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梁實秋《中年》:40歲只是人生的開始!

1

到了30歲,人的腦海裡常會浮出“老了”二字。

到了40歲,常會害怕別人問起自己的年齡,一事無成,怎麼就40歲了!

這種想法,也許很多中年人都會有。

讀梁實秋《中年》:40歲只是人生的開始!

比如梁實秋的散文《中年》,開篇就說道:“一年又一年,總有一天會驀然一驚,已經到了中年,有兩件事使你不能不注意。訃聞不斷的來,有些性急的朋友已經先走一步,同時又會忽然覺得一大批一大批的青年小夥子在眼前出現……耳畔頻聞故人死,眼前但見少年多,正是一般人中年的寫照。

我相信,任何一位中年人讀到這裡,都會心頭一顫,一種歲月無情的無奈之感油然而生。

人到中年,大部分人感覺只有一個字:

這種累,年輕的時候不理解。年輕時只會覺得身體上累,中年時的累,更多是心理上的累。到了中年,嗷嗷待哺的小孩,白髮蒼蒼的老人,都在天天等著你的米下鍋,因此在工作上,你一天都不敢怠慢。

然而,人到中年的你,對別人來說,正在喪失使用價值,除非你有特別過硬的本事。所以,你十分害怕失業,因為一旦失業,看到招聘信息上的“年齡:35歲以下”,就會脊背一陣冰涼。

人的一生,好比是在爬山。人到中年,就是爬到半山腰,離到山頂乘涼的亭子還老遠,又沒有了剛登山時的激情,有的只是氣喘吁吁和滿頭大汗。看著身邊一個個爬山的人將自己超過,很想去追趕他們,卻又追不上,內心不禁又一陣恐慌。

讀梁實秋《中年》:40歲只是人生的開始!

2

梁實秋先生像畫工筆畫一樣,把詼諧的筆觸,將中年的形態細細地描摹下來給人看。

“有一天偶然攬鏡,突然發現額上刻了橫紋,那線條是顯明而有力,像是吳道子的‘蓴菜描’”;

刻畫人到中年的女性時,作者則採用了鮮明的對比:

“哪個年青女子不是飽滿豐潤得像一顆牛奶葡萄,一彈就破的樣子?哪個年青女子不是玲瓏矯健得像一隻燕子,跳動得那麼輕靈?到了中年,全變了。”

就像有人說,人生像一首詩,各個年齡階段的詩是不同的。人到中年,最合適的詩,不再是風花雪月,而是打油詩。比如有一首打油詩:面上油膩頂上光,逢人便笑你更亮。立志減肥三百天,腰上贅肉還成行。

難道這就是苦逼的中年?

然而,幽默的梁實秋筆鋒一轉,寫出了中年人獨有的魅力:

“我看見過一些得天獨厚的男男女女,年青的時候楞頭楞腦的,像是一些又青又澀的毛桃子,上面還帶著挺長的一層毛......可是到了中年,他們變得潤澤了,容光煥發,腳底下像是有了彈簧,一看就知道是內容充實的。他們的生活像是在飲窖藏多年的陳釀,濃而芳冽!”

他接著說:“中年沒有悲哀”,多麼豁達的心態!

讀到這裡,峰迴路轉,柳暗花明,我們彷彿聽見先生爽朗的笑聲。

最後,作者總結說:“四十開始生活,不算晚,問題在生活二字如何詮釋。中年的妙趣,在於相當的認識人生,認識自己,從而作自己所能作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讀梁實秋《中年》:40歲只是人生的開始!

3

如果說人生如花。那麼,20歲如熱情的玫瑰,30歲如高貴的牡丹,40歲則像淡雅的蘭花,那是一種詩意的從容。

花開無語,芳華爍爍;花落無言,餘香陣陣。

如果說人生是一本書,那麼40歲的人生,就是一本清新雋永的散文。

到了40歲,雖然做不到看破紅塵得失兩忘,也要修煉一顆淡定從容的心,從容面對日出日落,月缺月圓,活出自己的美好人生。

這種從容,是經歷了生活磨鍊後的大氣,是走過了坎坷後的鎮定。這種從容,是“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與超脫;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隨性與灑脫;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從容與禪意。

在這樣的境界中,去獲得一份智慧,重新開始美好的人生。

40歲開始生活,真的不算晚。

雷軍說,柳傳志40歲創業,任正非43歲創業,我40歲重新開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肯德基創始人山德士先生,40歲之前,做過無數的工作,打工被辭退,創業又破產,一事無成。40歲進入餐飲行業,然而,二戰的爆發,讓山德士先生一無所有,到了60歲還靠政府的救濟金度日。然而,他毫不氣餒,開始二次創業,66歲時創辦肯德基獲得成功。

所以,到了中年,如果還有未盡的心願,那就放手去做,不要擔心過往的失去。

讀梁實秋《中年》:40歲只是人生的開始!

到了40歲,你也可以重新尋找幸福感,重新接納自己和喜歡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應該享受的生活。這才是中年應該有的勇敢和執著。

到了40歲,丟棄浮躁,靜下心來,窮盡一生,去打磨一門手藝、一項專長,為自己的人生添磚加瓦。

到了40歲,閒暇之餘,發展一些有益的興趣,健健身、聽聽音樂、寫寫一些塗抹心情的文字,將生活的感悟留存於在紙墨的馨香之中。

選擇苦逼的活,選擇開心的活,完全取決於你自己,也決定了你人生的下半場。

讀完梁實秋的《中年》,心中更加從容與自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