明歸功於靈感。我不以為然。靈感固然重要,但比靈感還重要的是捕捉到靈感後的一次次再創造,而創造即是筆記思考過程。

魏格納看世界地圖注意到南北美洲和歐亞大陸海岸線相似,在邊琢磨邊記錄中,才有了“板塊漂移學說”。

法國醫生雷納克遊蕩巴黎街頭,偶然看見兩個孩子在玩一塊長木頭,一個孩子用別針刮木頭的一端,另一個孩子將耳朵貼在木頭的另一端聽對面傳來的聲音。於是,他快速地把這個場景記錄下來,後來運用到醫學中,才發明了“聽診器”。

你看!凡是重大發明,都離不開靈感+記錄。為什麼呢?

因為人的記憶有限。記錄不僅有利於加強記憶,減輕大腦的思維運行,釋放更多創造力。

日本作家樺澤紫苑在《過目不忘的讀書法》中講:“每天都會有大量的信息進入人的大腦,如果將所有這些信息都記下來的話,人的大腦很快就會被脹破。所以,除了非常重要的信息之外,人的大腦基本上會將這些信息全部遺忘。”也就是說,遺忘是為了減輕大腦的負擔。

有人曾說:“記錄生活和不記錄生活,都可以一樣生活。但我為什麼要記錄生活呢?因為我在敲打字眼的這一刻,我知道,我還在思考,我還在琢磨。”其實,人的大腦思考力和肢體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做筆記最大的魅力就是增強大腦運動,促進思考。

正因如此,筆記才如同大腦的擴容器,不僅能協助人提高記憶力,也能無限發揮人思考力和創造力。

"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許多人曾以為錢鍾書記憶力特強,過目不忘。

妻子楊絳說:“他只是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

看!大師們書讀百遍,筆記做上千次。你呢?一提到讀書筆記,大部分人會講,不會記筆記喲!其實,不是你不會,而是你懶。你打從心底把寫筆記當成件麻煩事。

多數人認為,把書本金句原封不動地搬到筆記本上,這才是讀書筆記。事實並非如此。記筆記不是為了記錄他人的觀點,而是收集自己的想法。筆記不是一件藝術品,而是一本行動指南書。

回想一下,你是否經常讀一本書後,摘抄幾句金句就完事了?或者,看到一篇不錯的文章,一鍵收藏就感覺收穫滿滿?但這種努力,並無卵用。

因為無論是誰“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爛筆頭不如動腦子,光動腦子不如立即行動。暢銷書作家黃鐘毅說:“筆記,不是複製他人,是重組一切信息,為我所用,讓腦洞變成行動。”也就是說,複製粘貼式的筆記法是錯誤的。有用的筆記是能指導行動,是思路再現。為此,黃鐘毅寫下《筆記思考術》一書。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換句話說,“道”比“術”更重要。理解並掌握“道”,“術”自然會通。《筆記思考術》從書名即可知,此書強調做筆記時的“道”,也就是思考過程。

這本書像筆記教科書,42則重塑思維的超級筆記法,將帶領我們走出不會記筆記困境,讓我們利用做筆記擴大腦容量,實現爆發性成長。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在信息氾濫時代,大多數人只會當收藏家,而不會做筆記

你每天接觸多少媒體信息?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我們活在這個時代,即使足不出戶,也能輕易地接收到全世界的信息和知識。但儘管如此,我們真正會的卻不多。為什麼呢?

原因有二:

  • 媒體信息多而雜,但含金量低。著名詩句“到處是水卻沒有一滴水可以喝”,說的也就是這個信息爆炸時代。
  • 人們習慣性地免費信息收藏家,而不願意當踐行者。

事實上,任何人都有收集資料的需求。但收集的信息不在於鉅細無遺,而在於新信息能刺激大腦去做新決定。

富商李嘉誠曾說:“他每天90%的時間,都在考慮未來的事情。等到危機來的時候,他就已經做好了準備。”也就是說,他會把時間花在在收集信息、綜合資訊、在腦海中形成逆境的情景,並不停地自問自答。

相反,多數人懶得思考,只樂意做“收藏家”。尼爾·波茲曼 在《娛樂至死》中說:“過去,人們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搜尋信息,現在是為了讓無用的信息派上用場而製造問題。”也就是說,在信息海洋中,多數無用信息是自我的。信息焦慮是一個假議題。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不會收集和利用信息。

那有什麼方法能有效收集爆量的信息呢?

