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鮮為人知的南洋華人政權,帶有濃厚明朝遺風的鄚氏河仙政權

在中國歷史上,普遍以公元1644年為明清兩朝的分水嶺。但此後南明小朝廷舉起復明旗幟,在南方各地活動了十八年,直至1662年,永曆帝在雲南遇害,魯王、鄭成功在東南相繼病故,南明史才告一段落。雖然如此,鄭氏一族仍尊奉業已亡故的永曆帝為精神領袖,又在臺灣割據了二十一年,到1683年才被清朝降服。也就是說,明朝遺臣與遺民們在南北兩京傾覆之後,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將近40年,其復國意識之強烈,在中國歷史中大約是獨此一例。在清朝的壓制下,反清復明希望渺茫,抗清志士中,有人選擇隱居山林逃避現實,有人則誓與清廷不共戴天,不惜流亡海外。地處廣東西南的雷州,遠離平南王耿氏的駐地廣州,當地以說閩南方言的居民為主,具有強悍的“打拚”傳統,反清氛圍仍然相當濃厚。

歷史上鮮為人知的南洋華人政權,帶有濃厚明朝遺風的鄚氏河仙政權

1671年,一位名叫莫玖的17歲少年,由於不滿清廷推行剃髮易服政策,在雷州登船帶髪南逃,自此一去不返。莫玖的出走成了他人生的關鍵轉折。他遊歷菲律賓、巴達維亞等地,最後選擇在真臘(柬埔寨)開始他的打拚歷程。據載,莫玖到達真臘後,其商業才能受到國王賞識,被授以商業管理的官職。莫玖孤身仕奉異域之君,常常感到孤立無援,所以暗中尋求獨立發展的機會。真臘東南部河網交錯,湄公河從這裡東流出海,該地地處交通要道,並且水土豐饒,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莫玖看準時機,重金賄賂國王近臣,獲派到東南部任職,從此掙脫了牢籠。莫玖的經營方針相當獨到。他首先在當地招徠流民開荒耕種,在收穫物產之後開港通商吸引人流。但是貿易並非終極目標,莫玖憑藉貿易帶來的人流,經營起賭博生意,從中抽取稅金。後來,當地又發現銀礦,莫玖驟然發家致富。莫玖的經營手法,實際上是產業多元化的路線。因為當地的河流有仙人出沒的傳說,所以被命名為“河仙”。河仙的範圍,大致就是今日越南最南端的金甌半島一帶。短短几年時間,河仙由人跡罕至的荒野,一躍成為該區的主要商港。本來駛往湄公河上游的各國商船,轉而以河仙為貿易目的地。在獲得經濟收益之後,莫玖在河仙修築方城、招兵買馬,鞏固割據地盤。莫玖草創河仙政權時,最多不過26歲。可惜,河仙有著天然的地理缺陷。湄公河流經暹羅、真臘,河仙位於出海口,是商業樞紐的區位,卻不易防守,只要敵軍由水路進攻,河仙立即四面受敵。這樣的地緣環境,註定了河仙必然受到外來干涉,難以完全獨立自主。莫玖在河仙開發獨立地盤,不可避免地引起真臘與暹羅的忌妒。 1679年,暹羅入侵真臘殃及河仙,暹羅戰船如入無人之境,莫玖一戰即敗,被暹羅軍隊俘虜北返。莫玖在暹羅滯留多年,直至1688年才趁暹羅內亂逃出,又等到真臘局勢安定之後,才得以重返河仙。1700年,莫玖回到已成廢墟的河仙,他已經46歲。真臘積弱已久,毫無保護河仙的餘力。莫玖權衡利弊,決定斷絕與真臘的臣從關係,轉而投靠廣南阮氏政權。廣南國在河仙北面,與越南北方的鄭氏對峙二分江山,對外與暹羅角逐地區霸權。向南擴張是阮氏政權的國策,莫玖投其所好,在1708年親自到廣南向阮主阮福淍奉表稱臣。阮福淍下令以河仙為“鎮”,封莫玖為總兵。為了生存,莫玖不得不拋開“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信條,改其姓為“鄚”,以與越南歷史上的篡位逆臣莫登庸相區別。莫玖投向廣南,立即招致真臘的報復。1715年,真臘與暹羅聯軍入侵河仙,莫玖出走避難,河仙遭受洗劫。1717年,暹羅水軍又來襲擊河仙,再度大肆破壞。河仙在外敵騷擾下益無寧日,但莫玖總能在戰後重建,迅速恢復往時的繁榮。莫玖晚年就這樣與強敵拉鋸周旋,河仙不但沒有因戰亂而衰落,反而云集了中國、越南、暹羅等國商船,有“小廣州”的稱譽。莫玖窮盡60年光陰經營河仙,於1735年病逝,得年81歲。阮氏政權追贈他為“開鎮上柱國大將軍武毅公”。同一年,清朝乾隆皇帝也繼位登基,開始其“十全武功”的天子生涯。鄚天賜是莫玖之子,字士麟,生於1700年,母親是越南人裴氏。當時,莫玖剛剛逃離暹羅,時運相當不濟。據傳,鄚天賜出生時有金身佛像從湖中湧出,被視為聖賢降誕的預兆。怪力亂神之說在東南亞最為流行,人們認為莫氏有神力庇護,投奔者絡繹不絕。莫玖死後,鄚天賜承襲父位,廣南阮主賜給印綬官服,封他為欽差都督琮德侯。自莫玖時代以來,河仙對真臘、廣南左右逢迎,但是始終保持自治。鄚天賜執政,確立對廣南國三年一貢的藩臣之禮,同時仍向真臘繳納少量貢賦,為河仙爭取安定的外部環境。不過,隨著真臘日益衰頹,鄚天賜越發向廣南傾斜。真臘王憤恨鄚氏佔地為王,終於在1739年發兵攻打河仙。怎奈真臘連河仙這樣的城邦小國也無力制服,被鄚天賜打得一敗塗地。經此一役,真臘只能放棄對河仙的領土要求。鄚天賜在抵抗真臘的戰爭中打響名堂,河仙政權的地位也就有所提升,成為廣南與真臘之間的緩衝國。真臘因同室操戈的奪位鬥爭,陷入曠日持久的內亂。暹羅與廣南扶植各自的代理人,間接或直接地參戰。河仙並未介入戰爭,反而因為戰時外交斡旋而獲利。1757年,真臘又發生篡位政變,王子匿螉尊(Preah Qutay)逃入河仙,請求鄚天賜代為上奏廣南求援。事成之後,匿螉尊依約割五府之地給河仙,外加新開發的龍川、堅江、鎮江、鎮彝,河仙的領土變得空前廣闊。

