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不是贊恩表演生動,而是13歲已經長成了厭世臉

從看到這部電影宣傳海報上贊恩的微笑開始,一種說不清楚緣由的悲傷就湧上心頭。

這個孩子的微笑,讓人看著很難過。

看過電影后才明白,原來這個笑容背後隱藏的是:流離失所、無所倚靠、努力無用。

《何以為家》不是贊恩表演生動,而是13歲已經長成了厭世臉

流離失所

1.沒有屬於自己的家

由於中東戰爭,贊恩一家十幾口人也許是幾十口人流落到黎巴嫩的貧民窟居住,被賦予共同的名字——難民。一家人擠在牆上爬滿蟑螂的小房子裡,腳下是因水管破裂常年的積水,哭鬧不止的孩子腳上拴著“鎖鏈”,防止他亂跑,估計贊恩小時候也是這樣長大的。家裡充斥著刺鼻的煙味和無休止的爭吵,聽到的最親切的話是:“混蛋小子、給我滾蛋、裝什麼男子漢”等。

《何以為家》不是贊恩表演生動,而是13歲已經長成了厭世臉

2.內心的漂泊無依

贊恩的環境最可怕的是,不單單是外在的居無定所,還有內裡的惶恐不安,不信任自己的爸媽,時刻提防他們會把妹妹賣掉,因為他已經看見了許多這樣的現實。

人一旦長時間居無定所,就會形成旅客的心態,沒有哪裡是可以停下安歇的故鄉,一直漂泊。

《何以為家》不是贊恩表演生動,而是13歲已經長成了厭世臉

無所倚靠

1.沒有可以庇護自己的國家,只有難民的身份

他們逃離了戰火紛飛的故土,同時失去了可以庇護自己的國家。生存問題、住房問題、教育問題、醫療問題等都變得申訴無門。(當然了,我並沒有說黎巴嫩這個國家不好的意思,人家國家也有自己的國民,罪魁禍首是戰爭)

《何以為家》不是贊恩表演生動,而是13歲已經長成了厭世臉

2.父母把孩子當成可以換取物質的工具

贊恩一家人居住在髒亂狹小的房子裡,也許房東一個月少收了他們幾塊錢,就以恩人的姿態覬覦贊恩的妹妹薩哈,贊恩偷偷叫他“人渣”,還囑咐妹妹離他遠點,其實他自己也不太懂,但是還是儘自己最大努力保護妹妹。而本應該保護他們的父母,為了幾塊錢的房租和幾隻雞(交換薩哈的物品)就把薩哈賣掉了,甚至還自憐的掉了幾滴眼淚,因為這幾滴眼淚,感動的覺得自己是好媽媽。

《何以為家》不是贊恩表演生動,而是13歲已經長成了厭世臉

父母都是無業遊民,只一股腦的想著生孩子,畢竟,男孩子稍大一點就可以出去工作,女孩子十一歲就可以嫁人,運氣好的時候像薩哈,還能有幾隻雞的收入,何樂而不為呢?而在薩哈去世後,贊恩因拿刀捅了“阿薩德”入獄後,媽媽來看他,對他說,真主給你關上一扇門,就會給你開另一扇門的時候,說自己又懷孕了,準備給她起名叫薩哈,贊恩被他父母的無恥驚呆了。隨後他打電話給電視節目,並說出了本片最令人心碎的一句話: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

《何以為家》不是贊恩表演生動,而是13歲已經長成了厭世臉

努力無用

1.妹妹薩哈因懷孕去世

當他知道妹妹來月經的時候,就知道事情不妙了,他叮囑妹妹,離那個阿薩德遠一點,千萬不要讓爸媽知道這事,但是妹妹薩哈沒當回事,還說阿薩德是好人,然後他恐嚇妹妹說,如果讓別人知道了這事,就再也見不到家人,還會三天喝不到水,吃不到食物,妹妹被嚇到了,答應了贊恩。

可是,還是被媽媽知道了。

贊恩工作結束後回家的時候,看到家裡多了幾隻雞,薩哈畫著人不人鬼不鬼的濃妝,穿著暴露的衣服,坐在大人們中間,像是被陳列出來的商品一樣任人挑選。他激勵的反對,被媽媽毒打一頓,說他“裝什麼男子漢”。

《何以為家》不是贊恩表演生動,而是13歲已經長成了厭世臉

在第一次反抗無效的時候,他再次努力,偷取了食物和錢,和司機說好價格,準備帶妹妹逃走,等他回去,一切已經來不及了。

努力了這麼久,薩哈還是去世了。

2.為了生存賣掉約納斯

贊恩因薩哈的事離家出走後,遇到了約納斯和他的媽媽泰格斯特,泰格斯特給他飯吃並收留了這個可憐的小男孩,白天泰格斯特去上班,贊恩就在家裡照顧約納斯。泰格斯特因為身份證原因被拘留的時候,他帶著“弟弟”約納斯尋找突然“離去”的媽媽。

贊恩去街頭尋找維生的奶粉和食物,去救濟處編造謊言領取救助物質,甚至為了可以和弟弟一起活下去,製造了毒品飲料,他原本可以放棄對約納斯的照顧,可以一走了之,但他卻毅然的扛起了這份本不屬於他的責任。

《何以為家》不是贊恩表演生動,而是13歲已經長成了厭世臉

他把約納斯撇下,遠遠的看著他,看到他跑到馬路上,怕他被汽車撞倒,就立刻跑回來。

他用盡了一切他能想起來的辦法,最後還是失敗了。

這個失敗讓贊恩眼中最後的一點光消失了。流離失所和無所倚靠的生活都沒有徹底把他擊垮,直到他不得不把約納斯賣掉。

《何以為家》不是贊恩表演生動,而是13歲已經長成了厭世臉

這不就是很多成年人面對的人生嗎,沒有房子沒有家,沒有關係,可以努力工作去獲取。生活遭遇許多磨難,沒有關係,還有希望,可以重新開始。直到失去希望,就只剩下滿眼的落寞和深深的疲憊。

這種失望不只是對客觀生存環境,還有對自己,對自己失望,因為自己這麼弱小,努力竟然也毫無用處。13歲的他就在這一瞬間,變成了成年人面對生活諸多磨難時的“厭世臉”。

《何以為家》不是贊恩表演生動,而是13歲已經長成了厭世臉

贊恩在戛納的一次新聞發佈會上說,他覺得拍電影“很容易”。是啊,怎麼會不容易呢,這部電影的故事,大多是贊恩的扮演者贊恩·阿爾·拉菲亞自己的真實經歷。

拍了這部電影之後,贊恩的人生軌跡改變了,贊恩一家得到了聯合國難民署的資助,18年他們全家移民到了挪威,並在那裡接受學校教育。但是出現在後續電影中他的採訪,臉上帶著笑,說著其他人讓他說的話,只是藏在眼底的悲傷、落寞和無力感,和影片最後拍身份證時的笑如出一轍。

《何以為家》不是贊恩表演生動,而是13歲已經長成了厭世臉

希望環境的改變能讓這個小男孩,慢慢的改變並獲得幸福。

希望眼睛中已經失去希望的所有人,都能重新擁有希望。

願喜樂與盼望能夠與你同在,不放棄,永不絕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