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從1980年代到2010年代,從《賭神》到《中國合夥人》再到《西虹市首富》,總有個東西被一直唸叨著,那就是“82年拉菲”。這個東西被說得如此之多,以至於它早已不再被視為單純的一種飲料,而是大佬的標誌,是成功人士的打卡點。至於它到底好在哪,人們卻往往只能說出“這是法國紅酒”、“這很好”。如果問這酒在30年裡經歷了什麼,那恐怕只有專業人士或資深酒友才能對答如流。

這其實是個非常遺憾的事,因為葡萄酒陳年的過程恰恰是非常巧妙且充滿變數的——有時甚至比酒本身更有意思。且不論陳釀本身,甚至年份紅酒的造假和打假都可以單獨出書。可見對陳年葡萄酒的追捧並不是國內不成熟市場的特有現象,而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

"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從1980年代到2010年代,從《賭神》到《中國合夥人》再到《西虹市首富》,總有個東西被一直唸叨著,那就是“82年拉菲”。這個東西被說得如此之多,以至於它早已不再被視為單純的一種飲料,而是大佬的標誌,是成功人士的打卡點。至於它到底好在哪,人們卻往往只能說出“這是法國紅酒”、“這很好”。如果問這酒在30年裡經歷了什麼,那恐怕只有專業人士或資深酒友才能對答如流。

這其實是個非常遺憾的事,因為葡萄酒陳年的過程恰恰是非常巧妙且充滿變數的——有時甚至比酒本身更有意思。且不論陳釀本身,甚至年份紅酒的造假和打假都可以單獨出書。可見對陳年葡萄酒的追捧並不是國內不成熟市場的特有現象,而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億萬富翁的醋》是一部起底年份葡萄酒造假的書

所以說,葡萄酒的陳年到底是不是偽科學?其中有什麼原理?個人又該如何操作?希望本文能為你解惑。

陳釀的歷史

“老酒”要比“新酒”好——《路加福音》5:39

其實一直以來,酒是陳的好對於世界各地的居民都是個默認的事實。《聖經》中會出現這種說法,背後正是當時地中海沿岸發達的釀酒工業與酒文化。葡萄酒從格魯吉亞一帶發源後,逐漸傳到了希臘、埃及、羅馬等地,並且迅速成了這些葡萄產區的主流飲品。考古發現的那個時期的雙耳瓶等器皿中,很多都有蠟封的痕跡——囤過茅臺的都知道,蠟封是為酒瓶提供額外氣密性的常見手段。

"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從1980年代到2010年代,從《賭神》到《中國合夥人》再到《西虹市首富》,總有個東西被一直唸叨著,那就是“82年拉菲”。這個東西被說得如此之多,以至於它早已不再被視為單純的一種飲料,而是大佬的標誌,是成功人士的打卡點。至於它到底好在哪,人們卻往往只能說出“這是法國紅酒”、“這很好”。如果問這酒在30年裡經歷了什麼,那恐怕只有專業人士或資深酒友才能對答如流。

這其實是個非常遺憾的事,因為葡萄酒陳年的過程恰恰是非常巧妙且充滿變數的——有時甚至比酒本身更有意思。且不論陳釀本身,甚至年份紅酒的造假和打假都可以單獨出書。可見對陳年葡萄酒的追捧並不是國內不成熟市場的特有現象,而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億萬富翁的醋》是一部起底年份葡萄酒造假的書

所以說,葡萄酒的陳年到底是不是偽科學?其中有什麼原理?個人又該如何操作?希望本文能為你解惑。

陳釀的歷史

“老酒”要比“新酒”好——《路加福音》5:39

其實一直以來,酒是陳的好對於世界各地的居民都是個默認的事實。《聖經》中會出現這種說法,背後正是當時地中海沿岸發達的釀酒工業與酒文化。葡萄酒從格魯吉亞一帶發源後,逐漸傳到了希臘、埃及、羅馬等地,並且迅速成了這些葡萄產區的主流飲品。考古發現的那個時期的雙耳瓶等器皿中,很多都有蠟封的痕跡——囤過茅臺的都知道,蠟封是為酒瓶提供額外氣密性的常見手段。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古希臘雙耳瓶(Amphorae)

當時的學者也像我國古人一樣,紛紛為陳年酒好背書。像當時的名醫蓋倫(Galen)不僅確認有年代的酒口感更好,還討論了人工加速葡萄酒陳化的技術。他也承認可以通過煙燻和加熱來加速這一過程,但覺得這樣沒有自然陳釀的酒健康。

"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從1980年代到2010年代,從《賭神》到《中國合夥人》再到《西虹市首富》,總有個東西被一直唸叨著,那就是“82年拉菲”。這個東西被說得如此之多,以至於它早已不再被視為單純的一種飲料,而是大佬的標誌,是成功人士的打卡點。至於它到底好在哪,人們卻往往只能說出“這是法國紅酒”、“這很好”。如果問這酒在30年裡經歷了什麼,那恐怕只有專業人士或資深酒友才能對答如流。

這其實是個非常遺憾的事,因為葡萄酒陳年的過程恰恰是非常巧妙且充滿變數的——有時甚至比酒本身更有意思。且不論陳釀本身,甚至年份紅酒的造假和打假都可以單獨出書。可見對陳年葡萄酒的追捧並不是國內不成熟市場的特有現象,而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億萬富翁的醋》是一部起底年份葡萄酒造假的書

所以說,葡萄酒的陳年到底是不是偽科學?其中有什麼原理?個人又該如何操作?希望本文能為你解惑。

陳釀的歷史

“老酒”要比“新酒”好——《路加福音》5:39

其實一直以來,酒是陳的好對於世界各地的居民都是個默認的事實。《聖經》中會出現這種說法,背後正是當時地中海沿岸發達的釀酒工業與酒文化。葡萄酒從格魯吉亞一帶發源後,逐漸傳到了希臘、埃及、羅馬等地,並且迅速成了這些葡萄產區的主流飲品。考古發現的那個時期的雙耳瓶等器皿中,很多都有蠟封的痕跡——囤過茅臺的都知道,蠟封是為酒瓶提供額外氣密性的常見手段。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古希臘雙耳瓶(Amphorae)

當時的學者也像我國古人一樣,紛紛為陳年酒好背書。像當時的名醫蓋倫(Galen)不僅確認有年代的酒口感更好,還討論了人工加速葡萄酒陳化的技術。他也承認可以通過煙燻和加熱來加速這一過程,但覺得這樣沒有自然陳釀的酒健康。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人工的不健康”,蓋倫的話聽起來像個朋友圈養生大師

隨著羅馬帝國的崩潰,很長一段時間內歐洲人都玩不起陳年酒這樣的“講究”,頗有些禮崩樂壞的感覺。直到16世紀,隨著技術進步和航海的需要(葡萄酒是大航海時期水手重要的補給品)以及技術的進步,人們才逐漸重拾這種做法,傳下來就是現代歐美的陳釀葡萄酒。

不過雖然東西方對陳釀的妙處都有很多記載,但傳統畢竟不能夠等同於科學。於是近現代的化學和生物學發展起來後,人們又開始重新審視經過陳化的酒到底好在哪。一番分析後,人們發現,原來古人憑經驗摸索出來的這些技法,居然還挺科學的

"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從1980年代到2010年代,從《賭神》到《中國合夥人》再到《西虹市首富》,總有個東西被一直唸叨著,那就是“82年拉菲”。這個東西被說得如此之多,以至於它早已不再被視為單純的一種飲料,而是大佬的標誌,是成功人士的打卡點。至於它到底好在哪,人們卻往往只能說出“這是法國紅酒”、“這很好”。如果問這酒在30年裡經歷了什麼,那恐怕只有專業人士或資深酒友才能對答如流。

這其實是個非常遺憾的事,因為葡萄酒陳年的過程恰恰是非常巧妙且充滿變數的——有時甚至比酒本身更有意思。且不論陳釀本身,甚至年份紅酒的造假和打假都可以單獨出書。可見對陳年葡萄酒的追捧並不是國內不成熟市場的特有現象,而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億萬富翁的醋》是一部起底年份葡萄酒造假的書

所以說,葡萄酒的陳年到底是不是偽科學?其中有什麼原理?個人又該如何操作?希望本文能為你解惑。

陳釀的歷史

“老酒”要比“新酒”好——《路加福音》5:39

其實一直以來,酒是陳的好對於世界各地的居民都是個默認的事實。《聖經》中會出現這種說法,背後正是當時地中海沿岸發達的釀酒工業與酒文化。葡萄酒從格魯吉亞一帶發源後,逐漸傳到了希臘、埃及、羅馬等地,並且迅速成了這些葡萄產區的主流飲品。考古發現的那個時期的雙耳瓶等器皿中,很多都有蠟封的痕跡——囤過茅臺的都知道,蠟封是為酒瓶提供額外氣密性的常見手段。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古希臘雙耳瓶(Amphorae)

當時的學者也像我國古人一樣,紛紛為陳年酒好背書。像當時的名醫蓋倫(Galen)不僅確認有年代的酒口感更好,還討論了人工加速葡萄酒陳化的技術。他也承認可以通過煙燻和加熱來加速這一過程,但覺得這樣沒有自然陳釀的酒健康。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人工的不健康”,蓋倫的話聽起來像個朋友圈養生大師

隨著羅馬帝國的崩潰,很長一段時間內歐洲人都玩不起陳年酒這樣的“講究”,頗有些禮崩樂壞的感覺。直到16世紀,隨著技術進步和航海的需要(葡萄酒是大航海時期水手重要的補給品)以及技術的進步,人們才逐漸重拾這種做法,傳下來就是現代歐美的陳釀葡萄酒。

不過雖然東西方對陳釀的妙處都有很多記載,但傳統畢竟不能夠等同於科學。於是近現代的化學和生物學發展起來後,人們又開始重新審視經過陳化的酒到底好在哪。一番分析後,人們發現,原來古人憑經驗摸索出來的這些技法,居然還挺科學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現代的工業化酒窖

從“越陳”到“越香”

其實,葡萄酒的陳化是分兩步的——在酒廠桶裡與酒窖的瓶裡並不是一回事

“桶裡”的陳化,自然就是指酒待在酒廠的橡木桶裡的這個階段。而這一階段與“瓶裡”最大的不同,也是因為有桶的存在。桶的氣密性往往不如瓶,而且更重要的是,橡木桶內壁(鋼桶的話則是加入的木屑)會與酒持續互動

外邊看著歲月靜好:

"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從1980年代到2010年代,從《賭神》到《中國合夥人》再到《西虹市首富》,總有個東西被一直唸叨著,那就是“82年拉菲”。這個東西被說得如此之多,以至於它早已不再被視為單純的一種飲料,而是大佬的標誌,是成功人士的打卡點。至於它到底好在哪,人們卻往往只能說出“這是法國紅酒”、“這很好”。如果問這酒在30年裡經歷了什麼,那恐怕只有專業人士或資深酒友才能對答如流。

這其實是個非常遺憾的事,因為葡萄酒陳年的過程恰恰是非常巧妙且充滿變數的——有時甚至比酒本身更有意思。且不論陳釀本身,甚至年份紅酒的造假和打假都可以單獨出書。可見對陳年葡萄酒的追捧並不是國內不成熟市場的特有現象,而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億萬富翁的醋》是一部起底年份葡萄酒造假的書

所以說,葡萄酒的陳年到底是不是偽科學?其中有什麼原理?個人又該如何操作?希望本文能為你解惑。

陳釀的歷史

“老酒”要比“新酒”好——《路加福音》5:39

其實一直以來,酒是陳的好對於世界各地的居民都是個默認的事實。《聖經》中會出現這種說法,背後正是當時地中海沿岸發達的釀酒工業與酒文化。葡萄酒從格魯吉亞一帶發源後,逐漸傳到了希臘、埃及、羅馬等地,並且迅速成了這些葡萄產區的主流飲品。考古發現的那個時期的雙耳瓶等器皿中,很多都有蠟封的痕跡——囤過茅臺的都知道,蠟封是為酒瓶提供額外氣密性的常見手段。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古希臘雙耳瓶(Amphorae)

當時的學者也像我國古人一樣,紛紛為陳年酒好背書。像當時的名醫蓋倫(Galen)不僅確認有年代的酒口感更好,還討論了人工加速葡萄酒陳化的技術。他也承認可以通過煙燻和加熱來加速這一過程,但覺得這樣沒有自然陳釀的酒健康。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人工的不健康”,蓋倫的話聽起來像個朋友圈養生大師

隨著羅馬帝國的崩潰,很長一段時間內歐洲人都玩不起陳年酒這樣的“講究”,頗有些禮崩樂壞的感覺。直到16世紀,隨著技術進步和航海的需要(葡萄酒是大航海時期水手重要的補給品)以及技術的進步,人們才逐漸重拾這種做法,傳下來就是現代歐美的陳釀葡萄酒。

不過雖然東西方對陳釀的妙處都有很多記載,但傳統畢竟不能夠等同於科學。於是近現代的化學和生物學發展起來後,人們又開始重新審視經過陳化的酒到底好在哪。一番分析後,人們發現,原來古人憑經驗摸索出來的這些技法,居然還挺科學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現代的工業化酒窖

