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堂邱公司簡介


馬來西亞檳城邱氏宗祠:最壯觀的華人祠堂!



馬來西亞檳城邱氏宗祠:最壯觀的華人祠堂!


龍山堂


檳城龍山堂邱公司,簡稱邱公司,是馬來西亞華人姓氏宗祠組織中最突出的一個;不止宗族龐大,迄今已延續近六百五十多年相當程度的宗族體系,更因擁有緊密圍合的公司建築群和金碧輝煌的祠堂而享譽國內外。


馬來西亞檳城邱氏宗祠:最壯觀的華人祠堂!


龍山堂


有趣的是,如此聞名遐邇的地方,許多檳城人都不曾踏足過。也許它的位置可以解釋其中一點。邱公司位於喬治市偏西南,核心建築即龍山堂則隱藏在一片縱橫網布的店屋和排屋之內。從外頭大銃巷,得穿過一個過街樓,經兩排十九世紀排屋,繞過戲臺,視野豁然開朗,一棟堪稱東南亞最精緻堂皇的宗祠就聳立在花崗石廣場上。

馬來西亞檳城邱氏宗祠:最壯觀的華人祠堂!


龍山堂


邱氏宗族,是檳城福建人“五大姓”之一,與謝、楊、林和陳氏構成早期社會重要的福幫勢力。在十九世紀中葉起,五大姓紛紛在喬治市牛幹冬街頭,南至社尾街一帶建立了個別的公司聚落。每個公司都以宗祠為中心,圍繞三或四面屬於公司的街屋。這種互為毗鄰,緊密且帶有防禦性的同姓聚落,活像殖民地城市裡的同星村,這是移民社會中罕有的聚落型態。

新江邱氏的來源


城龍山堂以及派下文山堂和敦敬堂的邱氏族人,與其他邱姓華人不同血脈,唯只限源自中國福建省漳州府海澄縣三都新垵包新江社之血緣親人。


馬來西亞檳城邱氏宗祠:最壯觀的華人祠堂!


新江邱曾氏以龍山曾氏,唐團練副使曾延世為始祖。


新江社現已改名為廈門市杏林鎮新垵村,屬廈門市海滄管委會轄區範圍。它位於九龍江下游志流新江濱口,離廈門島僅八公里,村子佔地十平方公里,原是閩南濱海典型村落,基本上屬同姓村。約七千人口中,百分之七十八為邱姓。

新垵和檳城龍山堂邱公司族人皆源自同一個祖先-遷榮公。根據《新江邱氏曾氏族譜》,其實新江邱氏始祖本姓曾而不是邱。始祖諱“明”字“永在”,號“遷榮”,乃唐朝溫凌曾府“延世公”之後,宋太師魯國公“曾亮公”之十四世孫,也是在廈門開基曾處垵村始祖“光綽公”之五世孫。

身為唐朝團練副使的曾延世在唐末(公元885~886)因避黃巢之亂,隨開閩王公潮從北方的河南光州固始縣率家南遷到福建泉州南安的溫陵(龍山)。之後傳至十八世到光綽公,光綽公遷到同安嘉禾裡(廈門)的曾處垵,又傳五世而生遷榮公。


馬來西亞檳城邱氏宗祠:最壯觀的華人祠堂!


新江邱氏始祖遷榮公之墓。


遷榮公是曾昌公的第四兒子,離現在大約在六百五十年前的元末,他遷到同安縣十八都山平洪,娶蘇氏諱四淨娘,生一子名晚成,後舉家再遷到龍溪三都鄭墩村(後來的新江)。在那裡,他承一邱氏鴻業,遂被後代尊為海澄新江邱氏的開基祖,或稱始世祖。二世祖晚成公在明初(1380)立戶添姓邱,其後代確定用邱姓。

馬來西亞檳城邱氏宗祠:最壯觀的華人祠堂!


