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萬噸建築廢棄物變廢為寶 羅湖“二線插花地”棚改引領深圳“綠色之城”風尚

節能減排 建築 水汙染 經濟 未來網新聞 未來網新聞 2017-10-18

原標題:

200萬噸建築廢棄物“變廢為寶”

羅湖“二線插花地”棚改引領深圳“綠色之城”風尚

200萬噸建築廢棄物變廢為寶 羅湖“二線插花地”棚改引領深圳“綠色之城”風尚

折除現場。

200萬噸建築廢棄物變廢為寶 羅湖“二線插花地”棚改引領深圳“綠色之城”風尚

操作國際先進品牌機器“克磊鏝”的技術人員。

昔日房屋密密麻麻一大片,如今經拆除已成為一片平地,羅湖棚改速度之快令人驚歎,未來新家園也令人期待。

港鵬新村位於羅湖棚改三大片區之一的布心片區,2017年10月14日,記者在這一天抵達這裡,看到地上遍佈碎石,一臺名為“克磊鏝”的巨型機器正在作業。這臺來自德國的機器像一個神奇的怪獸,流水式“吃進去”房屋拆除後的建築廢棄物,“吐出來”不同規格的建築再生用料,可供應新的樓房、道路、停車場、公園等項目建設。

那麼,棚改建築廢棄物是如何“變廢為寶”開啟“重生之旅”的?對深圳建設“綠色之城”有何意義?

建築廢棄物98%就地消化

處理率之高令人驚歎

9月22日,深圳市住建局授予羅湖“二線插花地”棚戶區改造項目為“深圳市房屋拆除與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一體化試點項目”,並在羅湖棚改布心片區現場舉行了授牌儀式,以“樹立行業標杆、引領技術發展、推進節能減排”。

深圳市建設科技促進中心何鋒科長介紹,隨著深圳市舊城改造規模逐年擴大,建築廢棄物產生量也急劇增大,無處堆放,成為了困擾政府和社會的一大難題。深圳每年房屋拆除產生的建築廢棄物約770萬方,重量達1000多萬噸。而僅羅湖棚改一個項目產生的拆建物料為200萬噸,就約佔到了全市拆建物料的20%。如果羅湖棚改的建築廢棄物無法得到妥善處理,所帶來的城市負擔可想而知。

“深圳由於土地稀缺,城市建設速度很快,是國內最早探索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的城市之一。”何鋒介紹,早在2005年深圳就開始研究建築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工作,並且於2007年就建成了第一個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廠,2009年更是頒佈施行了全國第一部地方性法規《深圳市建築廢棄物減排與利用條例》,2010年開工建設的深圳南科大項目就是全國首個建築廢棄物現場綜合利用的大型建設項目,“一噸建築垃圾都沒有往外運”。而羅湖“二線插花地”棚改,則是深圳首個實施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棚改示範項目。

儘管此前深圳已經積累了多個建築廢棄物現場綜合利用的案例,近400萬噸建築廢棄物實現了就地綠色消化和循環再生利用,但是面對羅湖棚改如此大體量的拆除工程,產生的建築廢棄物能否真正實現現場綜合利用?何鋒向記者坦言,自己也曾有過不少擔憂。

“羅湖棚改項目作為存在重大城市公共安全隱患的區域,必須儘快予以拆除,但是現場綜合利用則要求在拆除的時候對建築廢棄物進行分類、破碎、分選、篩分等工序,將建築廢棄物變為可循環利用的建材,相比一刀切的拆除方式顯然要複雜得多,兩者之間是存在矛盾關係的。”何鋒表示。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羅湖棚改不僅在房屋拆除方面實現了快速有序推進,而且在建築廢棄物現場綜合利用方面也做得十分出色,現場處理率高達98%,超過了市住建局的要求,而且生產出來的再生原料品質很高,雜質較少,完全符合市場的需求。

“沒有前期充分的研究準備,沒有科學的施工方案,沒有得力的施工措施以及先進的施工工藝,要實現這一點幾乎是不可能的。”何鋒說,他參與和見證過很多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的工程,但羅湖棚改項目依然讓他感到驚歎。