從“越陳”到“越香”

其實,葡萄酒的陳化是分兩步的——在酒廠桶裡與酒窖的瓶裡並不是一回事

“桶裡”的陳化,自然就是指酒待在酒廠的橡木桶裡的這個階段。而這一階段與“瓶裡”最大的不同,也是因為有桶的存在。桶的氣密性往往不如瓶,而且更重要的是,橡木桶內壁(鋼桶的話則是加入的木屑)會與酒持續互動

外邊看著歲月靜好: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其實裡邊一刻也沒閒著。雪莉桶貯藏時裡邊通常是這樣的:

"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從1980年代到2010年代,從《賭神》到《中國合夥人》再到《西虹市首富》,總有個東西被一直唸叨著,那就是“82年拉菲”。這個東西被說得如此之多,以至於它早已不再被視為單純的一種飲料,而是大佬的標誌,是成功人士的打卡點。至於它到底好在哪,人們卻往往只能說出“這是法國紅酒”、“這很好”。如果問這酒在30年裡經歷了什麼,那恐怕只有專業人士或資深酒友才能對答如流。

這其實是個非常遺憾的事,因為葡萄酒陳年的過程恰恰是非常巧妙且充滿變數的——有時甚至比酒本身更有意思。且不論陳釀本身,甚至年份紅酒的造假和打假都可以單獨出書。可見對陳年葡萄酒的追捧並不是國內不成熟市場的特有現象,而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億萬富翁的醋》是一部起底年份葡萄酒造假的書

所以說,葡萄酒的陳年到底是不是偽科學?其中有什麼原理?個人又該如何操作?希望本文能為你解惑。

陳釀的歷史

“老酒”要比“新酒”好——《路加福音》5:39

其實一直以來,酒是陳的好對於世界各地的居民都是個默認的事實。《聖經》中會出現這種說法,背後正是當時地中海沿岸發達的釀酒工業與酒文化。葡萄酒從格魯吉亞一帶發源後,逐漸傳到了希臘、埃及、羅馬等地,並且迅速成了這些葡萄產區的主流飲品。考古發現的那個時期的雙耳瓶等器皿中,很多都有蠟封的痕跡——囤過茅臺的都知道,蠟封是為酒瓶提供額外氣密性的常見手段。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古希臘雙耳瓶(Amphorae)

當時的學者也像我國古人一樣,紛紛為陳年酒好背書。像當時的名醫蓋倫(Galen)不僅確認有年代的酒口感更好,還討論了人工加速葡萄酒陳化的技術。他也承認可以通過煙燻和加熱來加速這一過程,但覺得這樣沒有自然陳釀的酒健康。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人工的不健康”,蓋倫的話聽起來像個朋友圈養生大師

隨著羅馬帝國的崩潰,很長一段時間內歐洲人都玩不起陳年酒這樣的“講究”,頗有些禮崩樂壞的感覺。直到16世紀,隨著技術進步和航海的需要(葡萄酒是大航海時期水手重要的補給品)以及技術的進步,人們才逐漸重拾這種做法,傳下來就是現代歐美的陳釀葡萄酒。

不過雖然東西方對陳釀的妙處都有很多記載,但傳統畢竟不能夠等同於科學。於是近現代的化學和生物學發展起來後,人們又開始重新審視經過陳化的酒到底好在哪。一番分析後,人們發現,原來古人憑經驗摸索出來的這些技法,居然還挺科學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現代的工業化酒窖

從“越陳”到“越香”

其實,葡萄酒的陳化是分兩步的——在酒廠桶裡與酒窖的瓶裡並不是一回事

“桶裡”的陳化,自然就是指酒待在酒廠的橡木桶裡的這個階段。而這一階段與“瓶裡”最大的不同,也是因為有桶的存在。桶的氣密性往往不如瓶,而且更重要的是,橡木桶內壁(鋼桶的話則是加入的木屑)會與酒持續互動

外邊看著歲月靜好: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其實裡邊一刻也沒閒著。雪莉桶貯藏時裡邊通常是這樣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開始釀酒時桶裡的酵母,要麼耗盡原料裡的糖分餓死(脫糖製作幹葡萄酒的基本原理),要麼產出的酒精濃度逐漸提升到把自己毒死。總之“釀”的過程其實很快就結束了。“陳”的過程,更多是與橡木的互動。通過這種反應,酒體裡的酚類增加,相應的香味也就增加了。此外,橡木也會將自己的琥珀色加入酒中。這一點在使用橡木桶的烈酒上最明顯——白蘭地和威士忌的顏色如果沒有添加劑的話,那基本就是“泡”出來的

"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從1980年代到2010年代,從《賭神》到《中國合夥人》再到《西虹市首富》,總有個東西被一直唸叨著,那就是“82年拉菲”。這個東西被說得如此之多,以至於它早已不再被視為單純的一種飲料,而是大佬的標誌,是成功人士的打卡點。至於它到底好在哪,人們卻往往只能說出“這是法國紅酒”、“這很好”。如果問這酒在30年裡經歷了什麼,那恐怕只有專業人士或資深酒友才能對答如流。

這其實是個非常遺憾的事,因為葡萄酒陳年的過程恰恰是非常巧妙且充滿變數的——有時甚至比酒本身更有意思。且不論陳釀本身,甚至年份紅酒的造假和打假都可以單獨出書。可見對陳年葡萄酒的追捧並不是國內不成熟市場的特有現象,而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億萬富翁的醋》是一部起底年份葡萄酒造假的書

所以說,葡萄酒的陳年到底是不是偽科學?其中有什麼原理?個人又該如何操作?希望本文能為你解惑。

陳釀的歷史

“老酒”要比“新酒”好——《路加福音》5:39

其實一直以來,酒是陳的好對於世界各地的居民都是個默認的事實。《聖經》中會出現這種說法,背後正是當時地中海沿岸發達的釀酒工業與酒文化。葡萄酒從格魯吉亞一帶發源後,逐漸傳到了希臘、埃及、羅馬等地,並且迅速成了這些葡萄產區的主流飲品。考古發現的那個時期的雙耳瓶等器皿中,很多都有蠟封的痕跡——囤過茅臺的都知道,蠟封是為酒瓶提供額外氣密性的常見手段。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古希臘雙耳瓶(Amphorae)

當時的學者也像我國古人一樣,紛紛為陳年酒好背書。像當時的名醫蓋倫(Galen)不僅確認有年代的酒口感更好,還討論了人工加速葡萄酒陳化的技術。他也承認可以通過煙燻和加熱來加速這一過程,但覺得這樣沒有自然陳釀的酒健康。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人工的不健康”,蓋倫的話聽起來像個朋友圈養生大師

隨著羅馬帝國的崩潰,很長一段時間內歐洲人都玩不起陳年酒這樣的“講究”,頗有些禮崩樂壞的感覺。直到16世紀,隨著技術進步和航海的需要(葡萄酒是大航海時期水手重要的補給品)以及技術的進步,人們才逐漸重拾這種做法,傳下來就是現代歐美的陳釀葡萄酒。

不過雖然東西方對陳釀的妙處都有很多記載,但傳統畢竟不能夠等同於科學。於是近現代的化學和生物學發展起來後,人們又開始重新審視經過陳化的酒到底好在哪。一番分析後,人們發現,原來古人憑經驗摸索出來的這些技法,居然還挺科學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現代的工業化酒窖

從“越陳”到“越香”

其實,葡萄酒的陳化是分兩步的——在酒廠桶裡與酒窖的瓶裡並不是一回事

“桶裡”的陳化,自然就是指酒待在酒廠的橡木桶裡的這個階段。而這一階段與“瓶裡”最大的不同,也是因為有桶的存在。桶的氣密性往往不如瓶,而且更重要的是,橡木桶內壁(鋼桶的話則是加入的木屑)會與酒持續互動

外邊看著歲月靜好: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其實裡邊一刻也沒閒著。雪莉桶貯藏時裡邊通常是這樣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開始釀酒時桶裡的酵母,要麼耗盡原料裡的糖分餓死(脫糖製作幹葡萄酒的基本原理),要麼產出的酒精濃度逐漸提升到把自己毒死。總之“釀”的過程其實很快就結束了。“陳”的過程,更多是與橡木的互動。通過這種反應,酒體裡的酚類增加,相應的香味也就增加了。此外,橡木也會將自己的琥珀色加入酒中。這一點在使用橡木桶的烈酒上最明顯——白蘭地和威士忌的顏色如果沒有添加劑的話,那基本就是“泡”出來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不同“浸泡”年限的威士忌

有些廠家為了借老酒的味,還會採用“桶體蜈蚣”索雷拉系統,即不同年份的酒逐級倒桶,新酒借老酒的味

"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從1980年代到2010年代,從《賭神》到《中國合夥人》再到《西虹市首富》,總有個東西被一直唸叨著,那就是“82年拉菲”。這個東西被說得如此之多,以至於它早已不再被視為單純的一種飲料,而是大佬的標誌,是成功人士的打卡點。至於它到底好在哪,人們卻往往只能說出“這是法國紅酒”、“這很好”。如果問這酒在30年裡經歷了什麼,那恐怕只有專業人士或資深酒友才能對答如流。

這其實是個非常遺憾的事,因為葡萄酒陳年的過程恰恰是非常巧妙且充滿變數的——有時甚至比酒本身更有意思。且不論陳釀本身,甚至年份紅酒的造假和打假都可以單獨出書。可見對陳年葡萄酒的追捧並不是國內不成熟市場的特有現象,而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億萬富翁的醋》是一部起底年份葡萄酒造假的書

所以說,葡萄酒的陳年到底是不是偽科學?其中有什麼原理?個人又該如何操作?希望本文能為你解惑。

陳釀的歷史

“老酒”要比“新酒”好——《路加福音》5:39

其實一直以來,酒是陳的好對於世界各地的居民都是個默認的事實。《聖經》中會出現這種說法,背後正是當時地中海沿岸發達的釀酒工業與酒文化。葡萄酒從格魯吉亞一帶發源後,逐漸傳到了希臘、埃及、羅馬等地,並且迅速成了這些葡萄產區的主流飲品。考古發現的那個時期的雙耳瓶等器皿中,很多都有蠟封的痕跡——囤過茅臺的都知道,蠟封是為酒瓶提供額外氣密性的常見手段。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古希臘雙耳瓶(Amphorae)

當時的學者也像我國古人一樣,紛紛為陳年酒好背書。像當時的名醫蓋倫(Galen)不僅確認有年代的酒口感更好,還討論了人工加速葡萄酒陳化的技術。他也承認可以通過煙燻和加熱來加速這一過程,但覺得這樣沒有自然陳釀的酒健康。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人工的不健康”,蓋倫的話聽起來像個朋友圈養生大師

隨著羅馬帝國的崩潰,很長一段時間內歐洲人都玩不起陳年酒這樣的“講究”,頗有些禮崩樂壞的感覺。直到16世紀,隨著技術進步和航海的需要(葡萄酒是大航海時期水手重要的補給品)以及技術的進步,人們才逐漸重拾這種做法,傳下來就是現代歐美的陳釀葡萄酒。

不過雖然東西方對陳釀的妙處都有很多記載,但傳統畢竟不能夠等同於科學。於是近現代的化學和生物學發展起來後,人們又開始重新審視經過陳化的酒到底好在哪。一番分析後,人們發現,原來古人憑經驗摸索出來的這些技法,居然還挺科學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現代的工業化酒窖

從“越陳”到“越香”

其實,葡萄酒的陳化是分兩步的——在酒廠桶裡與酒窖的瓶裡並不是一回事

“桶裡”的陳化,自然就是指酒待在酒廠的橡木桶裡的這個階段。而這一階段與“瓶裡”最大的不同,也是因為有桶的存在。桶的氣密性往往不如瓶,而且更重要的是,橡木桶內壁(鋼桶的話則是加入的木屑)會與酒持續互動

外邊看著歲月靜好: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其實裡邊一刻也沒閒著。雪莉桶貯藏時裡邊通常是這樣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開始釀酒時桶裡的酵母,要麼耗盡原料裡的糖分餓死(脫糖製作幹葡萄酒的基本原理),要麼產出的酒精濃度逐漸提升到把自己毒死。總之“釀”的過程其實很快就結束了。“陳”的過程,更多是與橡木的互動。通過這種反應,酒體裡的酚類增加,相應的香味也就增加了。此外,橡木也會將自己的琥珀色加入酒中。這一點在使用橡木桶的烈酒上最明顯——白蘭地和威士忌的顏色如果沒有添加劑的話,那基本就是“泡”出來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不同“浸泡”年限的威士忌

有些廠家為了借老酒的味,還會採用“桶體蜈蚣”索雷拉系統,即不同年份的酒逐級倒桶,新酒借老酒的味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待到廠家覺得差不多了,酒就會裝進瓶裡。到此為止通常酒裡已經沒有酵母存活了,但酒還是能繼續發育,這個過程是單純的化學作用。