龍山堂


二世祖晚成生兩個兒子,名大發(元享公)與正發(元忠公),為三世祖。三世祖以下繼續繁衍後代,開支散葉,成為一大邱氏宗族,至今已六百五十餘年,現後裔分佈中國大陸,臺灣,菲律賓,印尼,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及歐美各地。

馬來西亞檳城邱氏宗祠:最壯觀的華人祠堂!


新江(新垵)村


廈門市海滄區新垵村南朝蔡尖尾山,北負海灣塭田,東鄰許厝村,西接邱氏村落的惠佐村。村子依宗族關係自然成長六百年,形成數個“角落”的聚落。紅瓦合院房屋緊密配置,小路有如樹枝伸叉。中央偏西有一條南北走回的村中主道,墟市就設於中央叉口路。


馬來西亞檳城邱氏宗祠:最壯觀的華人祠堂!


正順宮


在這宗族村落各角頭,分佈了十三間大小宗的祠堂,代表邱氏的十三個房派,全村有兩間主要的寺廟,即正順宮和福靈宮,前者主祀王孫爺和大使爺,後者供奉保生大帝。

正順宮在文革時被破壞拆除,1997年檳城龍山堂邱公司拔款馬幣兩百五十萬重建。


馬來西亞檳城邱氏宗祠:最壯觀的華人祠堂!


正順宮


新江所處的九龍江下游位置,向來都很靠近明清以來華南重要對外的貿易港口,這些港口也是閩南人出洋的主要門戶(1567),離新江約廿五公里的月港始開放同洋,它取代泉州港宋元以來的地位,繼而是清代的廈門掘起,則取代月港。


馬來西亞檳城邱氏宗祠:最壯觀的華人祠堂!


正順宮


1842年鴉片戰爭後,廈門被闢為“五口通商”港口之一。至廿世紀二三十年代,廈門躍為國際重要的航運港口。

由於地理環境關係,這一地區的人民熟諳水性和航海,早已有接觸外國人而出洋貿易,避亂,謀生或移民的風氣。

移民



族譜裡記載最早到外國人是八世的邱氏派,“於嘉靖六年(1527)六月二十日巳時因往汶萊國卒於彼處”。


馬來西亞檳城邱氏宗祠:最壯觀的華人祠堂!


馬來西亞檳城邱氏宗祠:最壯觀的華人祠堂!


打從十六世紀西方殖民主義者東來,陸續佔領東南亞各國以奪取香料市場開始,就開啟了新江人出洋的序幕,起初是到西班牙人所佔據的菲律賓呂宋(馬尼拉),尤其是明朝嘉靖至萬曆年間(1522-1620年),出洋者甚眾。

接著十七,十八世紀,隨著清朝海禁的開放,多往臺灣,荷屬咬0吧(印尼椰加達)及馬六甲。迄十八。十九世紀英國在遠東勢力崛起後,邱氏族人則被吸引到泰國、緬甸、新加坡和馬來半島的馬六甲、吉打及檳榔嶼其中檳榔嶼是十九世紀移民人數最多的地方。

檳榔嶼由英國東印度公司萊特上校在1786年開闢。在開闢初期,已有新江邱氏先輩來到。有的是從馬六甲以及檳島對岸的吉打遷移過來。

根據族譜推算,甚至早在1775年左右,就有邱氏在檳榔嶼出生。邱模量,也許是檳榔嶼最早出現的華人之一。其兒子邱天株亦出生於此,連娶妻番氏生子,死葬都在檳榔嶼。

第一個有生死年份可考的為邱模流,井房十四世,生於乾隆壬申(1752),於乾隆乙卯年(1795)閏二月初一日酉時葬在檳榔嶼。

據統計,從1786年至1800年,來到檳榔嶼的邱氏族人至少有卅位。

到了1816年,僑寓的族人人口已上百位,多數克勤丕業,經營生意有所成,以至當中國原鄉寺廟正順宮需重修時,他們以“大使爺檳榔嶼公銀”的名譽捐款一百二十元回鄉,同時這也表示出現了邱公司的雛形。

