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

"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力高的財報數據,更像是面臨殘酷競爭態勢下,小房企的強烈求生欲。

在樓市風起雲湧的驚濤駭浪中,放眼如今的房企格局,龍頭房企分食大塊市場蛋糕,中型房企競爭白熱化尚可拾級而上,惟有小房企四處遭遇圍追堵截。

特別是銷售排名、股東背景、品牌影響力都處於劣勢的小規模房企,無疑是雪上加霜。

8月29日,力高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代號:01622,下文稱“力高地產”)公佈了2019上半年中期業績公告。報告期內,本集團附屬公司、聯營公司及合營企業的物業合約銷售額增加79.3%至人民幣109.1億元;合約銷售面積同比增長41.1%至98.6萬㎡;公司所有者應占溢利增加10.9%至人民幣4.78億元。

成績單乍眼一看很亮眼,但仔細研究下去,力高地產的財報數據更像是面臨殘酷競爭態勢下小房企的強烈求生欲。

"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力高的財報數據,更像是面臨殘酷競爭態勢下,小房企的強烈求生欲。

在樓市風起雲湧的驚濤駭浪中,放眼如今的房企格局,龍頭房企分食大塊市場蛋糕,中型房企競爭白熱化尚可拾級而上,惟有小房企四處遭遇圍追堵截。

特別是銷售排名、股東背景、品牌影響力都處於劣勢的小規模房企,無疑是雪上加霜。

8月29日,力高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代號:01622,下文稱“力高地產”)公佈了2019上半年中期業績公告。報告期內,本集團附屬公司、聯營公司及合營企業的物業合約銷售額增加79.3%至人民幣109.1億元;合約銷售面積同比增長41.1%至98.6萬㎡;公司所有者應占溢利增加10.9%至人民幣4.78億元。

成績單乍眼一看很亮眼,但仔細研究下去,力高地產的財報數據更像是面臨殘酷競爭態勢下小房企的強烈求生欲。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尷尬:難以逃離的“舒適圈”

與碧桂園成立時間相同,1992年,黃若虹、黃若青兄弟創辦了力高地產。


"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力高的財報數據,更像是面臨殘酷競爭態勢下,小房企的強烈求生欲。

在樓市風起雲湧的驚濤駭浪中,放眼如今的房企格局,龍頭房企分食大塊市場蛋糕,中型房企競爭白熱化尚可拾級而上,惟有小房企四處遭遇圍追堵截。

特別是銷售排名、股東背景、品牌影響力都處於劣勢的小規模房企,無疑是雪上加霜。

8月29日,力高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代號:01622,下文稱“力高地產”)公佈了2019上半年中期業績公告。報告期內,本集團附屬公司、聯營公司及合營企業的物業合約銷售額增加79.3%至人民幣109.1億元;合約銷售面積同比增長41.1%至98.6萬㎡;公司所有者應占溢利增加10.9%至人民幣4.78億元。

成績單乍眼一看很亮眼,但仔細研究下去,力高地產的財報數據更像是面臨殘酷競爭態勢下小房企的強烈求生欲。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尷尬:難以逃離的“舒適圈”

與碧桂園成立時間相同,1992年,黃若虹、黃若青兄弟創辦了力高地產。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力高集團董事長黃若虹(右)

力高集團行政總裁黃若青(左)

在開發了陽光巴黎、陽光曼哈頓、瑞士花園等樓盤後,力高自1996年便走出福建,進行全國佈局,並於2014年成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但與碧桂園不同的是,在宇宙房企突破5000億元,拔得榜單頭籌時,力高地產的銷售額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跨越,終於實現了200億元的突破。

房企的成功是被數據量化的,但大家不能忽視他們的努力。

跨出福建省的力高地產進行了區域拓展,在泉州、南昌、濟南、煙臺、咸陽、天津、合肥、德州、保定等地均有項目。可以看出,拿地稍顯謹慎的力高地產並沒有完成全國化佈局,陌生的環境再加上地產的浮沉週期,也讓其望而卻步。

2015年,伴隨樓市的一波大漲,搬遷至深圳三年的力高地產終於站穩了腳跟。目前,力高地產的項目基本都落在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帶上。

回顧力高近5年年度合約銷售總額,從2014年的31.95億增長至2018年的219.86億,5年時間累計增長近6倍,合約銷售增長率分別為27%、150%、30.2%、66.6%;呈現快速增長的強勁勢頭。

2019年上半年,力高集團實現合約銷售額109.1億元,同比增長79.24%,建築面積約98.6萬平方米。

"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力高的財報數據,更像是面臨殘酷競爭態勢下,小房企的強烈求生欲。

在樓市風起雲湧的驚濤駭浪中,放眼如今的房企格局,龍頭房企分食大塊市場蛋糕,中型房企競爭白熱化尚可拾級而上,惟有小房企四處遭遇圍追堵截。

特別是銷售排名、股東背景、品牌影響力都處於劣勢的小規模房企,無疑是雪上加霜。

8月29日,力高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代號:01622,下文稱“力高地產”)公佈了2019上半年中期業績公告。報告期內,本集團附屬公司、聯營公司及合營企業的物業合約銷售額增加79.3%至人民幣109.1億元;合約銷售面積同比增長41.1%至98.6萬㎡;公司所有者應占溢利增加10.9%至人民幣4.78億元。