"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從1980年代到2010年代,從《賭神》到《中國合夥人》再到《西虹市首富》,總有個東西被一直唸叨著,那就是“82年拉菲”。這個東西被說得如此之多,以至於它早已不再被視為單純的一種飲料,而是大佬的標誌,是成功人士的打卡點。至於它到底好在哪,人們卻往往只能說出“這是法國紅酒”、“這很好”。如果問這酒在30年裡經歷了什麼,那恐怕只有專業人士或資深酒友才能對答如流。

這其實是個非常遺憾的事,因為葡萄酒陳年的過程恰恰是非常巧妙且充滿變數的——有時甚至比酒本身更有意思。且不論陳釀本身,甚至年份紅酒的造假和打假都可以單獨出書。可見對陳年葡萄酒的追捧並不是國內不成熟市場的特有現象,而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億萬富翁的醋》是一部起底年份葡萄酒造假的書

所以說,葡萄酒的陳年到底是不是偽科學?其中有什麼原理?個人又該如何操作?希望本文能為你解惑。

陳釀的歷史

“老酒”要比“新酒”好——《路加福音》5:39

其實一直以來,酒是陳的好對於世界各地的居民都是個默認的事實。《聖經》中會出現這種說法,背後正是當時地中海沿岸發達的釀酒工業與酒文化。葡萄酒從格魯吉亞一帶發源後,逐漸傳到了希臘、埃及、羅馬等地,並且迅速成了這些葡萄產區的主流飲品。考古發現的那個時期的雙耳瓶等器皿中,很多都有蠟封的痕跡——囤過茅臺的都知道,蠟封是為酒瓶提供額外氣密性的常見手段。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古希臘雙耳瓶(Amphorae)

當時的學者也像我國古人一樣,紛紛為陳年酒好背書。像當時的名醫蓋倫(Galen)不僅確認有年代的酒口感更好,還討論了人工加速葡萄酒陳化的技術。他也承認可以通過煙燻和加熱來加速這一過程,但覺得這樣沒有自然陳釀的酒健康。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人工的不健康”,蓋倫的話聽起來像個朋友圈養生大師

隨著羅馬帝國的崩潰,很長一段時間內歐洲人都玩不起陳年酒這樣的“講究”,頗有些禮崩樂壞的感覺。直到16世紀,隨著技術進步和航海的需要(葡萄酒是大航海時期水手重要的補給品)以及技術的進步,人們才逐漸重拾這種做法,傳下來就是現代歐美的陳釀葡萄酒。

不過雖然東西方對陳釀的妙處都有很多記載,但傳統畢竟不能夠等同於科學。於是近現代的化學和生物學發展起來後,人們又開始重新審視經過陳化的酒到底好在哪。一番分析後,人們發現,原來古人憑經驗摸索出來的這些技法,居然還挺科學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現代的工業化酒窖

從“越陳”到“越香”

其實,葡萄酒的陳化是分兩步的——在酒廠桶裡與酒窖的瓶裡並不是一回事

“桶裡”的陳化,自然就是指酒待在酒廠的橡木桶裡的這個階段。而這一階段與“瓶裡”最大的不同,也是因為有桶的存在。桶的氣密性往往不如瓶,而且更重要的是,橡木桶內壁(鋼桶的話則是加入的木屑)會與酒持續互動

外邊看著歲月靜好: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其實裡邊一刻也沒閒著。雪莉桶貯藏時裡邊通常是這樣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開始釀酒時桶裡的酵母,要麼耗盡原料裡的糖分餓死(脫糖製作幹葡萄酒的基本原理),要麼產出的酒精濃度逐漸提升到把自己毒死。總之“釀”的過程其實很快就結束了。“陳”的過程,更多是與橡木的互動。通過這種反應,酒體裡的酚類增加,相應的香味也就增加了。此外,橡木也會將自己的琥珀色加入酒中。這一點在使用橡木桶的烈酒上最明顯——白蘭地和威士忌的顏色如果沒有添加劑的話,那基本就是“泡”出來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不同“浸泡”年限的威士忌

有些廠家為了借老酒的味,還會採用“桶體蜈蚣”索雷拉系統,即不同年份的酒逐級倒桶,新酒借老酒的味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待到廠家覺得差不多了,酒就會裝進瓶裡。到此為止通常酒裡已經沒有酵母存活了,但酒還是能繼續發育,這個過程是單純的化學作用。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雖然聽起來有點反常識,但“瓶裡”這個階段帶來的改變有時比“桶裡”更多。甚至很多香型在剛裝瓶時是沒有的,需要在瓶裡持續反應才能出現。裝瓶時已有的香型通常稱為一類和二類香型,主要是各種果味和酒精本身;需要瓶內發育才有的香型通常稱為三類香型,包括幹樹葉、果乾、蘑菇、皮革、蜂蜜、香料等乍一聽和釀酒果汁沒什麼關係的味道。

"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從1980年代到2010年代,從《賭神》到《中國合夥人》再到《西虹市首富》,總有個東西被一直唸叨著,那就是“82年拉菲”。這個東西被說得如此之多,以至於它早已不再被視為單純的一種飲料,而是大佬的標誌,是成功人士的打卡點。至於它到底好在哪,人們卻往往只能說出“這是法國紅酒”、“這很好”。如果問這酒在30年裡經歷了什麼,那恐怕只有專業人士或資深酒友才能對答如流。

這其實是個非常遺憾的事,因為葡萄酒陳年的過程恰恰是非常巧妙且充滿變數的——有時甚至比酒本身更有意思。且不論陳釀本身,甚至年份紅酒的造假和打假都可以單獨出書。可見對陳年葡萄酒的追捧並不是國內不成熟市場的特有現象,而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億萬富翁的醋》是一部起底年份葡萄酒造假的書

所以說,葡萄酒的陳年到底是不是偽科學?其中有什麼原理?個人又該如何操作?希望本文能為你解惑。

陳釀的歷史

“老酒”要比“新酒”好——《路加福音》5:39

其實一直以來,酒是陳的好對於世界各地的居民都是個默認的事實。《聖經》中會出現這種說法,背後正是當時地中海沿岸發達的釀酒工業與酒文化。葡萄酒從格魯吉亞一帶發源後,逐漸傳到了希臘、埃及、羅馬等地,並且迅速成了這些葡萄產區的主流飲品。考古發現的那個時期的雙耳瓶等器皿中,很多都有蠟封的痕跡——囤過茅臺的都知道,蠟封是為酒瓶提供額外氣密性的常見手段。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古希臘雙耳瓶(Amphorae)

當時的學者也像我國古人一樣,紛紛為陳年酒好背書。像當時的名醫蓋倫(Galen)不僅確認有年代的酒口感更好,還討論了人工加速葡萄酒陳化的技術。他也承認可以通過煙燻和加熱來加速這一過程,但覺得這樣沒有自然陳釀的酒健康。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人工的不健康”,蓋倫的話聽起來像個朋友圈養生大師

隨著羅馬帝國的崩潰,很長一段時間內歐洲人都玩不起陳年酒這樣的“講究”,頗有些禮崩樂壞的感覺。直到16世紀,隨著技術進步和航海的需要(葡萄酒是大航海時期水手重要的補給品)以及技術的進步,人們才逐漸重拾這種做法,傳下來就是現代歐美的陳釀葡萄酒。

不過雖然東西方對陳釀的妙處都有很多記載,但傳統畢竟不能夠等同於科學。於是近現代的化學和生物學發展起來後,人們又開始重新審視經過陳化的酒到底好在哪。一番分析後,人們發現,原來古人憑經驗摸索出來的這些技法,居然還挺科學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現代的工業化酒窖

從“越陳”到“越香”

其實,葡萄酒的陳化是分兩步的——在酒廠桶裡與酒窖的瓶裡並不是一回事

“桶裡”的陳化,自然就是指酒待在酒廠的橡木桶裡的這個階段。而這一階段與“瓶裡”最大的不同,也是因為有桶的存在。桶的氣密性往往不如瓶,而且更重要的是,橡木桶內壁(鋼桶的話則是加入的木屑)會與酒持續互動

外邊看著歲月靜好: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其實裡邊一刻也沒閒著。雪莉桶貯藏時裡邊通常是這樣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開始釀酒時桶裡的酵母,要麼耗盡原料裡的糖分餓死(脫糖製作幹葡萄酒的基本原理),要麼產出的酒精濃度逐漸提升到把自己毒死。總之“釀”的過程其實很快就結束了。“陳”的過程,更多是與橡木的互動。通過這種反應,酒體裡的酚類增加,相應的香味也就增加了。此外,橡木也會將自己的琥珀色加入酒中。這一點在使用橡木桶的烈酒上最明顯——白蘭地和威士忌的顏色如果沒有添加劑的話,那基本就是“泡”出來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不同“浸泡”年限的威士忌

有些廠家為了借老酒的味,還會採用“桶體蜈蚣”索雷拉系統,即不同年份的酒逐級倒桶,新酒借老酒的味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待到廠家覺得差不多了,酒就會裝進瓶裡。到此為止通常酒裡已經沒有酵母存活了,但酒還是能繼續發育,這個過程是單純的化學作用。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雖然聽起來有點反常識,但“瓶裡”這個階段帶來的改變有時比“桶裡”更多。甚至很多香型在剛裝瓶時是沒有的,需要在瓶裡持續反應才能出現。裝瓶時已有的香型通常稱為一類和二類香型,主要是各種果味和酒精本身;需要瓶內發育才有的香型通常稱為三類香型,包括幹樹葉、果乾、蘑菇、皮革、蜂蜜、香料等乍一聽和釀酒果汁沒什麼關係的味道。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所以說葡萄酒陳化真的能帶來很大不同嗎?

是的,真能。

常年存放的過程中,醋酸、鞣質(單寧)和乙醇會緩慢轉化為乙酸乙酯,這是包括葡萄酒和我國白酒在內幾乎所有酒的香味裡都非常關鍵的物質。此外一些既有的風味物質還會水解成醛類,這也是為什麼陳酒裡會有那些新酒裡罕見的特殊味道。但請注意,這是個此消彼長的過程,早晚會有一天,果味會過度衰減,降解為醬油和老陳醋那樣的味道,這時基本就可以說這酒已經放變質了。前邊那本解密老酒造假的書名為“億萬富翁的醋”也是在調侃這一點。

"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從1980年代到2010年代,從《賭神》到《中國合夥人》再到《西虹市首富》,總有個東西被一直唸叨著,那就是“82年拉菲”。這個東西被說得如此之多,以至於它早已不再被視為單純的一種飲料,而是大佬的標誌,是成功人士的打卡點。至於它到底好在哪,人們卻往往只能說出“這是法國紅酒”、“這很好”。如果問這酒在30年裡經歷了什麼,那恐怕只有專業人士或資深酒友才能對答如流。

這其實是個非常遺憾的事,因為葡萄酒陳年的過程恰恰是非常巧妙且充滿變數的——有時甚至比酒本身更有意思。且不論陳釀本身,甚至年份紅酒的造假和打假都可以單獨出書。可見對陳年葡萄酒的追捧並不是國內不成熟市場的特有現象,而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億萬富翁的醋》是一部起底年份葡萄酒造假的書

所以說,葡萄酒的陳年到底是不是偽科學?其中有什麼原理?個人又該如何操作?希望本文能為你解惑。

陳釀的歷史

“老酒”要比“新酒”好——《路加福音》5:39

其實一直以來,酒是陳的好對於世界各地的居民都是個默認的事實。《聖經》中會出現這種說法,背後正是當時地中海沿岸發達的釀酒工業與酒文化。葡萄酒從格魯吉亞一帶發源後,逐漸傳到了希臘、埃及、羅馬等地,並且迅速成了這些葡萄產區的主流飲品。考古發現的那個時期的雙耳瓶等器皿中,很多都有蠟封的痕跡——囤過茅臺的都知道,蠟封是為酒瓶提供額外氣密性的常見手段。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古希臘雙耳瓶(Amphorae)

當時的學者也像我國古人一樣,紛紛為陳年酒好背書。像當時的名醫蓋倫(Galen)不僅確認有年代的酒口感更好,還討論了人工加速葡萄酒陳化的技術。他也承認可以通過煙燻和加熱來加速這一過程,但覺得這樣沒有自然陳釀的酒健康。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人工的不健康”,蓋倫的話聽起來像個朋友圈養生大師

隨著羅馬帝國的崩潰,很長一段時間內歐洲人都玩不起陳年酒這樣的“講究”,頗有些禮崩樂壞的感覺。直到16世紀,隨著技術進步和航海的需要(葡萄酒是大航海時期水手重要的補給品)以及技術的進步,人們才逐漸重拾這種做法,傳下來就是現代歐美的陳釀葡萄酒。

不過雖然東西方對陳釀的妙處都有很多記載,但傳統畢竟不能夠等同於科學。於是近現代的化學和生物學發展起來後,人們又開始重新審視經過陳化的酒到底好在哪。一番分析後,人們發現,原來古人憑經驗摸索出來的這些技法,居然還挺科學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現代的工業化酒窖

從“越陳”到“越香”

