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江右商幫”是個什麼幫?


商幫,是指以鄉土親緣為紐帶,擁有會館辦事機構和標誌性建築的商業集團。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人隊伍日漸壯大,競爭日益激烈,各類商幫迅速崛起,全國活躍著山西商幫、安徽商幫、浙江商幫等十大商幫。江西的商幫,被稱為“江右商幫”,以其興起之早、人數之眾、分佈之廣、操業之多、滲透力之強集輝煌與榮耀於一身,稱雄中華工商業900多年,是中國古代實力最強的商幫之一。


"


1

“江右商幫”是個什麼幫?


商幫,是指以鄉土親緣為紐帶,擁有會館辦事機構和標誌性建築的商業集團。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人隊伍日漸壯大,競爭日益激烈,各類商幫迅速崛起,全國活躍著山西商幫、安徽商幫、浙江商幫等十大商幫。江西的商幫,被稱為“江右商幫”,以其興起之早、人數之眾、分佈之廣、操業之多、滲透力之強集輝煌與榮耀於一身,稱雄中華工商業900多年,是中國古代實力最強的商幫之一。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2

“江右商幫”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從發展脈絡看,“江右商幫”萌芽於唐,興起於宋元,定型繁榮於明清,衰弱於清中晚期。早在唐代,“江右商幫”便有了商幫的雛形——“綱”。綱是成批運輸貨物的組織,唐代的商人們走南闖北,抱團打拼,於是就有了茶綱、鹽綱、花石綱,還有之後《水滸傳》中的智取生辰綱。白居易《琵琶行》中幽怨歌女所吟的“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證明當時的茶商已經迅速發展成為一支專業的商人隊伍,而浮樑在唐代就已是茶葉集散地了,其茶葉生產和上交茶葉稅收佔全國的三分之一。除了茶葉外,漕運、瓷業、糧食等商業組織也已經悄然出現。

"


1

“江右商幫”是個什麼幫?


商幫,是指以鄉土親緣為紐帶,擁有會館辦事機構和標誌性建築的商業集團。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人隊伍日漸壯大,競爭日益激烈,各類商幫迅速崛起,全國活躍著山西商幫、安徽商幫、浙江商幫等十大商幫。江西的商幫,被稱為“江右商幫”,以其興起之早、人數之眾、分佈之廣、操業之多、滲透力之強集輝煌與榮耀於一身,稱雄中華工商業900多年,是中國古代實力最強的商幫之一。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2

“江右商幫”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從發展脈絡看,“江右商幫”萌芽於唐,興起於宋元,定型繁榮於明清,衰弱於清中晚期。早在唐代,“江右商幫”便有了商幫的雛形——“綱”。綱是成批運輸貨物的組織,唐代的商人們走南闖北,抱團打拼,於是就有了茶綱、鹽綱、花石綱,還有之後《水滸傳》中的智取生辰綱。白居易《琵琶行》中幽怨歌女所吟的“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證明當時的茶商已經迅速發展成為一支專業的商人隊伍,而浮樑在唐代就已是茶葉集散地了,其茶葉生產和上交茶葉稅收佔全國的三分之一。除了茶葉外,漕運、瓷業、糧食等商業組織也已經悄然出現。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琵琶行》

宋元時期,江西人口暴增,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人口數量和經濟貢獻都達到了全國的十分之一。商人數量更多、規模更大,江西的商人將經營區域由運河擴展至西南邊陲、東南沿海,“江右商幫”走向成熟。元中期,江西行省商稅6.2萬餘錠,僅次於浙江、湖廣行省,居全國第三。

明代至清初,江西迎來了歷史發展的又一次高峰,伴隨著江西人口的外遷,江西的商人們以地域、行業等分類建立了各類商幫組織,修建以萬壽宮為代表的江西會館,普遍信仰許真君,對外統稱“江右商幫”,在全國各地迅速發展起來。這一時期,江西商人無論從人數、規模,還是活動範圍,均超過了前代,輝煌一時。伴隨著“江右商幫”的興盛,江西商人的足跡遍佈全國各地甚至海外,一批商業城鎮蓬勃興起,瓷器、茶葉、紙張、藥材等“江西品牌”產品享譽日盛,成為各地商人爭相囤積的奇品。


"


1

“江右商幫”是個什麼幫?


商幫,是指以鄉土親緣為紐帶,擁有會館辦事機構和標誌性建築的商業集團。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人隊伍日漸壯大,競爭日益激烈,各類商幫迅速崛起,全國活躍著山西商幫、安徽商幫、浙江商幫等十大商幫。江西的商幫,被稱為“江右商幫”,以其興起之早、人數之眾、分佈之廣、操業之多、滲透力之強集輝煌與榮耀於一身,稱雄中華工商業900多年,是中國古代實力最強的商幫之一。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2

“江右商幫”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從發展脈絡看,“江右商幫”萌芽於唐,興起於宋元,定型繁榮於明清,衰弱於清中晚期。早在唐代,“江右商幫”便有了商幫的雛形——“綱”。綱是成批運輸貨物的組織,唐代的商人們走南闖北,抱團打拼,於是就有了茶綱、鹽綱、花石綱,還有之後《水滸傳》中的智取生辰綱。白居易《琵琶行》中幽怨歌女所吟的“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證明當時的茶商已經迅速發展成為一支專業的商人隊伍,而浮樑在唐代就已是茶葉集散地了,其茶葉生產和上交茶葉稅收佔全國的三分之一。除了茶葉外,漕運、瓷業、糧食等商業組織也已經悄然出現。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琵琶行》

宋元時期,江西人口暴增,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人口數量和經濟貢獻都達到了全國的十分之一。商人數量更多、規模更大,江西的商人將經營區域由運河擴展至西南邊陲、東南沿海,“江右商幫”走向成熟。元中期,江西行省商稅6.2萬餘錠,僅次於浙江、湖廣行省,居全國第三。

明代至清初,江西迎來了歷史發展的又一次高峰,伴隨著江西人口的外遷,江西的商人們以地域、行業等分類建立了各類商幫組織,修建以萬壽宮為代表的江西會館,普遍信仰許真君,對外統稱“江右商幫”,在全國各地迅速發展起來。這一時期,江西商人無論從人數、規模,還是活動範圍,均超過了前代,輝煌一時。伴隨著“江右商幫”的興盛,江西商人的足跡遍佈全國各地甚至海外,一批商業城鎮蓬勃興起,瓷器、茶葉、紙張、藥材等“江西品牌”產品享譽日盛,成為各地商人爭相囤積的奇品。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江右商幫

3

“江右商幫”的輝煌體現在哪裡?


“江右商幫”的輝煌,體現在他們走南闖北,將江西影響力擴散至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江右商幫”立足於江西大本營,在數百年中逐步向全國輻射,出現了向西南、東南、東、北幾條重要商路,形成了商業輻射網。西線是江右商人較為活躍的主要地區,隨著“江西填湖廣”人口的遷移,江右商人們近走湖南湖北,遠走雲貴川,甚至在西藏也都有江右商人的身影。在湖廣等地區,有著“無江西人不成市場”的說法。在人口稀少的雲貴川,“江右商幫”不僅帶去了商業模式,更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力和文化,較為明顯地促進了西南地區的人口增長和經濟開發。在東南,江右商人利用贛江水運和大庾嶺商道的交通優勢,通過珠江、閩江水系,滲透閩粵,甚至漂洋過海到達日本、琉球和東南亞。明代初期,饒州人程復因經商到琉球國,並被琉球國王委以重任,任國相兼左長史。廬陵歐陽修後裔歐陽雲臺,多年在日經商成為豪富,並在日本修建寺廟、建立會館。在東線和北線,江右商人縱橫於江浙,活躍於京師。清末揚州有八大鹽商,江右商就佔據了三席,撐起了揚州城的半邊天,其中吉安廬陵縣人周扶九是揚州最大鹽商,資產達5000萬兩白銀,富可敵國,是中華民國初期的中國首富。


"


1

“江右商幫”是個什麼幫?


商幫,是指以鄉土親緣為紐帶,擁有會館辦事機構和標誌性建築的商業集團。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人隊伍日漸壯大,競爭日益激烈,各類商幫迅速崛起,全國活躍著山西商幫、安徽商幫、浙江商幫等十大商幫。江西的商幫,被稱為“江右商幫”,以其興起之早、人數之眾、分佈之廣、操業之多、滲透力之強集輝煌與榮耀於一身,稱雄中華工商業900多年,是中國古代實力最強的商幫之一。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2

“江右商幫”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從發展脈絡看,“江右商幫”萌芽於唐,興起於宋元,定型繁榮於明清,衰弱於清中晚期。早在唐代,“江右商幫”便有了商幫的雛形——“綱”。綱是成批運輸貨物的組織,唐代的商人們走南闖北,抱團打拼,於是就有了茶綱、鹽綱、花石綱,還有之後《水滸傳》中的智取生辰綱。白居易《琵琶行》中幽怨歌女所吟的“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證明當時的茶商已經迅速發展成為一支專業的商人隊伍,而浮樑在唐代就已是茶葉集散地了,其茶葉生產和上交茶葉稅收佔全國的三分之一。除了茶葉外,漕運、瓷業、糧食等商業組織也已經悄然出現。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琵琶行》

宋元時期,江西人口暴增,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人口數量和經濟貢獻都達到了全國的十分之一。商人數量更多、規模更大,江西的商人將經營區域由運河擴展至西南邊陲、東南沿海,“江右商幫”走向成熟。元中期,江西行省商稅6.2萬餘錠,僅次於浙江、湖廣行省,居全國第三。

明代至清初,江西迎來了歷史發展的又一次高峰,伴隨著江西人口的外遷,江西的商人們以地域、行業等分類建立了各類商幫組織,修建以萬壽宮為代表的江西會館,普遍信仰許真君,對外統稱“江右商幫”,在全國各地迅速發展起來。這一時期,江西商人無論從人數、規模,還是活動範圍,均超過了前代,輝煌一時。伴隨著“江右商幫”的興盛,江西商人的足跡遍佈全國各地甚至海外,一批商業城鎮蓬勃興起,瓷器、茶葉、紙張、藥材等“江西品牌”產品享譽日盛,成為各地商人爭相囤積的奇品。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江右商幫

3

“江右商幫”的輝煌體現在哪裡?


