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放棄百萬年薪和私募高管的職位,創業一年賣出400萬元蜂蜜

這是一個90後“海歸”女孩投身農業的故事。她放棄百萬年薪和私募高管的職位,到偏遠山區與蜜蜂為伍。她用自己的積蓄,在那裡建起一座叫“彩虹”的養蜂場。

起初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質疑她的選擇。在他們眼中,這是小姑娘一時興起的“玩票”式創業。她沒有解釋,選擇埋頭做事。

一年後,“彩虹蜂場”的產值達到400萬元,她成為當地產業的帶頭人,還受邀向海外進行技術輸出。一張張亮眼的成績單,讓質疑的聲音消失無蹤。

她叫潘先珮,她向35鬥記者講述了自己的創業故事。

她放棄百萬年薪和私募高管的職位,創業一年賣出400萬元蜂蜜

圖片來源:企業提供

不安的金融高管

2014年,潘先珮在一家著名的私募基金擔任高管。因為一件意外的金融事件,她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此時的她卻開始不安起來。一個入行不久的新人,還沒真搞明白金融是怎麼回事,就已經身家不菲。這個行業的浮躁和弔詭,讓她覺得不踏實。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潘先珮重新規劃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她決定利用這筆啟動資金先充電,然後找個實業項目創業。

2015年,潘先珮遠赴西班牙,開始在全球十大商學院之一的IE商學院深造。期間,潘先珮參加了全球資本聚集的Venture Lab創業大賽。她幾乎是獨立完成了整個商業項目,併成為大賽歷史上第一個華人冠軍。

創業的契機

2016年,潘先珮學成回國,在重慶創辦了一家農業諮詢公司。憑藉紮實的專業理論,她幫助不少客戶完成了品牌升級和戰略規劃。在為客戶服務的過程中,潘先珮逐漸瞭解到了農業公司的運作邏輯。

2017年,三代養蜂的龍訓明找到潘先珮做品牌諮詢。在交流的過程中,潘先珮萌生了涉足養蜂業的念頭。

潘先珮告訴35鬥記者,養蜂業是一個體量龐大的市場,當年(2017年),國內蜂蜜產量就已經達到了48.8萬噸(2019年預估為50多萬噸),總產值為50億元,居全球第一。

但是這麼龐大的市場,卻沒有什麼頭部品牌。當時全國具備蜂產品生產經營資格的企業為1000多家,規模級以上的300餘家。但是在市場上,蜂蜜品牌普遍認知度不高。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缺乏引領行業標準和社會認知度的“第一軍團”。

彩虹蜂場的五倍子蜂蜜

她放棄百萬年薪和私募高管的職位,創業一年賣出400萬元蜂蜜

圖片來源:企業提供

帶著對養蜂業尷尬現狀的好奇,潘先珮進行了深度的調研。她發現這個行業有四個普遍性痛點:

  • 一是整個行業的上游非常分散,基本都是以散戶繁養為主,人力成本較高。而產品也呈現量小价高的特點。個別升級到公司化運作的大戶,囿於自身視野和知識水平限制,很容易遭遇天花板。
  • 二是雖然有一些資本進入養蜂業,但大多是瞄著優厚的政策扶持去的。這些資本對企業技術和品牌升級,沒有太高的積極性。
  • 三是養蜂業的地域性很強。養蜂戶們習慣守著本地市場,沒有抱團發展,做大做強的意願。
  • 四是整個養蜂業的產業鏈是割裂的。養殖戶和加工端,還有銷售端各做各的,市場的反饋基本傳達不到上游。這導致了市場上消費者對企業化運作的蜂蜜有不信任感,覺得好蜂蜜都要在農民手上買。

結合自身優勢做了詳細梳理後,潘先珮感覺自己的機會來了。

“另類”的養蜂人

2018年,由潘先珮個人獨資的“彩虹蜂場”在重慶黔江成立。有過創業峰會“實習”經驗的潘先珮,很快完成了租地、修路、修房、建蜂棚、種油菜一系列前期籌備工作。

彩虹蜂場廠區

她放棄百萬年薪和私募高管的職位,創業一年賣出400萬元蜂蜜

圖片來源:企業提供

在開始引進種蜂的時候,這個養蜂新人顯示出了另類的一面。她沒有選擇國內普遍繁養的意大利蜂,而是選擇了較為“冷門”的中華蜂。

她的理由有三個:

  • 一是意大利蜂雖然產量單位產量較高,但無大蜜源時飼料消耗大、環境適應能力差,不利於控制成本。
  • 二是相比因器官退化而“怠惰”的意大利蜂,充滿野性的中華蜂10℃~40℃的氣溫都可以外出採集,能夠保證蜂蜜的持續產出。
  • 三是中華蜂產的蜜是含有花粉的混合蜜,豐富的口感有助於後期市場推廣。

在接下來的其他環節,潘先珮同樣在不斷打破傳統。比如她瞭解到,傳統制蜜方法會有很多的蜂蠟和花粉殘留。這種蜂蜜在夏天容易滋生微生物,導致出現“炸瓶”的現象。於是她花費大量資金,引進了低溫精濾技術。保證自己生產的蜜不僅口感更好,還能解決存儲問題。

制蜜車間

她放棄百萬年薪和私募高管的職位,創業一年賣出400萬元蜂蜜

圖片來源:企業提供

潘先珮說,只有積極嘗試改變,才能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經過一年的探索,這些嘗試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2019年,彩虹蜂場成為了西南地區第一家中華蜂達到4000群的蜂場。潘先珮估計,今年蜂場能生產蜂蜜20萬噸,產值達到400萬元。

多元化的商業模式

潘先珮創業之初,就規劃好了蜂場的商業模式。傳統的養蜂業能夠產生價值的,基本就是蜂蜜。而彩虹蜂場按不同發展階段,設計了多種盈利模式。

在初期,蜂場的主要產品除了蜂蜜還有蜂種。潘先珮認為好的種蜂是有市場需求的,而且相關的繁蜂技術也可以作為服務進行輸出。

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拓展,目前潘先珮已經成功地發掘到了蜂種客戶。而第一款五倍子蜂蜜也在2018年的12月正式上市。

2019年5月底,一群特殊的客人帶來了更大的驚喜。他們是來自著名蜂產品企公司Melipoly的高管,以及馬來西亞農業部的官員。他們在參觀完彩虹蜂場後,當場與潘先珮簽訂了200噸蜂蜜的訂購合同,和一份長期向馬來西亞提供蜂種技術輸出的協議。

彩虹蜂場與馬來西亞客戶簽約

她放棄百萬年薪和私募高管的職位,創業一年賣出400萬元蜂蜜

圖片來源:企業提供


在潘先珮的規劃當中,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後還會研發蜂蜜的衍生產品。當中可能包括護膚品、洗漱用品、工藝品等。至於具體是哪些產品,她說還在調研當中。

同時,蜂場還會根據實際情況,跨界與第三產業合作。目前潘先珮已經與重慶渝北某景點達成了合作協議,內容包括景區的養蜂觀光項目等。2019年下半年,雙方的合作就可以進入招商引資階段。

在後期,彩虹蜂場會考慮進行品牌升級。但在這之前,潘先珮說她希望企業能穩定2~3年。她說她需要時間去整理公司發展過程中潛在的一些問題,比如人員、產品、技術、渠道等。

快速成長的背後

在外界眼中一帆風順的彩虹蜂場,其實經歷了很多的困難。當中比較突出的,是團隊磨合和渠道推廣的問題。

在團隊合作的初期,潘先珮發現不少技術人員文化水平不高,而且比較固執。潘先珮經常有新的想法,但和他們的既有經驗會產生衝突。這導致雙方在工作中交流不暢,項目進度緩慢。

為了打動他們,潘先珮這個城裡長大的女孩,每天和大家一起住簡陋的板房,吃一樣的工作餐。在蜂場,即便被蟄得渾身是包,她也會和員工一起堅持在一線。不僅如此,潘先珮隔三岔五還要買點小禮物,“賄賂”下各位員工。

她的努力沒有白費。不久後,這些技術人員開始試著理解她的想法,主動配合起來。

理順了生產環節後,潘先珮很快又面臨市場推廣的問題。潘先珮選擇主攻藥房渠道。剛開始,沒有名氣的她幾乎處處碰壁。但她仍舊一家一家地跑,甚至厚著臉皮到別人集團公司去蹲守。最終,她的堅持和真誠,打動了不少企業。一張張訂單開始向她遞來。

潘先珮說,在經歷了各種困難之後,她越發珍惜現在的團隊,和來之不易的成果。而這種在農村創業的踏實感,是在其他行業體驗不到的。她希望未來能在養蜂業深耕下去,用自己的經驗和創意,給這個行業帶來更多的改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