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我的村莊:下五井西村紀事'

林業 桑樹 棗子 刺槐 農業 側柏 最青州 2019-08-05
"

下五井西村紀事

尚青山

老槐樹


村子裡原有5棵老槐樹,據說是立村的先人們親手栽植的。自西向東基本栽植在一條線上,現僅存村東的一棵了,現在生長在一口古井邊,仍然很茂盛。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開始搞新村規劃,扒舊屋建新房,當時沒有對古樹採取很好的保護措施,有些影響建房,直接殺伐掉了,很是可惜。

這裡重點介紹一下原先村子中間的一棵比較粗大的,樹邊有一個老石槽,石槽長約5米,體形大,份量沉。這棵古槐有人說是明朝栽植的,也有傳說是唐槐,具體哪個年代現在已不好考證了。樹的中間是空心的,裡面能站上四五個人那麼大,上邊的大樹幹中間也是空心的,人能從裡面鑽出去。記得小時候常和小夥伴們在裡面捉迷藏,這棵老槐樹及大石槽,可以說是當時下五井村的地理標誌。有關老槐樹及大石槽的傳說,就有好多神密的故事,這麼大的石槽是從哪裡運來的?古時候沒有大型運輸工具,是怎麼弄到這裡的,至今也是個迷,有傳說是夜間黃仙們搬來的。


"

下五井西村紀事

尚青山

老槐樹


村子裡原有5棵老槐樹,據說是立村的先人們親手栽植的。自西向東基本栽植在一條線上,現僅存村東的一棵了,現在生長在一口古井邊,仍然很茂盛。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開始搞新村規劃,扒舊屋建新房,當時沒有對古樹採取很好的保護措施,有些影響建房,直接殺伐掉了,很是可惜。

這裡重點介紹一下原先村子中間的一棵比較粗大的,樹邊有一個老石槽,石槽長約5米,體形大,份量沉。這棵古槐有人說是明朝栽植的,也有傳說是唐槐,具體哪個年代現在已不好考證了。樹的中間是空心的,裡面能站上四五個人那麼大,上邊的大樹幹中間也是空心的,人能從裡面鑽出去。記得小時候常和小夥伴們在裡面捉迷藏,這棵老槐樹及大石槽,可以說是當時下五井村的地理標誌。有關老槐樹及大石槽的傳說,就有好多神密的故事,這麼大的石槽是從哪裡運來的?古時候沒有大型運輸工具,是怎麼弄到這裡的,至今也是個迷,有傳說是夜間黃仙們搬來的。


我愛我的村莊:下五井西村紀事


古槐的東側有一盤石碾,人們在那裡碾米,加工糧食。在炎熱的夏天,老少爺們常在樹下乘涼拉呱,一整天都晒不著。在樹幹上掛有一口鐵鐘,是當時生產隊上坡幹活集合勞力的地方,隊長在那裡按排農活,有時隊上開臨時會,隊裡分農產品也都在這裡。

村民建新村房後,大槐樹留在了路的中間,來回的車輛,拉東西時常刮蹭到,再說樹幹的內部也枯朽了,只有外面的皮還生長,後來被車輛拉倒了,大石槽也被翻蓋新房的村民砸了當了地基石。這棵古老的大槐樹和大石槽永遠的離開了人們的視線,只留存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記憶裡了。

我們村的林業隊

1969年我下學後,到本村林業隊上幹活,當時的林業隊長王德超,副隊長高永榮,張本富。在林業隊上幹活的大多是老年人和青年婦女,如王軍廷的大姐就在林業隊上幹過,現在已是70多歲了。那個年代,下五井西村叫"先進大隊",是集體時代,村裡有很多副業單位,如石料廠(給五井煤礦供石料),菜園(菜園生產的菜專供五井煤礦食堂),農業技術隊,理髮鋪,車行,食品店,大隊衛生室(衛生室的醫生叫赤腳醫生),村裡有磨麵粉的電磨房,搞維修的電氣焊組,木工組,養蜂組,當時的村辦企業在全縣都相當有名氣的。


"

