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如東:農業富民靠“高效” 訂製蔬菜出國門

三農 農業 農村 種植業 人民網 人民網 2017-10-14
江蘇如東:農業富民靠“高效” 訂製蔬菜出國門

大豫鎮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鬱兵為農場主

吳勇兵送來昆蟲信息素,不打農藥也能消滅昆蟲。記者王繼亮攝

江蘇如東:農業富民靠“高效” 訂製蔬菜出國門

袁莊鎮孫莊村村委會主任王起東察看村裡的茭白種植基地。記者王繼亮攝

江蘇如東:農業富民靠“高效” 訂製蔬菜出國門

種植高效農作物致富起來的馬塘鎮長路村農民陳偉正在建設中的新房。記者王繼亮攝

擺脫糧食種植這條傳統路徑,改走現代高效農業發展致富之路成了江蘇如東縣農民致富新路徑。

如東是江蘇農業大縣,為了讓更多的農民腰包鼓起來,該縣把聚焦富民作為主攻方向,通過規劃引領,連續多年引導農民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助力農民種植高效經濟作物,拓寬增收渠道,先後湧現茭白、西蘭花、菌菇種植特色村,一大批特色經濟作物讓當地農民走上了富裕道路,產品賣到了國外,農民人均年收入超過17000元,家庭年收入八萬十萬並不是新鮮事兒。

政府主導"高效農業" 普通農戶年入十來萬

馬塘鎮長路村49歲的陳偉是受益者之一。陳偉最近幾天正忙著新建房屋,一家人不久即將搬進新房。以前,陳偉家的房屋是簡陋的平房,現在不僅房間多了,也寬敞了,就連設施也齊全了。

“以前沒有錢蓋新房,這三五年在鎮裡和村裡的扶持下種植經濟作物才讓一家人的境況有了改變,每年都能掙十幾萬,行情好時超過15萬。”原來,2013年之前,陳偉一家人一直守著6畝承包田種糧食,不算人工一年下來才賺到三四千塊錢,一直過著簡樸的生活,老房子也是年久失修。

“這樣的情況並非孤例,作為村書記如何踐行產業富民要求讓村民們都富裕起來,是排在首位的工作重點。長路村是全鎮基礎薄弱的偏僻村,1300多戶農民長期以種植水稻和麥子為主,全村五年前沒有任何特色農業產業,要想讓農民逐步致富起來,必須要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加快土地流轉走現代農業之路。”長路村黨總支書記朱炳華向人民網記者介紹。

陳偉2013年流轉了村裡160多畝耕地,在朱炳華的幫助下引進外地的西瓜、蔬菜及果樹優良品種,實現了高效經濟農作物種植。在同村村民看來,陳偉一家的日子這幾年越過越好。“我日子過好了,也想和村幹部一道幫助其他村民多賺點錢,不僅給村民每畝地每年千把塊的租金,大忙時還請來鄰居幹活,讓他們多了一份收入,眼下正考慮擴大規模帶領大家致富。”陳偉不無自豪地說。事實上,在朱炳華的極力推動下,全村不少村民流轉土地達到了3000畝以上從事規模經濟作物種植,一部分村民在自家承包地小範圍種植都獲得了收益。“村民現在一年最少能掙個八萬十萬的並不奇怪。”村民們異口同聲告訴記者。

天晨菌業是當地從福建招商引資而來的食用菌設施農業項目,在2015年投入3000多萬建成100多畝智能溫室大棚,每天平均生產香菇十幾噸,每天收益將近兩萬元,大部分銷往美國和日本。“由於這種香菇是不打農藥不施廢料的有機農產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這麼好的項目也要農民收益。”朱炳華經與天晨菌業負責人協商確定,採取企業 農民的種植模式,由企業提供菌種菌棒及技術,讓當地農民自家培植獲利,目前這項工作正在逐步推進,預計兩三年形成食用菌種植專業村。

江蘇如東:農業富民靠“高效” 訂製蔬菜出國門

如東縣農委幹部沈安全在田間向記者介紹當地農業產業化情況。記者王繼亮攝

江蘇如東:農業富民靠“高效” 訂製蔬菜出國門

如東馬塘鎮長路村食用菌種植基地正在培育中的香菇。記者王繼亮攝

"訂製式"種植 蔬菜受到國外市場歡迎

今年49歲的王起東不僅是袁莊鎮孫莊社區村委會主任,還是當地有名的致富帶頭人。他在三年前率先流轉村民300多畝土地種起了有機高效農作物茭白,年產值超過三百萬元。王起東自己只有4畝地,也曾與村民們一樣種植水稻和麥子,自從被村民們推選為村主任後,總想著帶領村民發家致富。“光靠傳統的糧食種植想富裕比較難,我2012年在如皋承包過1000畝地種糧食,一年淨收入不過一二十萬,只有按照縣裡倡導的調整農業產業機構,種植經濟作物才能拓寬致富路。”

