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真的有捷徑:費曼技巧,一年自學完成世界名校MIT4年33門課程'

"
"
學習真的有捷徑:費曼技巧,一年自學完成世界名校MIT4年33門課程

學習有捷徑嗎?

長者、教材、社會,一遍一遍地教育我們,學習要腳踏實地,沒有捷徑。但是這次,真不一樣。

先來看兩則材料,真人真事。

材料一

斯科特.H.楊(Scott H Young),加拿大人,在2012年用一年的時間自學完成了MIT公開課上正常情況下需要四年才能修完的計算機科學的33門課程,並最終通過了所有考試,相當於節省了150萬的大學學費。

材料二

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1965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得主,參與了美國原子彈研究的“曼哈頓計劃”,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睿智的理論物理學家。

這兩個人有什麼內在聯繫?他們的驚人事蹟的祕密是啥?

斯科特.H.楊在分享其學習方法時,提到了費曼技巧,使得這個學習法從此進入公眾視野。這個學習法,就是以材料一的物理學家費曼的名字命名的。

"
學習真的有捷徑:費曼技巧,一年自學完成世界名校MIT4年33門課程

學習有捷徑嗎?

長者、教材、社會,一遍一遍地教育我們,學習要腳踏實地,沒有捷徑。但是這次,真不一樣。

先來看兩則材料,真人真事。

材料一

斯科特.H.楊(Scott H Young),加拿大人,在2012年用一年的時間自學完成了MIT公開課上正常情況下需要四年才能修完的計算機科學的33門課程,並最終通過了所有考試,相當於節省了150萬的大學學費。

材料二

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1965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得主,參與了美國原子彈研究的“曼哈頓計劃”,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睿智的理論物理學家。

這兩個人有什麼內在聯繫?他們的驚人事蹟的祕密是啥?

斯科特.H.楊在分享其學習方法時,提到了費曼技巧,使得這個學習法從此進入公眾視野。這個學習法,就是以材料一的物理學家費曼的名字命名的。

學習真的有捷徑:費曼技巧,一年自學完成世界名校MIT4年33門課程

談到學習,多數人很容易產生“我不是學習那塊料”的感覺。

小編也是,工作之後,曾經想要重新找回校園時候的那種專注,做到每日精進,然而實際情況卻完全不一樣,經常心有餘而力不足。畢業多年,工作的壓力和年齡的增長,除了記憶力衰退,精力也越來越差。

也是機緣巧合看到這兩則消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開始使用費曼技巧。結果大吃一驚:

真地像武俠小說裡打通了任督二脈的主角一樣,變化非常大。

就談寫作吧,白天本身很忙,到了晚上,一開始很多天也只能寫個200-300字的隨想,而且很不著調。

但自從使用費曼技巧以後,經過半個月,現在每天只要動筆就能寫出2000字以上的觀點。

不僅如此,以前學到的很多碎片知識,會像電影中的鏡頭一樣在腦中不斷跳躍,恨不得一吐為快。文思如泉湧,說的大概就是這種狀態。

工作中也差不多。運用費曼技巧,既能夠快速抓住工作重點,也能夠快速地瞭解客戶需求,溝通比原來更加有效。

真的有這麼神奇?

真的有那麼神,費曼技巧就是學習的捷徑。

有句話說的好,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每人便可擁有兩種思想,在各自的人生中,這不就是雙贏。今天就把這個技巧分享出來,希望能夠給各位提供幫助。


費曼技巧來自大科學家費曼的自傳。

在他的自傳裡,他提到曾糾結於某篇艱深的研究論文,而他的方法是:

仔細審閱這篇論文的輔助材料(supporting material),直到他掌握了相關的知識基礎、足以理解其中的艱深想法為止。

這就是費曼技巧的由來,實行起來,用簡單的話講,就是把學習的目標分成不同的知識小塊,用自己的話重複對自己說,對別人說,直到最終理解整個知識。

要達到融會貫通知識的最終結果,小編在運用的過程中,發現有三個關鍵點:

"
學習真的有捷徑:費曼技巧,一年自學完成世界名校MIT4年33門課程

學習有捷徑嗎?