“江右商幫”的輝煌,體現在他們走南闖北,將江西影響力擴散至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江右商幫”立足於江西大本營,在數百年中逐步向全國輻射,出現了向西南、東南、東、北幾條重要商路,形成了商業輻射網。西線是江右商人較為活躍的主要地區,隨著“江西填湖廣”人口的遷移,江右商人們近走湖南湖北,遠走雲貴川,甚至在西藏也都有江右商人的身影。在湖廣等地區,有著“無江西人不成市場”的說法。在人口稀少的雲貴川,“江右商幫”不僅帶去了商業模式,更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力和文化,較為明顯地促進了西南地區的人口增長和經濟開發。在東南,江右商人利用贛江水運和大庾嶺商道的交通優勢,通過珠江、閩江水系,滲透閩粵,甚至漂洋過海到達日本、琉球和東南亞。明代初期,饒州人程復因經商到琉球國,並被琉球國王委以重任,任國相兼左長史。廬陵歐陽修後裔歐陽雲臺,多年在日經商成為豪富,並在日本修建寺廟、建立會館。在東線和北線,江右商人縱橫於江浙,活躍於京師。清末揚州有八大鹽商,江右商就佔據了三席,撐起了揚州城的半邊天,其中吉安廬陵縣人周扶九是揚州最大鹽商,資產達5000萬兩白銀,富可敵國,是中華民國初期的中國首富。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商賈雲集的九江碼頭

“江右商幫”的輝煌,體現在成就了瓷器、紙張、茶葉等“江西製造”的歷史地位。江右商人以本地的土特產品為依託,有的在本地或本省經營,有的遠走他省從事商業貿易,在不同的領域都創造了不同的輝煌。不同地方的商人所經營的主要商品也大不一樣,於是便有了臨清藥幫、河口紙幫、吉安布幫、景德鎮瓷幫等。鉛山河口鎮的茶葉經信江、鄱陽湖、長江、漢江等水運,往北一直到達蒙古、俄羅斯,全程5000多公里,被稱為萬里茶路。在商人們的帶動引領下,廬山雲霧、遂川狗牯腦、浮樑茶、婺源綠茶及寧紅茶等茶葉都獲得過國際金獎,直到今天,江西茶葉的品質依舊為世人稱道。除茶葉外,鉛山縣的連四紙也名播天下,據史料記載,鉛山縣僅石塘鎮一地,每年產紙4500多石,其中200多石被官府收購作為奏本紙。景德鎮的瓷器聞名海內外,成為“江右商幫”的主要經營貨物。樟樹中藥市場龐大,建昌(南城)以中藥飲片炮製而著稱,“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建昌不靈”,“樟幫”與“京幫”、“川幫”並稱為全國三大藥幫,是我國中醫藥的一支重要力量。永修縣雷發達開創“樣式雷”,掌管清朝皇室建築,創造了建築設計的“燙樣”,即建築設計的模型。故宮三大殿、圓明園、頤和園、避暑山莊等皇家宮殿、苑圃和清東、西陵,均由雷氏家族設計建築,今天中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古代建築,有五分之一是“樣式雷”家族的心血,在中國建築史乃至世界建築史上濃墨重彩地寫上了一筆。


"


1

“江右商幫”是個什麼幫?


商幫,是指以鄉土親緣為紐帶,擁有會館辦事機構和標誌性建築的商業集團。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人隊伍日漸壯大,競爭日益激烈,各類商幫迅速崛起,全國活躍著山西商幫、安徽商幫、浙江商幫等十大商幫。江西的商幫,被稱為“江右商幫”,以其興起之早、人數之眾、分佈之廣、操業之多、滲透力之強集輝煌與榮耀於一身,稱雄中華工商業900多年,是中國古代實力最強的商幫之一。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2

“江右商幫”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從發展脈絡看,“江右商幫”萌芽於唐,興起於宋元,定型繁榮於明清,衰弱於清中晚期。早在唐代,“江右商幫”便有了商幫的雛形——“綱”。綱是成批運輸貨物的組織,唐代的商人們走南闖北,抱團打拼,於是就有了茶綱、鹽綱、花石綱,還有之後《水滸傳》中的智取生辰綱。白居易《琵琶行》中幽怨歌女所吟的“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證明當時的茶商已經迅速發展成為一支專業的商人隊伍,而浮樑在唐代就已是茶葉集散地了,其茶葉生產和上交茶葉稅收佔全國的三分之一。除了茶葉外,漕運、瓷業、糧食等商業組織也已經悄然出現。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琵琶行》

宋元時期,江西人口暴增,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人口數量和經濟貢獻都達到了全國的十分之一。商人數量更多、規模更大,江西的商人將經營區域由運河擴展至西南邊陲、東南沿海,“江右商幫”走向成熟。元中期,江西行省商稅6.2萬餘錠,僅次於浙江、湖廣行省,居全國第三。

明代至清初,江西迎來了歷史發展的又一次高峰,伴隨著江西人口的外遷,江西的商人們以地域、行業等分類建立了各類商幫組織,修建以萬壽宮為代表的江西會館,普遍信仰許真君,對外統稱“江右商幫”,在全國各地迅速發展起來。這一時期,江西商人無論從人數、規模,還是活動範圍,均超過了前代,輝煌一時。伴隨著“江右商幫”的興盛,江西商人的足跡遍佈全國各地甚至海外,一批商業城鎮蓬勃興起,瓷器、茶葉、紙張、藥材等“江西品牌”產品享譽日盛,成為各地商人爭相囤積的奇品。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江右商幫

3

“江右商幫”的輝煌體現在哪裡?


“江右商幫”的輝煌,體現在他們走南闖北,將江西影響力擴散至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江右商幫”立足於江西大本營,在數百年中逐步向全國輻射,出現了向西南、東南、東、北幾條重要商路,形成了商業輻射網。西線是江右商人較為活躍的主要地區,隨著“江西填湖廣”人口的遷移,江右商人們近走湖南湖北,遠走雲貴川,甚至在西藏也都有江右商人的身影。在湖廣等地區,有著“無江西人不成市場”的說法。在人口稀少的雲貴川,“江右商幫”不僅帶去了商業模式,更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力和文化,較為明顯地促進了西南地區的人口增長和經濟開發。在東南,江右商人利用贛江水運和大庾嶺商道的交通優勢,通過珠江、閩江水系,滲透閩粵,甚至漂洋過海到達日本、琉球和東南亞。明代初期,饒州人程復因經商到琉球國,並被琉球國王委以重任,任國相兼左長史。廬陵歐陽修後裔歐陽雲臺,多年在日經商成為豪富,並在日本修建寺廟、建立會館。在東線和北線,江右商人縱橫於江浙,活躍於京師。清末揚州有八大鹽商,江右商就佔據了三席,撐起了揚州城的半邊天,其中吉安廬陵縣人周扶九是揚州最大鹽商,資產達5000萬兩白銀,富可敵國,是中華民國初期的中國首富。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商賈雲集的九江碼頭

“江右商幫”的輝煌,體現在成就了瓷器、紙張、茶葉等“江西製造”的歷史地位。江右商人以本地的土特產品為依託,有的在本地或本省經營,有的遠走他省從事商業貿易,在不同的領域都創造了不同的輝煌。不同地方的商人所經營的主要商品也大不一樣,於是便有了臨清藥幫、河口紙幫、吉安布幫、景德鎮瓷幫等。鉛山河口鎮的茶葉經信江、鄱陽湖、長江、漢江等水運,往北一直到達蒙古、俄羅斯,全程5000多公里,被稱為萬里茶路。在商人們的帶動引領下,廬山雲霧、遂川狗牯腦、浮樑茶、婺源綠茶及寧紅茶等茶葉都獲得過國際金獎,直到今天,江西茶葉的品質依舊為世人稱道。除茶葉外,鉛山縣的連四紙也名播天下,據史料記載,鉛山縣僅石塘鎮一地,每年產紙4500多石,其中200多石被官府收購作為奏本紙。景德鎮的瓷器聞名海內外,成為“江右商幫”的主要經營貨物。樟樹中藥市場龐大,建昌(南城)以中藥飲片炮製而著稱,“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建昌不靈”,“樟幫”與“京幫”、“川幫”並稱為全國三大藥幫,是我國中醫藥的一支重要力量。永修縣雷發達開創“樣式雷”,掌管清朝皇室建築,創造了建築設計的“燙樣”,即建築設計的模型。故宮三大殿、圓明園、頤和園、避暑山莊等皇家宮殿、苑圃和清東、西陵,均由雷氏家族設計建築,今天中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古代建築,有五分之一是“樣式雷”家族的心血,在中國建築史乃至世界建築史上濃墨重彩地寫上了一筆。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江西瓷器商人

"


1

“江右商幫”是個什麼幫?


商幫,是指以鄉土親緣為紐帶,擁有會館辦事機構和標誌性建築的商業集團。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人隊伍日漸壯大,競爭日益激烈,各類商幫迅速崛起,全國活躍著山西商幫、安徽商幫、浙江商幫等十大商幫。江西的商幫,被稱為“江右商幫”,以其興起之早、人數之眾、分佈之廣、操業之多、滲透力之強集輝煌與榮耀於一身,稱雄中華工商業900多年,是中國古代實力最強的商幫之一。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2

“江右商幫”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從發展脈絡看,“江右商幫”萌芽於唐,興起於宋元,定型繁榮於明清,衰弱於清中晚期。早在唐代,“江右商幫”便有了商幫的雛形——“綱”。綱是成批運輸貨物的組織,唐代的商人們走南闖北,抱團打拼,於是就有了茶綱、鹽綱、花石綱,還有之後《水滸傳》中的智取生辰綱。白居易《琵琶行》中幽怨歌女所吟的“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證明當時的茶商已經迅速發展成為一支專業的商人隊伍,而浮樑在唐代就已是茶葉集散地了,其茶葉生產和上交茶葉稅收佔全國的三分之一。除了茶葉外,漕運、瓷業、糧食等商業組織也已經悄然出現。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琵琶行》

宋元時期,江西人口暴增,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人口數量和經濟貢獻都達到了全國的十分之一。商人數量更多、規模更大,江西的商人將經營區域由運河擴展至西南邊陲、東南沿海,“江右商幫”走向成熟。元中期,江西行省商稅6.2萬餘錠,僅次於浙江、湖廣行省,居全國第三。

明代至清初,江西迎來了歷史發展的又一次高峰,伴隨著江西人口的外遷,江西的商人們以地域、行業等分類建立了各類商幫組織,修建以萬壽宮為代表的江西會館,普遍信仰許真君,對外統稱“江右商幫”,在全國各地迅速發展起來。這一時期,江西商人無論從人數、規模,還是活動範圍,均超過了前代,輝煌一時。伴隨著“江右商幫”的興盛,江西商人的足跡遍佈全國各地甚至海外,一批商業城鎮蓬勃興起,瓷器、茶葉、紙張、藥材等“江西品牌”產品享譽日盛,成為各地商人爭相囤積的奇品。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江右商幫

3

“江右商幫”的輝煌體現在哪裡?