經過一段時間考察,王起東發現種植茭白一年有兩季收成,一年只要換一次種。2015年,王起東趕赴浙江農科院引進茭白新品種先行試種了80畝,當年就獲利120多萬。開心不已的王起東當即向村民們進行宣傳和推廣,併為村民提供優良種苗,吸引了20多戶村民種植起了茭白。54歲的王志春便是收到王起東扶持的村民之一,兩年前他的家境不是很好,主要靠兩畝地種糧為生,農閒時出門務工掙點家用補貼,在王起東的遊說下,他在2016年7月份用王起東提供的種苗種起了茭白,單產超過6000斤,兩季超過3萬元,這讓王志春笑得合不攏嘴:“還要繼續種,考慮是不是擴大種植規模。”

40歲的王中成是村子裡較為年輕的農民,2016年種植茭白前在家門口的工地上幹活,再加上種植4畝地的糧食,日子過得不溫不火。“如果不是村幹部鼓勵我們種植茭白這類經濟作物,想掙錢還真難,種糧食一畝地能苦400多塊錢就已經不錯了,這還不算人工。”王中成介紹,他家在王起東的扶持下種植了4畝地的茭白,一畝地的收成就超過幾年種糧食的收入,目前正在抓緊流轉土地擴大種植規模。望著地裡長勢良好的茭白,這位年輕的農民又有了新的打算:“明年年初,30畝的茭白將在這裡出現。”

王起東稱,由於茭白屬於有機農產品,經嚴格檢測深受美國和日本等國家民眾的喜愛,孫莊已經成為這些國家的農產品食用基地,實現了訂製式種植,根本不愁銷路,每斤價格一般在兩到三塊,高峰期四到五塊,這麼高的收益縣吸引了更多的農戶來種植,縣裡和鎮里正打算進一步推廣。

在如東,除了大面積種植茭白外,引人注目的還有大規模的西蘭花種植,大豫鎮以特色西蘭花種植入選今年上半年公佈的江蘇農業特色小鎮名錄。大豫鎮農場社區50歲的農場主吳勇兵是率先種植者之一,他原先是傳統種植糧食農戶,在2014年流轉了2000多畝土地,除了大耳菠菜等蔬菜外,主要以種植西蘭花為主,一年下來收入相當可觀。作為獲評南通市新型職業農民標兵榮譽稱號的吳勇兵致富後還當起了領頭羊,鼓勵當地農民一起幹。

“我提供種苗、技術,每一戶都是有機種植,還保證產品回購,確保農民利益,除了一部分內銷外,大部分銷售到日本。”吳勇兵介紹說:“目前有三四十戶村民跟著我幹,都已經嚐到了甜頭,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不少人富起來後買了小汽車、蓋了新房。”止馬窪村53歲的王維新以前家境一般,在吳勇兵的幫助下流轉了170畝地種植西蘭花,他說,保守點一年淨收入二十萬不是問題。50歲的張國華多年前同樣不算富裕,在吳勇兵帶動下種植西蘭花受了益,目前種植規模擴大到了370畝,每年純收入超過三十萬元。

據瞭解,大豫鎮早在十幾年前就在農委主導下從事經濟作物西蘭花的種植,除了縣裡農業部門對當地實施幫扶指導外,還請來了國內知名的科研院所的專家擔任顧問。據介紹,大豫鎮農民種植西蘭花的面積超過20000畝,按每畝年收入8000元計算,僅此一項為農民帶來的收入就超過億元。

如東縣農委農業產業發展科科長陳劍秋介紹,馬塘鎮、袁莊鎮和大豫鎮的富民經只是全縣優化農業產業富民的縮影。全縣多年來突出項目引領,新建和在建的農業項目86個,完成投資11.67億元;推進結構調整,新增高效設施農業面積2.4萬畝,新建規模種植園區5個。為了讓更多的農民富起來,正大力培養農業科技示範戶,建立全縣農民致富能人庫和農業技術專家庫,開展農村信息進村入戶工程,以此提升農民適應市場和增收致富的本領。

日前,南通市委副書記張兆江在如東調研富民增收情況後評價說:“如東有靠種地種出來的百萬富翁,在如東看到了農民致富的美好前景,希望當地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加大扶持家庭農場的扶持和服務力度,讓更多的農民富裕起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