成績單乍眼一看很亮眼,但仔細研究下去,力高地產的財報數據更像是面臨殘酷競爭態勢下小房企的強烈求生欲。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尷尬:難以逃離的“舒適圈”

與碧桂園成立時間相同,1992年,黃若虹、黃若青兄弟創辦了力高地產。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力高集團董事長黃若虹(右)

力高集團行政總裁黃若青(左)

在開發了陽光巴黎、陽光曼哈頓、瑞士花園等樓盤後,力高自1996年便走出福建,進行全國佈局,並於2014年成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但與碧桂園不同的是,在宇宙房企突破5000億元,拔得榜單頭籌時,力高地產的銷售額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跨越,終於實現了200億元的突破。

房企的成功是被數據量化的,但大家不能忽視他們的努力。

跨出福建省的力高地產進行了區域拓展,在泉州、南昌、濟南、煙臺、咸陽、天津、合肥、德州、保定等地均有項目。可以看出,拿地稍顯謹慎的力高地產並沒有完成全國化佈局,陌生的環境再加上地產的浮沉週期,也讓其望而卻步。

2015年,伴隨樓市的一波大漲,搬遷至深圳三年的力高地產終於站穩了腳跟。目前,力高地產的項目基本都落在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帶上。

回顧力高近5年年度合約銷售總額,從2014年的31.95億增長至2018年的219.86億,5年時間累計增長近6倍,合約銷售增長率分別為27%、150%、30.2%、66.6%;呈現快速增長的強勁勢頭。

2019年上半年,力高集團實現合約銷售額109.1億元,同比增長79.24%,建築面積約98.6萬平方米。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快速增長的銷售額展現出力高地產對規模的訴求,力高集團總裁黃若青也曾多次談及:“沒有規模是不行的,但規模也不是萬能的。”要“以資金運營為中心,實現有質量的高週轉”

在地產江湖裡,沒有規模就沒有江湖地位,沒有江湖地位就沒有話語權,弱肉強食廣泛地存在於每個領域。

想在規模上衝擊,土地資源是“原材料”,力高地產就必須持續不斷的、“滾雪球”式的拿地,放眼全國謀求更廣闊的的佈局,拓展全國層面的土地資源。

"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力高的財報數據,更像是面臨殘酷競爭態勢下,小房企的強烈求生欲。

在樓市風起雲湧的驚濤駭浪中,放眼如今的房企格局,龍頭房企分食大塊市場蛋糕,中型房企競爭白熱化尚可拾級而上,惟有小房企四處遭遇圍追堵截。

特別是銷售排名、股東背景、品牌影響力都處於劣勢的小規模房企,無疑是雪上加霜。

8月29日,力高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代號:01622,下文稱“力高地產”)公佈了2019上半年中期業績公告。報告期內,本集團附屬公司、聯營公司及合營企業的物業合約銷售額增加79.3%至人民幣109.1億元;合約銷售面積同比增長41.1%至98.6萬㎡;公司所有者應占溢利增加10.9%至人民幣4.78億元。

成績單乍眼一看很亮眼,但仔細研究下去,力高地產的財報數據更像是面臨殘酷競爭態勢下小房企的強烈求生欲。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尷尬:難以逃離的“舒適圈”

與碧桂園成立時間相同,1992年,黃若虹、黃若青兄弟創辦了力高地產。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力高集團董事長黃若虹(右)

力高集團行政總裁黃若青(左)

在開發了陽光巴黎、陽光曼哈頓、瑞士花園等樓盤後,力高自1996年便走出福建,進行全國佈局,並於2014年成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但與碧桂園不同的是,在宇宙房企突破5000億元,拔得榜單頭籌時,力高地產的銷售額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跨越,終於實現了200億元的突破。

房企的成功是被數據量化的,但大家不能忽視他們的努力。

跨出福建省的力高地產進行了區域拓展,在泉州、南昌、濟南、煙臺、咸陽、天津、合肥、德州、保定等地均有項目。可以看出,拿地稍顯謹慎的力高地產並沒有完成全國化佈局,陌生的環境再加上地產的浮沉週期,也讓其望而卻步。

2015年,伴隨樓市的一波大漲,搬遷至深圳三年的力高地產終於站穩了腳跟。目前,力高地產的項目基本都落在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帶上。

回顧力高近5年年度合約銷售總額,從2014年的31.95億增長至2018年的219.86億,5年時間累計增長近6倍,合約銷售增長率分別為27%、150%、30.2%、66.6%;呈現快速增長的強勁勢頭。

2019年上半年,力高集團實現合約銷售額109.1億元,同比增長79.24%,建築面積約98.6萬平方米。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快速增長的銷售額展現出力高地產對規模的訴求,力高集團總裁黃若青也曾多次談及:“沒有規模是不行的,但規模也不是萬能的。”要“以資金運營為中心,實現有質量的高週轉”