其實,葡萄酒的陳化是分兩步的——在酒廠桶裡與酒窖的瓶裡並不是一回事

“桶裡”的陳化,自然就是指酒待在酒廠的橡木桶裡的這個階段。而這一階段與“瓶裡”最大的不同,也是因為有桶的存在。桶的氣密性往往不如瓶,而且更重要的是,橡木桶內壁(鋼桶的話則是加入的木屑)會與酒持續互動

外邊看著歲月靜好: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其實裡邊一刻也沒閒著。雪莉桶貯藏時裡邊通常是這樣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開始釀酒時桶裡的酵母,要麼耗盡原料裡的糖分餓死(脫糖製作幹葡萄酒的基本原理),要麼產出的酒精濃度逐漸提升到把自己毒死。總之“釀”的過程其實很快就結束了。“陳”的過程,更多是與橡木的互動。通過這種反應,酒體裡的酚類增加,相應的香味也就增加了。此外,橡木也會將自己的琥珀色加入酒中。這一點在使用橡木桶的烈酒上最明顯——白蘭地和威士忌的顏色如果沒有添加劑的話,那基本就是“泡”出來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不同“浸泡”年限的威士忌

有些廠家為了借老酒的味,還會採用“桶體蜈蚣”索雷拉系統,即不同年份的酒逐級倒桶,新酒借老酒的味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待到廠家覺得差不多了,酒就會裝進瓶裡。到此為止通常酒裡已經沒有酵母存活了,但酒還是能繼續發育,這個過程是單純的化學作用。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雖然聽起來有點反常識,但“瓶裡”這個階段帶來的改變有時比“桶裡”更多。甚至很多香型在剛裝瓶時是沒有的,需要在瓶裡持續反應才能出現。裝瓶時已有的香型通常稱為一類和二類香型,主要是各種果味和酒精本身;需要瓶內發育才有的香型通常稱為三類香型,包括幹樹葉、果乾、蘑菇、皮革、蜂蜜、香料等乍一聽和釀酒果汁沒什麼關係的味道。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所以說葡萄酒陳化真的能帶來很大不同嗎?

是的,真能。

常年存放的過程中,醋酸、鞣質(單寧)和乙醇會緩慢轉化為乙酸乙酯,這是包括葡萄酒和我國白酒在內幾乎所有酒的香味裡都非常關鍵的物質。此外一些既有的風味物質還會水解成醛類,這也是為什麼陳酒裡會有那些新酒裡罕見的特殊味道。但請注意,這是個此消彼長的過程,早晚會有一天,果味會過度衰減,降解為醬油和老陳醋那樣的味道,這時基本就可以說這酒已經放變質了。前邊那本解密老酒造假的書名為“億萬富翁的醋”也是在調侃這一點。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現在市面上有大量來路不明的“82拉菲”

什麼樣的葡萄酒適合陳化?

業界有這樣一種說法:“只有10%的紅酒和5%的白葡萄酒放5年比放1年好喝,不到1%的葡萄酒有十年以上的陳化潛力”。如果光看這個判斷的話,陳化葡萄酒的魅力……似乎與大部分人就無緣了?

"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從1980年代到2010年代,從《賭神》到《中國合夥人》再到《西虹市首富》,總有個東西被一直唸叨著,那就是“82年拉菲”。這個東西被說得如此之多,以至於它早已不再被視為單純的一種飲料,而是大佬的標誌,是成功人士的打卡點。至於它到底好在哪,人們卻往往只能說出“這是法國紅酒”、“這很好”。如果問這酒在30年裡經歷了什麼,那恐怕只有專業人士或資深酒友才能對答如流。

這其實是個非常遺憾的事,因為葡萄酒陳年的過程恰恰是非常巧妙且充滿變數的——有時甚至比酒本身更有意思。且不論陳釀本身,甚至年份紅酒的造假和打假都可以單獨出書。可見對陳年葡萄酒的追捧並不是國內不成熟市場的特有現象,而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億萬富翁的醋》是一部起底年份葡萄酒造假的書

所以說,葡萄酒的陳年到底是不是偽科學?其中有什麼原理?個人又該如何操作?希望本文能為你解惑。

陳釀的歷史

“老酒”要比“新酒”好——《路加福音》5:39

其實一直以來,酒是陳的好對於世界各地的居民都是個默認的事實。《聖經》中會出現這種說法,背後正是當時地中海沿岸發達的釀酒工業與酒文化。葡萄酒從格魯吉亞一帶發源後,逐漸傳到了希臘、埃及、羅馬等地,並且迅速成了這些葡萄產區的主流飲品。考古發現的那個時期的雙耳瓶等器皿中,很多都有蠟封的痕跡——囤過茅臺的都知道,蠟封是為酒瓶提供額外氣密性的常見手段。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古希臘雙耳瓶(Amphorae)

當時的學者也像我國古人一樣,紛紛為陳年酒好背書。像當時的名醫蓋倫(Galen)不僅確認有年代的酒口感更好,還討論了人工加速葡萄酒陳化的技術。他也承認可以通過煙燻和加熱來加速這一過程,但覺得這樣沒有自然陳釀的酒健康。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人工的不健康”,蓋倫的話聽起來像個朋友圈養生大師

隨著羅馬帝國的崩潰,很長一段時間內歐洲人都玩不起陳年酒這樣的“講究”,頗有些禮崩樂壞的感覺。直到16世紀,隨著技術進步和航海的需要(葡萄酒是大航海時期水手重要的補給品)以及技術的進步,人們才逐漸重拾這種做法,傳下來就是現代歐美的陳釀葡萄酒。

不過雖然東西方對陳釀的妙處都有很多記載,但傳統畢竟不能夠等同於科學。於是近現代的化學和生物學發展起來後,人們又開始重新審視經過陳化的酒到底好在哪。一番分析後,人們發現,原來古人憑經驗摸索出來的這些技法,居然還挺科學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現代的工業化酒窖

從“越陳”到“越香”

其實,葡萄酒的陳化是分兩步的——在酒廠桶裡與酒窖的瓶裡並不是一回事

“桶裡”的陳化,自然就是指酒待在酒廠的橡木桶裡的這個階段。而這一階段與“瓶裡”最大的不同,也是因為有桶的存在。桶的氣密性往往不如瓶,而且更重要的是,橡木桶內壁(鋼桶的話則是加入的木屑)會與酒持續互動

外邊看著歲月靜好: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其實裡邊一刻也沒閒著。雪莉桶貯藏時裡邊通常是這樣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開始釀酒時桶裡的酵母,要麼耗盡原料裡的糖分餓死(脫糖製作幹葡萄酒的基本原理),要麼產出的酒精濃度逐漸提升到把自己毒死。總之“釀”的過程其實很快就結束了。“陳”的過程,更多是與橡木的互動。通過這種反應,酒體裡的酚類增加,相應的香味也就增加了。此外,橡木也會將自己的琥珀色加入酒中。這一點在使用橡木桶的烈酒上最明顯——白蘭地和威士忌的顏色如果沒有添加劑的話,那基本就是“泡”出來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不同“浸泡”年限的威士忌

有些廠家為了借老酒的味,還會採用“桶體蜈蚣”索雷拉系統,即不同年份的酒逐級倒桶,新酒借老酒的味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待到廠家覺得差不多了,酒就會裝進瓶裡。到此為止通常酒裡已經沒有酵母存活了,但酒還是能繼續發育,這個過程是單純的化學作用。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雖然聽起來有點反常識,但“瓶裡”這個階段帶來的改變有時比“桶裡”更多。甚至很多香型在剛裝瓶時是沒有的,需要在瓶裡持續反應才能出現。裝瓶時已有的香型通常稱為一類和二類香型,主要是各種果味和酒精本身;需要瓶內發育才有的香型通常稱為三類香型,包括幹樹葉、果乾、蘑菇、皮革、蜂蜜、香料等乍一聽和釀酒果汁沒什麼關係的味道。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所以說葡萄酒陳化真的能帶來很大不同嗎?

是的,真能。

常年存放的過程中,醋酸、鞣質(單寧)和乙醇會緩慢轉化為乙酸乙酯,這是包括葡萄酒和我國白酒在內幾乎所有酒的香味裡都非常關鍵的物質。此外一些既有的風味物質還會水解成醛類,這也是為什麼陳酒裡會有那些新酒裡罕見的特殊味道。但請注意,這是個此消彼長的過程,早晚會有一天,果味會過度衰減,降解為醬油和老陳醋那樣的味道,這時基本就可以說這酒已經放變質了。前邊那本解密老酒造假的書名為“億萬富翁的醋”也是在調侃這一點。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現在市面上有大量來路不明的“82拉菲”

什麼樣的葡萄酒適合陳化?

業界有這樣一種說法:“只有10%的紅酒和5%的白葡萄酒放5年比放1年好喝,不到1%的葡萄酒有十年以上的陳化潛力”。如果光看這個判斷的話,陳化葡萄酒的魅力……似乎與大部分人就無緣了?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能像拉菲這樣升值,前提得是拉菲

但其實這話並不絕對。因為乾紅、乾白、甜酒、起泡酒、加強型葡萄酒的化學性質並不完全一樣,白蘭地差的就更遠了。摳字眼地說,白蘭地也是葡萄酒,你總不能說普通白蘭地放10年沒法喝吧?

"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從1980年代到2010年代,從《賭神》到《中國合夥人》再到《西虹市首富》,總有個東西被一直唸叨著,那就是“82年拉菲”。這個東西被說得如此之多,以至於它早已不再被視為單純的一種飲料,而是大佬的標誌,是成功人士的打卡點。至於它到底好在哪,人們卻往往只能說出“這是法國紅酒”、“這很好”。如果問這酒在30年裡經歷了什麼,那恐怕只有專業人士或資深酒友才能對答如流。

這其實是個非常遺憾的事,因為葡萄酒陳年的過程恰恰是非常巧妙且充滿變數的——有時甚至比酒本身更有意思。且不論陳釀本身,甚至年份紅酒的造假和打假都可以單獨出書。可見對陳年葡萄酒的追捧並不是國內不成熟市場的特有現象,而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億萬富翁的醋》是一部起底年份葡萄酒造假的書

所以說,葡萄酒的陳年到底是不是偽科學?其中有什麼原理?個人又該如何操作?希望本文能為你解惑。

陳釀的歷史

“老酒”要比“新酒”好——《路加福音》5:39

其實一直以來,酒是陳的好對於世界各地的居民都是個默認的事實。《聖經》中會出現這種說法,背後正是當時地中海沿岸發達的釀酒工業與酒文化。葡萄酒從格魯吉亞一帶發源後,逐漸傳到了希臘、埃及、羅馬等地,並且迅速成了這些葡萄產區的主流飲品。考古發現的那個時期的雙耳瓶等器皿中,很多都有蠟封的痕跡——囤過茅臺的都知道,蠟封是為酒瓶提供額外氣密性的常見手段。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古希臘雙耳瓶(Amphorae)

當時的學者也像我國古人一樣,紛紛為陳年酒好背書。像當時的名醫蓋倫(Galen)不僅確認有年代的酒口感更好,還討論了人工加速葡萄酒陳化的技術。他也承認可以通過煙燻和加熱來加速這一過程,但覺得這樣沒有自然陳釀的酒健康。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人工的不健康”,蓋倫的話聽起來像個朋友圈養生大師

隨著羅馬帝國的崩潰,很長一段時間內歐洲人都玩不起陳年酒這樣的“講究”,頗有些禮崩樂壞的感覺。直到16世紀,隨著技術進步和航海的需要(葡萄酒是大航海時期水手重要的補給品)以及技術的進步,人們才逐漸重拾這種做法,傳下來就是現代歐美的陳釀葡萄酒。

不過雖然東西方對陳釀的妙處都有很多記載,但傳統畢竟不能夠等同於科學。於是近現代的化學和生物學發展起來後,人們又開始重新審視經過陳化的酒到底好在哪。一番分析後,人們發現,原來古人憑經驗摸索出來的這些技法,居然還挺科學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現代的工業化酒窖

從“越陳”到“越香”

其實,葡萄酒的陳化是分兩步的——在酒廠桶裡與酒窖的瓶裡並不是一回事

“桶裡”的陳化,自然就是指酒待在酒廠的橡木桶裡的這個階段。而這一階段與“瓶裡”最大的不同,也是因為有桶的存在。桶的氣密性往往不如瓶,而且更重要的是,橡木桶內壁(鋼桶的話則是加入的木屑)會與酒持續互動

外邊看著歲月靜好: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其實裡邊一刻也沒閒著。雪莉桶貯藏時裡邊通常是這樣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開始釀酒時桶裡的酵母,要麼耗盡原料裡的糖分餓死(脫糖製作幹葡萄酒的基本原理),要麼產出的酒精濃度逐漸提升到把自己毒死。總之“釀”的過程其實很快就結束了。“陳”的過程,更多是與橡木的互動。通過這種反應,酒體裡的酚類增加,相應的香味也就增加了。此外,橡木也會將自己的琥珀色加入酒中。這一點在使用橡木桶的烈酒上最明顯——白蘭地和威士忌的顏色如果沒有添加劑的話,那基本就是“泡”出來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不同“浸泡”年限的威士忌

有些廠家為了借老酒的味,還會採用“桶體蜈蚣”索雷拉系統,即不同年份的酒逐級倒桶,新酒借老酒的味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待到廠家覺得差不多了,酒就會裝進瓶裡。到此為止通常酒裡已經沒有酵母存活了,但酒還是能繼續發育,這個過程是單純的化學作用。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雖然聽起來有點反常識,但“瓶裡”這個階段帶來的改變有時比“桶裡”更多。甚至很多香型在剛裝瓶時是沒有的,需要在瓶裡持續反應才能出現。裝瓶時已有的香型通常稱為一類和二類香型,主要是各種果味和酒精本身;需要瓶內發育才有的香型通常稱為三類香型,包括幹樹葉、果乾、蘑菇、皮革、蜂蜜、香料等乍一聽和釀酒果汁沒什麼關係的味道。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所以說葡萄酒陳化真的能帶來很大不同嗎?