“數”說綠色棚改

據估算,羅湖棚改項目消納城市建築廢棄物200萬噸,可節約因放置垃圾而佔用的土地100多畝;項目生產的骨料代替天然骨料,可減少對不可再生礦產的開採,部分再生建材產品取代黏土磚,每年可節省取土20多萬立方米,節省耕地約100多畝,還可節省標準煤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排放,同時還可減少填埋處理所帶來的土壤及地下水體汙染,並節省政府投資建設廢棄物填埋場的徵地、拆遷、管理等費用。

為200萬噸建築廢棄物算算賬

綠色棚改可行必行力行

那麼,羅湖棚改究竟是怎樣做到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呢?據羅湖區住建局局長、羅湖棚改現場指揮部副指揮長許斌介紹,羅湖棚改從立項伊始就確立了“綠色發展”的核心理念,並明確寫入招標要求中。項目在進行承接主體招標時,便設置了70%以上建築廢棄物必須現場“吃進去”的指標,即將建設垃圾綜合處置後變成循環建材。他說:“這些建築廢棄物中含有大量具備利用價值的材料,如對其進行資源化處理,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資源利用率,且能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和促進經濟發展,亦能為今後舊城改造和市政建設提供一個新的生態發展思路。”為此,羅湖區住建局還主導制定了《羅湖區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處置辦法》和《羅湖區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工作實施方案》,為全區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提供製度保障和操作指引。

“羅湖棚改三大片區的200萬噸建築垃圾,如果完全外棄,按照現在的市場價,將產生1.92億元費用。而購買破碎機、就地破碎、將破碎後的再生產品運往羅湖周邊,所有這一切的費用加起來,大約為1.21億元。”羅湖棚改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課題組副組長範璐璐坦言,把垃圾運走、填埋、丟棄……這是建築廢棄物常常走的一條“老路”,可是面對200萬噸這個龐大的數字,他和團隊首先提到的一個詞是“算賬”,算完之後,讓垃圾“變廢為寶”再次重生,成為必然選擇。他說:“這種選擇,還會產生極大的社會效應,即節約資源和能源,減少環境治理費和垃圾填埋用地,推動深圳環保型再生建築材料產業的發展。”很顯然,這是經濟效益與社會效應“雙贏”的明智之舉。

正因如此,深圳市住建局授予羅湖棚改項目為“深圳市房屋拆除與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一體化試點項目”,目的就是要“樹立行業標杆、引領技術發展、推進節能減排”。何鋒指出,我們一方面要總結推廣羅湖棚改的經驗,提升綜合利用的整體工藝水平,完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也是要給其他項目注入信心:羅湖棚改這麼大的項目都能做好,其他項目肯定也沒有問題。

在何鋒看來,授予試點不僅是榮譽,更是沉甸甸的責任。在深圳面臨建築垃圾圍城的困境之下,選擇羅湖棚改作為試點,正是希望羅湖棚改能夠承擔起探路者與先行者的角色,為全市探索出新的模式與道路,為破解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難題提供更多的經驗借鑑。“以往在我們國家,對天然資源的利用成本是極其低廉的,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企業有動力去從事程序複雜的資源再生利用,但這種方式是無法持續的,資源再生利用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何鋒說,在深圳全力打造綠色之城的道路上,羅湖棚改將成為資源循環利用方面的典範之作。

綠色再生產品應用廣泛

羅湖棚改項目將最大限度使用

建築廢棄物究竟是怎樣“重生”並最大化地發揮其功能的?變身再生產品後,它們都去了哪裡?

天健集團移動破碎組負責人李恭博每日緊盯著棚改木棉嶺、玉龍、布心三個片區建築垃圾破碎處理的進度。據他介紹,天健前後共投入6000萬購置了3臺德國製造的“克磊鏝”移動反擊式破碎機和配套的移動式篩分機及相關輔助設備,外加3臺國產機器,6臺機器在三個片區同時對棚改產生的200萬噸建築廢棄物進行綜合處理。這套設備對建築固體廢棄物經過破碎與篩分,最多可細分出四檔不同粒徑規格的集料,在傳送過程中,同時將鐵類雜質進行篩選剔除,保證了最終粒料的純度。根據對集料的性能檢測,對其進行加工利用,實現了建築物資源化循環利用。