長者、教材、社會,一遍一遍地教育我們,學習要腳踏實地,沒有捷徑。但是這次,真不一樣。

先來看兩則材料,真人真事。

材料一

斯科特.H.楊(Scott H Young),加拿大人,在2012年用一年的時間自學完成了MIT公開課上正常情況下需要四年才能修完的計算機科學的33門課程,並最終通過了所有考試,相當於節省了150萬的大學學費。

材料二

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1965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得主,參與了美國原子彈研究的“曼哈頓計劃”,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睿智的理論物理學家。

這兩個人有什麼內在聯繫?他們的驚人事蹟的祕密是啥?

斯科特.H.楊在分享其學習方法時,提到了費曼技巧,使得這個學習法從此進入公眾視野。這個學習法,就是以材料一的物理學家費曼的名字命名的。

學習真的有捷徑:費曼技巧,一年自學完成世界名校MIT4年33門課程

談到學習,多數人很容易產生“我不是學習那塊料”的感覺。

小編也是,工作之後,曾經想要重新找回校園時候的那種專注,做到每日精進,然而實際情況卻完全不一樣,經常心有餘而力不足。畢業多年,工作的壓力和年齡的增長,除了記憶力衰退,精力也越來越差。

也是機緣巧合看到這兩則消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開始使用費曼技巧。結果大吃一驚:

真地像武俠小說裡打通了任督二脈的主角一樣,變化非常大。

就談寫作吧,白天本身很忙,到了晚上,一開始很多天也只能寫個200-300字的隨想,而且很不著調。

但自從使用費曼技巧以後,經過半個月,現在每天只要動筆就能寫出2000字以上的觀點。

不僅如此,以前學到的很多碎片知識,會像電影中的鏡頭一樣在腦中不斷跳躍,恨不得一吐為快。文思如泉湧,說的大概就是這種狀態。

工作中也差不多。運用費曼技巧,既能夠快速抓住工作重點,也能夠快速地瞭解客戶需求,溝通比原來更加有效。

真的有這麼神奇?

真的有那麼神,費曼技巧就是學習的捷徑。

有句話說的好,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每人便可擁有兩種思想,在各自的人生中,這不就是雙贏。今天就把這個技巧分享出來,希望能夠給各位提供幫助。


費曼技巧來自大科學家費曼的自傳。

在他的自傳裡,他提到曾糾結於某篇艱深的研究論文,而他的方法是:

仔細審閱這篇論文的輔助材料(supporting material),直到他掌握了相關的知識基礎、足以理解其中的艱深想法為止。

這就是費曼技巧的由來,實行起來,用簡單的話講,就是把學習的目標分成不同的知識小塊,用自己的話重複對自己說,對別人說,直到最終理解整個知識。

要達到融會貫通知識的最終結果,小編在運用的過程中,發現有三個關鍵點:

學習真的有捷徑:費曼技巧,一年自學完成世界名校MIT4年33門課程

1.以教促學

學習新知識,用自己的話、通俗的話,講給自己、講給別人聽。這是費曼技巧的重點。

為什麼要講出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講出來能夠辨別是真懂還是假懂。

我們的思維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自發性、發散性

看、聽是一回事,講出來,實際上是一種輸出倒逼輸入的學習方法,加速了大腦的理解效率,從大腦自發的發散式被動吸收變為個人主動的系統得到。

我們學習新知識,這就是輸入,給大腦分配任務,讓它去記,去理解。

講出來,就是輸出、運用。在講的同時,遇到不懂的還有可能要繼續回去學習,倒逼輸入。如此往復,自然大腦印象深刻。

我們都知道專業很難學,因為他是用不同的術語構成了知識體系。

比方說,博弈論有個零和博弈與非零和博弈的相對名詞,很難理解。但假如你通過自己的、通俗的話講,聯繫生活,就知道零和博弈就是指不是你輸就輸我贏的對局,像體育比賽中的淘汰賽、國際象棋的勝負;非零和博弈就比如小編正在給你做的知識分享,每個人的人生不同,分享知識,大家都受益,是雙贏。或者經濟霸權主義就是零和博弈,經濟多極化就是非零和博弈。

"
學習真的有捷徑:費曼技巧,一年自學完成世界名校MIT4年33門課程

學習有捷徑嗎?

