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11個高鐵站!廣州將沿珠江兩岸推進高鐵進城

美麗宜居花城、綜合交通樞紐、國際大都市……這些概念意味著什麼?上週公示的《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8~2035年)》引發熱議。昨日,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廣州市交通規劃研究院以及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召開新聞發佈會,對這份“總規”進行了詳細解讀。其中,在打造綜合交通樞紐的目標下,廣州規劃了11個高鐵站,並將沿珠江兩岸推進高鐵進城:東岸現有的廣深港高鐵由南站延伸到廣州站,還將增加“廣深第二高鐵”進入東站;西岸新增廣中珠澳高鐵,珠海、澳門等城市亦可進市中心。

中心城區向四個方向均有高鐵通達

南向:珠江東岸在已有廣深港高鐵的基礎上,延伸至廣州站,並規劃新增廣深第二高鐵進入廣州東站;在缺乏高鐵支撐的西岸,規劃新增廣中珠澳高鐵,主線經東站至珠海橫琴,支線延伸至知識城,設聯絡線與琶洲銜接,可使西岸的珠海、澳門、中山等城市直接接入廣州東站、廣州站和琶洲站。

北向:規劃廣州北站至廣州站聯絡線,將北向的京廣高鐵引入中心城區。

西向:提升三眼橋至廣州站通行能力,將西向的廣湛高鐵、南廣高鐵、貴廣高鐵引入中心城區。

東向:規劃強化新塘至廣州東站、廣州東站至廣州站之間的聯繫,將東向的廣河、廣汕高鐵引入中心城區。

焦點1 綜合交通樞紐

高鐵進城:中心城區與深圳港澳1小時軌道直達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構築大灣區快速交通網絡,以連通內地與港澳以及珠江口東西兩岸為重點,構建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和高等級公路為主體的城際快速交通網絡,力爭實現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在此基礎上,總規在交通規劃方面提出了“高鐵進城進中心”。

珠江東岸在已有廣深港高鐵的基礎上,延伸至廣州站,並規劃新增廣深第二高鐵進入廣州東站;在缺乏高鐵支撐的西岸,規劃新增廣中珠澳高鐵,主線經東站至珠海橫琴,支線延伸至知識城,設聯絡線與琶洲銜接,可使西岸的珠海、澳門、中山等城市直接接入廣州東站、廣州站和琶洲站,促進西岸與東岸均衡發展。建成後,可實現廣州中心城區與香港、澳門、深圳城市中心區1小時軌道直達。

此外,還將規劃廣州北站至廣州站聯絡線,將北向的京廣高鐵引入中心城區。提升三眼橋至廣州站通行能力,將西向的廣湛高鐵、南廣高鐵、貴廣高鐵引入中心城區。規劃強化新塘至廣州東站、廣州東站至廣州站之間的聯繫,將東向的廣河、廣汕高鐵引入中心城區。這幾條高鐵建成後可實現廣州中心城區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均有高鐵通達的局面。

高鐵樞紐:規劃11個高鐵站 未來南沙30分鐘直達廣深港澳

在本次總規中,南沙被賦予“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的定位,交通方面也要“提速”。將加快推進南沙鐵路樞紐建設,規劃引入廣中珠澳高鐵、贛深(京九)高鐵南沙支線等軌道線路,增加廣深港高鐵經停慶盛站班次,實現南沙30分鐘直達廣州、香港、澳門、深圳中心城區。

高鐵樞紐佈局方面,將廣州鐵路樞紐佈局從現狀的“五主三輔”優化為“五主四輔兩預留”,這也就意味著,廣州未來會有11個高鐵站。

其中,五主為廣州站、廣州東站、廣州南站、白雲站和佛山西站,四輔為廣州北站、南沙站、新塘站和黃埔站,兩預留為白雲機場T3站和增城站,並在此基礎上,研究新增知識城、從化等客站。這些站點建成後,將實現高鐵的多點佈局、多向到發,方便市民就近乘車。