“江右商幫”的輝煌,體現在他們走南闖北,將江西影響力擴散至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江右商幫”立足於江西大本營,在數百年中逐步向全國輻射,出現了向西南、東南、東、北幾條重要商路,形成了商業輻射網。西線是江右商人較為活躍的主要地區,隨著“江西填湖廣”人口的遷移,江右商人們近走湖南湖北,遠走雲貴川,甚至在西藏也都有江右商人的身影。在湖廣等地區,有著“無江西人不成市場”的說法。在人口稀少的雲貴川,“江右商幫”不僅帶去了商業模式,更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力和文化,較為明顯地促進了西南地區的人口增長和經濟開發。在東南,江右商人利用贛江水運和大庾嶺商道的交通優勢,通過珠江、閩江水系,滲透閩粵,甚至漂洋過海到達日本、琉球和東南亞。明代初期,饒州人程復因經商到琉球國,並被琉球國王委以重任,任國相兼左長史。廬陵歐陽修後裔歐陽雲臺,多年在日經商成為豪富,並在日本修建寺廟、建立會館。在東線和北線,江右商人縱橫於江浙,活躍於京師。清末揚州有八大鹽商,江右商就佔據了三席,撐起了揚州城的半邊天,其中吉安廬陵縣人周扶九是揚州最大鹽商,資產達5000萬兩白銀,富可敵國,是中華民國初期的中國首富。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商賈雲集的九江碼頭

“江右商幫”的輝煌,體現在成就了瓷器、紙張、茶葉等“江西製造”的歷史地位。江右商人以本地的土特產品為依託,有的在本地或本省經營,有的遠走他省從事商業貿易,在不同的領域都創造了不同的輝煌。不同地方的商人所經營的主要商品也大不一樣,於是便有了臨清藥幫、河口紙幫、吉安布幫、景德鎮瓷幫等。鉛山河口鎮的茶葉經信江、鄱陽湖、長江、漢江等水運,往北一直到達蒙古、俄羅斯,全程5000多公里,被稱為萬里茶路。在商人們的帶動引領下,廬山雲霧、遂川狗牯腦、浮樑茶、婺源綠茶及寧紅茶等茶葉都獲得過國際金獎,直到今天,江西茶葉的品質依舊為世人稱道。除茶葉外,鉛山縣的連四紙也名播天下,據史料記載,鉛山縣僅石塘鎮一地,每年產紙4500多石,其中200多石被官府收購作為奏本紙。景德鎮的瓷器聞名海內外,成為“江右商幫”的主要經營貨物。樟樹中藥市場龐大,建昌(南城)以中藥飲片炮製而著稱,“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建昌不靈”,“樟幫”與“京幫”、“川幫”並稱為全國三大藥幫,是我國中醫藥的一支重要力量。永修縣雷發達開創“樣式雷”,掌管清朝皇室建築,創造了建築設計的“燙樣”,即建築設計的模型。故宮三大殿、圓明園、頤和園、避暑山莊等皇家宮殿、苑圃和清東、西陵,均由雷氏家族設計建築,今天中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古代建築,有五分之一是“樣式雷”家族的心血,在中國建築史乃至世界建築史上濃墨重彩地寫上了一筆。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江西瓷器商人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江西茶葉商人

"


1

“江右商幫”是個什麼幫?


商幫,是指以鄉土親緣為紐帶,擁有會館辦事機構和標誌性建築的商業集團。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人隊伍日漸壯大,競爭日益激烈,各類商幫迅速崛起,全國活躍著山西商幫、安徽商幫、浙江商幫等十大商幫。江西的商幫,被稱為“江右商幫”,以其興起之早、人數之眾、分佈之廣、操業之多、滲透力之強集輝煌與榮耀於一身,稱雄中華工商業900多年,是中國古代實力最強的商幫之一。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2

“江右商幫”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從發展脈絡看,“江右商幫”萌芽於唐,興起於宋元,定型繁榮於明清,衰弱於清中晚期。早在唐代,“江右商幫”便有了商幫的雛形——“綱”。綱是成批運輸貨物的組織,唐代的商人們走南闖北,抱團打拼,於是就有了茶綱、鹽綱、花石綱,還有之後《水滸傳》中的智取生辰綱。白居易《琵琶行》中幽怨歌女所吟的“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證明當時的茶商已經迅速發展成為一支專業的商人隊伍,而浮樑在唐代就已是茶葉集散地了,其茶葉生產和上交茶葉稅收佔全國的三分之一。除了茶葉外,漕運、瓷業、糧食等商業組織也已經悄然出現。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琵琶行》

宋元時期,江西人口暴增,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人口數量和經濟貢獻都達到了全國的十分之一。商人數量更多、規模更大,江西的商人將經營區域由運河擴展至西南邊陲、東南沿海,“江右商幫”走向成熟。元中期,江西行省商稅6.2萬餘錠,僅次於浙江、湖廣行省,居全國第三。

明代至清初,江西迎來了歷史發展的又一次高峰,伴隨著江西人口的外遷,江西的商人們以地域、行業等分類建立了各類商幫組織,修建以萬壽宮為代表的江西會館,普遍信仰許真君,對外統稱“江右商幫”,在全國各地迅速發展起來。這一時期,江西商人無論從人數、規模,還是活動範圍,均超過了前代,輝煌一時。伴隨著“江右商幫”的興盛,江西商人的足跡遍佈全國各地甚至海外,一批商業城鎮蓬勃興起,瓷器、茶葉、紙張、藥材等“江西品牌”產品享譽日盛,成為各地商人爭相囤積的奇品。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江右商幫

3

“江右商幫”的輝煌體現在哪裡?


“江右商幫”的輝煌,體現在他們走南闖北,將江西影響力擴散至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江右商幫”立足於江西大本營,在數百年中逐步向全國輻射,出現了向西南、東南、東、北幾條重要商路,形成了商業輻射網。西線是江右商人較為活躍的主要地區,隨著“江西填湖廣”人口的遷移,江右商人們近走湖南湖北,遠走雲貴川,甚至在西藏也都有江右商人的身影。在湖廣等地區,有著“無江西人不成市場”的說法。在人口稀少的雲貴川,“江右商幫”不僅帶去了商業模式,更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力和文化,較為明顯地促進了西南地區的人口增長和經濟開發。在東南,江右商人利用贛江水運和大庾嶺商道的交通優勢,通過珠江、閩江水系,滲透閩粵,甚至漂洋過海到達日本、琉球和東南亞。明代初期,饒州人程復因經商到琉球國,並被琉球國王委以重任,任國相兼左長史。廬陵歐陽修後裔歐陽雲臺,多年在日經商成為豪富,並在日本修建寺廟、建立會館。在東線和北線,江右商人縱橫於江浙,活躍於京師。清末揚州有八大鹽商,江右商就佔據了三席,撐起了揚州城的半邊天,其中吉安廬陵縣人周扶九是揚州最大鹽商,資產達5000萬兩白銀,富可敵國,是中華民國初期的中國首富。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商賈雲集的九江碼頭

“江右商幫”的輝煌,體現在成就了瓷器、紙張、茶葉等“江西製造”的歷史地位。江右商人以本地的土特產品為依託,有的在本地或本省經營,有的遠走他省從事商業貿易,在不同的領域都創造了不同的輝煌。不同地方的商人所經營的主要商品也大不一樣,於是便有了臨清藥幫、河口紙幫、吉安布幫、景德鎮瓷幫等。鉛山河口鎮的茶葉經信江、鄱陽湖、長江、漢江等水運,往北一直到達蒙古、俄羅斯,全程5000多公里,被稱為萬里茶路。在商人們的帶動引領下,廬山雲霧、遂川狗牯腦、浮樑茶、婺源綠茶及寧紅茶等茶葉都獲得過國際金獎,直到今天,江西茶葉的品質依舊為世人稱道。除茶葉外,鉛山縣的連四紙也名播天下,據史料記載,鉛山縣僅石塘鎮一地,每年產紙4500多石,其中200多石被官府收購作為奏本紙。景德鎮的瓷器聞名海內外,成為“江右商幫”的主要經營貨物。樟樹中藥市場龐大,建昌(南城)以中藥飲片炮製而著稱,“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建昌不靈”,“樟幫”與“京幫”、“川幫”並稱為全國三大藥幫,是我國中醫藥的一支重要力量。永修縣雷發達開創“樣式雷”,掌管清朝皇室建築,創造了建築設計的“燙樣”,即建築設計的模型。故宮三大殿、圓明園、頤和園、避暑山莊等皇家宮殿、苑圃和清東、西陵,均由雷氏家族設計建築,今天中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古代建築,有五分之一是“樣式雷”家族的心血,在中國建築史乃至世界建築史上濃墨重彩地寫上了一筆。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江西瓷器商人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江西茶葉商人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清代最重要的皇家建築,大多出自樣式雷之手

“江右商幫”的輝煌,帶動了一批商業城鎮的迅速崛起。在“江右商幫”內部,也因地域關係分了不少商幫,比如南昌幫、撫州幫、吉安幫、豐城幫、饒州幫等本地商幫。隨著商人們的足跡,沿著贛江商路和大庾嶺商道,明清時期的贛州、九江、袁州、建昌、撫州等地均成了有名的商業都市。一些特色型市鎮興盛崛起,如以瓷業聞名的景德鎮、以藥材加工和貿易聞名的樟樹鎮、以紙業貿易聞名的河口鎮和因轉運貿易繁榮的吳城鎮。景德鎮、河口鎮、樟樹鎮、吳城鎮人口均達到數萬人,商業活動遍及全國,在江西工商業地位舉足輕重,被稱為江西四大名鎮,其中樟樹成為聞名遐邇的“中國藥都”,景德鎮又與廣東佛山鎮、湖北漢口鎮、河南朱仙鎮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鎮。全國五大手工業中心中就有兩個位於江西,分別是景德鎮的制瓷業、鉛山的造紙業。德興、進賢、宜黃等地也分別因為冶金、制筆、夏布織造等商業的繁榮發育成商業城鎮。“江右商幫”的興盛還帶動了外省城鎮的發展。湖北重鎮漢口,幾大行業中均有江西商號,尤其是藥材業,幾乎被江西樟樹商人所壟斷。“江右商幫”足至湖南,為長沙、湘潭等地帶去了繁榮,湘西鳳凰古城成為江西商人的聚集地。“江右商幫”還帶動了西南地區商業城鎮的繁華,“滇雲地曠人稀,非江右商賈者僑居之,則不成其地”。“江右商幫”對雲貴川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


1

“江右商幫”是個什麼幫?


