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輝升級衛星倉:單倉日均2000單、30分鐘履單率超90%

永輝升級衛星倉:單倉日均2000單、30分鐘履單率超90%

來源:第三隻眼看零售 作者:趙向陽

6月28日,永輝雲創第二代衛星倉首度對媒體開放。《第三隻眼看零售》受邀參觀,並瞭解了永輝衛星倉的最新進展。

《第三隻眼看零售》瞭解到,永輝衛星倉已經在福州、廈門、上海等地開出30家,其中福州有23家。而它的主要競爭對手,樸樸超市在福州的倉庫數大約為39家,兩者在網點規模上的差距逐步減小。

與永輝最早的衛星倉相比,第二代衛星倉的幾個數據值得關注。一是,日均訂單量有所提升。永輝雲創聯合創始人、永輝生活到家業務負責人張曉輝在接受《第三隻眼看零售》等媒體採訪時表示,福州永輝衛星倉日均訂單量為3.8萬單-4.9萬單之間,23家倉庫折算下來,單倉的日均訂單量在1700-2100單之間。成熟的倉庫日均訂單量超過2000單。

二是,30分鐘內履約的訂單佔比超過了90%。換言之,90%的用戶在下單後的半小時內能夠收到商品,這種時效性滿足了消費者在時間上的顧客體驗。

眼下,以前置倉為主要模式的企業正發生一些微妙變化:每日優鮮為了尋求新一輪融資而四處公關;叮咚買菜也爆出業務調整、核心高管休假的新聞。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永輝雲創旗下前置倉業務,永輝衛星倉的動態格外引人關注。

通過走訪永輝衛星倉,《第三隻眼看零售》得到一個基本判斷:永輝雲創高層認定,到家和到店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商業模式,而此前業內流行的倉店一體模式基本是跑不通的,永輝衛星倉將成為永輝雲創到家服務的主要載體。

解析永輝第二代衛星倉


《第三隻眼看零售》走訪了兩家永輝衛星倉,大學城倉和公園道倉。大學城倉面積400平方米,大約有3000個SKU,日均訂單量2500單;公園道倉面積500平方米,商品數為4000個SKU,日均訂單量2000單。

為了更好說明永輝第二代衛星倉的特點,我們從選址、選品、佈局、運營等幾個方面解析。

選址。永輝衛星倉選址主要與騰訊合作,藉助騰訊掌握的消費者地理位置信息將福州市進行網格化分區,然後根據消費者的顧客畫像和分佈密度來決定在什麼位置開倉。

需要指出的是,降低租金成本並非永輝衛星倉選址的第一指標。業界此前有一個認知,由於前置倉是送貨到家模式,因此可以不用選在臨街商鋪,以期降低租金成本。但永輝的經驗表明,租金並不是前置倉最大成本,前置倉在選址的時候要考慮包括騎手配送距離在內的綜合成本。

以永輝衛星倉公園道倉為例,它旁邊就是一家永輝綠標店,但它的租金未必比永輝綠標店便宜。“租金成本不是我們選址考慮的第一要素。從實踐情況來看,越在核心商圈,前置倉越沒有租金優勢”。張曉輝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

選品。永輝衛星倉以生鮮為主打,根據陳列面積估算,其生鮮銷售佔比超過50%。除了水果、蔬菜、肉、水產、烘焙、麵點等生鮮品類之外,永輝衛星倉還經營糧油副食、休閒食品、保健食品、個人護理、日用百貨以及鮮花等,共計3000-4000個SKU。

除了水產和部分活鮮在倉庫養殖之外,永輝衛星倉的生鮮均為打包好,並且標好價籤的標準化商品,這一步驟是在上個流通環節完成的,即供應商在自己的配送中心就已經完成商品標準化這一過程。《第三隻眼看零售》觀察到,永輝衛星倉大部分水果和蔬菜來自永輝旗下的B2B平臺彩食鮮。

此外,保健品、小家電是永輝衛星倉增長比較快的幾個品類。它們共同特點是客單價高,屬於長尾商品,但對於滿足顧客需求,提升客單價意義較大。

佈局。“永輝衛星倉佈局有零售門店的痕跡,如果把它對外開放,就是一家400多平方米的社區店”。一位媒體同行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筆者也觀察到,除了通道比較窄,貨架比較高之外,永輝衛星倉的商品佈局與零售門店類似。