緣起和建立


道光二年(1835)端陽節五月初五,邱氏族人在慶祝大使爺千秋舉行聚會時。鹹認同為了敦睦宗親,崇頌祖德,團結合作,實不能無祖祠之設,於是在五月初八集合一百零二族人成立“詒榖堂”,同時在場籌集建宗祠基金五百二十元,十餘年內運籌生意,積額日豐,終於在1850年農曆七月初五,以邱氏大使爺名義購龍三堂現址。該地原系本地英商某舊址,佔地九萬七千零卅五方尺。

馬來西亞檳城邱氏宗祠:最壯觀的華人祠堂!


隔年,將之修葺改造,以符合宗祠之制。外部廣場種植樹木以蔚然成陰,內部則依俗制奉始祖至五世祖神位,並奉祀從原鄉帶來的大使爺香火。

改造的祠堂取名為『龍山堂』。自後凡是族人之婚禮慶典,神福賽會都在此舉行,在每年端陽節,進行謝府元帥繞境一次。

數年後,諸董事為便利議事起見,在院埕旁隙地建洋樓式『宗議所』一座以處理祖務。


馬來西亞檳城邱氏宗祠:最壯觀的華人祠堂!


建立龍山堂

到光緒甲午年(1894),經歷四五十年的堂宇已部分破損朽壞。而且邱氏在檳榔嶼已是人丁旺盛,財力雄厚的大族,於是諸董事議決將舊祠宇拆除,聘請當時閩南的能師巧匠,重新建造一座富麗堂皇的龍山堂。可惜八年心血的偉構剛竣工完成,竟於1901年的辛丑除夕夜,忽遭大火,全座幾乎燒燬殆盡。

對於多年苦心經營之建毀一旦,眾族人莫不痛心可惜。幸諸董事並不氣餒。隔年即1902年再次興工重建,工事閱四載。兩次的建造,費時長達十三年,各耗資十餘萬!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龍山堂邱公司,其實就是光緒卅二年(1906)完成的模樣。不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日軍轟炸喬治市,龍山堂邱公司部分波及受損,於戰後1958年大事重修一次。

我們可以看到,當龍山堂邱公司成立時,族人已在這英國殖民地複製了中國東南地區的宗族社會與傳統。

宗族社會是以祖先崇拜為0鈕,聚同姓血緣宗族而居,並有一套宗法家規管理制度,透過族譜化約成的規範。在宗族的社會裡,必有崇拜宗族的祠堂。


馬來西亞檳城邱氏宗祠:最壯觀的華人祠堂!


由於來到檳榔嶼的邱氏,包含各房派的宗親,所以成立的宗族組織就先統合在新江宗派堂號之下。在原鄉,祖堂號叫“詒榖堂”,不過檳榔嶼的則依大宗稱為“龍山堂”。這是為了紀念新江邱氏原自泉郡龍山的曾府,以示不忘本也。

邱公司宗族的結構與族內組織


所謂四大柱或稱四大角是由第五到八世基祖的後代所組成,在四大角之下又細分為十三個房頭。


馬來西亞檳城邱氏宗祠:最壯觀的華人祠堂!


四大角是:

(一)岑房、田房、鬆房,

(二)門房、嶼房,

(三)梧房、宅房、井房,

(四)海長,海二,海三,海四,海五(通稱海墘角)。

檳榔嶼的邱氏除了成立以大祖為首的龍山堂邱公司,在三世祖以下的各房子孫又另組合成立“文山堂”和“敦敬堂”邱公司。

文山堂邱公司自組一大角,內分海長至海五的五房支。海墘角在檳榔嶼有組織形態的時間並不晚於詒榖堂。而且早在1878年就已在海墘新路建立的方式的兩層樓房的宗祠,比龍山堂還早。

馬來西亞檳城邱氏宗祠:最壯觀的華人祠堂!


