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蹄館之戰是明朝萬曆年間—朝鮮之役中極其慘烈的戰役,素有碧蹄館血戰之稱。想了解碧蹄館血戰,就必須清楚萬曆年間的援朝戰爭(1592年—1598年)。(侵襲必究)

明朝碧蹄館血戰,鮮為人知!卻見證華夏男兒錚錚鐵骨!

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鈞

萬曆朝鮮戰爭(朝鮮史稱“壬辰戰爭”;日本稱“文祿・慶長役”)

明朝碧蹄館血戰,鮮為人知!卻見證華夏男兒錚錚鐵骨!

豐臣秀吉畫像

這裡簡單說一下,大的背景就是,1588年豐臣秀吉在統一日本後,也在日本搞分封削藩,導致武士階層分封不均,矛盾積聚,為此發動對外侵略以獲取更多的土地。

搞侵略總得有個由頭,朝鮮當時是明朝的藩屬,而且當時朝鮮李家王朝對大明可是忠心耿耿,豐臣秀吉竟然要朝鮮攻打明王朝,當時的朝鮮看日本可是文明人看野蠻人的心態並且朝鮮深受大明皇恩,肯定不行,也不敢;豐臣秀吉就以朝鮮拒絕攻明為由,於1592年,3月調動15萬人,4月開始渡海對朝作戰,這個戰爭藉口現在聽起來也可笑。

豐臣秀吉派出最忠心的家臣“宇喜多秀家”為總指揮官,此人早年喪父,後被秀吉收為養子。作為沒有血緣關係的養子的秀家,並不像其他的養子那樣把秀吉的恩德當做是天經地義。一生為豐臣家殫精竭慮,甚至犧牲掉了自己的家業,回饋了秀吉的養育栽培之恩。可以說,是豐臣家中最為忠心耿耿的人。

共有九個軍團,第一軍由小西行長率1.8萬人、第二軍由加藤清正率2.2萬人、第三軍由黑天長政率1.2萬人、第四軍由島津義弘率1.45萬人、第五軍由福島正則率2.5萬人、第六軍由小早川隆景率1.5萬人、第七軍由毛利輝元率3萬人、第八軍,第九軍由宇喜多秀家羽柴秀勝各率1.1萬人。

戰爭開始後朝鮮軍隊多年軍備荒廢,扛不住,1592年5月8日朝鮮宣祖李昖倉皇出奔平壤,跑到遼東邊境,向大明求援,隨後明軍入朝

戰爭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592年—1595年;雙方在碧蹄館血戰後開始議和,一階段基本結束。

第二階段:1597年正月,日軍不服再次發動侵略,朝鮮二次求援,正打仗呢,1598年8月18日,豐臣秀吉死了,雙方元氣大傷,眼看戰事難以為繼,國內又崛起個德川幕府集團,趕緊撤回島國了。

介紹完大背景,我們就說說今天的重點:碧蹄館之戰。

碧蹄館是位於漢城以北十五公里一座小山丘上的一個驛館,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在這裡所爆發的碧蹄館大戰,將這個原本默默無聞的小小驛館載入了世界戰爭歷史的史冊。

但是這場戰爭在歷史上被抹黑,一般史學界認為明軍戰敗,依我看純粹是瞎鬧,但是不得不承認此戰也導致中日雙方初期元氣大傷,評論一場戰役勝負不單單是看戰役傷亡,而應看戰役的目標是否達成。

碧蹄館血戰總體看是由一場前哨遭遇戰演變為反包圍戰。

明朝碧蹄館血戰,鮮為人知!卻見證華夏男兒錚錚鐵骨!

明將李如鬆

明朝將領:徵東提督李如鬆(李成樑長子),李如柏、李如梅(此三將領均為明後期大將李成樑之子)、李寧(李成樑部下),前哨部隊查大受(原李成樑家丁,遼東副總兵),此將勇猛無敵。另有張世爵、方時輝、王問等將。參戰直至9000人

明朝碧蹄館血戰,鮮為人知!卻見證華夏男兒錚錚鐵骨!