商幫,是指以鄉土親緣為紐帶,擁有會館辦事機構和標誌性建築的商業集團。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人隊伍日漸壯大,競爭日益激烈,各類商幫迅速崛起,全國活躍著山西商幫、安徽商幫、浙江商幫等十大商幫。江西的商幫,被稱為“江右商幫”,以其興起之早、人數之眾、分佈之廣、操業之多、滲透力之強集輝煌與榮耀於一身,稱雄中華工商業900多年,是中國古代實力最強的商幫之一。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2

“江右商幫”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從發展脈絡看,“江右商幫”萌芽於唐,興起於宋元,定型繁榮於明清,衰弱於清中晚期。早在唐代,“江右商幫”便有了商幫的雛形——“綱”。綱是成批運輸貨物的組織,唐代的商人們走南闖北,抱團打拼,於是就有了茶綱、鹽綱、花石綱,還有之後《水滸傳》中的智取生辰綱。白居易《琵琶行》中幽怨歌女所吟的“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證明當時的茶商已經迅速發展成為一支專業的商人隊伍,而浮樑在唐代就已是茶葉集散地了,其茶葉生產和上交茶葉稅收佔全國的三分之一。除了茶葉外,漕運、瓷業、糧食等商業組織也已經悄然出現。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琵琶行》

宋元時期,江西人口暴增,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人口數量和經濟貢獻都達到了全國的十分之一。商人數量更多、規模更大,江西的商人將經營區域由運河擴展至西南邊陲、東南沿海,“江右商幫”走向成熟。元中期,江西行省商稅6.2萬餘錠,僅次於浙江、湖廣行省,居全國第三。

明代至清初,江西迎來了歷史發展的又一次高峰,伴隨著江西人口的外遷,江西的商人們以地域、行業等分類建立了各類商幫組織,修建以萬壽宮為代表的江西會館,普遍信仰許真君,對外統稱“江右商幫”,在全國各地迅速發展起來。這一時期,江西商人無論從人數、規模,還是活動範圍,均超過了前代,輝煌一時。伴隨著“江右商幫”的興盛,江西商人的足跡遍佈全國各地甚至海外,一批商業城鎮蓬勃興起,瓷器、茶葉、紙張、藥材等“江西品牌”產品享譽日盛,成為各地商人爭相囤積的奇品。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江右商幫

3

“江右商幫”的輝煌體現在哪裡?


“江右商幫”的輝煌,體現在他們走南闖北,將江西影響力擴散至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江右商幫”立足於江西大本營,在數百年中逐步向全國輻射,出現了向西南、東南、東、北幾條重要商路,形成了商業輻射網。西線是江右商人較為活躍的主要地區,隨著“江西填湖廣”人口的遷移,江右商人們近走湖南湖北,遠走雲貴川,甚至在西藏也都有江右商人的身影。在湖廣等地區,有著“無江西人不成市場”的說法。在人口稀少的雲貴川,“江右商幫”不僅帶去了商業模式,更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力和文化,較為明顯地促進了西南地區的人口增長和經濟開發。在東南,江右商人利用贛江水運和大庾嶺商道的交通優勢,通過珠江、閩江水系,滲透閩粵,甚至漂洋過海到達日本、琉球和東南亞。明代初期,饒州人程復因經商到琉球國,並被琉球國王委以重任,任國相兼左長史。廬陵歐陽修後裔歐陽雲臺,多年在日經商成為豪富,並在日本修建寺廟、建立會館。在東線和北線,江右商人縱橫於江浙,活躍於京師。清末揚州有八大鹽商,江右商就佔據了三席,撐起了揚州城的半邊天,其中吉安廬陵縣人周扶九是揚州最大鹽商,資產達5000萬兩白銀,富可敵國,是中華民國初期的中國首富。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商賈雲集的九江碼頭

“江右商幫”的輝煌,體現在成就了瓷器、紙張、茶葉等“江西製造”的歷史地位。江右商人以本地的土特產品為依託,有的在本地或本省經營,有的遠走他省從事商業貿易,在不同的領域都創造了不同的輝煌。不同地方的商人所經營的主要商品也大不一樣,於是便有了臨清藥幫、河口紙幫、吉安布幫、景德鎮瓷幫等。鉛山河口鎮的茶葉經信江、鄱陽湖、長江、漢江等水運,往北一直到達蒙古、俄羅斯,全程5000多公里,被稱為萬里茶路。在商人們的帶動引領下,廬山雲霧、遂川狗牯腦、浮樑茶、婺源綠茶及寧紅茶等茶葉都獲得過國際金獎,直到今天,江西茶葉的品質依舊為世人稱道。除茶葉外,鉛山縣的連四紙也名播天下,據史料記載,鉛山縣僅石塘鎮一地,每年產紙4500多石,其中200多石被官府收購作為奏本紙。景德鎮的瓷器聞名海內外,成為“江右商幫”的主要經營貨物。樟樹中藥市場龐大,建昌(南城)以中藥飲片炮製而著稱,“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建昌不靈”,“樟幫”與“京幫”、“川幫”並稱為全國三大藥幫,是我國中醫藥的一支重要力量。永修縣雷發達開創“樣式雷”,掌管清朝皇室建築,創造了建築設計的“燙樣”,即建築設計的模型。故宮三大殿、圓明園、頤和園、避暑山莊等皇家宮殿、苑圃和清東、西陵,均由雷氏家族設計建築,今天中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古代建築,有五分之一是“樣式雷”家族的心血,在中國建築史乃至世界建築史上濃墨重彩地寫上了一筆。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江西瓷器商人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江西茶葉商人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清代最重要的皇家建築,大多出自樣式雷之手

“江右商幫”的輝煌,帶動了一批商業城鎮的迅速崛起。在“江右商幫”內部,也因地域關係分了不少商幫,比如南昌幫、撫州幫、吉安幫、豐城幫、饒州幫等本地商幫。隨著商人們的足跡,沿著贛江商路和大庾嶺商道,明清時期的贛州、九江、袁州、建昌、撫州等地均成了有名的商業都市。一些特色型市鎮興盛崛起,如以瓷業聞名的景德鎮、以藥材加工和貿易聞名的樟樹鎮、以紙業貿易聞名的河口鎮和因轉運貿易繁榮的吳城鎮。景德鎮、河口鎮、樟樹鎮、吳城鎮人口均達到數萬人,商業活動遍及全國,在江西工商業地位舉足輕重,被稱為江西四大名鎮,其中樟樹成為聞名遐邇的“中國藥都”,景德鎮又與廣東佛山鎮、湖北漢口鎮、河南朱仙鎮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鎮。全國五大手工業中心中就有兩個位於江西,分別是景德鎮的制瓷業、鉛山的造紙業。德興、進賢、宜黃等地也分別因為冶金、制筆、夏布織造等商業的繁榮發育成商業城鎮。“江右商幫”的興盛還帶動了外省城鎮的發展。湖北重鎮漢口,幾大行業中均有江西商號,尤其是藥材業,幾乎被江西樟樹商人所壟斷。“江右商幫”足至湖南,為長沙、湘潭等地帶去了繁榮,湘西鳳凰古城成為江西商人的聚集地。“江右商幫”還帶動了西南地區商業城鎮的繁華,“滇雲地曠人稀,非江右商賈者僑居之,則不成其地”。“江右商幫”對雲貴川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江右商幫”的輝煌,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江西文化的繁榮。“江右商幫”熱衷於回饋家鄉,普遍存在著樂善好施的義舉。在一些江右富商的總投資中,社會公益投資佔有很大比重。據統計,江右商用於興私塾、辦書院、助科舉、救災賑荒、修橋鋪路等社會性投資佔其投資總量的70%以上。在江右商的鼎力支持下,教育得以發展,學田得以收租,江西的書院數量和規模居全國之冠,文化大幅進步,在文學、藝術、宗教、科技等領域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


1

“江右商幫”是個什麼幫?


商幫,是指以鄉土親緣為紐帶,擁有會館辦事機構和標誌性建築的商業集團。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人隊伍日漸壯大,競爭日益激烈,各類商幫迅速崛起,全國活躍著山西商幫、安徽商幫、浙江商幫等十大商幫。江西的商幫,被稱為“江右商幫”,以其興起之早、人數之眾、分佈之廣、操業之多、滲透力之強集輝煌與榮耀於一身,稱雄中華工商業900多年,是中國古代實力最強的商幫之一。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2

“江右商幫”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從發展脈絡看,“江右商幫”萌芽於唐,興起於宋元,定型繁榮於明清,衰弱於清中晚期。早在唐代,“江右商幫”便有了商幫的雛形——“綱”。綱是成批運輸貨物的組織,唐代的商人們走南闖北,抱團打拼,於是就有了茶綱、鹽綱、花石綱,還有之後《水滸傳》中的智取生辰綱。白居易《琵琶行》中幽怨歌女所吟的“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證明當時的茶商已經迅速發展成為一支專業的商人隊伍,而浮樑在唐代就已是茶葉集散地了,其茶葉生產和上交茶葉稅收佔全國的三分之一。除了茶葉外,漕運、瓷業、糧食等商業組織也已經悄然出現。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琵琶行》

宋元時期,江西人口暴增,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人口數量和經濟貢獻都達到了全國的十分之一。商人數量更多、規模更大,江西的商人將經營區域由運河擴展至西南邊陲、東南沿海,“江右商幫”走向成熟。元中期,江西行省商稅6.2萬餘錠,僅次於浙江、湖廣行省,居全國第三。

明代至清初,江西迎來了歷史發展的又一次高峰,伴隨著江西人口的外遷,江西的商人們以地域、行業等分類建立了各類商幫組織,修建以萬壽宮為代表的江西會館,普遍信仰許真君,對外統稱“江右商幫”,在全國各地迅速發展起來。這一時期,江西商人無論從人數、規模,還是活動範圍,均超過了前代,輝煌一時。伴隨著“江右商幫”的興盛,江西商人的足跡遍佈全國各地甚至海外,一批商業城鎮蓬勃興起,瓷器、茶葉、紙張、藥材等“江西品牌”產品享譽日盛,成為各地商人爭相囤積的奇品。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江右商幫

3

“江右商幫”的輝煌體現在哪裡?


