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紹振點評今年高考作文:歷史性突破

臺海網6月8日訊 據海峽都市報微信報道,今天中午

高考語文科目的考試結束

作文題目也都出來啦

孫紹振點評今年高考作文:歷史性突破

今天中午,小編第一時間發佈了高考作文題。接下來我們邀請了福建師大教授孫紹振、語文特級教師王立根、福州一中語文教研組組長王兆芳等教育名家、名師,為廣大考生帶來權威、深度、精彩的高考作文解析。

名家解讀

孫紹振點評今年高考作文:歷史性突破

孫紹振,著名教育家、作家、文藝理論批評家,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

演講稿!這個亮點太亮了

福建師大教授、博導孫紹振認為今年今年高考作文的試題太有亮點,“可能還並不僅如此,更精彩的是,文體上要求:演講稿。這個亮點太亮了,可以說,歷史性的巨大突破。”

孫教授說,傳統的科舉考試,乃至百年的作文命題,都是做文章,從來沒有一次命題的文體要求是演講稿。在潛意識中,大多數人認為寫文章和演講沒有多大差異。語文課程標準是閱讀、作文和口頭交流三位一體的。作為口頭交際的演講和作文雖然作為兩個不同的組成部分,但在實際上,二者是通常是混為一談的,就是演講比賽也是背講稿。因為高考並未把口頭交際作為考核的內容,故演講就被淹沒了。這就造成了我國國民素質在現場口語交流方面的薄弱。演講和作文在規律上,有重大的區別。對這樣的區別無知,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如果作為演講稿拿來照本宣科地念,效果肯定很差。

二者最主要的差異是什麼?首先就是語境上的現場感。演講的語言,至少要相當口語化。在演講時,連古代漢語、書面語和口語的詞彙的重大區別都很漠然。例如,“他們失敗了”,在演講到情緒激昂的時候,就可能不夠味,這時如果用“他們完蛋了”,一般文章說“把他殺了”,但在演講時,說“把它宰了”,就會聳動聽眾的情緒。死亡,在書面作文時可以說過世、亡故,但在演講時,就可能不夠勁,可以說“翹辮子”……這僅僅就詞彙方面粗略的舉例,其實在現場互動、在鼓動、在率性、在幽默等方面,都有相當豐富的特殊規律,這是一門嚴肅的學問,是語文素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孫教授被稱為幽默大師,也是著名的演講家,曾經出過《孫紹振幽默文集》《演說經典之美》。孫教授認為,“這門學問很大。在美國中學就有演講課程,在大學有演講學,有演講系,有演講博士,演講教授。而我們在這個學科上,還是一片空白。我們一些權威語言學家,在演講理論和實踐上是比較落伍的。他們只會重複一些西方的語境理論,實際上連對演講中口語和書面語的運用一竅不通。今年全國卷出現這樣的題目,實在是為我們語文教學敲響了一聲遲到的醒世之鐘,正是由於我們的語文教育家,語言學者的知識結構上的不足,導致我們在現場交流時,往往離不開念講稿。眼睛看著稿子,眼睛是靈魂的窗子,拿著稿子,就把現場交流的窗子關閉了。結果是眼大無光,目中無人。”

下面我們來看看王立根老師

如何點評今年高考作文

↓↓↓

王立根,著名教育家、全國語文特級教師、全國中語會常務理事、福建省語文學會名譽會長

孫紹振點評今年高考作文:歷史性突破

仍體現傳統文化演講就像寫情書

今年高考作文仍然秉承了語文學科“立德樹人”“育才成人”“以文化人”的獨特優勢,但與往年有很大不同。從立意上看主題已定:歌頌勞動的意義;體裁已定:寫成演講詞;思路已指明:高考作文講究正說、反說——正說,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反說,糾正一些同學不理解勞動,不願意勞動的錯誤想法。提供的村料真是綱舉目張,於是考生只要循路識斯真,不可偏離題意和要求,就可完卷,說難其實不難!

