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焦】潘光偉: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 提升金融體系適配性 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7月10日,由中國銀行業協會主辦的《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2019)》發佈會在京舉行。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潘光偉出席會議並講話。

【熱點聚焦】潘光偉: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 提升金融體系適配性 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潘光偉


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 提升金融體系適配性

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很高興與大家相聚北京,共同見證《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2019)》的權威發佈。今天的會議聚集了業界領袖、專家學者,可以說是勝友如雲。《報告》撰寫離不開大家的支持和參與,今天的發佈會也因諸位的蒞臨而熠熠生輝。我謹代表中國銀行業協會對各位領導、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同時也藉此機會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銀行業發展的各界同仁和媒體朋友們致以誠摯的謝意!

在經濟轉型和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日趨深入的背景下,銀行業的經營環境正在發生重大變化,作為銀行業自律組織,中銀協積極發揮服務職能,連續九年組織編撰《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全面展示銀行業在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所取得的成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久久為功”。《報告》作為協會的品牌研究課題,以工匠精神打造,已經具有較強的自身特色、現實意義和學術參考價值,為監管部門制定政策以及社會大眾瞭解銀行業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和支撐。在此,我要特別感謝研究委員會主任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先生以及他帶領的研究委員會團隊,多年如一日地執著和辛勤付出。

本年度《報告》繼續堅持前瞻性、戰略性、實用性的三性原則,把握重點,打造亮點,引導熱點,對我國銀行業進行深入分析和深刻洞察。《報告》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高質量發展”,涵蓋七大篇章。其中,專題篇聚焦“民營企業發展、加大力度服務國家區域戰略、創新和改善科創企業金融服務、加快佈局理財子公司、穩步開展資本工具創新”等年度熱點,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觀點,為銀行業提前應對挑戰和考驗、佈局業務發展提供了參考依據。稍後連平首席將發佈這一《報告》,相信大家會有同樣的感受。

2018年,銀行業經營態勢總體穩健,資產負債規模穩步增長,淨利差持續回升,資產質量總體穩定。7月1日,英國《銀行家》雜誌公佈的“2019年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顯示:中國的四家大型銀行連續第二年包攬排行榜前四名,中資銀行依舊保持著領先位置。銀行是金融穩定的“壓艙石”,銀行穩則金融穩,金融穩則經濟穩。2019年我國經濟雖然有一定的下行壓力,但將總體保持平穩,銀行業仍將保持穩健發展勢頭。在錯綜複雜的形勢下,中國銀行業不僅在規模上領先,而且各項指標運行穩健,風險可控。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276萬億元,同比增長7.7%;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80%,與上年末持平;累計實現淨利潤5715億元,同比增長6.09%;ROA為1.02%,較上年末上升0.14%;ROE為13.24%,較上年末上升1.5%;撥備覆蓋率為192.17%,較上年末上升3.13%;流動性比例為56.18%,較上年末上升1.26%。

今天,藉此次《報告》發佈之機,我們舉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共同探討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銀行業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圍繞這一主題,拋磚引玉,我主要講三方面意見。

第一,如何提升金融體系服務的適配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高質量、有效率的金融服務主要體現在與供給體系和需求體系的適配性上。劉鶴同志也強調:要推動供給體系不斷優化、需求體系持續升級和金融體系更加適配,形成相互支持的三角框架。為提升金融服務的適配性和普惠性,銀行業要準確把握國家經濟發展脈絡,圍繞國家戰略、普惠領域、製造業及科創企業等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務。一要聚焦國家戰略。“一帶一路”倡議、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國家戰略的推進,為銀行業提供了大量的業務機遇。銀行業要緊跟國家發展步伐,積極創新業務模式,滿足市場主體的多層次金融需求。二要聚焦普惠領域。為緩解小微、三農等普惠領域的融資難題,監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監管政策,佈局普惠金融逐漸成為商業銀行的共識。截止5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超過10萬億元,增速明顯高於各項貸款增速。大型商業銀行繼續發揮“頭雁”作用,進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能力;地方性金融機構繼續下沉經營管理和服務重心,重點向縣域、鄉鎮及金融服務薄弱地區和群體延伸服務觸角,擴大普惠金融服務覆蓋面。三要聚焦製造業。製造業是現代工業的核心,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製造業貸款為17.53萬億元,仍為第一大貸款行業。但當前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銀行服務與企業的需求不匹配,對先進製造業把握不準,影響了金融服務的精準度等。未來,銀行業如何更好地匹配製造業企業的金融需求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四要聚焦科創企業。隨著科創板的落地,科創企業發展開啟了新的篇章。但現實中,科創企業多屬於輕資產企業,缺乏不動產抵押物,難以滿足當前銀行的信貸要求,科創企業金融需求和商業銀行的現有金融供給之間存在錯位。因此,商業銀行要積極創新管理和業務模式,通過投貸聯動、知識產權質押等方式加大對科創企業的支持,緩解科創企業融資難題。

第二,如何推動銀行業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的金融體系予以支撐。具體到銀行業,如何推動銀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我認為至少應包含三個層面的內涵,一是通過找準定位、轉型發展實現銀行自身的高質量發展。二是通過多樣化的產品體系為實體經濟提供高質量的金融供給。三是通過良性競爭、錯位發展形成多層次的金融供給體系。圍繞上述三個層面的內涵,商業銀行應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一要繼續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和使命,更好地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高質量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二要繼續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近年來,客戶與銀行的交互頻次和對銀行的依賴有所下滑。但透過現象看本質,可以發現商業銀行為客戶服務的深層邏輯未變,只是通過科技手段更好地提升了用戶體驗。今後,商業銀行要繼續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始終把客戶的利益和關切放在第一位,努力做到KYC(瞭解你的客戶)和KYB(瞭解你的客戶業務),做好金融服務。三要繼續豐富多層次的金融供給體系。當前,我國金融機構數量較多、規模較大,但也存在種類不豐富、佈局不合理、特色不鮮明等問題,使得過度競爭與服務空白同時並存。因此,商業銀行之間需通過特色化的產品和服務開展良性競爭、錯位發展,形成多層次的金融供給體系。

第三,如何為銀行業高質量發展賦能?

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及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需要高質量的銀行業予以支撐。銀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也需要一些外部力量的賦能。一是科技賦能。一直以來,商業銀行都是新技術應用的實踐者,在與新技術的相伴相生中,互相促進。如今,科技在提升商業銀行經營效率、降低成本,增強金融服務的用戶體驗和客戶粘性,擴大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覆蓋率方面的作用日漸提升,為商業銀行的高質量發展轉型帶來了“加速度”。商業銀行在運用科技賦能業務的同時,也要注意防範數字安全風險。二是研究賦能。在過去粗放經營時代,研究在商業銀行中的作用被掩蓋。隨著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嶄新階段,一批戰略新興產業和企業應運而生。面對信息技術、微電子、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全新的產業和企業,商業銀行原有的知識儲備日漸不足,亟需通過加強行業、產業研究和智庫建設來為銀行業未來高質量發展賦能。同時,要加大培訓力度,培養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特別是金融科技人才、投資管理人才的培養力度。三是平臺賦能。我常說“沒有一個企業是完美的,但一個團隊可以做到”,中銀協作為銀行業的自律組織,願意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平臺作用,積極為商業銀行的高質量發展賦能。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如何提升金融體系的適配性和普惠型,更好地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我們認真探討、凝聚共識。今天參與研討的都是經濟金融領域的專家學者和翹楚,希望大家充分交流、暢所欲言,共同為銀行業的發展出謀劃策,書寫銀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