“江右商幫”的輝煌,體現在他們走南闖北,將江西影響力擴散至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江右商幫”立足於江西大本營,在數百年中逐步向全國輻射,出現了向西南、東南、東、北幾條重要商路,形成了商業輻射網。西線是江右商人較為活躍的主要地區,隨著“江西填湖廣”人口的遷移,江右商人們近走湖南湖北,遠走雲貴川,甚至在西藏也都有江右商人的身影。在湖廣等地區,有著“無江西人不成市場”的說法。在人口稀少的雲貴川,“江右商幫”不僅帶去了商業模式,更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力和文化,較為明顯地促進了西南地區的人口增長和經濟開發。在東南,江右商人利用贛江水運和大庾嶺商道的交通優勢,通過珠江、閩江水系,滲透閩粵,甚至漂洋過海到達日本、琉球和東南亞。明代初期,饒州人程復因經商到琉球國,並被琉球國王委以重任,任國相兼左長史。廬陵歐陽修後裔歐陽雲臺,多年在日經商成為豪富,並在日本修建寺廟、建立會館。在東線和北線,江右商人縱橫於江浙,活躍於京師。清末揚州有八大鹽商,江右商就佔據了三席,撐起了揚州城的半邊天,其中吉安廬陵縣人周扶九是揚州最大鹽商,資產達5000萬兩白銀,富可敵國,是中華民國初期的中國首富。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商賈雲集的九江碼頭

“江右商幫”的輝煌,體現在成就了瓷器、紙張、茶葉等“江西製造”的歷史地位。江右商人以本地的土特產品為依託,有的在本地或本省經營,有的遠走他省從事商業貿易,在不同的領域都創造了不同的輝煌。不同地方的商人所經營的主要商品也大不一樣,於是便有了臨清藥幫、河口紙幫、吉安布幫、景德鎮瓷幫等。鉛山河口鎮的茶葉經信江、鄱陽湖、長江、漢江等水運,往北一直到達蒙古、俄羅斯,全程5000多公里,被稱為萬里茶路。在商人們的帶動引領下,廬山雲霧、遂川狗牯腦、浮樑茶、婺源綠茶及寧紅茶等茶葉都獲得過國際金獎,直到今天,江西茶葉的品質依舊為世人稱道。除茶葉外,鉛山縣的連四紙也名播天下,據史料記載,鉛山縣僅石塘鎮一地,每年產紙4500多石,其中200多石被官府收購作為奏本紙。景德鎮的瓷器聞名海內外,成為“江右商幫”的主要經營貨物。樟樹中藥市場龐大,建昌(南城)以中藥飲片炮製而著稱,“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建昌不靈”,“樟幫”與“京幫”、“川幫”並稱為全國三大藥幫,是我國中醫藥的一支重要力量。永修縣雷發達開創“樣式雷”,掌管清朝皇室建築,創造了建築設計的“燙樣”,即建築設計的模型。故宮三大殿、圓明園、頤和園、避暑山莊等皇家宮殿、苑圃和清東、西陵,均由雷氏家族設計建築,今天中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古代建築,有五分之一是“樣式雷”家族的心血,在中國建築史乃至世界建築史上濃墨重彩地寫上了一筆。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江西瓷器商人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江西茶葉商人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清代最重要的皇家建築,大多出自樣式雷之手

“江右商幫”的輝煌,帶動了一批商業城鎮的迅速崛起。在“江右商幫”內部,也因地域關係分了不少商幫,比如南昌幫、撫州幫、吉安幫、豐城幫、饒州幫等本地商幫。隨著商人們的足跡,沿著贛江商路和大庾嶺商道,明清時期的贛州、九江、袁州、建昌、撫州等地均成了有名的商業都市。一些特色型市鎮興盛崛起,如以瓷業聞名的景德鎮、以藥材加工和貿易聞名的樟樹鎮、以紙業貿易聞名的河口鎮和因轉運貿易繁榮的吳城鎮。景德鎮、河口鎮、樟樹鎮、吳城鎮人口均達到數萬人,商業活動遍及全國,在江西工商業地位舉足輕重,被稱為江西四大名鎮,其中樟樹成為聞名遐邇的“中國藥都”,景德鎮又與廣東佛山鎮、湖北漢口鎮、河南朱仙鎮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鎮。全國五大手工業中心中就有兩個位於江西,分別是景德鎮的制瓷業、鉛山的造紙業。德興、進賢、宜黃等地也分別因為冶金、制筆、夏布織造等商業的繁榮發育成商業城鎮。“江右商幫”的興盛還帶動了外省城鎮的發展。湖北重鎮漢口,幾大行業中均有江西商號,尤其是藥材業,幾乎被江西樟樹商人所壟斷。“江右商幫”足至湖南,為長沙、湘潭等地帶去了繁榮,湘西鳳凰古城成為江西商人的聚集地。“江右商幫”還帶動了西南地區商業城鎮的繁華,“滇雲地曠人稀,非江右商賈者僑居之,則不成其地”。“江右商幫”對雲貴川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江右商幫”的輝煌,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江西文化的繁榮。“江右商幫”熱衷於回饋家鄉,普遍存在著樂善好施的義舉。在一些江右富商的總投資中,社會公益投資佔有很大比重。據統計,江右商用於興私塾、辦書院、助科舉、救災賑荒、修橋鋪路等社會性投資佔其投資總量的70%以上。在江右商的鼎力支持下,教育得以發展,學田得以收租,江西的書院數量和規模居全國之冠,文化大幅進步,在文學、藝術、宗教、科技等領域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鵝湖書院

遍佈全國的萬壽宮,是“江右商幫”輝煌的重要標誌。江西商人建立的會館,一般都稱呼其為萬壽宮。伴隨著“江右商幫”的足跡走向全國,萬壽宮也在各地廣泛興建。哪裡有江西移民,哪裡就有江西商人,哪裡有江西商人,哪裡就有萬壽宮。除了聯誼鄉情、團結互助、維護利益、協調關係外,萬壽宮還具有同鄉會、商會的功能。萬壽宮內祭祀的許真君及其他神靈,則是江西商人們的精神寄託。據統計,明代江西會館佔北京會館總數的34%,居各省之首。在南方,江西會館佔湖南地區會館總數的46%,佔雲南地區會館總數的38%,佔貴州地區的34%。伴隨著“江右商幫”走向國外,萬壽宮也修建到了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各國,最多時,達到了1500多座,成為江西的象徵。

"


1

“江右商幫”是個什麼幫?


商幫,是指以鄉土親緣為紐帶,擁有會館辦事機構和標誌性建築的商業集團。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人隊伍日漸壯大,競爭日益激烈,各類商幫迅速崛起,全國活躍著山西商幫、安徽商幫、浙江商幫等十大商幫。江西的商幫,被稱為“江右商幫”,以其興起之早、人數之眾、分佈之廣、操業之多、滲透力之強集輝煌與榮耀於一身,稱雄中華工商業900多年,是中國古代實力最強的商幫之一。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2

“江右商幫”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從發展脈絡看,“江右商幫”萌芽於唐,興起於宋元,定型繁榮於明清,衰弱於清中晚期。早在唐代,“江右商幫”便有了商幫的雛形——“綱”。綱是成批運輸貨物的組織,唐代的商人們走南闖北,抱團打拼,於是就有了茶綱、鹽綱、花石綱,還有之後《水滸傳》中的智取生辰綱。白居易《琵琶行》中幽怨歌女所吟的“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證明當時的茶商已經迅速發展成為一支專業的商人隊伍,而浮樑在唐代就已是茶葉集散地了,其茶葉生產和上交茶葉稅收佔全國的三分之一。除了茶葉外,漕運、瓷業、糧食等商業組織也已經悄然出現。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琵琶行》

宋元時期,江西人口暴增,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人口數量和經濟貢獻都達到了全國的十分之一。商人數量更多、規模更大,江西的商人將經營區域由運河擴展至西南邊陲、東南沿海,“江右商幫”走向成熟。元中期,江西行省商稅6.2萬餘錠,僅次於浙江、湖廣行省,居全國第三。

明代至清初,江西迎來了歷史發展的又一次高峰,伴隨著江西人口的外遷,江西的商人們以地域、行業等分類建立了各類商幫組織,修建以萬壽宮為代表的江西會館,普遍信仰許真君,對外統稱“江右商幫”,在全國各地迅速發展起來。這一時期,江西商人無論從人數、規模,還是活動範圍,均超過了前代,輝煌一時。伴隨著“江右商幫”的興盛,江西商人的足跡遍佈全國各地甚至海外,一批商業城鎮蓬勃興起,瓷器、茶葉、紙張、藥材等“江西品牌”產品享譽日盛,成為各地商人爭相囤積的奇品。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江右商幫

3

“江右商幫”的輝煌體現在哪裡?


“江右商幫”的輝煌,體現在他們走南闖北,將江西影響力擴散至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江右商幫”立足於江西大本營,在數百年中逐步向全國輻射,出現了向西南、東南、東、北幾條重要商路,形成了商業輻射網。西線是江右商人較為活躍的主要地區,隨著“江西填湖廣”人口的遷移,江右商人們近走湖南湖北,遠走雲貴川,甚至在西藏也都有江右商人的身影。在湖廣等地區,有著“無江西人不成市場”的說法。在人口稀少的雲貴川,“江右商幫”不僅帶去了商業模式,更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力和文化,較為明顯地促進了西南地區的人口增長和經濟開發。在東南,江右商人利用贛江水運和大庾嶺商道的交通優勢,通過珠江、閩江水系,滲透閩粵,甚至漂洋過海到達日本、琉球和東南亞。明代初期,饒州人程復因經商到琉球國,並被琉球國王委以重任,任國相兼左長史。廬陵歐陽修後裔歐陽雲臺,多年在日經商成為豪富,並在日本修建寺廟、建立會館。在東線和北線,江右商人縱橫於江浙,活躍於京師。清末揚州有八大鹽商,江右商就佔據了三席,撐起了揚州城的半邊天,其中吉安廬陵縣人周扶九是揚州最大鹽商,資產達5000萬兩白銀,富可敵國,是中華民國初期的中國首富。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商賈雲集的九江碼頭