方法有三:

  1. 「自己的觀點」建立個人自動獲取信息的渠道
  2. 「他人的觀點」收集專業領域意見領袖的看法
  3. 「世界的觀點」利用搜索工具突破信息的屏障

然而,單純收集信息還不夠。古典老師在《躍遷》裡講:“未來世界的認知能力,是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運用信息的思考能力以及從大量信息裡抓取趨勢的洞察能力。”

收集信息不等於思考,活在這個時代,拼的不是誰擁有多少信息量,而是誰能利用大腦,整合和創新信息。

所以,在信息爆炸時代,別再當“搬運工”了,做一位思考者吧!也別當信息收藏家了,做一位知識踐行者吧!請你利用好筆記,再把各大平臺收藏的文章,踐行起來,然後把它們給刪了。

那如何利用筆記,將有用的信息轉化自己的財富呢?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盲目摘錄不是好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蘋果姐姐是《不租房606天》的創作者和踐行者。在一次分享會上,蘋果姐姐正全神貫注地以漫畫形式做筆記,隔壁座朋友打斷她說:“真是辛苦了,邊聽邊記,一刻沒停下。”蘋果姐姐說:“記筆記的過程其實幫助我集中精力,平時我容易走神。 ”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蘋果姐姐

事實上,蘋果姐姐不是在記筆記,而是在創作筆記。創造筆記雖麻煩,但有價值。黃鐘毅也有同樣的做法。他說:“你不需要記錄所有東西,因為你不是用筆記記錄人生,而是在重組人生。筆記是創造你所知,而非複製你所看。”

前幾天,我上完一場社群的分享課,不到半個小時,就有人整理出文字版,有人整合成音頻版,也有人按照課程內容一字不漏做出思維導圖,但筆記法不全對。一來,涉及版權問題;二來,上課與不上課沒區別。老師直接把課件給你就行,你幹嘛還是聽課呢!

《筆記思考術》這本書也指出記錄式筆記三個弊端:

  • 雜亂無章的筆記給自己壓力
  • 他人的資料不能成為你的知識
  • 大量的資料,只會自己迷失方向

而正確地做筆記應是收集、整理思考的過程,是利用信息刺激想法,實現自我創造。

所以,敲重點來了!筆記有一個妙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造自己的想法。誠如普希金所言:“讀書和學習是在別人思想和知識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識。”

可知,好的筆記不在於記錄什麼,而是要遵循三原則:

  • 為什麼會這樣?
  • 我是怎麼想的?
  • 我想要變成什麼樣?

這個三原則,屬於構思層次,但光想還不行,還需動手寫。

例如,你讀完我這篇文章之後,最關鍵一步是能行動。拿出一張紙,或新建文檔,你可以試著這樣實踐:

  1. 「我的行動」掌握新的筆記法
  2. 「我的構思」運用筆記三原則構思。首先,為什麼說筆記的意義不在記錄,而在於自我創造。其次,你認為這種筆記法如何?利與弊是什麼?把自己所有想法寫出來。最後,學習完這篇文章後,你的具體行動是什麼?
  3. 「封存」把文章有用的方法收集或者金句收藏起來。

以上的做法是踐行筆記三原則的三層筆記法。但這樣還不夠。因為這只是一種新型的筆記法而已,除了這種筆記法還有康奈爾筆記法、RIA便籤法、樹狀筆記法等等。

著名李敖的讀書筆記法是買書兩本書,一本用來讀,一本用來剪。通常,他會把書裡有用的內容剪下來,分門別類存放在不同的文件夾裡,文件夾上寫上關鍵詞。然後需要哪部分資料,就去找關鍵詞,再把文件夾裡的內容拿出來就能用。