宇喜多秀家

日方將領:前軍由小早川隆景率領,編內有:

先陣立花宗茂、高橋統增(宗茂之弟)三千人

二陣小早川隆景八千人

三陣小早川秀包、毛利元康、筑紫廣門五千人

四陣吉川廣家四千人

後軍由宇喜多秀家(總指揮)率領,編內有:

先陣黑田長政五千人

二陣石田三成、增田長盛、大谷吉繼五千人

三陣加藤光泰、前野長康三千人

四陣宇喜多秀家八千人

後備隊則由小西行長、大友義統的萬餘敗兵組成,駐守王京(漢城)5萬餘人,還有兩個將領叫一個叫 十時連久,是立花家的將領(立花家的軍團主力有約三分之一是為十時氏),另一個叫 小野成幸,這兩人大家有個印象,後面會提到。

1593年初,繼平壤戰役大敗小西行長之後,明朝的近四萬援朝部隊在提督李如鬆的指揮下大舉南下,日軍各地守軍望風而走,鳳山的大友義統,白川的黑田長政,平山的小早川秀包,牛峰的立花宗茂等等,紛紛向南撤退,明軍幾乎兵不血刃,就在半月之內收復失地五百餘里,朝鮮三都八道,已有二都(平壤、開城)五道(黃海、平安、京畿、江源、咸鏡)的大部分地區重回明、朝一方的掌控之中。

正月十八日,日軍放棄開城,各部相繼南下,

正月二十日,明軍先鋒李如柏、李寧所部進入被日軍放棄的開城。開城現在屬於朝鮮,就是現在的開城工業園,在現在三八線附近,看地圖可知距離漢城大約60公里

明朝碧蹄館血戰,鮮為人知!卻見證華夏男兒錚錚鐵骨!

正月二十二日,日軍進入漢城。自重鎮平壤一戰即告失守,這消息震驚了所有在朝日軍。坐鎮王京的侵朝日軍總大將宇喜多秀家,緊急會同石田三成、大谷吉繼、增田長盛等軍監三奉行和南撤的諸將領召開軍議,商討迎戰事宜。與會日軍將領分成籠城和出擊兩種意見,石田等三奉行主張籠城據守,小早川隆景、立花宗茂、加藤光泰等武將則堅決要求出城決戰,最後出於城內軍糧不多,難以長期堅守的考慮,出擊派的意見在軍議中佔了上風。而猛將立花宗茂被第六軍總指揮小早川隆景誇讚“立花家三千士兵足以匹敵他家一萬”,感覺很受用,就被委派出任先陣,此時集結在王京的日軍共計五萬餘人,編成三部準備出擊迎戰明軍

正月二十三日,李如鬆率明軍主力也到達開城,開始救濟災民,安定人心。

正月二十四日,明軍得到朝方哨探一條消息:“倭賊已退,京畿(王京)已空”。為證實此消息的準確性,李如鬆當日即遣副總兵查大受率所部3000餘騎,以朝鮮防禦使高彥伯為嚮導,南下探查王京虛實。此時跟隨偵查部隊的還有李如梅(李成樑第五子,李如鬆之弟)。

前哨戰發生

明朝碧蹄館血戰,鮮為人知!卻見證華夏男兒錚錚鐵骨!

火銃

正月二十五日早晨,由明軍500人的偵查部隊,在漢城已北的昌陵附近,與巡查周邊日軍將領加藤光泰、前野長康、率領的200人的小股日軍遭遇,遭遇了二話不說就打,雙方在短促交手之後,數量佔劣勢的日軍被斬首百餘,餘部逃回漢城報告。準備叫人。

日本主將——第六軍團指揮官 小早川隆景 認為,這是明軍總攻的前兆,消滅眼前這支孤軍是在明軍總攻之前消滅其有生力量的絕佳戰機,計劃以絕對優勢兵力圍殲這支明軍,在短時間內迅速結束戰鬥。

孰料日軍立花宗茂率先於其他日軍,獨自領3200名軍兵正在礪石嶺埋伏,部將森下釣雲偵查到明軍查大受所部,小放幾發鐵炮後回報,便從正月二十六日,清晨7時傾開始,起先僅以部將十時連久、天野貞成率700人為第一陣擺旗示弱引誘查大受來攻,

