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港50條”來了!專家解讀:臨港財稅政策已對標一流開放水平'

"

今天,上海發佈《關於促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高質量發展實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見》。50條政策措施聚焦管理權限、專業人才、財稅金融、規劃土地、產業發展、住房保障、基礎設施等方面,目標是將新片區打造成“要素資源最集聚、體制功能最完善、市場主體最活躍”的經濟增長極。

"

今天,上海發佈《關於促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高質量發展實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見》。50條政策措施聚焦管理權限、專業人才、財稅金融、規劃土地、產業發展、住房保障、基礎設施等方面,目標是將新片區打造成“要素資源最集聚、體制功能最完善、市場主體最活躍”的經濟增長極。

“臨港50條”來了!專家解讀:臨港財稅政策已對標一流開放水平

臨港財稅政策對標一流開放水平

從今年8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發佈以來,臨港行政服務中心就接到了大量企業的諮詢,重點就是財稅優惠政策,這正是企業關注的焦點。

50條政策措施裡有8條聚焦財稅、金融政策,並且明確五年內新片區產生的地方收入全部用於新片區。

《若干意見》提出,建立新片區專項發展資金,5年總計出資不少於1000億元;實施稅收支持,對新片區內符合條件從事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民用航空等關鍵領域核心環節生產研發的企業,自設立之日起5年內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對符合條件的集成電路生產、設計和軟件企業,按照國家規定,予以享受“兩免三減半”“五免五減半”等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對在新片區工作的境外高端、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部分給予補貼。對境外進入物理圍網區域內的貨物、物理圍網區域內企業之間的貨物交易和服務,實行特殊的稅收政策。擴大新片區服務出口增值稅政策適用範圍,研究適應境外投資和離岸業務發展的新片區稅收政策。在不導致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的前提下,探索試點自由貿易賬戶的稅收政策安排。

對此,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光谷自貿研究院院長陳波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新片區產生的所有地方收入,全部用於新片區建設,5年1000億的資金相當可觀,將使臨港建設有充足的資金支持。

“臨港實行了稅收優惠政策,企業所得稅最低可以達到15%,這是目前國內最高級別的稅收優惠,對標了國內一流的開放水平,也與國際水平保持一致。”陳波說,我國的企業所得稅標準稅率是25%,儘管國家對一些類別的企業給予15%的優惠稅率,但是企業享受優惠稅率是有門檻標準的,並且要符合相關程序要求。而此次臨港的稅收優惠門檻明顯降低,有助於創新企業的發展。

從政策來看,臨港離岸業務的探索也正在進行中,臨港應對標新加坡的模式。針對離岸業務,新加坡零關稅,資金進出全部自由化,利潤的所得稅低至3%,遠遠低於15%的水平。而香港離岸業務的所得稅稅率只有2%不到。這對於吸引總部經濟相當有利,由於企業總部涉及資金進出,需要完善的自由貿易賬戶,而利潤轉移又涉及稅收,所以探索試點自由貿易賬戶的稅收政策安排很重要。

新片區12條新政吸引國內外人才

50條政策措施中有12條聚焦人才,國內、國際人才政策各6條,凸顯了臨港新片區“求賢若渴”的姿態。

《若干意見》明確,將優化新片區人才直接落戶政策,賦予人才引進重點機構推薦權、新片區特殊人才直接申報權、國內人才引進直接落戶和留學回國人員落戶審批權。對新片區內教育、衛生等公益事業單位錄用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直接落戶打分時加3分;縮短新片區“居轉戶”年限,對符合一定工作年限並承諾落戶後繼續在新片區工作2年以上的人才,“居轉戶”年限由7年縮短為5年;對符合新片區重點產業佈局的用人單位的核心人才,“居轉戶”年限由7年縮短為3年。

對上海市居住證持證人在新片區工作並居住的,給予專項加分,每滿1年積2分,滿3年後開始計入總積分,最高分值為20分。

在吸引外籍人才方面,和過去不同,此次《若干意見》首次提出,在國(境)外高水平大學取得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優秀外籍畢業生,可直接在新片區工作。上海高校優秀外籍畢業生,可直接在新片區工作。在新片區工作的入外籍留學人員可直接辦理長期(最高有效期10年)海外人才居住證B證。

陳波表示,臨港專項發展資金或將有相當一部分用於吸引外籍高級人才,使他們的個人所得稅實繳稅率與國際水平近似。

50條措施提了大量人才政策、住房、醫療政策,這是上海能夠實實在在解決的問題,能夠切實地保持臨港的可持續吸引力,把人才引進、留下來,並且來往便利。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臨港明確提出了產城融合,陳波表示,由於臨港離市區比較遠,因此發展一個新的城市很重要。臨港未來在現代服務業的領域,將有很大的突破,居民生活條件將有大幅提高,配套的軌道交通佈局、住房政策等都有利於臨港發展,使其成交交通樞紐,擁有完整配套的城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