在地產江湖裡,沒有規模就沒有江湖地位,沒有江湖地位就沒有話語權,弱肉強食廣泛地存在於每個領域。

想在規模上衝擊,土地資源是“原材料”,力高地產就必須持續不斷的、“滾雪球”式的拿地,放眼全國謀求更廣闊的的佈局,拓展全國層面的土地資源。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財經評論員嚴躍進表示,房企進行區域擴張,這意味著管理半徑的擴大和管理成本的增加。成本增加有可能是成倍的,而且未必會對業績有所幫助。同時,區域擴張本身也存在風險,一旦戰略失誤或市場生變,導致單個區域或重點項目遭遇風險,就可能使企業的業績陷入停滯。

這同樣也是力高地產的顧慮,2019上半年,力高通過股權收購、招拍掛等多種方式成功獲取廣東佛山、清遠、江蘇泰州、江西南昌、河北石家莊等18幅土地;截止今年6月30日,力高擁有總土地儲備約為1240萬平方米。

從城市分佈來看,力高的土地佈局主要涉及二三線城市,南昌、天津、濟南這三個城市佔比最高,還有部分分散在阜陽、深圳、合肥、武漢、寧波等14個城市。儘管力高地產一路走來也算是穩紮穩打,但其業務發展的規模始終沒有離開“舒適圈”,而是在聚焦戰略城市。

明源地產研究院認為,選擇深耕某地難免會遇上當地的房企,在多方競爭中或許會因為惡性競爭不斷拿高價地,這無疑是飲鴆止渴;即使房企在某些城市深耕成功,當市場佔有率達到20%左右,就會陷入自我競爭的境地。

"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力高的財報數據,更像是面臨殘酷競爭態勢下,小房企的強烈求生欲。

在樓市風起雲湧的驚濤駭浪中,放眼如今的房企格局,龍頭房企分食大塊市場蛋糕,中型房企競爭白熱化尚可拾級而上,惟有小房企四處遭遇圍追堵截。

特別是銷售排名、股東背景、品牌影響力都處於劣勢的小規模房企,無疑是雪上加霜。

8月29日,力高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代號:01622,下文稱“力高地產”)公佈了2019上半年中期業績公告。報告期內,本集團附屬公司、聯營公司及合營企業的物業合約銷售額增加79.3%至人民幣109.1億元;合約銷售面積同比增長41.1%至98.6萬㎡;公司所有者應占溢利增加10.9%至人民幣4.78億元。

成績單乍眼一看很亮眼,但仔細研究下去,力高地產的財報數據更像是面臨殘酷競爭態勢下小房企的強烈求生欲。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尷尬:難以逃離的“舒適圈”

與碧桂園成立時間相同,1992年,黃若虹、黃若青兄弟創辦了力高地產。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力高集團董事長黃若虹(右)

力高集團行政總裁黃若青(左)

在開發了陽光巴黎、陽光曼哈頓、瑞士花園等樓盤後,力高自1996年便走出福建,進行全國佈局,並於2014年成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但與碧桂園不同的是,在宇宙房企突破5000億元,拔得榜單頭籌時,力高地產的銷售額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跨越,終於實現了200億元的突破。

房企的成功是被數據量化的,但大家不能忽視他們的努力。

跨出福建省的力高地產進行了區域拓展,在泉州、南昌、濟南、煙臺、咸陽、天津、合肥、德州、保定等地均有項目。可以看出,拿地稍顯謹慎的力高地產並沒有完成全國化佈局,陌生的環境再加上地產的浮沉週期,也讓其望而卻步。

2015年,伴隨樓市的一波大漲,搬遷至深圳三年的力高地產終於站穩了腳跟。目前,力高地產的項目基本都落在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帶上。

回顧力高近5年年度合約銷售總額,從2014年的31.95億增長至2018年的219.86億,5年時間累計增長近6倍,合約銷售增長率分別為27%、150%、30.2%、66.6%;呈現快速增長的強勁勢頭。

2019年上半年,力高集團實現合約銷售額109.1億元,同比增長79.24%,建築面積約98.6萬平方米。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快速增長的銷售額展現出力高地產對規模的訴求,力高集團總裁黃若青也曾多次談及:“沒有規模是不行的,但規模也不是萬能的。”要“以資金運營為中心,實現有質量的高週轉”

在地產江湖裡,沒有規模就沒有江湖地位,沒有江湖地位就沒有話語權,弱肉強食廣泛地存在於每個領域。

想在規模上衝擊,土地資源是“原材料”,力高地產就必須持續不斷的、“滾雪球”式的拿地,放眼全國謀求更廣闊的的佈局,拓展全國層面的土地資源。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財經評論員嚴躍進表示,房企進行區域擴張,這意味著管理半徑的擴大和管理成本的增加。成本增加有可能是成倍的,而且未必會對業績有所幫助。同時,區域擴張本身也存在風險,一旦戰略失誤或市場生變,導致單個區域或重點項目遭遇風險,就可能使企業的業績陷入停滯。

這同樣也是力高地產的顧慮,2019上半年,力高通過股權收購、招拍掛等多種方式成功獲取廣東佛山、清遠、江蘇泰州、江西南昌、河北石家莊等18幅土地;截止今年6月30日,力高擁有總土地儲備約為1240萬平方米。