範璐璐所在的團隊是為羅湖綠色棚改提供技術層面支持。他介紹說,通過就地再生將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但這種利用並非一視同仁,而是分為低附加值和高附加值兩種等級。如果打開我們日常行走的地面,你會發現埋著雨汙分流的管網,那麼,管網周邊需要用石粉來進行回填。而棚改建築廢棄物被處理成的再生粉料(即0~10mm尺寸的材料),剛好就用在這裡了。另外,道路的水泥穩定基層,用的也是這些再生材料。而將建築廢棄物處理而成的再生骨料(即10~31.5mm尺寸的材料),用於低標號道路墊層、水穩層、低標號混凝土等。上述兩類,都是建築廢棄物重生之後的普通型利用,而重生後的高大上型產品,則是按照一定的工藝將建築固體廢棄物加工成環保磚、透水磚、植草磚、景觀花盆等再生製品,將分別用於道路、房子、公園等處。

江建是天健集團副總工程師、工程設計部總經理,據他介紹,羅湖棚改項目產生的再生骨料體量很大,除了自身使用之外,還有大量結餘可以供給其他項目。因此,製作出來的再生產品需要符合國家和地方有關規範及市場的要求。“羅湖棚改產生的再生材料可以用於所有的非結構性構件,而作為綜合利用示範項目,棚改項目將最大限度地使用這些再生產品,使建築廢棄物實現就地消化。”江建稱,換個角度來說,未來回遷到這裡的居民,他們所居住的房子,散步的公園與道路,裡面都將保存有以往的建築材料。從前的房子,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又回到他們身邊。

發揮羅湖棚改項目示範帶動作用

促進建築廢棄物全產業鏈綜合利用發展

除了在羅湖棚改項目中踐行綜合利用的理念,天健集團還為推動綜合利用承擔了更多的公共性職能。江建介紹,天健集團承擔了深圳市住建局關於建築廢棄物分類排放收費與綜合利用項目激勵的兩項課題研究。前者主要是通過經濟槓桿的方式,引導建設單位與綜合利用企業合作,做好建築廢棄物的分類,提高建築廢棄物的利用價值,達到循環利用和減量排放的目的;後者則是通過出臺經濟、政策等激勵辦法,鼓勵企業投資生產和利用建築廢棄物再生建材。

今年5月,由天健集團旗下的深圳市市政工程總公司組織發起的“深圳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協會”正式籌備組建。協會囊括了從建築廢棄物處理,到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身的全產業鏈綜合利用的各類企業。在江建看來,成立協會之前,各個綜合利用企業的技術和市場方面單打獨鬥,無法形成有效的合力,成立協會之後,既能夠規範行業發展,實現資源共享,也有利於向政府提出訴求,爭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促進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的發展。

深圳市匯利德邦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正是該協會中的一員,該公司相關負責人王瑜民介紹道:“從今年7月份開始,我們攜手天健集團參與羅湖區‘二線插花地’棚改項目。我們移動破碎機進駐羅湖棚改項目木棉嶺片區參與處理建築廢棄物,日處理建築廢棄物2000噸,截至目前已經處理超過6萬噸建築廢棄物,相當於節約6畝用地。”

可再生資源綜合利用是未來城市發展的必由之路,並且天健集團早已有這方面的謀劃與佈局。“羅湖棚改的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正是天健集團今後將要力行推廣的模式。”江建呼籲,可再生資源利用的道路依然任重道遠,需要政府與社會各界的合力支持。

聲音

羅湖“二線插花地”棚改項目建築廢棄物處理,從處理體量、作業難度、技術含量等方面看,在全國範圍內都位居前列,將成為今後棚戶區改造和市政建設生態發展的新風向標。在市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羅湖區將全力配合做好示範項目推廣,為全市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探索新途徑、走出新路子。

——羅湖區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羅湖棚改現場指揮部指揮長程正華

羅湖棚改項目推行房屋拆除與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一體化模式,可形成資源節約和保護環境的新型生產方式,從源頭上降低了拆遷對環境的破壞,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應予以大力推廣。

——深圳市住建局副巡視員鍾曉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