然而查大受所率領的3000人的突擊速度很快,被包圍是由明軍副總兵查大受指揮的3000遼東鐵騎,曾經在關外與沙漠蠻族較量過的百戰雄師,明軍精銳中的精銳,配備了三眼神銃(三眼神銃全長約120釐米,共有三個槍管,槍頭突出,全槍由純鐵打造,射擊時可以輪流發射,是遼東鐵騎的標準裝備。發起衝鋒時,遼東鐵騎即衝入戰陣,於戰馬上發動齊射。三槍打完後吹吹槍口的煙,換個握法,把它豎起來使,那就是把十分標準的鐵錘頭)。

明朝碧蹄館血戰,鮮為人知!卻見證華夏男兒錚錚鐵骨!

三眼神銃

隨後明軍前鋒査大受部,簡直成了脫韁的野馬,率三千人一氣殺到距離漢城門戶碧蹄館六裡的礪石嶺地區,正撞上日軍前鋒十時連久,明軍歷來重視火器的使用,遭遇後立刻逮住一頓痛打。十時連久的先遣部隊很快被擊潰並損失了130人,被迫後撤,

就在成功撤退之際,這時候天選之子倒黴蛋出現了,就是 十時連久,當時在跟隨查大受還有李如梅,李如梅自幼受家風薰陶習於弓馬,在日軍撤退中,拉弓射箭一發命中十時連久這個倒黴蛋,然後掛了,據說中的是毒箭,反正就是掛了。

十時連久被擊斃後 立花宗茂 與其弟 高橋統增率本隊3000兵從左方奇襲明軍右翼,一時間給予明軍造成混亂,查大受因此往北邊的碧蹄館退軍,此時立花宗茂率親兵800追擊,但部將池邊永晟陣亡,而明軍也很快重整隊形開始反擊日軍,立花宗茂 的奇襲效果喪失,而隨後的戰鬥也讓立花軍感到吃力,連立花宗茂的鎧甲上也插滿箭簇,狼狽不堪。最後立花宗茂退到小丸山,碧蹄館的前哨戰鬥結束。

明朝碧蹄館血戰,鮮為人知!卻見證華夏男兒錚錚鐵骨!

作戰模擬圖

日軍本是計劃設伏與明軍決戰的,沒想到提前遭遇查大受部一仗,把日軍蓄謀已久的火藥桶給提前引爆了,打亂了日軍計劃,那就打吧,先把這股明軍滅了吧。

此前哨戰歷經5小時,日軍方面由趕來接應的黑田長政率5000人接替了立花宗茂繼續指揮戰鬥,此時近中午時分,突然20000名日軍先鋒軍小早川隆景、毛利元康、小早川秀包、吉川廣家等部趕來佔領望客硯,後面還有日軍本隊20000人進軍。打到中午時,三千多明軍,已經被兩萬多日軍困在了碧蹄館的望客硯一帶,場面十分凶險。

戰役發生

正月二十六曰,得到初戰報捷的消息,為防止查大受輕敵冒進,李如鬆亦親率4000輕騎南下支援。

正月二十七日,李如鬆趕到戰場,得知先鋒已經交戰迅速展開為鶴翼之陣,於礪石嶺北方的望客硯接應查大受軍後於碧蹄館重整軍陣,李如鬆馬上獲知明軍的境地,於是採用疑兵之計,反而主動衝擊人數優勢的日軍。

日軍以為明軍主力已經來了,於是開始商討作戰計劃,最後採取了 小早川隆景的建議,急忙傳令中軍主力急速進軍,命先鋒 粟屋景雄3000兵從大路西側配合 井上景貞夾擊明軍。此時日軍的人數已經是明軍的兩倍,而李如鬆也識破了日軍的意圖,並在日軍展開動作時,明軍也開始行動。

粟屋景雄井上景貞沒完成合圍前,明軍率先擊潰了粟屋景雄部,並開始追擊。但是明軍誤入泥灘影響了機動,隨後被日軍反擊,而李如鬆立即下令,讓陷入泥灘的明軍騎兵下馬步戰,粟屋景雄部支持不住,直接撤退。最後明軍徐徐退出泥灘,而井上景貞見粟屋景雄部撤退後也狼狽後撤。

明朝碧蹄館血戰,鮮為人知!卻見證華夏男兒錚錚鐵骨!