歷史上鮮為人知的南洋華人政權,帶有濃厚明朝遺風的鄚氏河仙政權

鄚天賜時代,河仙物阜民豐,精練鎮兵數萬,令鄰國不敢小覷。鄚天賜建起長500米寬100米的木城,在城內興建中式宮殿,建立了文廟與學校講授詩書經典,設置“招英閣”招募賢士猛將,規模雖小而五臟俱全,頗有南面稱孤的味道。不過,鄚天賜的一場政治豪賭,使一切盛極而衰。 1767年,緬甸雍籍牙王朝攻陷暹羅國都,暹羅阿瑜陀耶王朝滅亡。暹羅王子昭翠逃入河仙尋求庇護。暹羅淪亡不久,華裔鄭信起兵驅逐緬軍,建立吞裡武王朝,鄚天賜卻企圖扶植昭翠為暹羅王,與鄭信的關係急趨惡化。 1769年,鄚天賜命大將陳文方率兵5萬討伐暹羅,因水土不服損兵折將4萬人。戰敗之後,潮州流民陳大與河仙逃兵範儖先後作亂,鄚天賜雖勉強鎮壓叛亂,但在內憂外患交相折騰下,河仙多年來積蓄的人力物力消耗殆盡。鄭信統一暹羅後,於1771年親率2萬大軍大舉進犯河仙,阮氏忌諱河仙壯大,遲遲不肯發兵援救,鄚天賜率城兵千人困守孤城。暹羅軍隊圍城十日,架設大炮射擊木城,最後城內武器庫爆炸,大軍蜂擁而入。鄚天賜此時還想與暹羅軍決一死戰,最後被左右將佐拉上戰船才得以脫險。河仙失陷,直接威脅廣南,這時阮氏才知道對暹羅作戰。未幾,廣南國爆發了西山農民起義,鄭信也不願在河仙泥足深陷,於是雙方言和,暹羅軍撤出河仙。撤離之前,暹羅軍隊將河仙城池夷為平地,人民四散逃亡,只餘一片焦土。近百年來繁盛一時的河仙,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未能恢復昔日的盛況。西山農民起義摧毀了廣南阮氏政權,廣南王阮福淳逃入鄚天賜轄下的龍川。1777年,阮福淳被擒殺,鄚氏絕大部分領地被西山起義軍佔領。鄚天賜走投無路,不得不投靠死對頭鄭信,鄭信猜疑他暗通廣南殘軍,1780年將他殺於獄中,終年81歲。鄚天賜冤死牢獄,子孫多數被株連殺害,只有有幼子鄚子泩、鄚子添及孫子鄚公柄、鄚公榆等數人倖存。後來阮福映復國,曼谷王朝取代鄭信吞裡武王朝,河仙鎮守需由兩國共同任命,鄚氏形同傀儡。在暹羅與阮朝的認可下,鄚子泩(?-1784在位)、鄚公柄(1788-1792在位)、鄚子添(1800-1809在位)先後出任河仙鎮守。隨著阮朝統一越南,河仙連形式上的自治也被剝奪。阮朝以鄚氏子孫年幼無力執政為由,無視暹羅反對,廢黜了鄚氏一族的世襲地位,派遣官吏直轄河仙,鄚氏河仙政權走到歷史的盡頭。鄚氏一族受到阮朝的優待,1816年,鄚公榆出任河仙協鎮,只是物是人非,河仙被打回原狀,變成一個平靜小漁港。回顧河仙百餘年曆史,鄚氏數代統治者一直致力將河仙建成衣冠文獻之邦。鄚氏政權自成立之日起,就帶有濃厚的明朝色彩,據乾隆年間的《清朝文獻通考》記載:鄚天賜蓄髮,戴網巾紗帽,服蟒袍角帶,當地居民文質彬彬,以寬袍大袖的漢服為常服,相見時合掌為禮,融合了明朝與當地的風俗特色。河仙古墓中,多次出現“龍飛”與“天運”年號,表明了既非“明”又非“越”更非“清”的明朝遺民意識。河仙吸引了大批原籍廣東、福建的文人策士,見於記載的不下數十人,號稱“十八英”。鄚氏政權並不排外,除華人居民之外,馬來人、越南人、占城人、柬埔寨人也在河仙定居,西方傳教士被允許傳教,這種統治方針無疑比同時期的中、日、韓、越各國開明得多。在東南亞文化包圍下,河仙依然華風洋溢儼然“小中華”,東西文明在海角一隅得以自由綻放,這或許才是河仙城邦的魅力所在。

歷史上鮮為人知的南洋華人政權,帶有濃厚明朝遺風的鄚氏河仙政權

歷史上鮮為人知的南洋華人政權,帶有濃厚明朝遺風的鄚氏河仙政權

當今之河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