從城市分佈來看,力高的土地佈局主要涉及二三線城市,南昌、天津、濟南這三個城市佔比最高,還有部分分散在阜陽、深圳、合肥、武漢、寧波等14個城市。儘管力高地產一路走來也算是穩紮穩打,但其業務發展的規模始終沒有離開“舒適圈”,而是在聚焦戰略城市。

明源地產研究院認為,選擇深耕某地難免會遇上當地的房企,在多方競爭中或許會因為惡性競爭不斷拿高價地,這無疑是飲鴆止渴;即使房企在某些城市深耕成功,當市場佔有率達到20%左右,就會陷入自我競爭的境地。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缺血:高企融資換取規模

與去年相比,國內土地市場明顯熱度已減。上海易居研究院發佈的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全國40個城市土地成交面積為25411.5萬平方米,環比下降16.6%,同比下降3.6%,成交量環比下降較明顯。

以前是一二線城市拿地成本高,今年以來,由於資本溢出效應,三四線城市土地成交旺盛、價格攀高,小房企在三四線也面臨類似壓力。

力高地產也不例外。

不斷地拿地意味著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依靠資金驅動的中國房企,在融資環境降至冰點之後,居高不下的融資成本,吞噬了行業利潤。

高昂的土地價格也為房企融資難問題埋下了伏筆。

隨著近年來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嚴格調控,融資問題顯得尤為棘手。一方面,國外融資成本不斷上升,給企業造成額外負擔,而另一方面,國內融資渠道不斷收緊,部分房企面臨日常生產經營資金短缺、到期融資資金償還缺口等問題。

"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力高的財報數據,更像是面臨殘酷競爭態勢下,小房企的強烈求生欲。

在樓市風起雲湧的驚濤駭浪中,放眼如今的房企格局,龍頭房企分食大塊市場蛋糕,中型房企競爭白熱化尚可拾級而上,惟有小房企四處遭遇圍追堵截。

特別是銷售排名、股東背景、品牌影響力都處於劣勢的小規模房企,無疑是雪上加霜。

8月29日,力高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代號:01622,下文稱“力高地產”)公佈了2019上半年中期業績公告。報告期內,本集團附屬公司、聯營公司及合營企業的物業合約銷售額增加79.3%至人民幣109.1億元;合約銷售面積同比增長41.1%至98.6萬㎡;公司所有者應占溢利增加10.9%至人民幣4.78億元。

成績單乍眼一看很亮眼,但仔細研究下去,力高地產的財報數據更像是面臨殘酷競爭態勢下小房企的強烈求生欲。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尷尬:難以逃離的“舒適圈”

與碧桂園成立時間相同,1992年,黃若虹、黃若青兄弟創辦了力高地產。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力高集團董事長黃若虹(右)

力高集團行政總裁黃若青(左)

在開發了陽光巴黎、陽光曼哈頓、瑞士花園等樓盤後,力高自1996年便走出福建,進行全國佈局,並於2014年成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但與碧桂園不同的是,在宇宙房企突破5000億元,拔得榜單頭籌時,力高地產的銷售額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跨越,終於實現了200億元的突破。

房企的成功是被數據量化的,但大家不能忽視他們的努力。

跨出福建省的力高地產進行了區域拓展,在泉州、南昌、濟南、煙臺、咸陽、天津、合肥、德州、保定等地均有項目。可以看出,拿地稍顯謹慎的力高地產並沒有完成全國化佈局,陌生的環境再加上地產的浮沉週期,也讓其望而卻步。

2015年,伴隨樓市的一波大漲,搬遷至深圳三年的力高地產終於站穩了腳跟。目前,力高地產的項目基本都落在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帶上。

回顧力高近5年年度合約銷售總額,從2014年的31.95億增長至2018年的219.86億,5年時間累計增長近6倍,合約銷售增長率分別為27%、150%、30.2%、66.6%;呈現快速增長的強勁勢頭。

2019年上半年,力高集團實現合約銷售額109.1億元,同比增長79.24%,建築面積約98.6萬平方米。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快速增長的銷售額展現出力高地產對規模的訴求,力高集團總裁黃若青也曾多次談及:“沒有規模是不行的,但規模也不是萬能的。”要“以資金運營為中心,實現有質量的高週轉”

在地產江湖裡,沒有規模就沒有江湖地位,沒有江湖地位就沒有話語權,弱肉強食廣泛地存在於每個領域。

想在規模上衝擊,土地資源是“原材料”,力高地產就必須持續不斷的、“滾雪球”式的拿地,放眼全國謀求更廣闊的的佈局,拓展全國層面的土地資源。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財經評論員嚴躍進表示,房企進行區域擴張,這意味著管理半徑的擴大和管理成本的增加。成本增加有可能是成倍的,而且未必會對業績有所幫助。同時,區域擴張本身也存在風險,一旦戰略失誤或市場生變,導致單個區域或重點項目遭遇風險,就可能使企業的業績陷入停滯。

這同樣也是力高地產的顧慮,2019上半年,力高通過股權收購、招拍掛等多種方式成功獲取廣東佛山、清遠、江蘇泰州、江西南昌、河北石家莊等18幅土地;截止今年6月30日,力高擁有總土地儲備約為1240萬平方米。