下五井西村紀事

尚青山

老槐樹


村子裡原有5棵老槐樹,據說是立村的先人們親手栽植的。自西向東基本栽植在一條線上,現僅存村東的一棵了,現在生長在一口古井邊,仍然很茂盛。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開始搞新村規劃,扒舊屋建新房,當時沒有對古樹採取很好的保護措施,有些影響建房,直接殺伐掉了,很是可惜。

這裡重點介紹一下原先村子中間的一棵比較粗大的,樹邊有一個老石槽,石槽長約5米,體形大,份量沉。這棵古槐有人說是明朝栽植的,也有傳說是唐槐,具體哪個年代現在已不好考證了。樹的中間是空心的,裡面能站上四五個人那麼大,上邊的大樹幹中間也是空心的,人能從裡面鑽出去。記得小時候常和小夥伴們在裡面捉迷藏,這棵老槐樹及大石槽,可以說是當時下五井村的地理標誌。有關老槐樹及大石槽的傳說,就有好多神密的故事,這麼大的石槽是從哪裡運來的?古時候沒有大型運輸工具,是怎麼弄到這裡的,至今也是個迷,有傳說是夜間黃仙們搬來的。


我愛我的村莊:下五井西村紀事


古槐的東側有一盤石碾,人們在那裡碾米,加工糧食。在炎熱的夏天,老少爺們常在樹下乘涼拉呱,一整天都晒不著。在樹幹上掛有一口鐵鐘,是當時生產隊上坡幹活集合勞力的地方,隊長在那裡按排農活,有時隊上開臨時會,隊裡分農產品也都在這裡。

村民建新村房後,大槐樹留在了路的中間,來回的車輛,拉東西時常刮蹭到,再說樹幹的內部也枯朽了,只有外面的皮還生長,後來被車輛拉倒了,大石槽也被翻蓋新房的村民砸了當了地基石。這棵古老的大槐樹和大石槽永遠的離開了人們的視線,只留存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記憶裡了。

我們村的林業隊

1969年我下學後,到本村林業隊上幹活,當時的林業隊長王德超,副隊長高永榮,張本富。在林業隊上幹活的大多是老年人和青年婦女,如王軍廷的大姐就在林業隊上幹過,現在已是70多歲了。那個年代,下五井西村叫"先進大隊",是集體時代,村裡有很多副業單位,如石料廠(給五井煤礦供石料),菜園(菜園生產的菜專供五井煤礦食堂),農業技術隊,理髮鋪,車行,食品店,大隊衛生室(衛生室的醫生叫赤腳醫生),村裡有磨麵粉的電磨房,搞維修的電氣焊組,木工組,養蜂組,當時的村辦企業在全縣都相當有名氣的。


我愛我的村莊:下五井西村紀事


林業隊主要是培育樹苗,綠化荒山,發展果樹。大埠山和高家山子是林業隊的管理區域,滿山遍野的棘子樹,嫁接成棗樹,變廢為寶,整個林區嫁接棗樹近10萬餘株。培育苗木主要以桑樹為主,自己動手採桑葚育苗搞嫁接,品種以"魯桑"為主,這個品種適合在地頭堰邊栽植,以後又引進了胡桑,大白條等新品種,這些品種長的快,適合發展專業桑園。那個時候先進大隊栽桑養蠶,是全公社及全縣的先進單位,年年獲獎,養蠶業成為大隊社員的主要經濟收入,是支柱產業。

在農業學大寨的年代,整平土地搞大寨田,堰邊植桑,地成方,樹成行,水利配套完善,一派田園風光。外地來參觀學習的很多,聯合國農業考查團也來村裡參觀考查,當時還鬧了個笑話,把翻譯給難住了,大隊長高懷福在介紹經驗時說,大寨田土堰邊的桑樹栽植的太密了,稀植一點還要好。可他說的是地方土話:太nang(去聲)啦,不然更好。經再三解釋,翻譯才弄明白。


"

下五井西村紀事

尚青山

老槐樹


村子裡原有5棵老槐樹,據說是立村的先人們親手栽植的。自西向東基本栽植在一條線上,現僅存村東的一棵了,現在生長在一口古井邊,仍然很茂盛。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開始搞新村規劃,扒舊屋建新房,當時沒有對古樹採取很好的保護措施,有些影響建房,直接殺伐掉了,很是可惜。