“江右商幫”的輝煌,體現在成就了瓷器、紙張、茶葉等“江西製造”的歷史地位。江右商人以本地的土特產品為依託,有的在本地或本省經營,有的遠走他省從事商業貿易,在不同的領域都創造了不同的輝煌。不同地方的商人所經營的主要商品也大不一樣,於是便有了臨清藥幫、河口紙幫、吉安布幫、景德鎮瓷幫等。鉛山河口鎮的茶葉經信江、鄱陽湖、長江、漢江等水運,往北一直到達蒙古、俄羅斯,全程5000多公里,被稱為萬里茶路。在商人們的帶動引領下,廬山雲霧、遂川狗牯腦、浮樑茶、婺源綠茶及寧紅茶等茶葉都獲得過國際金獎,直到今天,江西茶葉的品質依舊為世人稱道。除茶葉外,鉛山縣的連四紙也名播天下,據史料記載,鉛山縣僅石塘鎮一地,每年產紙4500多石,其中200多石被官府收購作為奏本紙。景德鎮的瓷器聞名海內外,成為“江右商幫”的主要經營貨物。樟樹中藥市場龐大,建昌(南城)以中藥飲片炮製而著稱,“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建昌不靈”,“樟幫”與“京幫”、“川幫”並稱為全國三大藥幫,是我國中醫藥的一支重要力量。永修縣雷發達開創“樣式雷”,掌管清朝皇室建築,創造了建築設計的“燙樣”,即建築設計的模型。故宮三大殿、圓明園、頤和園、避暑山莊等皇家宮殿、苑圃和清東、西陵,均由雷氏家族設計建築,今天中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古代建築,有五分之一是“樣式雷”家族的心血,在中國建築史乃至世界建築史上濃墨重彩地寫上了一筆。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江西瓷器商人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江西茶葉商人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清代最重要的皇家建築,大多出自樣式雷之手

“江右商幫”的輝煌,帶動了一批商業城鎮的迅速崛起。在“江右商幫”內部,也因地域關係分了不少商幫,比如南昌幫、撫州幫、吉安幫、豐城幫、饒州幫等本地商幫。隨著商人們的足跡,沿著贛江商路和大庾嶺商道,明清時期的贛州、九江、袁州、建昌、撫州等地均成了有名的商業都市。一些特色型市鎮興盛崛起,如以瓷業聞名的景德鎮、以藥材加工和貿易聞名的樟樹鎮、以紙業貿易聞名的河口鎮和因轉運貿易繁榮的吳城鎮。景德鎮、河口鎮、樟樹鎮、吳城鎮人口均達到數萬人,商業活動遍及全國,在江西工商業地位舉足輕重,被稱為江西四大名鎮,其中樟樹成為聞名遐邇的“中國藥都”,景德鎮又與廣東佛山鎮、湖北漢口鎮、河南朱仙鎮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鎮。全國五大手工業中心中就有兩個位於江西,分別是景德鎮的制瓷業、鉛山的造紙業。德興、進賢、宜黃等地也分別因為冶金、制筆、夏布織造等商業的繁榮發育成商業城鎮。“江右商幫”的興盛還帶動了外省城鎮的發展。湖北重鎮漢口,幾大行業中均有江西商號,尤其是藥材業,幾乎被江西樟樹商人所壟斷。“江右商幫”足至湖南,為長沙、湘潭等地帶去了繁榮,湘西鳳凰古城成為江西商人的聚集地。“江右商幫”還帶動了西南地區商業城鎮的繁華,“滇雲地曠人稀,非江右商賈者僑居之,則不成其地”。“江右商幫”對雲貴川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江右商幫”的輝煌,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江西文化的繁榮。“江右商幫”熱衷於回饋家鄉,普遍存在著樂善好施的義舉。在一些江右富商的總投資中,社會公益投資佔有很大比重。據統計,江右商用於興私塾、辦書院、助科舉、救災賑荒、修橋鋪路等社會性投資佔其投資總量的70%以上。在江右商的鼎力支持下,教育得以發展,學田得以收租,江西的書院數量和規模居全國之冠,文化大幅進步,在文學、藝術、宗教、科技等領域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鵝湖書院

遍佈全國的萬壽宮,是“江右商幫”輝煌的重要標誌。江西商人建立的會館,一般都稱呼其為萬壽宮。伴隨著“江右商幫”的足跡走向全國,萬壽宮也在各地廣泛興建。哪裡有江西移民,哪裡就有江西商人,哪裡有江西商人,哪裡就有萬壽宮。除了聯誼鄉情、團結互助、維護利益、協調關係外,萬壽宮還具有同鄉會、商會的功能。萬壽宮內祭祀的許真君及其他神靈,則是江西商人們的精神寄託。據統計,明代江西會館佔北京會館總數的34%,居各省之首。在南方,江西會館佔湖南地區會館總數的46%,佔雲南地區會館總數的38%,佔貴州地區的34%。伴隨著“江右商幫”走向國外,萬壽宮也修建到了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各國,最多時,達到了1500多座,成為江西的象徵。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貴州省鎮遠縣萬壽宮

4

“江右商幫”為何能迅速崛起?


一是經濟發展。得益於經濟中心的南移和政治中心的東移,自唐朝開始,江南地區經濟就有了較快發展,到兩宋時期,江西成為全國經濟發展的領先地區,其物產之豐在全國名列前茅。在基本滿足本地區需要外,還可以有剩餘的手工業品和農副產品供給外地市場。江西經濟的發展為“江右商幫”的輝煌提供了前提和基礎,“江右商幫”便在這樣的基礎上經營商業,積累資本,形成商幫。

二是交通優勢。江西“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自古在區位和交通上就佔據著重要地位。形成了以鄱陽湖為中心,以贛江、撫河、信江、修河、饒河等河流為脈絡,以周邊地區陸路交通為輔助,與水路一道,構成江西完整的水陸交通網。尤其是梅嶺(大庾嶺)古道的修建,打通了運河-長江-贛江-珠江的黃金水上貿易通道。江西與周邊來往密切,為商幫的發展提供了極大地交通便利。


"


1

“江右商幫”是個什麼幫?


商幫,是指以鄉土親緣為紐帶,擁有會館辦事機構和標誌性建築的商業集團。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人隊伍日漸壯大,競爭日益激烈,各類商幫迅速崛起,全國活躍著山西商幫、安徽商幫、浙江商幫等十大商幫。江西的商幫,被稱為“江右商幫”,以其興起之早、人數之眾、分佈之廣、操業之多、滲透力之強集輝煌與榮耀於一身,稱雄中華工商業900多年,是中國古代實力最強的商幫之一。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2

“江右商幫”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從發展脈絡看,“江右商幫”萌芽於唐,興起於宋元,定型繁榮於明清,衰弱於清中晚期。早在唐代,“江右商幫”便有了商幫的雛形——“綱”。綱是成批運輸貨物的組織,唐代的商人們走南闖北,抱團打拼,於是就有了茶綱、鹽綱、花石綱,還有之後《水滸傳》中的智取生辰綱。白居易《琵琶行》中幽怨歌女所吟的“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證明當時的茶商已經迅速發展成為一支專業的商人隊伍,而浮樑在唐代就已是茶葉集散地了,其茶葉生產和上交茶葉稅收佔全國的三分之一。除了茶葉外,漕運、瓷業、糧食等商業組織也已經悄然出現。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琵琶行》

宋元時期,江西人口暴增,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人口數量和經濟貢獻都達到了全國的十分之一。商人數量更多、規模更大,江西的商人將經營區域由運河擴展至西南邊陲、東南沿海,“江右商幫”走向成熟。元中期,江西行省商稅6.2萬餘錠,僅次於浙江、湖廣行省,居全國第三。

明代至清初,江西迎來了歷史發展的又一次高峰,伴隨著江西人口的外遷,江西的商人們以地域、行業等分類建立了各類商幫組織,修建以萬壽宮為代表的江西會館,普遍信仰許真君,對外統稱“江右商幫”,在全國各地迅速發展起來。這一時期,江西商人無論從人數、規模,還是活動範圍,均超過了前代,輝煌一時。伴隨著“江右商幫”的興盛,江西商人的足跡遍佈全國各地甚至海外,一批商業城鎮蓬勃興起,瓷器、茶葉、紙張、藥材等“江西品牌”產品享譽日盛,成為各地商人爭相囤積的奇品。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江右商幫

3

“江右商幫”的輝煌體現在哪裡?


“江右商幫”的輝煌,體現在他們走南闖北,將江西影響力擴散至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江右商幫”立足於江西大本營,在數百年中逐步向全國輻射,出現了向西南、東南、東、北幾條重要商路,形成了商業輻射網。西線是江右商人較為活躍的主要地區,隨著“江西填湖廣”人口的遷移,江右商人們近走湖南湖北,遠走雲貴川,甚至在西藏也都有江右商人的身影。在湖廣等地區,有著“無江西人不成市場”的說法。在人口稀少的雲貴川,“江右商幫”不僅帶去了商業模式,更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力和文化,較為明顯地促進了西南地區的人口增長和經濟開發。在東南,江右商人利用贛江水運和大庾嶺商道的交通優勢,通過珠江、閩江水系,滲透閩粵,甚至漂洋過海到達日本、琉球和東南亞。明代初期,饒州人程復因經商到琉球國,並被琉球國王委以重任,任國相兼左長史。廬陵歐陽修後裔歐陽雲臺,多年在日經商成為豪富,並在日本修建寺廟、建立會館。在東線和北線,江右商人縱橫於江浙,活躍於京師。清末揚州有八大鹽商,江右商就佔據了三席,撐起了揚州城的半邊天,其中吉安廬陵縣人周扶九是揚州最大鹽商,資產達5000萬兩白銀,富可敵國,是中華民國初期的中國首富。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商賈雲集的九江碼頭

“江右商幫”的輝煌,體現在成就了瓷器、紙張、茶葉等“江西製造”的歷史地位。江右商人以本地的土特產品為依託,有的在本地或本省經營,有的遠走他省從事商業貿易,在不同的領域都創造了不同的輝煌。不同地方的商人所經營的主要商品也大不一樣,於是便有了臨清藥幫、河口紙幫、吉安布幫、景德鎮瓷幫等。鉛山河口鎮的茶葉經信江、鄱陽湖、長江、漢江等水運,往北一直到達蒙古、俄羅斯,全程5000多公里,被稱為萬里茶路。在商人們的帶動引領下,廬山雲霧、遂川狗牯腦、浮樑茶、婺源綠茶及寧紅茶等茶葉都獲得過國際金獎,直到今天,江西茶葉的品質依舊為世人稱道。除茶葉外,鉛山縣的連四紙也名播天下,據史料記載,鉛山縣僅石塘鎮一地,每年產紙4500多石,其中200多石被官府收購作為奏本紙。景德鎮的瓷器聞名海內外,成為“江右商幫”的主要經營貨物。樟樹中藥市場龐大,建昌(南城)以中藥飲片炮製而著稱,“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建昌不靈”,“樟幫”與“京幫”、“川幫”並稱為全國三大藥幫,是我國中醫藥的一支重要力量。永修縣雷發達開創“樣式雷”,掌管清朝皇室建築,創造了建築設計的“燙樣”,即建築設計的模型。故宮三大殿、圓明園、頤和園、避暑山莊等皇家宮殿、苑圃和清東、西陵,均由雷氏家族設計建築,今天中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古代建築,有五分之一是“樣式雷”家族的心血,在中國建築史乃至世界建築史上濃墨重彩地寫上了一筆。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江西瓷器商人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江西茶葉商人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清代最重要的皇家建築,大多出自樣式雷之手