長者、教材、社會,一遍一遍地教育我們,學習要腳踏實地,沒有捷徑。但是這次,真不一樣。

先來看兩則材料,真人真事。

材料一

斯科特.H.楊(Scott H Young),加拿大人,在2012年用一年的時間自學完成了MIT公開課上正常情況下需要四年才能修完的計算機科學的33門課程,並最終通過了所有考試,相當於節省了150萬的大學學費。

材料二

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1965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得主,參與了美國原子彈研究的“曼哈頓計劃”,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睿智的理論物理學家。

這兩個人有什麼內在聯繫?他們的驚人事蹟的祕密是啥?

斯科特.H.楊在分享其學習方法時,提到了費曼技巧,使得這個學習法從此進入公眾視野。這個學習法,就是以材料一的物理學家費曼的名字命名的。

學習真的有捷徑:費曼技巧,一年自學完成世界名校MIT4年33門課程

談到學習,多數人很容易產生“我不是學習那塊料”的感覺。

小編也是,工作之後,曾經想要重新找回校園時候的那種專注,做到每日精進,然而實際情況卻完全不一樣,經常心有餘而力不足。畢業多年,工作的壓力和年齡的增長,除了記憶力衰退,精力也越來越差。

也是機緣巧合看到這兩則消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開始使用費曼技巧。結果大吃一驚:

真地像武俠小說裡打通了任督二脈的主角一樣,變化非常大。

就談寫作吧,白天本身很忙,到了晚上,一開始很多天也只能寫個200-300字的隨想,而且很不著調。

但自從使用費曼技巧以後,經過半個月,現在每天只要動筆就能寫出2000字以上的觀點。

不僅如此,以前學到的很多碎片知識,會像電影中的鏡頭一樣在腦中不斷跳躍,恨不得一吐為快。文思如泉湧,說的大概就是這種狀態。

工作中也差不多。運用費曼技巧,既能夠快速抓住工作重點,也能夠快速地瞭解客戶需求,溝通比原來更加有效。

真的有這麼神奇?

真的有那麼神,費曼技巧就是學習的捷徑。

有句話說的好,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每人便可擁有兩種思想,在各自的人生中,這不就是雙贏。今天就把這個技巧分享出來,希望能夠給各位提供幫助。


費曼技巧來自大科學家費曼的自傳。

在他的自傳裡,他提到曾糾結於某篇艱深的研究論文,而他的方法是:

仔細審閱這篇論文的輔助材料(supporting material),直到他掌握了相關的知識基礎、足以理解其中的艱深想法為止。

這就是費曼技巧的由來,實行起來,用簡單的話講,就是把學習的目標分成不同的知識小塊,用自己的話重複對自己說,對別人說,直到最終理解整個知識。

要達到融會貫通知識的最終結果,小編在運用的過程中,發現有三個關鍵點:

學習真的有捷徑:費曼技巧,一年自學完成世界名校MIT4年33門課程

1.以教促學

學習新知識,用自己的話、通俗的話,講給自己、講給別人聽。這是費曼技巧的重點。

為什麼要講出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講出來能夠辨別是真懂還是假懂。

我們的思維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自發性、發散性

看、聽是一回事,講出來,實際上是一種輸出倒逼輸入的學習方法,加速了大腦的理解效率,從大腦自發的發散式被動吸收變為個人主動的系統得到。

我們學習新知識,這就是輸入,給大腦分配任務,讓它去記,去理解。

講出來,就是輸出、運用。在講的同時,遇到不懂的還有可能要繼續回去學習,倒逼輸入。如此往復,自然大腦印象深刻。

我們都知道專業很難學,因為他是用不同的術語構成了知識體系。

比方說,博弈論有個零和博弈與非零和博弈的相對名詞,很難理解。但假如你通過自己的、通俗的話講,聯繫生活,就知道零和博弈就是指不是你輸就輸我贏的對局,像體育比賽中的淘汰賽、國際象棋的勝負;非零和博弈就比如小編正在給你做的知識分享,每個人的人生不同,分享知識,大家都受益,是雙贏。或者經濟霸權主義就是零和博弈,經濟多極化就是非零和博弈。