從城市分佈來看,力高的土地佈局主要涉及二三線城市,南昌、天津、濟南這三個城市佔比最高,還有部分分散在阜陽、深圳、合肥、武漢、寧波等14個城市。儘管力高地產一路走來也算是穩紮穩打,但其業務發展的規模始終沒有離開“舒適圈”,而是在聚焦戰略城市。

明源地產研究院認為,選擇深耕某地難免會遇上當地的房企,在多方競爭中或許會因為惡性競爭不斷拿高價地,這無疑是飲鴆止渴;即使房企在某些城市深耕成功,當市場佔有率達到20%左右,就會陷入自我競爭的境地。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缺血:高企融資換取規模

與去年相比,國內土地市場明顯熱度已減。上海易居研究院發佈的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全國40個城市土地成交面積為25411.5萬平方米,環比下降16.6%,同比下降3.6%,成交量環比下降較明顯。

以前是一二線城市拿地成本高,今年以來,由於資本溢出效應,三四線城市土地成交旺盛、價格攀高,小房企在三四線也面臨類似壓力。

力高地產也不例外。

不斷地拿地意味著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依靠資金驅動的中國房企,在融資環境降至冰點之後,居高不下的融資成本,吞噬了行業利潤。

高昂的土地價格也為房企融資難問題埋下了伏筆。

隨著近年來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嚴格調控,融資問題顯得尤為棘手。一方面,國外融資成本不斷上升,給企業造成額外負擔,而另一方面,國內融資渠道不斷收緊,部分房企面臨日常生產經營資金短缺、到期融資資金償還缺口等問題。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2019上半年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力高地產成功發行三筆美元債券合共5.4億美元、並獲1.75億美元銀團貸款;現金及受限現金約為人民幣108.5億元,淨負債權益比率降低到39.7%。

但實際上,力高地產的財務狀況遠不如財報顯示得如此“安然無恙”。

1月10日,力高地產發佈公告稱,公司已發行於2020年到期金額為2.5億美元的13.5%優先票據。公告稱,該票據所得淨額將用於現有離岸債務再融資,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該票據將於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及掛牌。

4月23日,力高地產發佈公告稱,公司已發行於2021年到期金額為1.8億美元的9.875%優先票據。

可以看到,雖然美元債券利率高達9.8~13.5%,但仍無法阻擋力高地產加入發債隊伍,其背後反映的是其融資需求大的問題。此外,力高地產資本化借款的加權平均年利率由2018上半年的6.99%升至2019上半年的8.96%,融資成本仍相對較高。

與之對應的,則是力高地產與其他房企融資能力的顯著差別。

7月8日,中國海外發展在公開市場進行債券融資,利率最低達2.9%。

7月9日,旭輝控股集團公告,擬發行於2024年到期本金總額為3億美元的6.55%額外優先票據。

7月10日,龍光地產公告,公司擬發行4億美元2023年到期年息6.5%的優先票據。

面對融資吃緊和項目週轉壓力,力高地產開始通過城市更新介入土地市場和深化與區域性國企等方式獲取更多的土地。

自2015年以來,力高先後在濟南、深圳、煙臺等城市獲取城市更新項目,單個規劃用地面積最大58.33萬平方米。還與紅星美凱龍、南昌市政公用集團、嘉兆國際集團等大型企業進行合作。

6月24日,力高還曾聯合佳兆業報名競價,這也是力高與佳兆業聯合開發深圳將軍嶺城市更新項目之後,又一合作案例。

上述動作或許也說明了力高的決心:比起義無反顧,我只想活下去。

"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力高的財報數據,更像是面臨殘酷競爭態勢下,小房企的強烈求生欲。

在樓市風起雲湧的驚濤駭浪中,放眼如今的房企格局,龍頭房企分食大塊市場蛋糕,中型房企競爭白熱化尚可拾級而上,惟有小房企四處遭遇圍追堵截。

特別是銷售排名、股東背景、品牌影響力都處於劣勢的小規模房企,無疑是雪上加霜。

8月29日,力高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代號:01622,下文稱“力高地產”)公佈了2019上半年中期業績公告。報告期內,本集團附屬公司、聯營公司及合營企業的物業合約銷售額增加79.3%至人民幣109.1億元;合約銷售面積同比增長41.1%至98.6萬㎡;公司所有者應占溢利增加10.9%至人民幣4.78億元。

成績單乍眼一看很亮眼,但仔細研究下去,力高地產的財報數據更像是面臨殘酷競爭態勢下小房企的強烈求生欲。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尷尬:難以逃離的“舒適圈”

與碧桂園成立時間相同,1992年,黃若虹、黃若青兄弟創辦了力高地產。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力高集團董事長黃若虹(右)

力高集團行政總裁黃若青(左)

在開發了陽光巴黎、陽光曼哈頓、瑞士花園等樓盤後,力高自1996年便走出福建,進行全國佈局,並於2014年成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但與碧桂園不同的是,在宇宙房企突破5000億元,拔得榜單頭籌時,力高地產的銷售額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跨越,終於實現了200億元的突破。

