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地鐵2號線開挖區間隧道 年底前實現單線貫通

江南造船廠 民生 社會 搜狐焦點網 搜狐焦點網 2017-09-09

2號線是太原市第一條地鐵線路,對於市民來說,所有關於地鐵建設的進展都具有吸引力。時至今日,2號線一期全線先後已有“龍城一號”“龍城二號”“龍騰一號”三臺盾構機下井作業,挖掘兩座地鐵車站之間的隧道區間。令人好奇的是,總重量達350噸的盾構機是如何進入19米深的地下?昨日上午,太原本地製造的“汾晉一號”盾構機在化章街地鐵站下井,這也是全線第四臺入地的盾構機,記者帶您直觀感受這臺“大傢伙”吊裝下井入地全過程。

拆解入地後再拼裝

“這個盾構機就像一隻大‘蚯蚓’,土從前面‘吃’進來,再從後面排出去。”中鐵十七局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二標段項目書記侯德彪介紹,化章街站即將使用的盾構機命名為“汾晉一號”,之所以取這個名,是因為企業之前曾在上海修建地鐵,當時使用的是江南造船廠生產的“奮進”盾構機。在太原建設地鐵,使用的是太原本地造的盾構機,考慮到“汾晉”諧音“奮進”,所以命名為“汾晉一號”。

侯德彪表示,這臺盾構機“人高馬大”,包括刀盤、盾體、管片安裝機、螺旋輸送機、後配套系統組成,全長有80米,總重量達到350噸,無法一次性整體運輸。所以,從太重的生產車間到地鐵站,運輸前先要將盾構機拆解成刀盤、前盾、中盾、尾盾幾個部分,分別裝車拉運。

即便拆解了,也屬於超高、超重,為了避免對道路交通造成影響,運輸都在晚上。同樣,從地面吊裝到地下,也不可能一次完成,仍需要分開弔裝,入地後再拼裝連接。

履帶吊是個“大力士”

“瞧,這叫履帶吊,底盤下沒有輪子,是兩條履帶。這種吊車力量很大,送盾構機入地全靠它了。”項目部盾構副經理張勇介紹,平時人們在工地上常見的是塔吊或汽車吊,相比之下,這種履帶吊是個“大力士”,這臺的最大承載重量為260噸。

“這臺履帶吊本身也很重,自重超過了300噸。它的底盤是8米寬的正方形,根本不能自己從路上開進工地,也只能先拆解成幾個部分,靠大貨車拉運過來再組裝。”他自豪地說,以前,履帶吊是從德國進口,現在也實現了國產,質量好,使用成本也降低了。

張勇介紹,拆解後的盾構機,最重的是前盾,90餘噸。其次是中盾,80餘噸。這些重量對於一臺履帶吊來說是“小菜一碟”。

本月底開挖區間隧道

在現場,記者注意到化章街地鐵站的北端留有一個尺寸略寬的開口,這就是為盾構機下放預留的空間。考慮到履帶吊以及盾體的大重量,附近的地基也進行了加固處理。

張勇介紹,考慮到地下空間狹窄,盾體下去後無法調轉方向,所以必須一次吊裝到位。在下井過程中,必須先吊裝下放中盾,然後是前盾,最後是刀盤等部分。這樣,各個部分都吊裝下井後,便可以組裝連接,經過調試驗收等環節,本月底便可開挖區間隧道了。

據悉,盾構機掘進時只能前進不能倒退,好似一個“過河卒”,掘進出了任何問題解決起來都異常麻煩,稍有“跑偏”,極有可能破壞隧道結構。本月底,“汾晉一號”將從化章街站出發,一路向北,向通達街站“駛進”。

當然,盾構機作業時,並非開挖那麼簡單,每向前推進1.2米,就要由管片拼裝機,同步在隧道內拼裝一圈預製管片,形成隧道的“內立面”。到時候,盾構機會挖出直徑為6.4米的大洞,四周洞壁上還要拼裝扇形管片,每個厚度為35釐米,每6塊管片為一組,可以拼出一個圓管形,支撐著隧道四周的泥土和水,避免土層塌方。

年底前可實現左線貫通

張勇介紹,盾構機體積龐大,有“鑽地金剛”之稱,在吊裝、組裝和調試的過程中有很多技術難點,設備安裝在地下19米的地方進行,屬負高空作業,僅吊裝這臺盾構機下井就要花5天時間。

一個地鐵隧道包括了左線和右線,也就是上行和下行兩條地鐵軌道。“汾晉一號”掘進的是左線,始發一個月後,另一臺盾構機將挖掘右線。如果兩臺同時始發,會彼此造成干擾。

按照計劃,“汾晉一號”的掘進速度將控制在每天12環,每環1.2米。年底前左線可實現貫通,“汾晉一號”將抵達通達街站的南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