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期錯過還能彌補嗎?關於兒童敏感期,你應該知道這些事

媽媽群的網友交流育兒心得,有個媽媽說,以前我沒重視“敏感期”的問題,現在孩子都6歲了,錯過了好多敏感期,真是太后悔了。說完,發了一個難過和大哭的表情。

現在的父母們都很重視孩子的培養,也積極學習育兒知識,希望能通過科學養育的方式,讓孩子能夠成才。而“敏感期”這個詞,也經常掛在父母和一些幼兒教育者的口頭上。嘟嘟上的早託班,有一次接嘟嘟時,託班的老師正在和一位家長交流,老師說“這是孩子敏感期的問題,也不用著急”。

敏感期錯過還能彌補嗎?關於兒童敏感期,你應該知道這些事

父母和老師重視敏感是對的,但是有些家長卻因為敏感期倍感焦慮,怕自己錯過孩子的各種敏感期,覺得錯過了又後悔,其實沒有必要,反倒增加了許多焦慮。

1、什麼是敏感期。

敏感期是指幼兒或兒童在某個時間段內,學習某種知識和技能更容易,掌握的更快,過了這個階段學習,就會相對要慢

兒童發展敏感期是由世界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教育法創始人蒙臺梭利,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發現的,已經被廣泛認可和接受,並被廣大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用於兒童教育。

現在關於解讀敏感期的書和文章也有很多,如果想詳細瞭解敏感期的作用、案例等,可以找來學學。教育專家孫瑞雪也有一本,為了避免被判斷為發廣告,這裡就不再提書名了。

敏感期錯過還能彌補嗎?關於兒童敏感期,你應該知道這些事

其實敏感期與“關鍵期”和“學習時間窗”的概念有相似之處。都是指導在某個時間段內,應該學習和發展某項能力,錯過的話可能會使兒童發展受到影響。

2、都有哪些敏感期?

關於敏感期分類的說法有不少,有的理論分的很細,有的是大致的分類。按照蒙臺梭利的理論,可分為語言敏感期、感官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動作敏感期、社會發展敏感欺期、書寫敏感期、閱讀敏感期、文化敏感期等。

有些分類更細,包括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空間敏感期、細小事物敏感期]、模仿敏感期、秩序敏感期、詛咒敏感期等。

我比較認同孫瑞雪老師敏感期的解讀,按照孫老師的解釋,敏感期對應的年齡,可以按以下劃分。

敏感期錯過還能彌補嗎?關於兒童敏感期,你應該知道這些事

0-2歲:視覺、口、手、走、空間、細小事物、秩序、模仿、自我意識、完美。

2.5歲-3歲:概念、自我意識、秩序、分享成長。

3-4歲:執拗、壘高、色彩、語言、詛咒、追求完美、佔有、邏輯思維、繪畫、人際關係等。

4-5歲:出生、情感、人際關係、審美、數學、身份確認、性別、音樂和繪畫、符號等。

5-6歲:書寫、數學邏輯、社會性興趣、動植物實驗和收集、交往等。

當然,這些年齡段內對應的敏感期的詳細解讀,這裡就不展開說了,因為每個敏感期,都不是一篇文章能夠說透的。家長大概瞭解一下,知道孩子在什麼時間會出現什麼敏感期就可以了。

敏感期錯過還能彌補嗎?關於兒童敏感期,你應該知道這些事

3、正確認識敏感期。

敏感錯過就無法彌補了嗎?對於現在出現的很多關於敏感期的文章,有些家長可能會有些焦慮,有專業人士說,部分育兒文章善於製造恐慌,簡單就是在恐嚇家長,其實敏感錯過也不用太焦慮。

一是敏感期的時間窗口比較長。

關於敏感期的時間劃分,並不是完全精確的,沒有非常客觀的依據,並不是非此即彼的事情。上文我們列舉了敏感對應的時間段,心理學上還有一種時間窗的劃分:

動作發展:0-6歲。

情緒控制:1-5歲。

社會交往技巧:3-9歲。

視力發展:0-6歲。

詞彙發展:0.5-8歲。

語言發展:0-12歲。

器樂發展:3.5-12歲。

符號認知:2-6歲。

每一種能力的發展,時間窗都有幾年的時間,不是我們錯過一年兩年,所以家長不必焦慮。

敏感期錯過還能彌補嗎?關於兒童敏感期,你應該知道這些事

二是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不一定完全符合敏感期的劃分。

真正理性的專家和父母,都會尊重孩子的個性,因為個體之間差異較大,每個孩子天生的個性不同,後天的家庭環境也不同,發展各項能力的時間點和表現,也是不完全一樣的,所以千萬不要去生搬硬套教育理論,應該尊重和順應孩子的發展。

三是敏感期錯過也並非不能彌補。

其實對於敏感期的重要性,在心理學界也有爭論,育兒專家、心理學博士陳忻老師說“用關鍵期來解釋兒童的心理髮展有很大的侷限性。因為關鍵期存在的兩種情況:要麼發展,要麼不發展,無法彌補,事實上並不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實際情況。”

連非常重視敏感期的孫瑞雪老師也說“0-6歲的兒童,如果敏感期沒有得到良好發展,到了6-12歲還會有彌補的機會。但是,有個前提,就是在6-12歲期間,兒童必須有一個充滿這和自由的成長環境”。

敏感期錯過還能彌補嗎?關於兒童敏感期,你應該知道這些事

4、父母怎麼做才能使孩子敏感期得到良好發展?

作為父母,我們不是育兒專家,我們沒有掌握詳盡的理論,也沒有豐富的育兒經驗,那應該怎麼辦?

一是給予孩子愛和鼓勵。

在嬰兒時期,要多擁抱和親吻孩子,多和孩子說話,多和孩子進行各種愉快的互動,在愛的環境下,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孩子才會更放鬆,天性才能得到釋放,有利於各種能力的發展和表現。

孫瑞雪老師說:“兒童只有在不緊張的時候,全身心地、放鬆地去玩的時候,才會把所有注意力放在配對的外界事物上”。

二是創造自由探索的環境。

孩子在幼年時期是學習和探索世界的階段,孩子需要通過看、摸、聞、嘗等感受各種物體、空間等,所以孩子會抓、咬、摔、推,而這些行為在大人看來,卻很有破壞性。我家嘟嘟在會走路以後,把家裡的所有能夠到的抽屜都翻了個遍,東西都扔出來,所以不想讓他拿的東西都放到了高處,現在會搬著小凳子去夠高處的東西,去按微波爐開關、燈的開關。從一歲以後,簡直就是一個破壞大王。很多孩子也是如此。

敏感期錯過還能彌補嗎?關於兒童敏感期,你應該知道這些事

​面對這種情況,父母應該做的不是限制孩子,而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給孩子創造能夠充分探索的環境,讓孩子認識和嘗試各種事物,探索的越充分,孩子的發展就越充分。

三是在敏感期給予適時引導但不要過分干預。

在孩子表現出某種敏感傾向時,大家可以引導一下,給創造孩子發展的環境,比如繪畫和器樂敏感期可以給孩子購買相應的用品,但是不要強迫孩子學,順應孩子自己的發展規律,而不是為了自己的計劃而刻意安排孩子學什麼。

同理,在孩子沒有到達某個敏感期強迫孩子學會某種技能,就成為揠苗助長,不僅效果不好,還有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兒童的智慧是天然的,讓他不受打擾的成長,比成人有意塑造要好得多”(孫瑞雪)。

明白了以上道理,正確認識了“敏感期”,父母也就用不著焦慮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