小早川隆景 見計劃失敗,索性玩把大的,即將全部優勢兵力投入戰鬥,並親率第六軍團參戰,筑紫廣門 立花宗茂 部分成兩路從側翼迂迴明軍,明軍的側翼遭到突擊。而正面則是 小早川隆景壓制,明軍頓時如同被包圍的態勢險象環生,此時李如柏、李寧、查大受、張世爵、方時輝、王問等明將皆各自持刀奮迅作戰,

要說李如梅的箭法還是牛B,死在李如梅箭下的第二個倒黴蛋是立花軍中的大將小野成新,在戰役中,明軍主帥李如鬆身陷戰場被團團包圍;小野成新其身穿金甲引部眾直搗明軍統帥李如鬆;關鍵時刻又被李如梅一箭射死;也有安東常久、小串成重兩位旗本武士被明軍擊斃,李如梅救大哥於一線,倭寇頓散,立花軍損失慘重被迫撤離戰場。

但李如鬆部將李有升為護衛李如鬆與井上景貞接戰,井上景貞不敵退走,李有升追擊,不慎中鉤落馬被井上景貞調頭殺死犧牲。

而小早川秀包試圖包抄明軍的側翼,但反被明軍分出小分隊擊退,小早川秀包麾下八名家臣身亡,不久小早川隆景投入的吉川廣家、戶川達安、黑田長政的軍勢欲加包圍,兩軍從午後交戰6個小時至黃昏後明軍終於等到左協大將副總兵楊元率援軍2000人到來。楊元奮勇衝破日軍包圍領軍搶佔如鬆右方陣地,並和李寧的炮營發炮轟擊日軍援護明軍撤退,日軍小早川隆景因明軍援軍的到來方始退軍。

這次遭遇戰轉變為突圍戰,固然由於主將李如鬆的輕率決定導致明軍幾乎陷於死地,損失了不少遼東軍精銳兵員。但是卻也突出了明軍騎兵的強悍戰鬥力,佔據參戰兵力優勢的日軍經過苦戰也無法消滅這支僅僅數千人的孤軍,反而自身損失慘重。只不過因為李如鬆的失誤判斷使明軍強悍一面被掩蓋。不過客觀來看這次遭遇戰於整場戰局並無意義。

此戰明日兩軍的損失,據李如鬆自己的揭報稱:“職喝官兵爭前砍殺,賊即披靡大潰,我兵乘勝追逐,當陣斬獲首級一百六十七顆,內有賊首七名,系遊擊沈惟敬、通事張大膳辨驗明的,奪獲倭馬四十五匹,倭器九十一件,比賊遲奔,因稻畦深陷馬難馳騁不及窮追,收兵回營,查計陣亡官兵李世華、賈待聘等二百六十四員名,陣傷官兵四十九員名,射打死馬二百七十六匹。”結合朝鮮方面的歷史應該在兩千餘人左右

而日軍的編史皆是20世紀編史,日方各種記載中皆稱損失不過數百人。很不可信,結合戰後檢點兵員人數,相較戰前,損失應在一千八百多人。

此戰,總體來說算是雙方無勝無敗,明軍面臨數倍於自己的勁敵由遭遇後的勝戰轉為突圍戰,日軍計劃殲滅成建制明軍的目的也未達成;但在總體朝鮮戰爭全局上明軍由攻勢在此役後形成僵持局面,固守現有陣線,一面派遣沈惟敬再赴王京,同日軍重開和談,雖然在談判中仰賴戰爭前期取得的優勢,成功迫使日軍放棄王京南撤,但卻也就此埋下了重起戰火的隱患,乃至綿延成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

(侵權必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