房企的成功是被數據量化的,但大家不能忽視他們的努力。

跨出福建省的力高地產進行了區域拓展,在泉州、南昌、濟南、煙臺、咸陽、天津、合肥、德州、保定等地均有項目。可以看出,拿地稍顯謹慎的力高地產並沒有完成全國化佈局,陌生的環境再加上地產的浮沉週期,也讓其望而卻步。

2015年,伴隨樓市的一波大漲,搬遷至深圳三年的力高地產終於站穩了腳跟。目前,力高地產的項目基本都落在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帶上。

回顧力高近5年年度合約銷售總額,從2014年的31.95億增長至2018年的219.86億,5年時間累計增長近6倍,合約銷售增長率分別為27%、150%、30.2%、66.6%;呈現快速增長的強勁勢頭。

2019年上半年,力高集團實現合約銷售額109.1億元,同比增長79.24%,建築面積約98.6萬平方米。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快速增長的銷售額展現出力高地產對規模的訴求,力高集團總裁黃若青也曾多次談及:“沒有規模是不行的,但規模也不是萬能的。”要“以資金運營為中心,實現有質量的高週轉”

在地產江湖裡,沒有規模就沒有江湖地位,沒有江湖地位就沒有話語權,弱肉強食廣泛地存在於每個領域。

想在規模上衝擊,土地資源是“原材料”,力高地產就必須持續不斷的、“滾雪球”式的拿地,放眼全國謀求更廣闊的的佈局,拓展全國層面的土地資源。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財經評論員嚴躍進表示,房企進行區域擴張,這意味著管理半徑的擴大和管理成本的增加。成本增加有可能是成倍的,而且未必會對業績有所幫助。同時,區域擴張本身也存在風險,一旦戰略失誤或市場生變,導致單個區域或重點項目遭遇風險,就可能使企業的業績陷入停滯。

這同樣也是力高地產的顧慮,2019上半年,力高通過股權收購、招拍掛等多種方式成功獲取廣東佛山、清遠、江蘇泰州、江西南昌、河北石家莊等18幅土地;截止今年6月30日,力高擁有總土地儲備約為1240萬平方米。

從城市分佈來看,力高的土地佈局主要涉及二三線城市,南昌、天津、濟南這三個城市佔比最高,還有部分分散在阜陽、深圳、合肥、武漢、寧波等14個城市。儘管力高地產一路走來也算是穩紮穩打,但其業務發展的規模始終沒有離開“舒適圈”,而是在聚焦戰略城市。

明源地產研究院認為,選擇深耕某地難免會遇上當地的房企,在多方競爭中或許會因為惡性競爭不斷拿高價地,這無疑是飲鴆止渴;即使房企在某些城市深耕成功,當市場佔有率達到20%左右,就會陷入自我競爭的境地。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缺血:高企融資換取規模

與去年相比,國內土地市場明顯熱度已減。上海易居研究院發佈的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全國40個城市土地成交面積為25411.5萬平方米,環比下降16.6%,同比下降3.6%,成交量環比下降較明顯。

以前是一二線城市拿地成本高,今年以來,由於資本溢出效應,三四線城市土地成交旺盛、價格攀高,小房企在三四線也面臨類似壓力。

力高地產也不例外。

不斷地拿地意味著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依靠資金驅動的中國房企,在融資環境降至冰點之後,居高不下的融資成本,吞噬了行業利潤。

高昂的土地價格也為房企融資難問題埋下了伏筆。

隨著近年來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嚴格調控,融資問題顯得尤為棘手。一方面,國外融資成本不斷上升,給企業造成額外負擔,而另一方面,國內融資渠道不斷收緊,部分房企面臨日常生產經營資金短缺、到期融資資金償還缺口等問題。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2019上半年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力高地產成功發行三筆美元債券合共5.4億美元、並獲1.75億美元銀團貸款;現金及受限現金約為人民幣108.5億元,淨負債權益比率降低到39.7%。

但實際上,力高地產的財務狀況遠不如財報顯示得如此“安然無恙”。

1月10日,力高地產發佈公告稱,公司已發行於2020年到期金額為2.5億美元的13.5%優先票據。公告稱,該票據所得淨額將用於現有離岸債務再融資,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該票據將於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及掛牌。

4月23日,力高地產發佈公告稱,公司已發行於2021年到期金額為1.8億美元的9.875%優先票據。

可以看到,雖然美元債券利率高達9.8~13.5%,但仍無法阻擋力高地產加入發債隊伍,其背後反映的是其融資需求大的問題。此外,力高地產資本化借款的加權平均年利率由2018上半年的6.99%升至2019上半年的8.96%,融資成本仍相對較高。

與之對應的,則是力高地產與其他房企融資能力的顯著差別。

7月8日,中國海外發展在公開市場進行債券融資,利率最低達2.9%。

7月9日,旭輝控股集團公告,擬發行於2024年到期本金總額為3億美元的6.55%額外優先票據。

7月10日,龍光地產公告,公司擬發行4億美元2023年到期年息6.5%的優先票據。

面對融資吃緊和項目週轉壓力,力高地產開始通過城市更新介入土地市場和深化與區域性國企等方式獲取更多的土地。

自2015年以來,力高先後在濟南、深圳、煙臺等城市獲取城市更新項目,單個規劃用地面積最大58.33萬平方米。還與紅星美凱龍、南昌市政公用集團、嘉兆國際集團等大型企業進行合作。

