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村的結香花

三農 黃河 農民 種植業 中國經濟時報 2017-08-03

蹲點日記(四)

本報記者 王永群

到安徽扶貧蹲點,不到金寨縣或許不算完整。這是因為,作為14個全國集中連片特殊貧困地區之一,金寨縣集山區、庫區、畈區、革命老區於一體,是全國知名的 “將軍縣”,也是全國知名的“貧困縣”。

黃河村位於金寨縣天堂寨鎮西部,這是一個位于山窩裡的貧困鄉鎮,與湖北毗鄰。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隨同安徽“政協江淮行”進入該村駐點,幾日採訪,馬不停蹄。這裡的農戶,多依靠農業謀生。因地處山區,人多地少,人均不足1畝地,且多為土壤貧瘠的山坡地。

車在山路上顛簸一個多小時後,我們來到了黃河村。這個小村,路沒修通以前,在金寨縣都屬最貧困之列。車到村口,開不進去,我們只能下車步行。聽村民說,這條不足5米寬的水泥路,是2013年修的。在此之前,路更不好走,出去上個學、趕個集,都是很困難的事情。

山區氣候多變。我們在縣城的時候,還是晴天。進入黃河村,天陰了下來,雲霧繚繞,風景倒是美麗,可是不能抵償這裡人們生活的艱辛。盤旋的公路上,民革六安市委專職副主委趙豐才對記者講述了他在黃河村的幫扶感受。

趙豐才剛來的時候,村民非常冷漠。進了村,召集村民開會,介紹產業扶貧項目,等了一上午,才稀稀拉拉來了二十幾個人。還有村民嚷嚷:“你來幹什麼?不就是想要身份證嗎?拿去好了,開什麼會!”

“那怎麼辦?”記者問。

他回答:“只能先回去。把材料留下,讓我們的合作伙伴慢慢做工作,下次再來。”在後來的半年多時間裡,趙豐才意識到,必須找當地有能力的種田能手,通過他們發展產業帶動農民增收,否則,自己不是本村人,也不會種田,說破嘴皮農民也不相信。

產業扶貧,關鍵是什麼產業。他走訪農戶發現,以前該村作物多是玉米,2013年1畝旱地種植玉米,收入僅不到600元;水澆地收入也不過1300元。金寨八山一水一分田,田地少而山地多,山區,尤其是深山區,地少山多,物種豐富,多是中藥材天然產地,金寨縣的老百姓一直有種中藥材的習俗。不過,雖然這裡空氣好、水好,但因為不成規模,加工跟不上,賣不上好價,中藥材好質賣不好價,農民一直視種植中藥材為“雞肋”。

作為一個“冷門”產業,中藥材市場到底有多大?該如何發展?金寨縣綠野中藥材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餘江忠告訴記者,合作社在民革安徽省委的大力幫扶下,於2014年開始在天堂寨鎮黃河村流轉土地1200餘畝,經過各種比較,最後他們選擇種植結香。頭兩年,套種覆盆子、木瓜等經濟林。流轉的土地覆蓋11個居民組共220餘戶,其中貧困戶64戶,涉及貧困人口172人。

中藥材種出來了,但也要賣得好。趙豐才說,他們聯繫了藥都亳州,說服“藥博商城”在黃河村開設網上銷售平臺,開通半年時間,網上銷售額達數百萬元。相較種玉米,不計人工成本,合作社免費供苗,加上套種作物,老百姓每畝地收入上萬元。為此,2015年合作社榮獲省級林下經濟示範社,2016年被評為國家級林下經濟綠色產業示範基地。

但是,大自然的殘酷再次考驗了黃河村。2016年金寨縣遇到了百年一遇的洪災,剛剛長成的結香樹被水泡死近半。記者在黃河村採訪時發現,時隔一年,農田裡還有少量從山上衝下的大石塊,河道里幾乎佈滿了大大小小的碎石,在共同訴說在那次洪水的無情。

餘江忠說,沒辦法,一切只能從頭再來。而經過這場大水,他意識到,需要對農民進行風險培訓。水退之後,他們重點引導農戶,提供技術服務,提供幼苗,開展培訓,繼續以合作社的規模進行種植,但風險適當分散。他計劃在五年項目期間,先組織培訓500戶家庭成立互助組,再通過合作社幫扶模式,帶動周邊農戶和貧困戶。互助組培訓及活動,提高了幫扶和產業凝聚力,再由合作社帶領和組織農戶發展規模化、標準化的種植產業,最後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結香屬植物,落葉灌木,因其先花後葉,枝條柔韌,可以任意打結而不會折斷,花朵又有濃郁的芬芳,故名結香。其根、莖、花均是優良的中藥材,有舒筋活血、消腫止痛之功。結香每年分枝一次,每枝分出三個小枝,如此成長,據說如果人在夜晚做了夢,早上在結香樹上打個結,是好夢就可以實現,是噩夢就可以化解,因此有“夢花”“夢樹”之稱。

“夢花”“夢樹”激發了農戶自力更生的主動性,村民們的精神狀態,現在已經在發生變化。趙豐才說,最終推動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這是比扶貧更長遠的價值。有夢想,不再貧困的生活、更美好的世界,才成為可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