是的,真能。

常年存放的過程中,醋酸、鞣質(單寧)和乙醇會緩慢轉化為乙酸乙酯,這是包括葡萄酒和我國白酒在內幾乎所有酒的香味裡都非常關鍵的物質。此外一些既有的風味物質還會水解成醛類,這也是為什麼陳酒裡會有那些新酒裡罕見的特殊味道。但請注意,這是個此消彼長的過程,早晚會有一天,果味會過度衰減,降解為醬油和老陳醋那樣的味道,這時基本就可以說這酒已經放變質了。前邊那本解密老酒造假的書名為“億萬富翁的醋”也是在調侃這一點。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現在市面上有大量來路不明的“82拉菲”

什麼樣的葡萄酒適合陳化?

業界有這樣一種說法:“只有10%的紅酒和5%的白葡萄酒放5年比放1年好喝,不到1%的葡萄酒有十年以上的陳化潛力”。如果光看這個判斷的話,陳化葡萄酒的魅力……似乎與大部分人就無緣了?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能像拉菲這樣升值,前提得是拉菲

但其實這話並不絕對。因為乾紅、乾白、甜酒、起泡酒、加強型葡萄酒的化學性質並不完全一樣,白蘭地差的就更遠了。摳字眼地說,白蘭地也是葡萄酒,你總不能說普通白蘭地放10年沒法喝吧?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動輒十幾二十幾年的白蘭地哭了

就算是狹義的wine,也要分幾種情況。像波特酒、雪莉酒這樣的加強型葡萄酒,由於生產過程中加入了額外的烈酒,其保存性比一般的葡萄酒好很多。

"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從1980年代到2010年代,從《賭神》到《中國合夥人》再到《西虹市首富》,總有個東西被一直唸叨著,那就是“82年拉菲”。這個東西被說得如此之多,以至於它早已不再被視為單純的一種飲料,而是大佬的標誌,是成功人士的打卡點。至於它到底好在哪,人們卻往往只能說出“這是法國紅酒”、“這很好”。如果問這酒在30年裡經歷了什麼,那恐怕只有專業人士或資深酒友才能對答如流。

這其實是個非常遺憾的事,因為葡萄酒陳年的過程恰恰是非常巧妙且充滿變數的——有時甚至比酒本身更有意思。且不論陳釀本身,甚至年份紅酒的造假和打假都可以單獨出書。可見對陳年葡萄酒的追捧並不是國內不成熟市場的特有現象,而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億萬富翁的醋》是一部起底年份葡萄酒造假的書

所以說,葡萄酒的陳年到底是不是偽科學?其中有什麼原理?個人又該如何操作?希望本文能為你解惑。

陳釀的歷史

“老酒”要比“新酒”好——《路加福音》5:39

其實一直以來,酒是陳的好對於世界各地的居民都是個默認的事實。《聖經》中會出現這種說法,背後正是當時地中海沿岸發達的釀酒工業與酒文化。葡萄酒從格魯吉亞一帶發源後,逐漸傳到了希臘、埃及、羅馬等地,並且迅速成了這些葡萄產區的主流飲品。考古發現的那個時期的雙耳瓶等器皿中,很多都有蠟封的痕跡——囤過茅臺的都知道,蠟封是為酒瓶提供額外氣密性的常見手段。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古希臘雙耳瓶(Amphorae)

當時的學者也像我國古人一樣,紛紛為陳年酒好背書。像當時的名醫蓋倫(Galen)不僅確認有年代的酒口感更好,還討論了人工加速葡萄酒陳化的技術。他也承認可以通過煙燻和加熱來加速這一過程,但覺得這樣沒有自然陳釀的酒健康。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人工的不健康”,蓋倫的話聽起來像個朋友圈養生大師

隨著羅馬帝國的崩潰,很長一段時間內歐洲人都玩不起陳年酒這樣的“講究”,頗有些禮崩樂壞的感覺。直到16世紀,隨著技術進步和航海的需要(葡萄酒是大航海時期水手重要的補給品)以及技術的進步,人們才逐漸重拾這種做法,傳下來就是現代歐美的陳釀葡萄酒。

不過雖然東西方對陳釀的妙處都有很多記載,但傳統畢竟不能夠等同於科學。於是近現代的化學和生物學發展起來後,人們又開始重新審視經過陳化的酒到底好在哪。一番分析後,人們發現,原來古人憑經驗摸索出來的這些技法,居然還挺科學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現代的工業化酒窖

從“越陳”到“越香”

其實,葡萄酒的陳化是分兩步的——在酒廠桶裡與酒窖的瓶裡並不是一回事

“桶裡”的陳化,自然就是指酒待在酒廠的橡木桶裡的這個階段。而這一階段與“瓶裡”最大的不同,也是因為有桶的存在。桶的氣密性往往不如瓶,而且更重要的是,橡木桶內壁(鋼桶的話則是加入的木屑)會與酒持續互動

外邊看著歲月靜好: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其實裡邊一刻也沒閒著。雪莉桶貯藏時裡邊通常是這樣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開始釀酒時桶裡的酵母,要麼耗盡原料裡的糖分餓死(脫糖製作幹葡萄酒的基本原理),要麼產出的酒精濃度逐漸提升到把自己毒死。總之“釀”的過程其實很快就結束了。“陳”的過程,更多是與橡木的互動。通過這種反應,酒體裡的酚類增加,相應的香味也就增加了。此外,橡木也會將自己的琥珀色加入酒中。這一點在使用橡木桶的烈酒上最明顯——白蘭地和威士忌的顏色如果沒有添加劑的話,那基本就是“泡”出來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不同“浸泡”年限的威士忌

有些廠家為了借老酒的味,還會採用“桶體蜈蚣”索雷拉系統,即不同年份的酒逐級倒桶,新酒借老酒的味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待到廠家覺得差不多了,酒就會裝進瓶裡。到此為止通常酒裡已經沒有酵母存活了,但酒還是能繼續發育,這個過程是單純的化學作用。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雖然聽起來有點反常識,但“瓶裡”這個階段帶來的改變有時比“桶裡”更多。甚至很多香型在剛裝瓶時是沒有的,需要在瓶裡持續反應才能出現。裝瓶時已有的香型通常稱為一類和二類香型,主要是各種果味和酒精本身;需要瓶內發育才有的香型通常稱為三類香型,包括幹樹葉、果乾、蘑菇、皮革、蜂蜜、香料等乍一聽和釀酒果汁沒什麼關係的味道。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所以說葡萄酒陳化真的能帶來很大不同嗎?

是的,真能。

常年存放的過程中,醋酸、鞣質(單寧)和乙醇會緩慢轉化為乙酸乙酯,這是包括葡萄酒和我國白酒在內幾乎所有酒的香味裡都非常關鍵的物質。此外一些既有的風味物質還會水解成醛類,這也是為什麼陳酒裡會有那些新酒裡罕見的特殊味道。但請注意,這是個此消彼長的過程,早晚會有一天,果味會過度衰減,降解為醬油和老陳醋那樣的味道,這時基本就可以說這酒已經放變質了。前邊那本解密老酒造假的書名為“億萬富翁的醋”也是在調侃這一點。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現在市面上有大量來路不明的“82拉菲”

什麼樣的葡萄酒適合陳化?

業界有這樣一種說法:“只有10%的紅酒和5%的白葡萄酒放5年比放1年好喝,不到1%的葡萄酒有十年以上的陳化潛力”。如果光看這個判斷的話,陳化葡萄酒的魅力……似乎與大部分人就無緣了?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能像拉菲這樣升值,前提得是拉菲

但其實這話並不絕對。因為乾紅、乾白、甜酒、起泡酒、加強型葡萄酒的化學性質並不完全一樣,白蘭地差的就更遠了。摳字眼地說,白蘭地也是葡萄酒,你總不能說普通白蘭地放10年沒法喝吧?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動輒十幾二十幾年的白蘭地哭了

就算是狹義的wine,也要分幾種情況。像波特酒、雪莉酒這樣的加強型葡萄酒,由於生產過程中加入了額外的烈酒,其保存性比一般的葡萄酒好很多。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現在市面上有百年以上的波特

然後才輪到討論低度數的普通葡萄酒適不適合陳化。通常來講,幹酒比甜酒和起泡酒更適合、乾紅比干白更適合,高單寧高酸度的乾紅又比那些比較寡淡的乾紅更適合——當然以上這些都不是絕對的。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手裡是200以內的普通酒,或者沒有相應的保存條件,那酒總歸不適合長期存放,還是快點喝了為好。反之,則一切皆有可能。

種草還是拔草?

如果你看了前文覺得想試試,不妨參考一下這些條件:

首先,手裡得有幾支適合存放的酒——

增強酒條件比較簡單、甜酒和香檳條件過於嚴苛,這裡暫且不論。乾紅的話,通常是以那些高單寧高酸度的為佳,比如各種意大利乾紅、波爾多混釀乾紅等。尤其是意大利乾紅,比如著名的基安蒂產區桑嬌維塞,新酒如果沒有多汁紅肉相配的話簡直像葡萄籽葡萄皮放一起嚼一樣。適當條件下貯藏幾年,香味豐富的同時,也沒那麼衝了。

"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從1980年代到2010年代,從《賭神》到《中國合夥人》再到《西虹市首富》,總有個東西被一直唸叨著,那就是“82年拉菲”。這個東西被說得如此之多,以至於它早已不再被視為單純的一種飲料,而是大佬的標誌,是成功人士的打卡點。至於它到底好在哪,人們卻往往只能說出“這是法國紅酒”、“這很好”。如果問這酒在30年裡經歷了什麼,那恐怕只有專業人士或資深酒友才能對答如流。

這其實是個非常遺憾的事,因為葡萄酒陳年的過程恰恰是非常巧妙且充滿變數的——有時甚至比酒本身更有意思。且不論陳釀本身,甚至年份紅酒的造假和打假都可以單獨出書。可見對陳年葡萄酒的追捧並不是國內不成熟市場的特有現象,而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億萬富翁的醋》是一部起底年份葡萄酒造假的書

所以說,葡萄酒的陳年到底是不是偽科學?其中有什麼原理?個人又該如何操作?希望本文能為你解惑。

陳釀的歷史

“老酒”要比“新酒”好——《路加福音》5:39

其實一直以來,酒是陳的好對於世界各地的居民都是個默認的事實。《聖經》中會出現這種說法,背後正是當時地中海沿岸發達的釀酒工業與酒文化。葡萄酒從格魯吉亞一帶發源後,逐漸傳到了希臘、埃及、羅馬等地,並且迅速成了這些葡萄產區的主流飲品。考古發現的那個時期的雙耳瓶等器皿中,很多都有蠟封的痕跡——囤過茅臺的都知道,蠟封是為酒瓶提供額外氣密性的常見手段。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古希臘雙耳瓶(Amphorae)

當時的學者也像我國古人一樣,紛紛為陳年酒好背書。像當時的名醫蓋倫(Galen)不僅確認有年代的酒口感更好,還討論了人工加速葡萄酒陳化的技術。他也承認可以通過煙燻和加熱來加速這一過程,但覺得這樣沒有自然陳釀的酒健康。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人工的不健康”,蓋倫的話聽起來像個朋友圈養生大師

隨著羅馬帝國的崩潰,很長一段時間內歐洲人都玩不起陳年酒這樣的“講究”,頗有些禮崩樂壞的感覺。直到16世紀,隨著技術進步和航海的需要(葡萄酒是大航海時期水手重要的補給品)以及技術的進步,人們才逐漸重拾這種做法,傳下來就是現代歐美的陳釀葡萄酒。

不過雖然東西方對陳釀的妙處都有很多記載,但傳統畢竟不能夠等同於科學。於是近現代的化學和生物學發展起來後,人們又開始重新審視經過陳化的酒到底好在哪。一番分析後,人們發現,原來古人憑經驗摸索出來的這些技法,居然還挺科學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現代的工業化酒窖

從“越陳”到“越香”

其實,葡萄酒的陳化是分兩步的——在酒廠桶裡與酒窖的瓶裡並不是一回事

“桶裡”的陳化,自然就是指酒待在酒廠的橡木桶裡的這個階段。而這一階段與“瓶裡”最大的不同,也是因為有桶的存在。桶的氣密性往往不如瓶,而且更重要的是,橡木桶內壁(鋼桶的話則是加入的木屑)會與酒持續互動

外邊看著歲月靜好: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其實裡邊一刻也沒閒著。雪莉桶貯藏時裡邊通常是這樣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開始釀酒時桶裡的酵母,要麼耗盡原料裡的糖分餓死(脫糖製作幹葡萄酒的基本原理),要麼產出的酒精濃度逐漸提升到把自己毒死。總之“釀”的過程其實很快就結束了。“陳”的過程,更多是與橡木的互動。通過這種反應,酒體裡的酚類增加,相應的香味也就增加了。此外,橡木也會將自己的琥珀色加入酒中。這一點在使用橡木桶的烈酒上最明顯——白蘭地和威士忌的顏色如果沒有添加劑的話,那基本就是“泡”出來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不同“浸泡”年限的威士忌

有些廠家為了借老酒的味,還會採用“桶體蜈蚣”索雷拉系統,即不同年份的酒逐級倒桶,新酒借老酒的味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待到廠家覺得差不多了,酒就會裝進瓶裡。到此為止通常酒裡已經沒有酵母存活了,但酒還是能繼續發育,這個過程是單純的化學作用。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雖然聽起來有點反常識,但“瓶裡”這個階段帶來的改變有時比“桶裡”更多。甚至很多香型在剛裝瓶時是沒有的,需要在瓶裡持續反應才能出現。裝瓶時已有的香型通常稱為一類和二類香型,主要是各種果味和酒精本身;需要瓶內發育才有的香型通常稱為三類香型,包括幹樹葉、果乾、蘑菇、皮革、蜂蜜、香料等乍一聽和釀酒果汁沒什麼關係的味道。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所以說葡萄酒陳化真的能帶來很大不同嗎?