“江右商幫”的輝煌,帶動了一批商業城鎮的迅速崛起。在“江右商幫”內部,也因地域關係分了不少商幫,比如南昌幫、撫州幫、吉安幫、豐城幫、饒州幫等本地商幫。隨著商人們的足跡,沿著贛江商路和大庾嶺商道,明清時期的贛州、九江、袁州、建昌、撫州等地均成了有名的商業都市。一些特色型市鎮興盛崛起,如以瓷業聞名的景德鎮、以藥材加工和貿易聞名的樟樹鎮、以紙業貿易聞名的河口鎮和因轉運貿易繁榮的吳城鎮。景德鎮、河口鎮、樟樹鎮、吳城鎮人口均達到數萬人,商業活動遍及全國,在江西工商業地位舉足輕重,被稱為江西四大名鎮,其中樟樹成為聞名遐邇的“中國藥都”,景德鎮又與廣東佛山鎮、湖北漢口鎮、河南朱仙鎮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鎮。全國五大手工業中心中就有兩個位於江西,分別是景德鎮的制瓷業、鉛山的造紙業。德興、進賢、宜黃等地也分別因為冶金、制筆、夏布織造等商業的繁榮發育成商業城鎮。“江右商幫”的興盛還帶動了外省城鎮的發展。湖北重鎮漢口,幾大行業中均有江西商號,尤其是藥材業,幾乎被江西樟樹商人所壟斷。“江右商幫”足至湖南,為長沙、湘潭等地帶去了繁榮,湘西鳳凰古城成為江西商人的聚集地。“江右商幫”還帶動了西南地區商業城鎮的繁華,“滇雲地曠人稀,非江右商賈者僑居之,則不成其地”。“江右商幫”對雲貴川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江右商幫”的輝煌,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江西文化的繁榮。“江右商幫”熱衷於回饋家鄉,普遍存在著樂善好施的義舉。在一些江右富商的總投資中,社會公益投資佔有很大比重。據統計,江右商用於興私塾、辦書院、助科舉、救災賑荒、修橋鋪路等社會性投資佔其投資總量的70%以上。在江右商的鼎力支持下,教育得以發展,學田得以收租,江西的書院數量和規模居全國之冠,文化大幅進步,在文學、藝術、宗教、科技等領域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鵝湖書院

遍佈全國的萬壽宮,是“江右商幫”輝煌的重要標誌。江西商人建立的會館,一般都稱呼其為萬壽宮。伴隨著“江右商幫”的足跡走向全國,萬壽宮也在各地廣泛興建。哪裡有江西移民,哪裡就有江西商人,哪裡有江西商人,哪裡就有萬壽宮。除了聯誼鄉情、團結互助、維護利益、協調關係外,萬壽宮還具有同鄉會、商會的功能。萬壽宮內祭祀的許真君及其他神靈,則是江西商人們的精神寄託。據統計,明代江西會館佔北京會館總數的34%,居各省之首。在南方,江西會館佔湖南地區會館總數的46%,佔雲南地區會館總數的38%,佔貴州地區的34%。伴隨著“江右商幫”走向國外,萬壽宮也修建到了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各國,最多時,達到了1500多座,成為江西的象徵。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貴州省鎮遠縣萬壽宮

4

“江右商幫”為何能迅速崛起?


一是經濟發展。得益於經濟中心的南移和政治中心的東移,自唐朝開始,江南地區經濟就有了較快發展,到兩宋時期,江西成為全國經濟發展的領先地區,其物產之豐在全國名列前茅。在基本滿足本地區需要外,還可以有剩餘的手工業品和農副產品供給外地市場。江西經濟的發展為“江右商幫”的輝煌提供了前提和基礎,“江右商幫”便在這樣的基礎上經營商業,積累資本,形成商幫。

二是交通優勢。江西“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自古在區位和交通上就佔據著重要地位。形成了以鄱陽湖為中心,以贛江、撫河、信江、修河、饒河等河流為脈絡,以周邊地區陸路交通為輔助,與水路一道,構成江西完整的水陸交通網。尤其是梅嶺(大庾嶺)古道的修建,打通了運河-長江-贛江-珠江的黃金水上貿易通道。江西與周邊來往密切,為商幫的發展提供了極大地交通便利。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三是贛人性格。江西商人多系家境貧寒的農家子弟,自幼養成了吃苦耐勞的品格。在從商的過程中,他們吃苦耐勞、艱苦創業、不避艱險、勤儉持家,極具草根色彩。湖南人說江西商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我們可以想象,在連綿陰雨中,年輕的江西小夥背起行囊,撐起雨傘,告別家人,為生計一人獨闖天涯。運氣好的,年老之時榮歸故里;更多的則是慘淡經營漂泊異鄉。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江右商幫”遵守誠實守信、以義取利的理念,也為商幫的壯大積累了口碑。他們不賣假貨、劣貨,不抬高物價、欺行霸市,而且還遵守儒家的道德規範,提出了“和氣生財,公平待客”等一系列道德要求。

四是人口流動。中國歷史上有三次北人南遷,每一次都有大量人口流入江西。北宋徽宗年間,江西地區人口446萬餘人,在全國領先。元代初期,江西地區人口占全國的23%。明代初期,在群眾自發流動的基礎上,政府組織了大規模的移民,形成了著名的“江西填湖廣”的大遷徙。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刺激了商業的發展,直接導致了“江右商幫”的發展和繁榮。

5

“江右商幫”的不足在哪裡?


輝煌之下,難掩“江右商幫”的不足,和晉商、徽商相比,江右商總是小打小鬧,見好就收,散而不強,知足常樂,缺少商業領軍人物。歸結原因,一是重詩書而輕商業。江西是文章節義之邦,儒家思想深厚,贛人大都堅守著“耕讀為本,詩書持家”的傳統價值觀,重官輕商,缺乏逐利進取的商業精神。即使自己小有成功,也要訂立家規,不準子孫後代經商,必須埋頭讀書考取功名。二是重小本經營輕創新精神。滿足於小本經營,稍有成就便心滿意足。不思進取,怯懦內向,怕為人先。謹小慎微,不輕易露富。彼此之間,猜忌內鬥,不希望他人做大做強。經營商品品種單一,低水平競爭,缺少自身特色。三是重回饋社會輕資本積累。“江右商幫”資本相當分散,積累嚴重不足。有了商業利潤後,大部分用於投資社會和生活需要,包括建祠修譜,增置田產,辦學助讀,修路蓋房。而用於擴大再生產的極少,影響了江右商的商業資本轉向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鴉片戰爭後,伴隨著外敵入侵,加之太平天國戰爭和交通條件的變化,“江右商幫”逐步走向衰落。

隨著歷史的推進,江右商被冠以新稱謂“贛商”。新一代贛商埋頭苦幹,搶抓機遇,湧現出一批傑出代表和優秀企業。比如資源型企業江銅集團、江鎢集團、贛南稀土,農業企業正邦集團、雙胞胎、煌上煌,醫藥企業濟民可信、江中集團、仁和藥業,科技企業晶科能源、泰豪科技,文化旅遊企業江西出版集團、江西旅遊集團、綠滋餚等等。但與廣東、江蘇、浙江等發達地區或者與周邊湖北、湖南相比,依然有著較大的差距。我們一定要認清形勢,埋頭苦幹,把握機遇,綠色崛起,再造贛商的新輝煌!


"


1

“江右商幫”是個什麼幫?


商幫,是指以鄉土親緣為紐帶,擁有會館辦事機構和標誌性建築的商業集團。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人隊伍日漸壯大,競爭日益激烈,各類商幫迅速崛起,全國活躍著山西商幫、安徽商幫、浙江商幫等十大商幫。江西的商幫,被稱為“江右商幫”,以其興起之早、人數之眾、分佈之廣、操業之多、滲透力之強集輝煌與榮耀於一身,稱雄中華工商業900多年,是中國古代實力最強的商幫之一。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2

“江右商幫”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從發展脈絡看,“江右商幫”萌芽於唐,興起於宋元,定型繁榮於明清,衰弱於清中晚期。早在唐代,“江右商幫”便有了商幫的雛形——“綱”。綱是成批運輸貨物的組織,唐代的商人們走南闖北,抱團打拼,於是就有了茶綱、鹽綱、花石綱,還有之後《水滸傳》中的智取生辰綱。白居易《琵琶行》中幽怨歌女所吟的“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證明當時的茶商已經迅速發展成為一支專業的商人隊伍,而浮樑在唐代就已是茶葉集散地了,其茶葉生產和上交茶葉稅收佔全國的三分之一。除了茶葉外,漕運、瓷業、糧食等商業組織也已經悄然出現。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琵琶行》

宋元時期,江西人口暴增,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人口數量和經濟貢獻都達到了全國的十分之一。商人數量更多、規模更大,江西的商人將經營區域由運河擴展至西南邊陲、東南沿海,“江右商幫”走向成熟。元中期,江西行省商稅6.2萬餘錠,僅次於浙江、湖廣行省,居全國第三。

明代至清初,江西迎來了歷史發展的又一次高峰,伴隨著江西人口的外遷,江西的商人們以地域、行業等分類建立了各類商幫組織,修建以萬壽宮為代表的江西會館,普遍信仰許真君,對外統稱“江右商幫”,在全國各地迅速發展起來。這一時期,江西商人無論從人數、規模,還是活動範圍,均超過了前代,輝煌一時。伴隨著“江右商幫”的興盛,江西商人的足跡遍佈全國各地甚至海外,一批商業城鎮蓬勃興起,瓷器、茶葉、紙張、藥材等“江西品牌”產品享譽日盛,成為各地商人爭相囤積的奇品。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江右商幫

3

“江右商幫”的輝煌體現在哪裡?