6月24日,力高還曾聯合佳兆業報名競價,這也是力高與佳兆業聯合開發深圳將軍嶺城市更新項目之後,又一合作案例。

上述動作或許也說明了力高的決心:比起義無反顧,我只想活下去。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轉型:多元化與職業經理人

想活下去的力高地產當然不會貿然轉型。

波士頓諮詢有數據顯示,在企業的轉型中,有75%的重大轉型都沒有達到他們對目標價值或時機的期望 。

因此,謹小慎微的力高地產選擇了“微轉型”,在滿足自身需求的情況下,走向上下游的策略。即在堅持投資深耕地產板塊的同時,拓展房地產延伸業務,正式成立力高多元產業投資集團,加快多元業務拓展步伐。

業務開展的第一步,則是引進職業經理人。

前萬科、卓越的職業經理人王衛鋒加盟力高地產,此時,就像他在2012年時加盟卓越集團,創始人希望在一定時間內對規模進行突破。另外,來自中海、碧桂園等標杆房企的職業經理人也陸續加入力高地產。


"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力高的財報數據,更像是面臨殘酷競爭態勢下,小房企的強烈求生欲。

在樓市風起雲湧的驚濤駭浪中,放眼如今的房企格局,龍頭房企分食大塊市場蛋糕,中型房企競爭白熱化尚可拾級而上,惟有小房企四處遭遇圍追堵截。

特別是銷售排名、股東背景、品牌影響力都處於劣勢的小規模房企,無疑是雪上加霜。

8月29日,力高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代號:01622,下文稱“力高地產”)公佈了2019上半年中期業績公告。報告期內,本集團附屬公司、聯營公司及合營企業的物業合約銷售額增加79.3%至人民幣109.1億元;合約銷售面積同比增長41.1%至98.6萬㎡;公司所有者應占溢利增加10.9%至人民幣4.78億元。

成績單乍眼一看很亮眼,但仔細研究下去,力高地產的財報數據更像是面臨殘酷競爭態勢下小房企的強烈求生欲。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尷尬:難以逃離的“舒適圈”

與碧桂園成立時間相同,1992年,黃若虹、黃若青兄弟創辦了力高地產。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力高集團董事長黃若虹(右)

力高集團行政總裁黃若青(左)

在開發了陽光巴黎、陽光曼哈頓、瑞士花園等樓盤後,力高自1996年便走出福建,進行全國佈局,並於2014年成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但與碧桂園不同的是,在宇宙房企突破5000億元,拔得榜單頭籌時,力高地產的銷售額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跨越,終於實現了200億元的突破。

房企的成功是被數據量化的,但大家不能忽視他們的努力。

跨出福建省的力高地產進行了區域拓展,在泉州、南昌、濟南、煙臺、咸陽、天津、合肥、德州、保定等地均有項目。可以看出,拿地稍顯謹慎的力高地產並沒有完成全國化佈局,陌生的環境再加上地產的浮沉週期,也讓其望而卻步。

2015年,伴隨樓市的一波大漲,搬遷至深圳三年的力高地產終於站穩了腳跟。目前,力高地產的項目基本都落在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帶上。

回顧力高近5年年度合約銷售總額,從2014年的31.95億增長至2018年的219.86億,5年時間累計增長近6倍,合約銷售增長率分別為27%、150%、30.2%、66.6%;呈現快速增長的強勁勢頭。

2019年上半年,力高集團實現合約銷售額109.1億元,同比增長79.24%,建築面積約98.6萬平方米。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快速增長的銷售額展現出力高地產對規模的訴求,力高集團總裁黃若青也曾多次談及:“沒有規模是不行的,但規模也不是萬能的。”要“以資金運營為中心,實現有質量的高週轉”

在地產江湖裡,沒有規模就沒有江湖地位,沒有江湖地位就沒有話語權,弱肉強食廣泛地存在於每個領域。

想在規模上衝擊,土地資源是“原材料”,力高地產就必須持續不斷的、“滾雪球”式的拿地,放眼全國謀求更廣闊的的佈局,拓展全國層面的土地資源。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財經評論員嚴躍進表示,房企進行區域擴張,這意味著管理半徑的擴大和管理成本的增加。成本增加有可能是成倍的,而且未必會對業績有所幫助。同時,區域擴張本身也存在風險,一旦戰略失誤或市場生變,導致單個區域或重點項目遭遇風險,就可能使企業的業績陷入停滯。

這同樣也是力高地產的顧慮,2019上半年,力高通過股權收購、招拍掛等多種方式成功獲取廣東佛山、清遠、江蘇泰州、江西南昌、河北石家莊等18幅土地;截止今年6月30日,力高擁有總土地儲備約為1240萬平方米。

從城市分佈來看,力高的土地佈局主要涉及二三線城市,南昌、天津、濟南這三個城市佔比最高,還有部分分散在阜陽、深圳、合肥、武漢、寧波等14個城市。儘管力高地產一路走來也算是穩紮穩打,但其業務發展的規模始終沒有離開“舒適圈”,而是在聚焦戰略城市。