軌道網絡:增“三縱兩橫”城市高速軌道網 時速超過160公里

除了灣區城市互聯互通,廣州還要發展與周邊地市的融合,培育現代化大都市圈。這就需要建設更緊密的城際直連軌道、更高效的市域軌道快線和更高覆蓋的城市軌道普線。軌道交通方面,根據廣州地鐵公佈的數據,去年年底已形成近500公里的線網格局。本次總規提出,至2035年將建成2000公里左右的軌道網絡,相比之下增加了3倍。

除了軌道長度的增加,速度也有望大大提升。在原來城際軌道、城市快線軌道和城市普速軌道的基礎上,規劃新增加了“三縱兩橫”城市高速軌道網,設計時速在160公里以上,打破了以往的速度限制。與既有規劃的城際鐵路協同,可實現廣州與鄰近城市中心及重要組團間的高速直達。具體而言,三縱分別為18號線(從南沙經天河至花都,並向中山、清遠延伸)、22號線(從南沙經廣州南站至白雲機場,並向東莞延伸)和17號線(從科學城經番禺往順德方向)。兩橫為28號線(從黃埔至白鵝潭,並向佛山中心區延伸)和37號線(從知識城至廣州東站)。

焦點2 美麗宜居花城

人口規模:常住人口2000萬人左右 屬比較宜居狀態

人口是規劃中非常核心的內容,也是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基礎數據。本次國土空間規劃顯示,廣州市2035年的常住人口在2000萬人左右,並將按照2500萬左右管理服務人口進行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置。

根據市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約為1490萬人,也就是說,從2018年至2035年將增加常住人口約510萬,平均每年30萬。不過,市統計局的數據也顯示,近三年廣州常住人口數量分別增加54.24萬人、45.49萬人和40.6萬人,均遠遠超過了30萬,是否與規劃人口規模相矛盾?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總體規劃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人口測算的時候會考慮水資源、土地資源、生態環境容量等多因素。考慮到總規的時間跨度較長,近年人口增長趨勢只是其中一個參考因素。根據預測,廣州並不會一直保持現有的人口增長情況。

該負責人還表示,廣州常駐人口規模大,流動人口多且結構多元。去年在穗生活居住實際管理服務人口約2210萬。經過多方面的綜合論證,2000萬左右常住人口、2500萬左右管理人口是一個比較宜居的狀態,且保留了彈性。通過“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及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微調”。

生態綠化:增加16處郊野公園 400個口袋公園在家門口

廣州素有“花城”之稱,現狀各類綠地總量達到1100平方公里,而且是超大城市中少有的“山水林田湖海”全要素齊備的城市,本次總規也充分體現了對自然資源的維育和保護,並且讓更多市民享受到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

廣州綠地資源豐富,但市民真正能夠享有的綠地卻不算多。大部分綠地集中在越秀公園、雲臺花園等大型公園,距離較遠,而與日常生活結合更緊密的社區公園數量不足,城鄉公園體系在規模結構上呈“倒三角”的形態。因此,這次規劃在完善郊野生態公園、城市公園以及社區公園三級公園體系建設的基礎上,重點發展社區公園、口袋公園。

其中,現有的108個郊野生態公園增加到124處,未來在廣州的很多森林地區都可以進行遊憩活動。利用街道和周邊灰色空間打造400個“口袋公園”,給市民提供更多活動空間。現狀按照2000平方米比較成規模的公共綠地覆蓋率只有63%,到2035年將提高到90%。

問: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等有何不同?

答:《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未來,城市總體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等規劃都將被融合成一個規劃,即國土空間規劃。與去年公示的城市總體規劃2035相比,本次總規在內容上深度融合了城總規、土總規以及各專項規劃,形成了全市一本規劃、一張藍圖。

此外,這份規劃也更強調“底線”,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和國土空間適宜性評價為基礎,設定土地資源消耗上限,將國土空間開發強度嚴格控制在市域面積的30%以內,並確定了“嚴控總量、盤活存量、精準調控、提質增效”的用地策略,體現了向存量發展的模式轉變。

問:總規接下來還將經歷哪些流程?

答:按照流程,國土空間規劃需要市政府編制,同級人大審議,之後由市政府報省政府,省政府再報國務院審批。由國務院部委辦提出意見,再進行修改。目前,總規已經報人大審議,預計明年可以完成審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