是的,真能。

常年存放的過程中,醋酸、鞣質(單寧)和乙醇會緩慢轉化為乙酸乙酯,這是包括葡萄酒和我國白酒在內幾乎所有酒的香味裡都非常關鍵的物質。此外一些既有的風味物質還會水解成醛類,這也是為什麼陳酒裡會有那些新酒裡罕見的特殊味道。但請注意,這是個此消彼長的過程,早晚會有一天,果味會過度衰減,降解為醬油和老陳醋那樣的味道,這時基本就可以說這酒已經放變質了。前邊那本解密老酒造假的書名為“億萬富翁的醋”也是在調侃這一點。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現在市面上有大量來路不明的“82拉菲”

什麼樣的葡萄酒適合陳化?

業界有這樣一種說法:“只有10%的紅酒和5%的白葡萄酒放5年比放1年好喝,不到1%的葡萄酒有十年以上的陳化潛力”。如果光看這個判斷的話,陳化葡萄酒的魅力……似乎與大部分人就無緣了?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能像拉菲這樣升值,前提得是拉菲

但其實這話並不絕對。因為乾紅、乾白、甜酒、起泡酒、加強型葡萄酒的化學性質並不完全一樣,白蘭地差的就更遠了。摳字眼地說,白蘭地也是葡萄酒,你總不能說普通白蘭地放10年沒法喝吧?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動輒十幾二十幾年的白蘭地哭了

就算是狹義的wine,也要分幾種情況。像波特酒、雪莉酒這樣的加強型葡萄酒,由於生產過程中加入了額外的烈酒,其保存性比一般的葡萄酒好很多。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現在市面上有百年以上的波特

然後才輪到討論低度數的普通葡萄酒適不適合陳化。通常來講,幹酒比甜酒和起泡酒更適合、乾紅比干白更適合,高單寧高酸度的乾紅又比那些比較寡淡的乾紅更適合——當然以上這些都不是絕對的。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手裡是200以內的普通酒,或者沒有相應的保存條件,那酒總歸不適合長期存放,還是快點喝了為好。反之,則一切皆有可能。

種草還是拔草?

如果你看了前文覺得想試試,不妨參考一下這些條件:

首先,手裡得有幾支適合存放的酒——

增強酒條件比較簡單、甜酒和香檳條件過於嚴苛,這裡暫且不論。乾紅的話,通常是以那些高單寧高酸度的為佳,比如各種意大利乾紅、波爾多混釀乾紅等。尤其是意大利乾紅,比如著名的基安蒂產區桑嬌維塞,新酒如果沒有多汁紅肉相配的話簡直像葡萄籽葡萄皮放一起嚼一樣。適當條件下貯藏幾年,香味豐富的同時,也沒那麼衝了。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不要在國際航班上喝意大利酒,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乾白由於單寧天生比干紅要低很多,酸度就成了更重要的指標。德國幾個產區的雷司令乾白就是很典型的選擇。

"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從1980年代到2010年代,從《賭神》到《中國合夥人》再到《西虹市首富》,總有個東西被一直唸叨著,那就是“82年拉菲”。這個東西被說得如此之多,以至於它早已不再被視為單純的一種飲料,而是大佬的標誌,是成功人士的打卡點。至於它到底好在哪,人們卻往往只能說出“這是法國紅酒”、“這很好”。如果問這酒在30年裡經歷了什麼,那恐怕只有專業人士或資深酒友才能對答如流。

這其實是個非常遺憾的事,因為葡萄酒陳年的過程恰恰是非常巧妙且充滿變數的——有時甚至比酒本身更有意思。且不論陳釀本身,甚至年份紅酒的造假和打假都可以單獨出書。可見對陳年葡萄酒的追捧並不是國內不成熟市場的特有現象,而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億萬富翁的醋》是一部起底年份葡萄酒造假的書

所以說,葡萄酒的陳年到底是不是偽科學?其中有什麼原理?個人又該如何操作?希望本文能為你解惑。

陳釀的歷史

“老酒”要比“新酒”好——《路加福音》5:39

其實一直以來,酒是陳的好對於世界各地的居民都是個默認的事實。《聖經》中會出現這種說法,背後正是當時地中海沿岸發達的釀酒工業與酒文化。葡萄酒從格魯吉亞一帶發源後,逐漸傳到了希臘、埃及、羅馬等地,並且迅速成了這些葡萄產區的主流飲品。考古發現的那個時期的雙耳瓶等器皿中,很多都有蠟封的痕跡——囤過茅臺的都知道,蠟封是為酒瓶提供額外氣密性的常見手段。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古希臘雙耳瓶(Amphorae)

當時的學者也像我國古人一樣,紛紛為陳年酒好背書。像當時的名醫蓋倫(Galen)不僅確認有年代的酒口感更好,還討論了人工加速葡萄酒陳化的技術。他也承認可以通過煙燻和加熱來加速這一過程,但覺得這樣沒有自然陳釀的酒健康。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人工的不健康”,蓋倫的話聽起來像個朋友圈養生大師

隨著羅馬帝國的崩潰,很長一段時間內歐洲人都玩不起陳年酒這樣的“講究”,頗有些禮崩樂壞的感覺。直到16世紀,隨著技術進步和航海的需要(葡萄酒是大航海時期水手重要的補給品)以及技術的進步,人們才逐漸重拾這種做法,傳下來就是現代歐美的陳釀葡萄酒。

不過雖然東西方對陳釀的妙處都有很多記載,但傳統畢竟不能夠等同於科學。於是近現代的化學和生物學發展起來後,人們又開始重新審視經過陳化的酒到底好在哪。一番分析後,人們發現,原來古人憑經驗摸索出來的這些技法,居然還挺科學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現代的工業化酒窖

從“越陳”到“越香”

其實,葡萄酒的陳化是分兩步的——在酒廠桶裡與酒窖的瓶裡並不是一回事

“桶裡”的陳化,自然就是指酒待在酒廠的橡木桶裡的這個階段。而這一階段與“瓶裡”最大的不同,也是因為有桶的存在。桶的氣密性往往不如瓶,而且更重要的是,橡木桶內壁(鋼桶的話則是加入的木屑)會與酒持續互動

外邊看著歲月靜好: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其實裡邊一刻也沒閒著。雪莉桶貯藏時裡邊通常是這樣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開始釀酒時桶裡的酵母,要麼耗盡原料裡的糖分餓死(脫糖製作幹葡萄酒的基本原理),要麼產出的酒精濃度逐漸提升到把自己毒死。總之“釀”的過程其實很快就結束了。“陳”的過程,更多是與橡木的互動。通過這種反應,酒體裡的酚類增加,相應的香味也就增加了。此外,橡木也會將自己的琥珀色加入酒中。這一點在使用橡木桶的烈酒上最明顯——白蘭地和威士忌的顏色如果沒有添加劑的話,那基本就是“泡”出來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不同“浸泡”年限的威士忌

有些廠家為了借老酒的味,還會採用“桶體蜈蚣”索雷拉系統,即不同年份的酒逐級倒桶,新酒借老酒的味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待到廠家覺得差不多了,酒就會裝進瓶裡。到此為止通常酒裡已經沒有酵母存活了,但酒還是能繼續發育,這個過程是單純的化學作用。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雖然聽起來有點反常識,但“瓶裡”這個階段帶來的改變有時比“桶裡”更多。甚至很多香型在剛裝瓶時是沒有的,需要在瓶裡持續反應才能出現。裝瓶時已有的香型通常稱為一類和二類香型,主要是各種果味和酒精本身;需要瓶內發育才有的香型通常稱為三類香型,包括幹樹葉、果乾、蘑菇、皮革、蜂蜜、香料等乍一聽和釀酒果汁沒什麼關係的味道。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所以說葡萄酒陳化真的能帶來很大不同嗎?

是的,真能。

常年存放的過程中,醋酸、鞣質(單寧)和乙醇會緩慢轉化為乙酸乙酯,這是包括葡萄酒和我國白酒在內幾乎所有酒的香味裡都非常關鍵的物質。此外一些既有的風味物質還會水解成醛類,這也是為什麼陳酒裡會有那些新酒裡罕見的特殊味道。但請注意,這是個此消彼長的過程,早晚會有一天,果味會過度衰減,降解為醬油和老陳醋那樣的味道,這時基本就可以說這酒已經放變質了。前邊那本解密老酒造假的書名為“億萬富翁的醋”也是在調侃這一點。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現在市面上有大量來路不明的“82拉菲”

什麼樣的葡萄酒適合陳化?

業界有這樣一種說法:“只有10%的紅酒和5%的白葡萄酒放5年比放1年好喝,不到1%的葡萄酒有十年以上的陳化潛力”。如果光看這個判斷的話,陳化葡萄酒的魅力……似乎與大部分人就無緣了?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能像拉菲這樣升值,前提得是拉菲

但其實這話並不絕對。因為乾紅、乾白、甜酒、起泡酒、加強型葡萄酒的化學性質並不完全一樣,白蘭地差的就更遠了。摳字眼地說,白蘭地也是葡萄酒,你總不能說普通白蘭地放10年沒法喝吧?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動輒十幾二十幾年的白蘭地哭了

就算是狹義的wine,也要分幾種情況。像波特酒、雪莉酒這樣的加強型葡萄酒,由於生產過程中加入了額外的烈酒,其保存性比一般的葡萄酒好很多。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現在市面上有百年以上的波特

然後才輪到討論低度數的普通葡萄酒適不適合陳化。通常來講,幹酒比甜酒和起泡酒更適合、乾紅比干白更適合,高單寧高酸度的乾紅又比那些比較寡淡的乾紅更適合——當然以上這些都不是絕對的。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手裡是200以內的普通酒,或者沒有相應的保存條件,那酒總歸不適合長期存放,還是快點喝了為好。反之,則一切皆有可能。

種草還是拔草?