邱氏敦敬堂公司

邱氏敦敬堂公司由鬆,嶼,門,井,梧房即另三大角內的五房所合組,又稱五角祖。敦敬堂的祠堂設在社尾街。

敦文堂邱公司

在處理白世和團結族親方面,族人早在1884年就成立一子組織~敦文堂邱公司,其宗旨乃凡遇其堂友或其入份人逝世出殯時,全體堂友須齊到執紼及囊理喪事,此外也扮演調堂友爭執及勉勵參與協助邱公司事務之角色。過去會務社址在龍山堂底樓左室。

族譜

族譜是宗族制度的一部分。目的一是“敬宗收族”,二是標榜本家族的榮耀歷史,也是作為教化後代的書面產物,使子孫有以明瞭自己的根源和修身的依據。


馬來西亞檳城邱氏宗祠:最壯觀的華人祠堂!


邱公司保有的“新江邱曾氏族譜”。記錄遷榮公之前的曾氏歷代祖先,以及遷榮公之下新江邱氏的子孫後代的來龍去脈,上下近一千年。

這共廿五卷巨冊的族譜是同治丁卯年(1867),邱氏宗族以六千七百四十元英銀,花四年彙集海內外的族人人力和財力所修簒的。當時檳榔嶼邱氏各房派的出資共英銀一千七百九十,來自海外尚有印尼三寶隴和菲律賓呂宋兩地的捐資。

清朝一般修譜的年限是三世一修。不過邱氏自1867年之後,不論是新垵或檳城龍山堂邱公司皆再沒有再修譜。只有零星房派各自編抄的“家族志”或支譜。


馬來西亞檳城邱氏宗祠:最壯觀的華人祠堂!


輩序詩

輩序詩又稱字輩譜,是設定的宗族命名系統。以讓後代排輩份,辯尊卑。邱公司沿用曾氏輩序詩。以圭字為八世入序。它是五言詩體。共有四十個字,那些跟隨輩序詩取名的族人,輩份或世序一查就明瞭。例如邱繼圃,屬廿一世。至今新江邱氏已繁衍至廿七世。

馬來西亞檳城邱氏宗祠:最壯觀的華人祠堂!


龍山堂邱公司的演變


兩百餘年來,新江邱氏從移民海外到組織邱公司,隨著環境和時代的變化而經歷相當程度的社會變遷。


馬來西亞檳城邱氏宗祠:最壯觀的華人祠堂!


從十八世紀末到1850年,新江族人陸續遷居檳榔嶼貿易或從事其他工作,靠同鄉宗族關係,互相關照,以及在端午節祭大使爺時聚首而敦睦宗誼。1835年成立了“詒榖堂”早期宗親會。

1850年至廿世紀初,是宗族性質最強0的時期,除了新來移民,土生第二、三代子孫的產生構成龐大和穩定的人口,十九世紀中族人在大銃巷邱公司四周和海墘一帶,聚族而居,購地修建祠堂正式成立龍山堂邱公司,祀神祭祖掃墓,編修族譜以及辦族學等活動,都強烈顯示邱族在英殖民地複製宗族社會活動。


馬來西亞檳城邱氏宗祠:最壯觀的華人祠堂!


十九世紀中下葉,龍山堂邱公司與其他公司或團體結盟,而族人本身也積極參與或組織多項地緣,神緣團體,發揮不可忽視的社會影響力。另一方面,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不少邱氏從檳榔嶼再往外發展,拓展事業到蘇門達臘,泰南等地,延伸了邱氏在南洋的經濟與政治勢力。


馬來西亞檳城邱氏宗祠:最壯觀的華人祠堂!


進入廿世紀初到戰前,龍山堂邱公司就如其他歷史性公司,在相當一段時期,與殖民者互動,以及子弟陸續受英文教育後,逐漸出現峇峇化的領導層。在思想上呈現即保守又開放的折衷主義精神。龍山堂建築就是這類精神的反映。


馬來西亞檳城邱氏宗祠:最壯觀的華人祠堂!