無論是李敖的讀書法,還是其他的方法。筆記最終目的都是為我所用。記筆記後還需要整理和運用。所以,寫筆記還需吻合筆記底層邏輯,有4大步驟:

①思考:用筆記三原則思考,創造自己筆記

②整理:分類歸檔,建立知識體系

③選擇:挑與目標吻合的筆記,親自踐行

④反省:自我評估

自古以來,筆記是一個傳統概念。做筆記方法也不盡統一。但愛默生說:“世界上最難的任務是什麼?是思考。”記筆記也如此。筆記,最難最為關鍵是的部分在於思考。

因此,我認為複製粘貼式的筆記是錯誤的。記筆記重在自己思路、想法,而非搬運他人的東西。用公式表現為:筆記=思考+記錄+整理+踐行。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筆記是大腦的擴容器,能使人實現爆發性再創造。

同一時間,同一場景,車上的人看見司機稍微打開窗戶伸手去擦玻璃,卻無動於衷。然而,瑪麗·安德森立馬動手畫草圖。她邊畫邊帶動大腦思考著一副“擺動的手臂”,直到“雨刷”的發明。

人們習慣性地把重大發明歸功於靈感。我不以為然。靈感固然重要,但比靈感還重要的是捕捉到靈感後的一次次再創造,而創造即是筆記思考過程。

魏格納看世界地圖注意到南北美洲和歐亞大陸海岸線相似,在邊琢磨邊記錄中,才有了“板塊漂移學說”。

法國醫生雷納克遊蕩巴黎街頭,偶然看見兩個孩子在玩一塊長木頭,一個孩子用別針刮木頭的一端,另一個孩子將耳朵貼在木頭的另一端聽對面傳來的聲音。於是,他快速地把這個場景記錄下來,後來運用到醫學中,才發明了“聽診器”。

你看!凡是重大發明,都離不開靈感+記錄。為什麼呢?

因為人的記憶有限。記錄不僅有利於加強記憶,減輕大腦的思維運行,釋放更多創造力。

日本作家樺澤紫苑在《過目不忘的讀書法》中講:“每天都會有大量的信息進入人的大腦,如果將所有這些信息都記下來的話,人的大腦很快就會被脹破。所以,除了非常重要的信息之外,人的大腦基本上會將這些信息全部遺忘。”也就是說,遺忘是為了減輕大腦的負擔。

有人曾說:“記錄生活和不記錄生活,都可以一樣生活。但我為什麼要記錄生活呢?因為我在敲打字眼的這一刻,我知道,我還在思考,我還在琢磨。”其實,人的大腦思考力和肢體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做筆記最大的魅力就是增強大腦運動,促進思考。

正因如此,筆記才如同大腦的擴容器,不僅能協助人提高記憶力,也能無限發揮人思考力和創造力。

如何高效做筆記?有用的筆記需巧用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好了,到這裡,今天的「筆記思考術」就差不多要告一段落了。通過這篇文的分享,我希望你能收穫以下3大要點:

1.“在信息爆炸時代,普通人在搬運信息,聰明人在重組、創造信息”。所以,別再當信息收藏家了,做一位知識踐行者吧!把各大平臺收藏的文章,踐行起來,然後把它們給刪了。

如果不忍心刪掉,又不想當信息“搬運工”,那就去看《筆記思考術》吧!

2.複製粘貼式的筆記是錯誤的做法。記筆記重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造自己想法,而非搬運他人的東西。用公式表現為:筆記=思考+記錄+整理+踐行。好的筆記有1個妙招,3大原則,4個步驟。

3.筆記才如同大腦的擴容器,不斷使人實現爆發性再創造。未來社會,人拼的是思考力和創造力。凡是偉大創造,都離不開記錄和思考。無論是誰,都需要做筆記。來吧!拿起筆,舞動你的大腦。木心在《文學回憶錄》說:“所有偉大的文藝,記錄的都不是幸福,而是不安與騷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