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救助生命的醫師跑者 打造流動醫療急救站

跑步 全運會 馬拉松 黃金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2017-09-14
人文|救助生命的醫師跑者 打造流動醫療急救站人文|救助生命的醫師跑者 打造流動醫療急救站

8月27日,第十三屆全運會在天津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盛大開幕,在場內超過6000名中外嘉賓的共同見證下,在熊熊聖火點燃的一刻全場徹底沸騰。全運會帶來了全民健身熱潮,提高了人們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然而運動場上常常會突發傷亡事件。此前,在天津全運會馬拉松賽道上,一群穿著白色T恤的跑者顯得格外醒目,他們沒有號碼簿和計時芯片,即使跑完全程,也得不到一份官方成績;他們在奔跑過程中關注著身邊參賽選手的狀況,發現傷情及時救助——他們就是醫師跑者。這些跑者是中國田徑協會專門從北京醫師跑團抽調,以保證參賽選手們的安全。“據不完全統計,此次馬拉松比賽醫師跑者幫助了200餘人次的參賽者:小到把自己的水讓給他人、為參賽選手噴止痛噴霧,大到幫抽筋的運動員拉伸、為摔傷的人止血……很多參賽者說,跟著我們特別有安全感。” 北京醫師跑團負責人、來自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醫學博士朱希山自豪地說。

記者 | 任藝 宋亞波

攝影 | 孫偉

● ● ●

流動的醫師跑者 為賽事安全做保

人文|救助生命的醫師跑者 打造流動醫療急救站

“北京醫師跑團成立於2015年,在國內跑步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的背景下,本著組織醫生群體健身的目的,我們成立了醫師跑團。在各大比賽中不斷爆出跑者因搶救無效而不幸離世的消息,這給熱愛跑步的醫生們帶來了很大的觸動。所以,醫師跑團成立的意義由愛好變為賽事保障——流動的救治醫師跑者在賽道上第一時間救治運動員,為搶救贏得黃金時間。”北京醫師跑團宣傳及外聯負責人孫偉介紹道。

在一次學術交流中,朱希山博士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科馬明太博士(跑團副團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泌尿外科王澍博士(跑團副團長)三位醫師聊到此事,不謀而合,都認為作為白衣天使,有責任、有義務為國內的馬拉松事業發展盡一份力。

據瞭解,北京醫師跑團現在註冊團員800餘人,其中絕大部分為來自北京各大醫療機構的醫務工作者。跑團成員要求是具有醫師執業資格證書者。除了具備精湛的醫術,還應具備健康的身體和熱愛生活的態度,他們都是跑過多次馬拉松賽的忠實“跑友”。

百名跑者參與全運會 全馬比賽實現高溫零猝死

人文|救助生命的醫師跑者 打造流動醫療急救站

為精心服務好此次全運會,北京醫師跑團選拔出了100名多次服務馬拉松賽的精兵強將,絕大部分是北京各大醫院中級職稱以上的骨幹成員,擁有心肺復甦等方面的豐富經驗。賽前,成員們做了大量的準備,跑團給每位隊員印發了《2017年全運會醫師跑者行動指南》,羅列了各種各樣常見突發症狀的鑑別診斷和處理措施,此外還提出嚴格要求,即隊員們在跑步過程中必須全力以赴,隨時注意觀察,絕不允許有聽音樂、拍照等行為出現。

比賽中,醫師跑者按照配速科學地分佈在賽道上,確保不出現救治“死角”,首次安排了一批跑者從終點出發,反向五公里折返,這麼做的目的是加強對終點附近選手們的監控。根據以往的經驗,很多相對比較嚴重的問題會出現在這個區域。比賽中,醫師跑團中的每位成員都以不同形式向參賽跑友提供了幫助,例如幫助跑友解答各類醫學問題,用隨身攜帶的噴霧幫助跑友處理膝蓋、腿部肌肉的問題,此外還對崴腳患者給予了基本救治,為抽筋患者進行拉伸按摩等治療。據統計,200多名選手得到了醫師跑團成員的幫助,其中還出現了醫師跑者攙扶高齡選手走完最後一公里助其圓夢的感人場面。在這些特殊跑者的努力下,本次全運會馬拉松賽事圓滿實現了高溫零猝死的目標。

流動醫療急救站 抓住黃金救援時間

人文|救助生命的醫師跑者 打造流動醫療急救站

自醫師跑團成立以來,參與了多次馬拉松賽事的安全保障工作。2016年,北京醫師跑團服務了全國18場馬拉松比賽,出動醫師跑者超過1000人次,搶救了不同程度運動損傷甚至心臟驟停的跑友200餘人。

“因為每次賽事有醫師跑者,選手和賽方都會感覺安全性提升很多,畢竟馬拉松不是一個輕鬆的運動,危險性會因為我們‘移動醫療’跑者大大降低風險,並且在實際的賽事緊急救助上,我們也及時時搶到了黃金救援時間。”孫偉表示。2016年,大連國際馬拉松比賽中,一位參賽選手不慎暈倒,跑團的兩位副團長、來自北大人民醫院的馬明太醫師和清華長庚醫院的王澍醫師放棄個人賽事成績,第一時間救治暈倒的參賽選手。待暈倒者狀態平穩、急救車趕到後,兩位醫師不留姓名、默默離開,這種捨己救人的精神,深得熱心群眾讚揚,被當地媒體進行了連續報道。北京醫師跑團在賽道上類似的救助事蹟還有很多。“醫者仁心,不忘初心”的團訓,一直縈繞在北京醫師跑團的每一位成員心中。

對馬拉松跑者的科學建議

人文|救助生命的醫師跑者 打造流動醫療急救站

北京醫師跑團團長朱希山建議,跑者在馬拉松開跑之前須做一個全面的健康檢查,至少應做心電圖檢查,若條件允許可再做心臟彩超檢查。他告誡跑者,如果在運動過程中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就一定要停下來。

“在馬拉松比賽中,跑得快與慢應聽從身體的信號,覺得身體不適就應當選擇減速、休息,甚至退出比賽。跑步是一門學問,關乎跑步姿勢、呼吸節奏、步頻等訓練,應當找專業機構和人士不斷學習和練習,在點點滴滴進步中,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孫偉說。

【來源: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17年第17期】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創刊於1986年,為中華醫學會機關報。本報以“傳播醫學信息,引領臨床實踐”為辦刊宗旨,積極打造“中國醫學學術發佈首選平臺”。

歡迎訂閱信息導報

郵發代號:2-683;

訂閱單價:半月刊,4.8元/期,115.2元/年。

諮詢電話:010-85158530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