但如何才能寫得更好?得到高分?要知道演講稿像議論文一樣論點鮮明、邏輯性強、富有特點,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議論文。它是一種帶有宣傳性和鼓動性的應用文體,經常使用各種修辭手法和藝術手法,具有較強的感染力。這道高考作文題如何破?

其一,通過對思路的精心梳理,對材料的精心組織,使演講內容更加深刻和富有條理。

其二,不要講套話空話要親切感人有內涵有文釆。要表達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獨特感受,見識與情懷。真誠地寫自己之所想要表達我們對勞動生活的熱愛、對文明和美好的嚮往與追求!

在行文特別要注意對同學中有錯誤認識的批評要和風輕雨,如“學習忙不要勞動”“科技進步了有人工智能了,不需要勞動”“有錢了不要勞動”這些都是普遍存在的想法,要耐心說服、不可盛氣凌人,說清勞動是一種奉獻,更是一種分享,分享勞動,也就是分享快樂,分享幸福,分享累累果實。此時可講講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蹟,講講古今中外名人的論述,如有名人曾說勞動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等。當然,不一定要逐條批評,可選能貼近自己,貼近自己的生活,才更感動人!

今年高考命題,命題者已將骨架搭好了,我們只要先審題,看清楚題目的要求、指向,思考一下這題目打算怎麼演講,怎樣才打動人,哪種演講容易落於俗套,哪種演講更有創意、寫得有血有肉既可!

作文題第一句就是“民生在勤,勤而不匱”,可見作文訓練應該和中華文化偉大的傳統對接,真正理解中國文化的精神內涵,讓學生不斷認識一個民族的風華!

但如何才能寫得更好?得到高分?要知道演講稿像議論文一樣論點鮮明、邏輯性強、富有特點,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議論文。演講稿與寫情書無別,它是一種帶有宣傳性和鼓動性的應用文體,經常使用各種修辭手法和藝術手法,具有較強的感染力。這道高考作文題如何破?

↓↓↓

王兆芳

福州一中語文教研組組長

孫紹振點評今年高考作文:歷史性突破

寫好對勞動的現實反思是勝人一籌的機會

今年關於勞動的話題,其話題選擇、命制要素,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內: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原出自《左傳》,“夙興夜寐,灑掃庭內”原出自《詩經•大雅》。

“財富的源泉”“幸福的源泉”“優秀傳統”等信息,具有明顯的立意引導;寫作要求中“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也是引導考生從勞動的正面意義的角度立意。

從民族傳統、中華文化、領導提倡、實際需要、時代要求等方面,正面闡述勞動的價值,是符合題意的;而若反思勞動在現實生活中“不被理解”“不被尊重”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也是符合題意的。

材料中三個“有的說”,並非無理取鬧。在特定人群(如學生)中,因學習忙而不願意讓勞動佔時間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在特定領域內,人工智能替代人的勞動,未必是懶惰的表現,反而可能是科技發展、人類解放的一種美好趨勢;“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在現代社會、分工精細化時代,也不是見不得人的事。材料中“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也暗示廣大考生進一步“深思”。

可以說,寫好對勞動的現實反思,是這次作文避免千篇一律而勝人一籌的機會。寫作要求中“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並提出希望與建議”,“認識”“思考”“希望”“建議”,皆可入文,切題角度多樣,寫作空間廣闊,也隱含著許多勝出的機會。

“面向本校同學”,強調寫作的對象感;“寫一篇演講稿”,強調了寫作的情景化。不是一般性地討論勞動話題,而是面向“本校同學”的一次“演講”。要適當運用演講的技巧,把控演講的節奏,調動聽眾的情緒。不迴避講大道理,但又要避免板著臉說大話、空話、套話。

時時不忘寫作要求“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中的“你”,和演講題目“熱愛勞動,從我做起”中的“我”,就能寫出真切感,從而打動聽眾,打動評卷者,獲得成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