學習真的有捷徑:費曼技巧,一年自學完成世界名校MIT4年33門課程

如此一來,不同學科的知識都聯繫起來了,自然學得容易了。再比如得到大學中羅振宇最近提出了認知摺疊的概念,這個概念很新穎。利用費曼技巧,我們就可以將其理解為運用科技、專業知識、經驗等打包而成的一個產品,像午餐肉、藥丸、方法論等等。

2.摒棄完美主義,先get核心知識

知識焦慮的人,都有一種完美主義傾向,像學生一樣一定要拿97,98甚至100分。這種精益求精的學習態度是好的,但在獲取全新的知識上不可取。

譬如讀經典,要掌握整本知識,就要精讀。而一本經典,他包含的深刻理念必定過於豐富,可能每一段都是作者心血的結晶。這時候“一口吃成胖子”的做法就不現實。

幸運地是現在的搜索軟件功能非常強大,在運用費曼技巧的時候,我們可以兼顧二八法則,先掌握核心觀點,其餘的先放進個人的素材庫。隨著個人的經驗和閱歷加深,或者某個事件觸發,再去翻看,就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人們的記憶遵循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也就是一天後會忘掉75%,時間長了會忘記更多。這也是記得越多忘得越多的實證,所以定期整理,抓住核心才是關鍵。

3.底層認知很重要

什麼是底層認知?

"
學習真的有捷徑:費曼技巧,一年自學完成世界名校MIT4年33門課程

學習有捷徑嗎?

長者、教材、社會,一遍一遍地教育我們,學習要腳踏實地,沒有捷徑。但是這次,真不一樣。

先來看兩則材料,真人真事。

材料一

斯科特.H.楊(Scott H Young),加拿大人,在2012年用一年的時間自學完成了MIT公開課上正常情況下需要四年才能修完的計算機科學的33門課程,並最終通過了所有考試,相當於節省了150萬的大學學費。

材料二

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1965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得主,參與了美國原子彈研究的“曼哈頓計劃”,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睿智的理論物理學家。

這兩個人有什麼內在聯繫?他們的驚人事蹟的祕密是啥?

斯科特.H.楊在分享其學習方法時,提到了費曼技巧,使得這個學習法從此進入公眾視野。這個學習法,就是以材料一的物理學家費曼的名字命名的。

學習真的有捷徑:費曼技巧,一年自學完成世界名校MIT4年33門課程

談到學習,多數人很容易產生“我不是學習那塊料”的感覺。

小編也是,工作之後,曾經想要重新找回校園時候的那種專注,做到每日精進,然而實際情況卻完全不一樣,經常心有餘而力不足。畢業多年,工作的壓力和年齡的增長,除了記憶力衰退,精力也越來越差。

也是機緣巧合看到這兩則消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開始使用費曼技巧。結果大吃一驚:

真地像武俠小說裡打通了任督二脈的主角一樣,變化非常大。

就談寫作吧,白天本身很忙,到了晚上,一開始很多天也只能寫個200-300字的隨想,而且很不著調。

但自從使用費曼技巧以後,經過半個月,現在每天只要動筆就能寫出2000字以上的觀點。

不僅如此,以前學到的很多碎片知識,會像電影中的鏡頭一樣在腦中不斷跳躍,恨不得一吐為快。文思如泉湧,說的大概就是這種狀態。

工作中也差不多。運用費曼技巧,既能夠快速抓住工作重點,也能夠快速地瞭解客戶需求,溝通比原來更加有效。

真的有這麼神奇?