如果你看了前文覺得想試試,不妨參考一下這些條件:

首先,手裡得有幾支適合存放的酒——

增強酒條件比較簡單、甜酒和香檳條件過於嚴苛,這裡暫且不論。乾紅的話,通常是以那些高單寧高酸度的為佳,比如各種意大利乾紅、波爾多混釀乾紅等。尤其是意大利乾紅,比如著名的基安蒂產區桑嬌維塞,新酒如果沒有多汁紅肉相配的話簡直像葡萄籽葡萄皮放一起嚼一樣。適當條件下貯藏幾年,香味豐富的同時,也沒那麼衝了。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不要在國際航班上喝意大利酒,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乾白由於單寧天生比干紅要低很多,酸度就成了更重要的指標。德國幾個產區的雷司令乾白就是很典型的選擇。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至於貯藏條件,要點就在於恆溫和密封。溫度恆定有時比單純的涼爽更重要,如果沒有地窖或地窖太冷,那就要靠恆溫櫃或空調了。

"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從1980年代到2010年代,從《賭神》到《中國合夥人》再到《西虹市首富》,總有個東西被一直唸叨著,那就是“82年拉菲”。這個東西被說得如此之多,以至於它早已不再被視為單純的一種飲料,而是大佬的標誌,是成功人士的打卡點。至於它到底好在哪,人們卻往往只能說出“這是法國紅酒”、“這很好”。如果問這酒在30年裡經歷了什麼,那恐怕只有專業人士或資深酒友才能對答如流。

這其實是個非常遺憾的事,因為葡萄酒陳年的過程恰恰是非常巧妙且充滿變數的——有時甚至比酒本身更有意思。且不論陳釀本身,甚至年份紅酒的造假和打假都可以單獨出書。可見對陳年葡萄酒的追捧並不是國內不成熟市場的特有現象,而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億萬富翁的醋》是一部起底年份葡萄酒造假的書

所以說,葡萄酒的陳年到底是不是偽科學?其中有什麼原理?個人又該如何操作?希望本文能為你解惑。

陳釀的歷史

“老酒”要比“新酒”好——《路加福音》5:39

其實一直以來,酒是陳的好對於世界各地的居民都是個默認的事實。《聖經》中會出現這種說法,背後正是當時地中海沿岸發達的釀酒工業與酒文化。葡萄酒從格魯吉亞一帶發源後,逐漸傳到了希臘、埃及、羅馬等地,並且迅速成了這些葡萄產區的主流飲品。考古發現的那個時期的雙耳瓶等器皿中,很多都有蠟封的痕跡——囤過茅臺的都知道,蠟封是為酒瓶提供額外氣密性的常見手段。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古希臘雙耳瓶(Amphorae)

當時的學者也像我國古人一樣,紛紛為陳年酒好背書。像當時的名醫蓋倫(Galen)不僅確認有年代的酒口感更好,還討論了人工加速葡萄酒陳化的技術。他也承認可以通過煙燻和加熱來加速這一過程,但覺得這樣沒有自然陳釀的酒健康。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人工的不健康”,蓋倫的話聽起來像個朋友圈養生大師

隨著羅馬帝國的崩潰,很長一段時間內歐洲人都玩不起陳年酒這樣的“講究”,頗有些禮崩樂壞的感覺。直到16世紀,隨著技術進步和航海的需要(葡萄酒是大航海時期水手重要的補給品)以及技術的進步,人們才逐漸重拾這種做法,傳下來就是現代歐美的陳釀葡萄酒。

不過雖然東西方對陳釀的妙處都有很多記載,但傳統畢竟不能夠等同於科學。於是近現代的化學和生物學發展起來後,人們又開始重新審視經過陳化的酒到底好在哪。一番分析後,人們發現,原來古人憑經驗摸索出來的這些技法,居然還挺科學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現代的工業化酒窖

從“越陳”到“越香”

其實,葡萄酒的陳化是分兩步的——在酒廠桶裡與酒窖的瓶裡並不是一回事

“桶裡”的陳化,自然就是指酒待在酒廠的橡木桶裡的這個階段。而這一階段與“瓶裡”最大的不同,也是因為有桶的存在。桶的氣密性往往不如瓶,而且更重要的是,橡木桶內壁(鋼桶的話則是加入的木屑)會與酒持續互動

外邊看著歲月靜好: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其實裡邊一刻也沒閒著。雪莉桶貯藏時裡邊通常是這樣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開始釀酒時桶裡的酵母,要麼耗盡原料裡的糖分餓死(脫糖製作幹葡萄酒的基本原理),要麼產出的酒精濃度逐漸提升到把自己毒死。總之“釀”的過程其實很快就結束了。“陳”的過程,更多是與橡木的互動。通過這種反應,酒體裡的酚類增加,相應的香味也就增加了。此外,橡木也會將自己的琥珀色加入酒中。這一點在使用橡木桶的烈酒上最明顯——白蘭地和威士忌的顏色如果沒有添加劑的話,那基本就是“泡”出來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不同“浸泡”年限的威士忌

有些廠家為了借老酒的味,還會採用“桶體蜈蚣”索雷拉系統,即不同年份的酒逐級倒桶,新酒借老酒的味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待到廠家覺得差不多了,酒就會裝進瓶裡。到此為止通常酒裡已經沒有酵母存活了,但酒還是能繼續發育,這個過程是單純的化學作用。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雖然聽起來有點反常識,但“瓶裡”這個階段帶來的改變有時比“桶裡”更多。甚至很多香型在剛裝瓶時是沒有的,需要在瓶裡持續反應才能出現。裝瓶時已有的香型通常稱為一類和二類香型,主要是各種果味和酒精本身;需要瓶內發育才有的香型通常稱為三類香型,包括幹樹葉、果乾、蘑菇、皮革、蜂蜜、香料等乍一聽和釀酒果汁沒什麼關係的味道。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所以說葡萄酒陳化真的能帶來很大不同嗎?

是的,真能。

常年存放的過程中,醋酸、鞣質(單寧)和乙醇會緩慢轉化為乙酸乙酯,這是包括葡萄酒和我國白酒在內幾乎所有酒的香味裡都非常關鍵的物質。此外一些既有的風味物質還會水解成醛類,這也是為什麼陳酒裡會有那些新酒裡罕見的特殊味道。但請注意,這是個此消彼長的過程,早晚會有一天,果味會過度衰減,降解為醬油和老陳醋那樣的味道,這時基本就可以說這酒已經放變質了。前邊那本解密老酒造假的書名為“億萬富翁的醋”也是在調侃這一點。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現在市面上有大量來路不明的“82拉菲”

什麼樣的葡萄酒適合陳化?

業界有這樣一種說法:“只有10%的紅酒和5%的白葡萄酒放5年比放1年好喝,不到1%的葡萄酒有十年以上的陳化潛力”。如果光看這個判斷的話,陳化葡萄酒的魅力……似乎與大部分人就無緣了?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能像拉菲這樣升值,前提得是拉菲

但其實這話並不絕對。因為乾紅、乾白、甜酒、起泡酒、加強型葡萄酒的化學性質並不完全一樣,白蘭地差的就更遠了。摳字眼地說,白蘭地也是葡萄酒,你總不能說普通白蘭地放10年沒法喝吧?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動輒十幾二十幾年的白蘭地哭了

就算是狹義的wine,也要分幾種情況。像波特酒、雪莉酒這樣的加強型葡萄酒,由於生產過程中加入了額外的烈酒,其保存性比一般的葡萄酒好很多。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現在市面上有百年以上的波特

然後才輪到討論低度數的普通葡萄酒適不適合陳化。通常來講,幹酒比甜酒和起泡酒更適合、乾紅比干白更適合,高單寧高酸度的乾紅又比那些比較寡淡的乾紅更適合——當然以上這些都不是絕對的。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手裡是200以內的普通酒,或者沒有相應的保存條件,那酒總歸不適合長期存放,還是快點喝了為好。反之,則一切皆有可能。

種草還是拔草?

如果你看了前文覺得想試試,不妨參考一下這些條件:

首先,手裡得有幾支適合存放的酒——

增強酒條件比較簡單、甜酒和香檳條件過於嚴苛,這裡暫且不論。乾紅的話,通常是以那些高單寧高酸度的為佳,比如各種意大利乾紅、波爾多混釀乾紅等。尤其是意大利乾紅,比如著名的基安蒂產區桑嬌維塞,新酒如果沒有多汁紅肉相配的話簡直像葡萄籽葡萄皮放一起嚼一樣。適當條件下貯藏幾年,香味豐富的同時,也沒那麼衝了。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不要在國際航班上喝意大利酒,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乾白由於單寧天生比干紅要低很多,酸度就成了更重要的指標。德國幾個產區的雷司令乾白就是很典型的選擇。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至於貯藏條件,要點就在於恆溫和密封。溫度恆定有時比單純的涼爽更重要,如果沒有地窖或地窖太冷,那就要靠恆溫櫃或空調了。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地下貯藏在城市裡不太現實

這樣一段簡介,對有些人來說大概是拔草了。但如果你足夠硬核、足夠狂熱或者足夠土豪,或許這是種草也說不定?

“陳化”人生,首先自己得“沉”

不可否認的是,名莊葡萄酒是近年來千奇百怪的收藏投資熱點之一。有些人也是抱著炒作和發財的想法去的。但如果要問鬍子怎麼看,我說還是不推薦玩得這麼功利。

這裡不是要說葡萄酒收藏行情難把握,也不是要提陳年葡萄酒造假太容易,而是想說一種心態。本來這個事是普通人看熱鬧,發燒友才搞事情。如果去功利地收藏,會不會從陳年酒上賺到錢不好說,首先自己就沒“沉”下心。

"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從1980年代到2010年代,從《賭神》到《中國合夥人》再到《西虹市首富》,總有個東西被一直唸叨著,那就是“82年拉菲”。這個東西被說得如此之多,以至於它早已不再被視為單純的一種飲料,而是大佬的標誌,是成功人士的打卡點。至於它到底好在哪,人們卻往往只能說出“這是法國紅酒”、“這很好”。如果問這酒在30年裡經歷了什麼,那恐怕只有專業人士或資深酒友才能對答如流。

這其實是個非常遺憾的事,因為葡萄酒陳年的過程恰恰是非常巧妙且充滿變數的——有時甚至比酒本身更有意思。且不論陳釀本身,甚至年份紅酒的造假和打假都可以單獨出書。可見對陳年葡萄酒的追捧並不是國內不成熟市場的特有現象,而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億萬富翁的醋》是一部起底年份葡萄酒造假的書

所以說,葡萄酒的陳年到底是不是偽科學?其中有什麼原理?個人又該如何操作?希望本文能為你解惑。

陳釀的歷史

“老酒”要比“新酒”好——《路加福音》5:39

其實一直以來,酒是陳的好對於世界各地的居民都是個默認的事實。《聖經》中會出現這種說法,背後正是當時地中海沿岸發達的釀酒工業與酒文化。葡萄酒從格魯吉亞一帶發源後,逐漸傳到了希臘、埃及、羅馬等地,並且迅速成了這些葡萄產區的主流飲品。考古發現的那個時期的雙耳瓶等器皿中,很多都有蠟封的痕跡——囤過茅臺的都知道,蠟封是為酒瓶提供額外氣密性的常見手段。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古希臘雙耳瓶(Amphorae)

當時的學者也像我國古人一樣,紛紛為陳年酒好背書。像當時的名醫蓋倫(Galen)不僅確認有年代的酒口感更好,還討論了人工加速葡萄酒陳化的技術。他也承認可以通過煙燻和加熱來加速這一過程,但覺得這樣沒有自然陳釀的酒健康。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人工的不健康”,蓋倫的話聽起來像個朋友圈養生大師

隨著羅馬帝國的崩潰,很長一段時間內歐洲人都玩不起陳年酒這樣的“講究”,頗有些禮崩樂壞的感覺。直到16世紀,隨著技術進步和航海的需要(葡萄酒是大航海時期水手重要的補給品)以及技術的進步,人們才逐漸重拾這種做法,傳下來就是現代歐美的陳釀葡萄酒。

不過雖然東西方對陳釀的妙處都有很多記載,但傳統畢竟不能夠等同於科學。於是近現代的化學和生物學發展起來後,人們又開始重新審視經過陳化的酒到底好在哪。一番分析後,人們發現,原來古人憑經驗摸索出來的這些技法,居然還挺科學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現代的工業化酒窖

從“越陳”到“越香”

其實,葡萄酒的陳化是分兩步的——在酒廠桶裡與酒窖的瓶裡並不是一回事

“桶裡”的陳化,自然就是指酒待在酒廠的橡木桶裡的這個階段。而這一階段與“瓶裡”最大的不同,也是因為有桶的存在。桶的氣密性往往不如瓶,而且更重要的是,橡木桶內壁(鋼桶的話則是加入的木屑)會與酒持續互動

外邊看著歲月靜好: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其實裡邊一刻也沒閒著。雪莉桶貯藏時裡邊通常是這樣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開始釀酒時桶裡的酵母,要麼耗盡原料裡的糖分餓死(脫糖製作幹葡萄酒的基本原理),要麼產出的酒精濃度逐漸提升到把自己毒死。總之“釀”的過程其實很快就結束了。“陳”的過程,更多是與橡木的互動。通過這種反應,酒體裡的酚類增加,相應的香味也就增加了。此外,橡木也會將自己的琥珀色加入酒中。這一點在使用橡木桶的烈酒上最明顯——白蘭地和威士忌的顏色如果沒有添加劑的話,那基本就是“泡”出來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不同“浸泡”年限的威士忌

有些廠家為了借老酒的味,還會採用“桶體蜈蚣”索雷拉系統,即不同年份的酒逐級倒桶,新酒借老酒的味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待到廠家覺得差不多了,酒就會裝進瓶裡。到此為止通常酒裡已經沒有酵母存活了,但酒還是能繼續發育,這個過程是單純的化學作用。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雖然聽起來有點反常識,但“瓶裡”這個階段帶來的改變有時比“桶裡”更多。甚至很多香型在剛裝瓶時是沒有的,需要在瓶裡持續反應才能出現。裝瓶時已有的香型通常稱為一類和二類香型,主要是各種果味和酒精本身;需要瓶內發育才有的香型通常稱為三類香型,包括幹樹葉、果乾、蘑菇、皮革、蜂蜜、香料等乍一聽和釀酒果汁沒什麼關係的味道。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所以說葡萄酒陳化真的能帶來很大不同嗎?