明源地產研究院認為,選擇深耕某地難免會遇上當地的房企,在多方競爭中或許會因為惡性競爭不斷拿高價地,這無疑是飲鴆止渴;即使房企在某些城市深耕成功,當市場佔有率達到20%左右,就會陷入自我競爭的境地。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缺血:高企融資換取規模

與去年相比,國內土地市場明顯熱度已減。上海易居研究院發佈的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全國40個城市土地成交面積為25411.5萬平方米,環比下降16.6%,同比下降3.6%,成交量環比下降較明顯。

以前是一二線城市拿地成本高,今年以來,由於資本溢出效應,三四線城市土地成交旺盛、價格攀高,小房企在三四線也面臨類似壓力。

力高地產也不例外。

不斷地拿地意味著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依靠資金驅動的中國房企,在融資環境降至冰點之後,居高不下的融資成本,吞噬了行業利潤。

高昂的土地價格也為房企融資難問題埋下了伏筆。

隨著近年來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嚴格調控,融資問題顯得尤為棘手。一方面,國外融資成本不斷上升,給企業造成額外負擔,而另一方面,國內融資渠道不斷收緊,部分房企面臨日常生產經營資金短缺、到期融資資金償還缺口等問題。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2019上半年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力高地產成功發行三筆美元債券合共5.4億美元、並獲1.75億美元銀團貸款;現金及受限現金約為人民幣108.5億元,淨負債權益比率降低到39.7%。

但實際上,力高地產的財務狀況遠不如財報顯示得如此“安然無恙”。

1月10日,力高地產發佈公告稱,公司已發行於2020年到期金額為2.5億美元的13.5%優先票據。公告稱,該票據所得淨額將用於現有離岸債務再融資,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該票據將於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及掛牌。

4月23日,力高地產發佈公告稱,公司已發行於2021年到期金額為1.8億美元的9.875%優先票據。

可以看到,雖然美元債券利率高達9.8~13.5%,但仍無法阻擋力高地產加入發債隊伍,其背後反映的是其融資需求大的問題。此外,力高地產資本化借款的加權平均年利率由2018上半年的6.99%升至2019上半年的8.96%,融資成本仍相對較高。

與之對應的,則是力高地產與其他房企融資能力的顯著差別。

7月8日,中國海外發展在公開市場進行債券融資,利率最低達2.9%。

7月9日,旭輝控股集團公告,擬發行於2024年到期本金總額為3億美元的6.55%額外優先票據。

7月10日,龍光地產公告,公司擬發行4億美元2023年到期年息6.5%的優先票據。

面對融資吃緊和項目週轉壓力,力高地產開始通過城市更新介入土地市場和深化與區域性國企等方式獲取更多的土地。

自2015年以來,力高先後在濟南、深圳、煙臺等城市獲取城市更新項目,單個規劃用地面積最大58.33萬平方米。還與紅星美凱龍、南昌市政公用集團、嘉兆國際集團等大型企業進行合作。

6月24日,力高還曾聯合佳兆業報名競價,這也是力高與佳兆業聯合開發深圳將軍嶺城市更新項目之後,又一合作案例。

上述動作或許也說明了力高的決心:比起義無反顧,我只想活下去。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轉型:多元化與職業經理人

想活下去的力高地產當然不會貿然轉型。

波士頓諮詢有數據顯示,在企業的轉型中,有75%的重大轉型都沒有達到他們對目標價值或時機的期望 。

因此,謹小慎微的力高地產選擇了“微轉型”,在滿足自身需求的情況下,走向上下游的策略。即在堅持投資深耕地產板塊的同時,拓展房地產延伸業務,正式成立力高多元產業投資集團,加快多元業務拓展步伐。

業務開展的第一步,則是引進職業經理人。

前萬科、卓越的職業經理人王衛鋒加盟力高地產,此時,就像他在2012年時加盟卓越集團,創始人希望在一定時間內對規模進行突破。另外,來自中海、碧桂園等標杆房企的職業經理人也陸續加入力高地產。


銳見 | 小房企的舉步維艱 力高地產的融資困境


王衛鋒

公開資料顯示,王衛鋒曾於1997年4月至2012年3月在萬科擔任過多個職位,包括萬科西安公司總經理、集團工程部總經理等;2012年3月至2019年3月擔任卓越置業集團聯席總裁、執行總裁。他在集團總部和城市公司都有豐富履歷,力高稱其“物業發展方面擁有豐富經驗”。

王衛鋒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力高地產成立了產業投資集團,發展方向包括健康、教育、商業、物業,這些都是和房地產產業鏈相關的。“我們做的是相關多元化,這些板塊都是房地產開發鏈條上的組成部分。”

相關數據顯示,到2020年,百強房企會佔有80%以上的市場份額,可能會出現2萬億元的房企,3000億元以上的房企可能超過14家,千億房企可能還排不進30強。

某地產人士認為,在規模化大戰塵埃落定之後,行業資源進一步向龍頭房企集中,中小房企只能不斷的退縮或轉型。

這家從泉州走出去的地方房企,最後將變得“小而美”還是更強大?一切還未可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