筆者以為,這大概與永輝的零售基因相關。衛星倉的工作人員大部分來自永輝門店,而沿用零售門店的商品佈局有助於他們在早期提高揀貨效率。不過,從永輝最新開出的公園道倉來看,永輝衛星倉“店”的痕跡在減弱,“倉”的痕跡在強化,其目的只有一個:提升倉庫的運營效率。

運營。永輝衛星倉入口處有一個類似前臺一樣的接待窗口。倉內工作人員打包好每單商品之後,便通過這個窗口將商品遞交給外面等候的騎手,並由系統安排騎手送貨到家。永輝衛星倉在接待臺之外安置了幾個長條座椅,以備騎手們等待取貨時休息。

前臺上方懸掛著一個大型液晶顯示器,上面顯示訂單處理的實時動態以及騎手的位置信息。

穿過前臺,便是忙碌的永輝衛星倉內場。據瞭解,永輝衛星倉內按照區域劃分為若干片區,每個區域有一個責任人,他負責該片區所有商品的補貨、揀貨以及生產日期和品質把控。

與門店的邏輯不通,永輝衛星倉每一個SKU都有固定的庫位,這樣做的目的是方便工作人員揀貨。每個庫位都採用電子價籤,通過掃描上面的二維碼進行庫存的實時清點。揀貨人員在IT系統的引導下完成智能揀貨。

據瞭解,為了更加高效運營衛星倉,永輝將倉內作業細分為補貨、揀貨、打包等幾個環節。在衛星倉前臺處有一個自動接單並打印訂單的打印機,揀貨人員收到訂單後進行揀貨,並交到前臺進行打包。永輝衛星倉大學城倉內有28名工作人員。

到家、到店“分離”


參觀完永輝衛星倉,筆者的一個感觸是,前置倉的核心是倉庫管理,不能按照零售店的邏輯來理解和運營。永輝對於衛星倉的定位也透露出其對到家、到店業務的最新判斷。

永輝雲創高層認為,到家和到店是兩種不同的商業模式,此前嘗試的倉店一體模式基本是跑不通的。

“我們以前認為,讓門店作為到家業務的載體,或者是把門店作為前置倉是可行的。現在看來,這種方式行不通。首先從系統無法支持。門店的信息系統是進銷存系統,這種系統沒有辦法得到門店的實時庫存數據。門店也許沒有庫存了,但APP上顯示還有貨,消費者下單之後無法獲得商品,消費體驗很差”。一位永輝衛星倉負責人表示。

另一方面,從運營效率來講,線上訂單量大的時候,門店也是最忙碌的時候,到時候再安排人員來揀貨會影響門店的運行效率。“因此,我們需要一種高效的到家業務模型,而衛星倉便是一種可行的辦法”。上述負責人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

去年永輝剛剛推出衛星倉的時候,筆者採訪了一位福州商業人士。他表示,永輝發力衛星倉有兩大考量。一是增加永輝生活APP上的商品品項和SKU數;二是釋放出剝離原來到家業務的信號,未來有可能將所有自營的到家業務都劃分到前置倉項目。

“將永輝生活門店作為前置倉配送到消費者家中有其侷限性。一是配送人員容易出現波峰波谷運力不均衡的現象,人力資源無法有效利用;二是商品可選擇性比較少”。上述人士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

現在看來,上述福州商界人士的猜想是對的:永輝對於衛星倉的定位,使得它將成為永輝到家業務的主要載體。

另一個需要關注的背景是,永輝雲創、雲超“分家”之後,永輝衛星倉自然歸屬到了雲創的板塊。目前它在福州還承擔著雲超板塊線上運營的業務。永輝超市創始人張軒鬆在股東大會上表示,雲超在做好到店體驗的基礎上,也要做到家業務,但目前也沒有看到雲超板塊的到家業務的具體運作思路。

對於雲創而言,永輝到家業務成為這樣一個平臺:以永輝生活APP為前端,以衛星倉為主,以門店為輔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