這裡重點介紹一下原先村子中間的一棵比較粗大的,樹邊有一個老石槽,石槽長約5米,體形大,份量沉。這棵古槐有人說是明朝栽植的,也有傳說是唐槐,具體哪個年代現在已不好考證了。樹的中間是空心的,裡面能站上四五個人那麼大,上邊的大樹幹中間也是空心的,人能從裡面鑽出去。記得小時候常和小夥伴們在裡面捉迷藏,這棵老槐樹及大石槽,可以說是當時下五井村的地理標誌。有關老槐樹及大石槽的傳說,就有好多神密的故事,這麼大的石槽是從哪裡運來的?古時候沒有大型運輸工具,是怎麼弄到這裡的,至今也是個迷,有傳說是夜間黃仙們搬來的。


我愛我的村莊:下五井西村紀事


古槐的東側有一盤石碾,人們在那裡碾米,加工糧食。在炎熱的夏天,老少爺們常在樹下乘涼拉呱,一整天都晒不著。在樹幹上掛有一口鐵鐘,是當時生產隊上坡幹活集合勞力的地方,隊長在那裡按排農活,有時隊上開臨時會,隊裡分農產品也都在這裡。

村民建新村房後,大槐樹留在了路的中間,來回的車輛,拉東西時常刮蹭到,再說樹幹的內部也枯朽了,只有外面的皮還生長,後來被車輛拉倒了,大石槽也被翻蓋新房的村民砸了當了地基石。這棵古老的大槐樹和大石槽永遠的離開了人們的視線,只留存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記憶裡了。

我們村的林業隊

1969年我下學後,到本村林業隊上幹活,當時的林業隊長王德超,副隊長高永榮,張本富。在林業隊上幹活的大多是老年人和青年婦女,如王軍廷的大姐就在林業隊上幹過,現在已是70多歲了。那個年代,下五井西村叫"先進大隊",是集體時代,村裡有很多副業單位,如石料廠(給五井煤礦供石料),菜園(菜園生產的菜專供五井煤礦食堂),農業技術隊,理髮鋪,車行,食品店,大隊衛生室(衛生室的醫生叫赤腳醫生),村裡有磨麵粉的電磨房,搞維修的電氣焊組,木工組,養蜂組,當時的村辦企業在全縣都相當有名氣的。


我愛我的村莊:下五井西村紀事


林業隊主要是培育樹苗,綠化荒山,發展果樹。大埠山和高家山子是林業隊的管理區域,滿山遍野的棘子樹,嫁接成棗樹,變廢為寶,整個林區嫁接棗樹近10萬餘株。培育苗木主要以桑樹為主,自己動手採桑葚育苗搞嫁接,品種以"魯桑"為主,這個品種適合在地頭堰邊栽植,以後又引進了胡桑,大白條等新品種,這些品種長的快,適合發展專業桑園。那個時候先進大隊栽桑養蠶,是全公社及全縣的先進單位,年年獲獎,養蠶業成為大隊社員的主要經濟收入,是支柱產業。

在農業學大寨的年代,整平土地搞大寨田,堰邊植桑,地成方,樹成行,水利配套完善,一派田園風光。外地來參觀學習的很多,聯合國農業考查團也來村裡參觀考查,當時還鬧了個笑話,把翻譯給難住了,大隊長高懷福在介紹經驗時說,大寨田土堰邊的桑樹栽植的太密了,稀植一點還要好。可他說的是地方土話:太nang(去聲)啦,不然更好。經再三解釋,翻譯才弄明白。


我愛我的村莊:下五井西村紀事


那時國家提倡發展多種經營,林業隊就植樹造林,綠化荒山,大埠山上栽滿了側柏,刺槐,松樹;蓮花山上栽植核桃,杏樹,桃樹,建了蘋果園,年產果品十幾萬斤。到了秋天,大棗成熟後,各生產隊組織人採摘分給社員。

那個年代,在林業隊幹活的老人們,大多數已經過世,寫下這些以作紀念吧。



作者簡介

尚青山,中共黨員,農藝師,臨朐縣五井鎮下五井西村人,林業技術員,當時對果樹管理等技術方面比較突出,後調到五井公社林業站工作,對園林綠化,花卉盆景較有研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