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快評:上海臨港自貿區50條,核心落在兩點'

上海 經濟 金融 購房 21世紀經濟報道 2019-09-02
"

8月30日,上海市政府發佈上海自貿區臨港片區50條特殊支持政策,旨在推動開放型經濟功能和國內外人才在新片區的聚集,舉全市之力推動新片區高質量發展建設。

簡而言之,這50條政策可以歸結為兩點,一是推動自貿區經濟增長的動力從“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二是將自貿區發展的重心從貿易轉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

按照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等學者的研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人口紅利”貢獻了經濟增長的四分之一。有人會問,人口規模大是很多發展中國家的特性,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人口也很多,為什麼改革開放以後會有如此大的效果呢?從目前討論經濟增長的文獻來看,人口是第一推動力,輔助以恰當的資源配置機制(市場)和發展導向的激勵機制,那麼人口的效應就會顯現。

不過,隨著中國逐步邁入老齡化社會,年輕人口的負擔也在加重,如果還是以數量取勝,那麼早晚有一天人口金字塔就會顛倒過來。因此,從發展政策上看,我們應當瞄準培育高素質人才。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人大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這次臨港片區的特殊支持政策中,有不少涉及吸引和留住海內外高素質人才,如落戶政策、海外人才居住證、購房和個人所得稅調整等均體現了上述精神。

第二個方面則強調了發展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的重要性。按照傳統概念的理解,自貿區主要適用於貿易。但是,從國際環境看,自2012年以來,全球貿易增速回落到與GDP增速一致。而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中,多數年份世界平均的國際貿易增速3倍於GDP增速,但這種情形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後很難看到了。尤其是2018年3月份以來,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加劇和升級。8月28日,特朗普政府更是開始執行新的加徵關稅行動,中國政府也開始反擊。在這種情形下,如果還是以靠貿易推動自貿區升級換代,恐怕不太現實。

50條勾勒的產業發展方向,是打造世界級前沿產業集群,特別是與互聯網相關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產業。重點之一是支持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民用航空等關鍵領域核心環節生產研發的企業。為此, 50條承諾今後將進一步研究落實5年內按照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此舉比一般的開發區更加有競爭力,不僅可以擴大受惠企業範圍,也將吸引更多研發型中小企業進入臨港片區,延長價值鏈,使之更多服務於片區發展。

另外一項配套政策是對標國際標準,開展跨境金融業務,尤其具有創新性的是設立專項發展資金。按照文件的設計,今後5年,片區平均每年將出資200億元人民幣,統籌用於新片區內各類產業扶持、創新創業支持、人才引進培養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資金來源主要是新片區的地方收入。文件強調,“新片區產生的所有地方收入,全部用於新片區建設。”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大國關係室主任、研究員)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