“江右商幫”的輝煌,體現在他們走南闖北,將江西影響力擴散至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江右商幫”立足於江西大本營,在數百年中逐步向全國輻射,出現了向西南、東南、東、北幾條重要商路,形成了商業輻射網。西線是江右商人較為活躍的主要地區,隨著“江西填湖廣”人口的遷移,江右商人們近走湖南湖北,遠走雲貴川,甚至在西藏也都有江右商人的身影。在湖廣等地區,有著“無江西人不成市場”的說法。在人口稀少的雲貴川,“江右商幫”不僅帶去了商業模式,更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力和文化,較為明顯地促進了西南地區的人口增長和經濟開發。在東南,江右商人利用贛江水運和大庾嶺商道的交通優勢,通過珠江、閩江水系,滲透閩粵,甚至漂洋過海到達日本、琉球和東南亞。明代初期,饒州人程復因經商到琉球國,並被琉球國王委以重任,任國相兼左長史。廬陵歐陽修後裔歐陽雲臺,多年在日經商成為豪富,並在日本修建寺廟、建立會館。在東線和北線,江右商人縱橫於江浙,活躍於京師。清末揚州有八大鹽商,江右商就佔據了三席,撐起了揚州城的半邊天,其中吉安廬陵縣人周扶九是揚州最大鹽商,資產達5000萬兩白銀,富可敵國,是中華民國初期的中國首富。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商賈雲集的九江碼頭

“江右商幫”的輝煌,體現在成就了瓷器、紙張、茶葉等“江西製造”的歷史地位。江右商人以本地的土特產品為依託,有的在本地或本省經營,有的遠走他省從事商業貿易,在不同的領域都創造了不同的輝煌。不同地方的商人所經營的主要商品也大不一樣,於是便有了臨清藥幫、河口紙幫、吉安布幫、景德鎮瓷幫等。鉛山河口鎮的茶葉經信江、鄱陽湖、長江、漢江等水運,往北一直到達蒙古、俄羅斯,全程5000多公里,被稱為萬里茶路。在商人們的帶動引領下,廬山雲霧、遂川狗牯腦、浮樑茶、婺源綠茶及寧紅茶等茶葉都獲得過國際金獎,直到今天,江西茶葉的品質依舊為世人稱道。除茶葉外,鉛山縣的連四紙也名播天下,據史料記載,鉛山縣僅石塘鎮一地,每年產紙4500多石,其中200多石被官府收購作為奏本紙。景德鎮的瓷器聞名海內外,成為“江右商幫”的主要經營貨物。樟樹中藥市場龐大,建昌(南城)以中藥飲片炮製而著稱,“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建昌不靈”,“樟幫”與“京幫”、“川幫”並稱為全國三大藥幫,是我國中醫藥的一支重要力量。永修縣雷發達開創“樣式雷”,掌管清朝皇室建築,創造了建築設計的“燙樣”,即建築設計的模型。故宮三大殿、圓明園、頤和園、避暑山莊等皇家宮殿、苑圃和清東、西陵,均由雷氏家族設計建築,今天中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古代建築,有五分之一是“樣式雷”家族的心血,在中國建築史乃至世界建築史上濃墨重彩地寫上了一筆。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江西瓷器商人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江西茶葉商人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清代最重要的皇家建築,大多出自樣式雷之手

“江右商幫”的輝煌,帶動了一批商業城鎮的迅速崛起。在“江右商幫”內部,也因地域關係分了不少商幫,比如南昌幫、撫州幫、吉安幫、豐城幫、饒州幫等本地商幫。隨著商人們的足跡,沿著贛江商路和大庾嶺商道,明清時期的贛州、九江、袁州、建昌、撫州等地均成了有名的商業都市。一些特色型市鎮興盛崛起,如以瓷業聞名的景德鎮、以藥材加工和貿易聞名的樟樹鎮、以紙業貿易聞名的河口鎮和因轉運貿易繁榮的吳城鎮。景德鎮、河口鎮、樟樹鎮、吳城鎮人口均達到數萬人,商業活動遍及全國,在江西工商業地位舉足輕重,被稱為江西四大名鎮,其中樟樹成為聞名遐邇的“中國藥都”,景德鎮又與廣東佛山鎮、湖北漢口鎮、河南朱仙鎮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鎮。全國五大手工業中心中就有兩個位於江西,分別是景德鎮的制瓷業、鉛山的造紙業。德興、進賢、宜黃等地也分別因為冶金、制筆、夏布織造等商業的繁榮發育成商業城鎮。“江右商幫”的興盛還帶動了外省城鎮的發展。湖北重鎮漢口,幾大行業中均有江西商號,尤其是藥材業,幾乎被江西樟樹商人所壟斷。“江右商幫”足至湖南,為長沙、湘潭等地帶去了繁榮,湘西鳳凰古城成為江西商人的聚集地。“江右商幫”還帶動了西南地區商業城鎮的繁華,“滇雲地曠人稀,非江右商賈者僑居之,則不成其地”。“江右商幫”對雲貴川的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江右商幫”的輝煌,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江西文化的繁榮。“江右商幫”熱衷於回饋家鄉,普遍存在著樂善好施的義舉。在一些江右富商的總投資中,社會公益投資佔有很大比重。據統計,江右商用於興私塾、辦書院、助科舉、救災賑荒、修橋鋪路等社會性投資佔其投資總量的70%以上。在江右商的鼎力支持下,教育得以發展,學田得以收租,江西的書院數量和規模居全國之冠,文化大幅進步,在文學、藝術、宗教、科技等領域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鵝湖書院

遍佈全國的萬壽宮,是“江右商幫”輝煌的重要標誌。江西商人建立的會館,一般都稱呼其為萬壽宮。伴隨著“江右商幫”的足跡走向全國,萬壽宮也在各地廣泛興建。哪裡有江西移民,哪裡就有江西商人,哪裡有江西商人,哪裡就有萬壽宮。除了聯誼鄉情、團結互助、維護利益、協調關係外,萬壽宮還具有同鄉會、商會的功能。萬壽宮內祭祀的許真君及其他神靈,則是江西商人們的精神寄託。據統計,明代江西會館佔北京會館總數的34%,居各省之首。在南方,江西會館佔湖南地區會館總數的46%,佔雲南地區會館總數的38%,佔貴州地區的34%。伴隨著“江右商幫”走向國外,萬壽宮也修建到了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各國,最多時,達到了1500多座,成為江西的象徵。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貴州省鎮遠縣萬壽宮

4

“江右商幫”為何能迅速崛起?


一是經濟發展。得益於經濟中心的南移和政治中心的東移,自唐朝開始,江南地區經濟就有了較快發展,到兩宋時期,江西成為全國經濟發展的領先地區,其物產之豐在全國名列前茅。在基本滿足本地區需要外,還可以有剩餘的手工業品和農副產品供給外地市場。江西經濟的發展為“江右商幫”的輝煌提供了前提和基礎,“江右商幫”便在這樣的基礎上經營商業,積累資本,形成商幫。

二是交通優勢。江西“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自古在區位和交通上就佔據著重要地位。形成了以鄱陽湖為中心,以贛江、撫河、信江、修河、饒河等河流為脈絡,以周邊地區陸路交通為輔助,與水路一道,構成江西完整的水陸交通網。尤其是梅嶺(大庾嶺)古道的修建,打通了運河-長江-贛江-珠江的黃金水上貿易通道。江西與周邊來往密切,為商幫的發展提供了極大地交通便利。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三是贛人性格。江西商人多系家境貧寒的農家子弟,自幼養成了吃苦耐勞的品格。在從商的過程中,他們吃苦耐勞、艱苦創業、不避艱險、勤儉持家,極具草根色彩。湖南人說江西商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我們可以想象,在連綿陰雨中,年輕的江西小夥背起行囊,撐起雨傘,告別家人,為生計一人獨闖天涯。運氣好的,年老之時榮歸故里;更多的則是慘淡經營漂泊異鄉。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江右商幫”遵守誠實守信、以義取利的理念,也為商幫的壯大積累了口碑。他們不賣假貨、劣貨,不抬高物價、欺行霸市,而且還遵守儒家的道德規範,提出了“和氣生財,公平待客”等一系列道德要求。

四是人口流動。中國歷史上有三次北人南遷,每一次都有大量人口流入江西。北宋徽宗年間,江西地區人口446萬餘人,在全國領先。元代初期,江西地區人口占全國的23%。明代初期,在群眾自發流動的基礎上,政府組織了大規模的移民,形成了著名的“江西填湖廣”的大遷徙。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刺激了商業的發展,直接導致了“江右商幫”的發展和繁榮。

5

“江右商幫”的不足在哪裡?


輝煌之下,難掩“江右商幫”的不足,和晉商、徽商相比,江右商總是小打小鬧,見好就收,散而不強,知足常樂,缺少商業領軍人物。歸結原因,一是重詩書而輕商業。江西是文章節義之邦,儒家思想深厚,贛人大都堅守著“耕讀為本,詩書持家”的傳統價值觀,重官輕商,缺乏逐利進取的商業精神。即使自己小有成功,也要訂立家規,不準子孫後代經商,必須埋頭讀書考取功名。二是重小本經營輕創新精神。滿足於小本經營,稍有成就便心滿意足。不思進取,怯懦內向,怕為人先。謹小慎微,不輕易露富。彼此之間,猜忌內鬥,不希望他人做大做強。經營商品品種單一,低水平競爭,缺少自身特色。三是重回饋社會輕資本積累。“江右商幫”資本相當分散,積累嚴重不足。有了商業利潤後,大部分用於投資社會和生活需要,包括建祠修譜,增置田產,辦學助讀,修路蓋房。而用於擴大再生產的極少,影響了江右商的商業資本轉向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鴉片戰爭後,伴隨著外敵入侵,加之太平天國戰爭和交通條件的變化,“江右商幫”逐步走向衰落。

隨著歷史的推進,江右商被冠以新稱謂“贛商”。新一代贛商埋頭苦幹,搶抓機遇,湧現出一批傑出代表和優秀企業。比如資源型企業江銅集團、江鎢集團、贛南稀土,農業企業正邦集團、雙胞胎、煌上煌,醫藥企業濟民可信、江中集團、仁和藥業,科技企業晶科能源、泰豪科技,文化旅遊企業江西出版集團、江西旅遊集團、綠滋餚等等。但與廣東、江蘇、浙江等發達地區或者與周邊湖北、湖南相比,依然有著較大的差距。我們一定要認清形勢,埋頭苦幹,把握機遇,綠色崛起,再造贛商的新輝煌!


江西人“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的故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