是的,真能。

常年存放的過程中,醋酸、鞣質(單寧)和乙醇會緩慢轉化為乙酸乙酯,這是包括葡萄酒和我國白酒在內幾乎所有酒的香味裡都非常關鍵的物質。此外一些既有的風味物質還會水解成醛類,這也是為什麼陳酒裡會有那些新酒裡罕見的特殊味道。但請注意,這是個此消彼長的過程,早晚會有一天,果味會過度衰減,降解為醬油和老陳醋那樣的味道,這時基本就可以說這酒已經放變質了。前邊那本解密老酒造假的書名為“億萬富翁的醋”也是在調侃這一點。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現在市面上有大量來路不明的“82拉菲”

什麼樣的葡萄酒適合陳化?

業界有這樣一種說法:“只有10%的紅酒和5%的白葡萄酒放5年比放1年好喝,不到1%的葡萄酒有十年以上的陳化潛力”。如果光看這個判斷的話,陳化葡萄酒的魅力……似乎與大部分人就無緣了?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能像拉菲這樣升值,前提得是拉菲

但其實這話並不絕對。因為乾紅、乾白、甜酒、起泡酒、加強型葡萄酒的化學性質並不完全一樣,白蘭地差的就更遠了。摳字眼地說,白蘭地也是葡萄酒,你總不能說普通白蘭地放10年沒法喝吧?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動輒十幾二十幾年的白蘭地哭了

就算是狹義的wine,也要分幾種情況。像波特酒、雪莉酒這樣的加強型葡萄酒,由於生產過程中加入了額外的烈酒,其保存性比一般的葡萄酒好很多。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現在市面上有百年以上的波特

然後才輪到討論低度數的普通葡萄酒適不適合陳化。通常來講,幹酒比甜酒和起泡酒更適合、乾紅比干白更適合,高單寧高酸度的乾紅又比那些比較寡淡的乾紅更適合——當然以上這些都不是絕對的。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手裡是200以內的普通酒,或者沒有相應的保存條件,那酒總歸不適合長期存放,還是快點喝了為好。反之,則一切皆有可能。

種草還是拔草?

如果你看了前文覺得想試試,不妨參考一下這些條件:

首先,手裡得有幾支適合存放的酒——

增強酒條件比較簡單、甜酒和香檳條件過於嚴苛,這裡暫且不論。乾紅的話,通常是以那些高單寧高酸度的為佳,比如各種意大利乾紅、波爾多混釀乾紅等。尤其是意大利乾紅,比如著名的基安蒂產區桑嬌維塞,新酒如果沒有多汁紅肉相配的話簡直像葡萄籽葡萄皮放一起嚼一樣。適當條件下貯藏幾年,香味豐富的同時,也沒那麼衝了。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不要在國際航班上喝意大利酒,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乾白由於單寧天生比干紅要低很多,酸度就成了更重要的指標。德國幾個產區的雷司令乾白就是很典型的選擇。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至於貯藏條件,要點就在於恆溫和密封。溫度恆定有時比單純的涼爽更重要,如果沒有地窖或地窖太冷,那就要靠恆溫櫃或空調了。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地下貯藏在城市裡不太現實

這樣一段簡介,對有些人來說大概是拔草了。但如果你足夠硬核、足夠狂熱或者足夠土豪,或許這是種草也說不定?

“陳化”人生,首先自己得“沉”

不可否認的是,名莊葡萄酒是近年來千奇百怪的收藏投資熱點之一。有些人也是抱著炒作和發財的想法去的。但如果要問鬍子怎麼看,我說還是不推薦玩得這麼功利。

這裡不是要說葡萄酒收藏行情難把握,也不是要提陳年葡萄酒造假太容易,而是想說一種心態。本來這個事是普通人看熱鬧,發燒友才搞事情。如果去功利地收藏,會不會從陳年酒上賺到錢不好說,首先自己就沒“沉”下心。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這樣的“軍火庫”

網上關於入坑新手的建議有很多,比如要有機動資金、要有耐心、要留神“看起來太美”的陷阱等等。但其實最重要也最根本的一點在於擺正心態,享受酒本身帶來的簡單快樂

"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從1980年代到2010年代,從《賭神》到《中國合夥人》再到《西虹市首富》,總有個東西被一直唸叨著,那就是“82年拉菲”。這個東西被說得如此之多,以至於它早已不再被視為單純的一種飲料,而是大佬的標誌,是成功人士的打卡點。至於它到底好在哪,人們卻往往只能說出“這是法國紅酒”、“這很好”。如果問這酒在30年裡經歷了什麼,那恐怕只有專業人士或資深酒友才能對答如流。

這其實是個非常遺憾的事,因為葡萄酒陳年的過程恰恰是非常巧妙且充滿變數的——有時甚至比酒本身更有意思。且不論陳釀本身,甚至年份紅酒的造假和打假都可以單獨出書。可見對陳年葡萄酒的追捧並不是國內不成熟市場的特有現象,而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億萬富翁的醋》是一部起底年份葡萄酒造假的書

所以說,葡萄酒的陳年到底是不是偽科學?其中有什麼原理?個人又該如何操作?希望本文能為你解惑。

陳釀的歷史

“老酒”要比“新酒”好——《路加福音》5:39

其實一直以來,酒是陳的好對於世界各地的居民都是個默認的事實。《聖經》中會出現這種說法,背後正是當時地中海沿岸發達的釀酒工業與酒文化。葡萄酒從格魯吉亞一帶發源後,逐漸傳到了希臘、埃及、羅馬等地,並且迅速成了這些葡萄產區的主流飲品。考古發現的那個時期的雙耳瓶等器皿中,很多都有蠟封的痕跡——囤過茅臺的都知道,蠟封是為酒瓶提供額外氣密性的常見手段。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古希臘雙耳瓶(Amphorae)

當時的學者也像我國古人一樣,紛紛為陳年酒好背書。像當時的名醫蓋倫(Galen)不僅確認有年代的酒口感更好,還討論了人工加速葡萄酒陳化的技術。他也承認可以通過煙燻和加熱來加速這一過程,但覺得這樣沒有自然陳釀的酒健康。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人工的不健康”,蓋倫的話聽起來像個朋友圈養生大師

隨著羅馬帝國的崩潰,很長一段時間內歐洲人都玩不起陳年酒這樣的“講究”,頗有些禮崩樂壞的感覺。直到16世紀,隨著技術進步和航海的需要(葡萄酒是大航海時期水手重要的補給品)以及技術的進步,人們才逐漸重拾這種做法,傳下來就是現代歐美的陳釀葡萄酒。

不過雖然東西方對陳釀的妙處都有很多記載,但傳統畢竟不能夠等同於科學。於是近現代的化學和生物學發展起來後,人們又開始重新審視經過陳化的酒到底好在哪。一番分析後,人們發現,原來古人憑經驗摸索出來的這些技法,居然還挺科學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現代的工業化酒窖

從“越陳”到“越香”

其實,葡萄酒的陳化是分兩步的——在酒廠桶裡與酒窖的瓶裡並不是一回事

“桶裡”的陳化,自然就是指酒待在酒廠的橡木桶裡的這個階段。而這一階段與“瓶裡”最大的不同,也是因為有桶的存在。桶的氣密性往往不如瓶,而且更重要的是,橡木桶內壁(鋼桶的話則是加入的木屑)會與酒持續互動

外邊看著歲月靜好: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其實裡邊一刻也沒閒著。雪莉桶貯藏時裡邊通常是這樣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開始釀酒時桶裡的酵母,要麼耗盡原料裡的糖分餓死(脫糖製作幹葡萄酒的基本原理),要麼產出的酒精濃度逐漸提升到把自己毒死。總之“釀”的過程其實很快就結束了。“陳”的過程,更多是與橡木的互動。通過這種反應,酒體裡的酚類增加,相應的香味也就增加了。此外,橡木也會將自己的琥珀色加入酒中。這一點在使用橡木桶的烈酒上最明顯——白蘭地和威士忌的顏色如果沒有添加劑的話,那基本就是“泡”出來的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不同“浸泡”年限的威士忌

有些廠家為了借老酒的味,還會採用“桶體蜈蚣”索雷拉系統,即不同年份的酒逐級倒桶,新酒借老酒的味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待到廠家覺得差不多了,酒就會裝進瓶裡。到此為止通常酒裡已經沒有酵母存活了,但酒還是能繼續發育,這個過程是單純的化學作用。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雖然聽起來有點反常識,但“瓶裡”這個階段帶來的改變有時比“桶裡”更多。甚至很多香型在剛裝瓶時是沒有的,需要在瓶裡持續反應才能出現。裝瓶時已有的香型通常稱為一類和二類香型,主要是各種果味和酒精本身;需要瓶內發育才有的香型通常稱為三類香型,包括幹樹葉、果乾、蘑菇、皮革、蜂蜜、香料等乍一聽和釀酒果汁沒什麼關係的味道。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所以說葡萄酒陳化真的能帶來很大不同嗎?

是的,真能。

常年存放的過程中,醋酸、鞣質(單寧)和乙醇會緩慢轉化為乙酸乙酯,這是包括葡萄酒和我國白酒在內幾乎所有酒的香味裡都非常關鍵的物質。此外一些既有的風味物質還會水解成醛類,這也是為什麼陳酒裡會有那些新酒裡罕見的特殊味道。但請注意,這是個此消彼長的過程,早晚會有一天,果味會過度衰減,降解為醬油和老陳醋那樣的味道,這時基本就可以說這酒已經放變質了。前邊那本解密老酒造假的書名為“億萬富翁的醋”也是在調侃這一點。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現在市面上有大量來路不明的“82拉菲”

什麼樣的葡萄酒適合陳化?

業界有這樣一種說法:“只有10%的紅酒和5%的白葡萄酒放5年比放1年好喝,不到1%的葡萄酒有十年以上的陳化潛力”。如果光看這個判斷的話,陳化葡萄酒的魅力……似乎與大部分人就無緣了?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能像拉菲這樣升值,前提得是拉菲

但其實這話並不絕對。因為乾紅、乾白、甜酒、起泡酒、加強型葡萄酒的化學性質並不完全一樣,白蘭地差的就更遠了。摳字眼地說,白蘭地也是葡萄酒,你總不能說普通白蘭地放10年沒法喝吧?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動輒十幾二十幾年的白蘭地哭了

就算是狹義的wine,也要分幾種情況。像波特酒、雪莉酒這樣的加強型葡萄酒,由於生產過程中加入了額外的烈酒,其保存性比一般的葡萄酒好很多。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現在市面上有百年以上的波特

然後才輪到討論低度數的普通葡萄酒適不適合陳化。通常來講,幹酒比甜酒和起泡酒更適合、乾紅比干白更適合,高單寧高酸度的乾紅又比那些比較寡淡的乾紅更適合——當然以上這些都不是絕對的。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手裡是200以內的普通酒,或者沒有相應的保存條件,那酒總歸不適合長期存放,還是快點喝了為好。反之,則一切皆有可能。

種草還是拔草?

如果你看了前文覺得想試試,不妨參考一下這些條件:

首先,手裡得有幾支適合存放的酒——

增強酒條件比較簡單、甜酒和香檳條件過於嚴苛,這裡暫且不論。乾紅的話,通常是以那些高單寧高酸度的為佳,比如各種意大利乾紅、波爾多混釀乾紅等。尤其是意大利乾紅,比如著名的基安蒂產區桑嬌維塞,新酒如果沒有多汁紅肉相配的話簡直像葡萄籽葡萄皮放一起嚼一樣。適當條件下貯藏幾年,香味豐富的同時,也沒那麼衝了。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不要在國際航班上喝意大利酒,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乾白由於單寧天生比干紅要低很多,酸度就成了更重要的指標。德國幾個產區的雷司令乾白就是很典型的選擇。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至於貯藏條件,要點就在於恆溫和密封。溫度恆定有時比單純的涼爽更重要,如果沒有地窖或地窖太冷,那就要靠恆溫櫃或空調了。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地下貯藏在城市裡不太現實

這樣一段簡介,對有些人來說大概是拔草了。但如果你足夠硬核、足夠狂熱或者足夠土豪,或許這是種草也說不定?

“陳化”人生,首先自己得“沉”

不可否認的是,名莊葡萄酒是近年來千奇百怪的收藏投資熱點之一。有些人也是抱著炒作和發財的想法去的。但如果要問鬍子怎麼看,我說還是不推薦玩得這麼功利。

這裡不是要說葡萄酒收藏行情難把握,也不是要提陳年葡萄酒造假太容易,而是想說一種心態。本來這個事是普通人看熱鬧,發燒友才搞事情。如果去功利地收藏,會不會從陳年酒上賺到錢不好說,首先自己就沒“沉”下心。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這樣的“軍火庫”

網上關於入坑新手的建議有很多,比如要有機動資金、要有耐心、要留神“看起來太美”的陷阱等等。但其實最重要也最根本的一點在於擺正心態,享受酒本身帶來的簡單快樂

葡萄酒到底能不能像茅臺那樣,陳年存放?

畢竟,這玩意是用來喝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