真的有那麼神,費曼技巧就是學習的捷徑。

有句話說的好,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每人便可擁有兩種思想,在各自的人生中,這不就是雙贏。今天就把這個技巧分享出來,希望能夠給各位提供幫助。


費曼技巧來自大科學家費曼的自傳。

在他的自傳裡,他提到曾糾結於某篇艱深的研究論文,而他的方法是:

仔細審閱這篇論文的輔助材料(supporting material),直到他掌握了相關的知識基礎、足以理解其中的艱深想法為止。

這就是費曼技巧的由來,實行起來,用簡單的話講,就是把學習的目標分成不同的知識小塊,用自己的話重複對自己說,對別人說,直到最終理解整個知識。

要達到融會貫通知識的最終結果,小編在運用的過程中,發現有三個關鍵點:

學習真的有捷徑:費曼技巧,一年自學完成世界名校MIT4年33門課程

1.以教促學

學習新知識,用自己的話、通俗的話,講給自己、講給別人聽。這是費曼技巧的重點。

為什麼要講出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講出來能夠辨別是真懂還是假懂。

我們的思維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自發性、發散性

看、聽是一回事,講出來,實際上是一種輸出倒逼輸入的學習方法,加速了大腦的理解效率,從大腦自發的發散式被動吸收變為個人主動的系統得到。

我們學習新知識,這就是輸入,給大腦分配任務,讓它去記,去理解。

講出來,就是輸出、運用。在講的同時,遇到不懂的還有可能要繼續回去學習,倒逼輸入。如此往復,自然大腦印象深刻。

我們都知道專業很難學,因為他是用不同的術語構成了知識體系。

比方說,博弈論有個零和博弈與非零和博弈的相對名詞,很難理解。但假如你通過自己的、通俗的話講,聯繫生活,就知道零和博弈就是指不是你輸就輸我贏的對局,像體育比賽中的淘汰賽、國際象棋的勝負;非零和博弈就比如小編正在給你做的知識分享,每個人的人生不同,分享知識,大家都受益,是雙贏。或者經濟霸權主義就是零和博弈,經濟多極化就是非零和博弈。

學習真的有捷徑:費曼技巧,一年自學完成世界名校MIT4年33門課程

如此一來,不同學科的知識都聯繫起來了,自然學得容易了。再比如得到大學中羅振宇最近提出了認知摺疊的概念,這個概念很新穎。利用費曼技巧,我們就可以將其理解為運用科技、專業知識、經驗等打包而成的一個產品,像午餐肉、藥丸、方法論等等。

2.摒棄完美主義,先get核心知識

知識焦慮的人,都有一種完美主義傾向,像學生一樣一定要拿97,98甚至100分。這種精益求精的學習態度是好的,但在獲取全新的知識上不可取。

譬如讀經典,要掌握整本知識,就要精讀。而一本經典,他包含的深刻理念必定過於豐富,可能每一段都是作者心血的結晶。這時候“一口吃成胖子”的做法就不現實。

幸運地是現在的搜索軟件功能非常強大,在運用費曼技巧的時候,我們可以兼顧二八法則,先掌握核心觀點,其餘的先放進個人的素材庫。隨著個人的經驗和閱歷加深,或者某個事件觸發,再去翻看,就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人們的記憶遵循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也就是一天後會忘掉75%,時間長了會忘記更多。這也是記得越多忘得越多的實證,所以定期整理,抓住核心才是關鍵。

3.底層認知很重要

什麼是底層認知?

學習真的有捷徑:費曼技巧,一年自學完成世界名校MIT4年33門課程

就是不管什麼領域,都普遍適用的基本規律,譬如因果邏輯,時間先後,生活常識、基本方法論等等。

萬丈高樓平地起,底層認知就像高樓的地基。如果地基都沒打好,就無法將各種概念知識聯繫起來,進行費曼技巧的運用。

現在很多大學開辦通識課程,就是為了普及底層認知,讓學生遇到問題不會手忙腳亂,有基本的方法可循。

為什麼有些大牛能在不同領域都有很大建樹?因為即使跨界,他們的底層認知很紮實,能夠快速運用費曼技巧化解新知識,進入高效學習的狀態。

以上就是我學習費曼技巧過程中總結的要點,希望這個學習的捷徑能夠對您有所啟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