二十世紀廿年代龍山堂邱公司購買新江園是當時最大項目的投資。公司鼓勵外姓人墾植,少數宗族也從龍山堂邱公司內遷到園裡發展。日本佔領期間,許多族人遷出到郊外避難。戰後由於一些生意有成的族親陸續搬遷出去,換成越來越多外姓人租住在邱公司的房屋。


馬來西亞檳城邱氏宗祠:最壯觀的華人祠堂!


1955年,龍山堂邱公司註冊為社團。1976年改成註冊信託團體,由四大柱的組成信理會共同管理和投資公司的財產,這使龍山堂邱公司更像現代的家族公司。雖然不會收費,新生的邱氏遷榮公後裔必需向公後裔必需向公司登記,列入名冊才可享受公司的福利。傳統族長和族規已不再對一般族人有任何支配力。

今天,邱公司在承續某種程度的宗族文化傳統中,正朝向現代宗族適應性發展。


馬來西亞檳城邱氏宗祠:最壯觀的華人祠堂!


龍山堂邱公司已成為重要的名勝古蹟,每天吸引上百的遊客前來參觀。龍山堂底層已設立邱氏文物館。未來廣場內的廿四間排屋,欲進行策劃發展,將進一步改變公司宗族聚落的面貌。

龍山堂邱公司大事記年表


1816以“大使爺檳榔嶼公銀”捐款一百廿元回鄉修正順宮。

1835一百零二位族人籌集五百廿八元,成立詒榖堂。

1850購某商肇業基域現址。

1851將建築物修葺改造成宗祠,並命名為龍山堂。

1860~1867邱天德為建德堂首領。

1863~1867各房出錢回鄉修“新江邱曾氏族譜”。

1867– 檳榔嶼暴動十天(3/8~14/8),建德堂(大伯公會)聯合紅旗黨對抗義興聯合白棋黨。

1868邱天德被捕,判死刑,不過七年後被釋放。

1881與謝,楊公司成立“山魁堂”。

1884成立敦文堂。

1894耗資萬元重建“龍山堂”。

1901竣工後,除夕夜遭大火焚燬。

1902再費四年重建龍山堂。

1904已有受英文理事加入。

1906龍山堂落成。

1907創辦宗族學堂,名“邱氏兩等學堂”,校址先設於龍山堂。

1909成立檳榔嶼邱氏自治社。

1910學堂借中華學校部分教室授課。

1914小學遷至海墘新路89,91,93,95號四店屋,正式稱為“新江學校”。

1914邱衡國,倫敦大學Gray's Inn. 法科畢業。為第一位在外國大學畢業生。

1917/1919廢除原有制度,委任廿四位信理員。

1920向邱天德後裔購山百七十九依格天德園,劃十七英畝地為邱氏家冢。

1926龍山堂修繕刷新。

1941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佔領期間,邱公司堂務與新江小學皆停辦。

1953在天德園新建新江小學校舍。

1954新江小學收容外姓學生。

1955龍山堂邱公司註冊為社團。成立小組,修復龍山堂。

1956興建海墘新江大廈。

1958新江小學成為國民型華小。

1959龍山堂第一次重修落成誌慶。

1965復辦族人子弟獎助學金。

1969停辦族親存款部。

1976由檳城龍山堂邱公司註冊社團改為註冊信託團體(Trustees of Leong San Tong Khoo Kongsi(Penang) Registered)。

1983檳城龍山堂邱公司信理會(註冊信託團體)與發林房屋發展機構簽署聯合發展天德園計劃。

1987修葺龍山堂屋頂。

1993拆除天德園新江小學舊校,興建山層樓新校舍。

1995~1997匯馬幣兩百五十萬零吉回中國新垵重建正順宮。

1996拆除海墘新江大廈,在原址重建十層樓大廈。

1996~1997重修戲臺。

1997~1999多元投資於房地產及園丘。

1999建骨灰亭於新江園(天德園)在邱氏家冢旁。

1999~2001第二次重修龍山堂,耗資馬幣超出四百廿萬零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