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師工資排名提升至全國19大行業第7位'

"

2019年9月3日,教育部就教師隊伍建設情況召開新聞發佈會。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在會上透露,我國教師工資由上世紀80年代之前在國民經濟各行業排行倒數三位,上升到目前全國19大行業排名第7位。

任友群介紹,教師節設立35年來,教師隊伍規模大幅增長。目前全國現有各級各類專任教師1673.83萬人,比1985年的931.9萬人增長79%。學歷上,相比1985年,小學、初中取得本科及以上學歷教師比例分別增加了61.59%和80.59%。能力上,2012年以來,“國培計劃”培訓各級各類教師超過1400萬人次。

其中,鄉村教師隊伍結構也不斷優化。2012年以來,中西部省份共招聘51萬餘名的特崗教師,通過萬名教師支教計劃,“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等,為“三區三州”等貧困地區補充教師近25萬人,每年精準培訓骨幹教師上萬人次。

在教師隊伍發展的背後,師範類院校改制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據任友群介紹,全國現有高等師範院校199所,舉辦師範教育的非師範院校406所;2019年,6所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招收公費師範生8441人,比2018年增加了2015名。近90%的2019屆應屆公費師範生畢業生直接回到中西部中小學任教;全國共有60個師範專業通過第二級專業認證,2個師範專業通過第三級專業認證,認證結論有效期6年。

國家對教育的財政投入也不斷加大,據財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長呂建平介紹,2013-2018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累計16.2萬億元,年均增長7.9%,一直是一般公共預算第一大支出。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比例連續7年保持在4%以上。同時調整優化結構,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師傾斜,教師工資福利支出佔財政性教育經費比例已經連續多年超過50%。

此外,任友群表示,“教師地位待遇更加受尊重、受關注。教師工資由上世紀80年代之前在國民經濟各行業排行倒數三位,上升到目前全國19大行業排名第7位。”

事實上,近年來,中國政府多次聚焦教師隊伍建設。2018年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央4號文件),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出臺的第一個專門面向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政策文件;在上一個教師節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作重要講話並指出,要“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

任友群表示,“中央4號文件的印發、全國教育大會的召開,標誌著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四樑八柱’已經建成。”

在備受關注的編制問題方面,中央編辦於2014年將鄉鎮和農村小學、初中、高中師生比標準提高至1:19、1:13.5、1:12.5的城市標準,分別提高了10.5%、18.5%和4%。

據中央編辦四局巡視員、副局長田中介紹,“目前,這個統一的標準我們也做過測算,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36個國家和歐盟國家相比,除小學階段略有差距外,初中、高中階段基本持平或略高。”

此外,在近幾年實際工作中,不少地方結合生源情況變化,還調高了標準,核增和多核了一些教職工編制。比如,江蘇省提出,可根據財力保障能力和實際需要,按現有教職工編制總量的一定比例另行增加編制。山西、湖南等省提出,可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統籌考慮隨遷子女入學、二孩政策、小規模學校、貧困地區等因素,適當增加教職工編制。

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國各省、區、市公辦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基本都達到或超過全國統一的編制標準,所有省份在事業編制總量只減不增的同時,均保持了教職工編制的基本穩定和逐步增長,總體滿足了教育教學需要。

針對經濟實力很弱的縣市如何進行教師編制優化的問題,田中表示,“一些邊遠地區、一些貧困地區,如果學校規模比較小,開啟各種課程相對來說可能有一定難度,包括吸引特定人才可能有難度。在這種情況下,好多地方採取‘走教制’、幾個學校建立教育共同體,推動音體美教師、專業技術教師等共享共用,這是個很好的辦法,我們也積極鼓勵地方採取這種方法。”

“推進縣管校聘的制度,一定程度上就是解決這個問題,變教師從學校人為教育系統的人,打通學校之間的教師固化,從而加強一個區域內,比如縣域區域內各種類型教師的統籌配置,以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田中稱。

至於貧困地區如何將編制配備到位,田中表示,“首先,標準是全國統一的標準,這是必須執行的。在全國標準之外,有些地方可以根據需要適當提高自己的標準,當然這也有個前提,要結合各地的實際,在一定經濟承受能力的前提下適當提高。”

任友群強調,為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下一步教育部將協同相關部委通過加大挖掘創新力度,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調劑建立“週轉池”等方式,增加中小學教師的編制,優先保障教育事業發展,積極推動公辦幼兒園編制標準的出臺。

同時還會研製中小學教師崗位設置管理辦法,優化學段崗位比例結構,指導地方落實職稱評審向農村和邊遠地區傾斜的政策,推動教師職稱評審和崗位設置相對均衡。

“我們還將研究改革和完善績效工資總量核定辦法,提高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降低職稱在績效工資分配中的權重,單列班主任崗位津貼,推動提高教師教齡津貼標準。”他表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