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工業大學:以“工”為主 可能在青島建校區

大學 經濟 管理 十三五 樂學網 樂學網 2017-09-15
齊魯工業大學:以“工”為主 可能在青島建校區

陳嘉川

9月6日,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迎來近八千名本科和研究生新生,他們成為新工大的首批新生。近日,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校長(院長)陳嘉川在學校會議上介紹了新工大下一步發展規劃,概括而言為“123456”發展思路,即“圍繞一個總目標、堅持兩個中心、實現三大任務、把握四個原則、實施五大戰略,推進六項重點工作”。學校當務之急是進行資源整合、進行校區資源置換,博士點申報也已經提上議程。關於學校下一步如何進一步融合發展,陳嘉川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以“工”為主

不走“綜合化”

8月11日,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領導幹部會議召開,宣佈了省政府關於組建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的通知和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領導班子任職的決定,新的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組建工作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新工大(科學院)總的目標定位是建設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國內一流、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應用研究型大學。

“所謂以工為主,即工大在分類屬性上是一所工科大學,其服務對象將主要是工業製造業。所謂多學科協調發展,即在保持工學的主體地位的同時,也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適度發展其他相關學科,克服單科性大學的侷限性,實現學科門類間的交叉、互補、融合、滲透、協調,增強發展實力。”陳嘉川說。但同時,也要避免追求“大而全”,不走“綜合化”的路子。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不同學科之間的關聯性進一步增強,許多學科在交叉融合過程中不斷演化,每個學科都需要其他學科支撐,特別是重大學術創新和科技突破需要廣泛的跨學科的綜合研究性來支撐。而如何在加強學科交叉融合的同時,避免單純的“大而全”,也是學校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重大課題。“以工學為主的同時也需要其他學科做支撐,理工結合,文理滲透,相互促進,服務工業。”陳嘉川進一步解釋,“比如工業大學首先要有理學作支撐,經濟學、管理學也要為企業服務,藝術學重點是搞設計,包括工業設計、產品設計、包裝裝潢、視覺傳達設計等,圍繞工業特色,而文學要搞應用翻譯、廣告學等,結合行業需要培養相應人才。”

為此,陳嘉川為學校制定實施兩步走戰略:第一步,到十三五末,也就是2020年前,學校綜合排名進入全國高校百強,入選山東省一流大學,使學校成為不是211(工程)的“211大學”;第二步,利用10年的時間,也就是到2027年,學校綜合排名進入前50強,成為不是985(工程)的“985大學”,基本實現省政府提出的建設“國內一流、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應用研究型大學”的目標。

面臨“三大任務”

人才引進是重點

在向目標邁進的過程中,陳嘉川認為學校目前有三大任務,“一是成為博士授權單位,二是積極參與國家和山東省的雙一流建設,三是早日建成國家重點實驗室平臺。”在博士點申報方面,據瞭解,我省2017年新增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審核申報工作已結束,齊魯工大(山東省科學院)申請增設5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包括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輕工技術與工程、設計學,全部為博士一級授權點。

“‘一號工程’是博士單位和博士點申報。”陳嘉川對此充滿信心,“學校申報的博士點優勢特色明顯,如輕工學科填補了我省的空白,在國內有領先優勢;化工學科體現了新化工特色,省內只有我們一家申報;控制學科和機械學科擁有多個國家級高水平科研平臺和成果,如國家超算中心濟南分中心、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優勢明顯。”

假如博士點得以順利申報,對學校的發展促進作用無疑是巨大的。據瞭解,按照山東省一流學科建設政策,博士點是一個必備的條件,“假如成為博士點,學校目前幾個不能申請一流學科的學科就可以申請,將對一流學科建設、平臺建設提升很大。因為現在學校有些學科條件足夠,但由於不是博士點,不能進入。能否進入雙一流,能否實現辦學目標,博士單位是基礎和前提。”陳嘉川說。而從人才培養方面來說,博士點順利申報,學校可以培養自己的博士生,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完善,人才培養的規格就會得到提升。

隊伍提升,是學校下一步的重點工作之一。“人才隊伍是我們的短腿和瓶頸,主要問題是高層次人才缺乏,人才隊伍的體量還不夠大。大學以學者為代表、為標誌,有學者的大學才是真正的大學。沒有一批優秀學者的大學是一個沒有靈魂的大學,沒有優秀學者的大學也是一個沒有地位沒有影響的大學。”陳嘉川分析。

新工大誕生後,重中之重是人才引進,“近期學校會出臺人才引進的新政策,特別是高層次的人才。”陳嘉川說。一方面是引進高層次、有國家級稱號的人才,另外就是高水平的博士來擴大教師隊伍的體量。“目前教師隊伍的體量是3000多人,這個體量仍然太小,跟省內的部屬院校沒法比。要想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學校的教師隊伍上不去根本不行。”陳嘉川坦言道。下一步,學校在人才引進方面要培養、引進、聘用並舉。

做到科研和教學

“兩條腿”走路

在陳嘉川看來,科研人員參與教學工作對人才培養來說,是重大利好,“首先科研人員帶研究生沒問題,本科生的培養也要參與,比如畢業環節、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等。另外,學校也會開設一些選修課程,開放課程資源。現在是學分制,開得好選的學生多,這是對教學力量的有力補充,對培養人才是非常好的。高年級的本科生可以直接參與科研,真刀實槍地幹,可以直接參與轉化項目。”

新工大(科學院)既是教學機構,也是研究和學術機構,成為學校的基本屬性。大學在建設創新型國家方面起著“全局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的作用”,一是培養創新型人才,二是直接參與自主創新。因此,大學教師和科研工作者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應該是知識的創造者。“在制度設計上,要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重新思考大學教師和科研人員職業活動的評價標準,將科研與教學的有機融合納入大學教師和科研人員的聘任與評價體系之中。”陳嘉川表示。

據瞭解,重視科研在大學建設和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是適應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趨勢的需要,我國已經明確提出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這就不可避免要以科研水平作為重要依託,要產出世界一流的學術成果。“所以,大力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切不可將科研與教學對立起來,必須徹底根除科研影響教學的錯誤認知。”陳嘉川說,“教授既要搞教學也要搞科研,同樣,研究員既要搞科研也要搞教學,積極參與人才培養。”

陳嘉川認為,尤其是科研單位,經受了市場經濟的鍛鍊和考驗,只能加強,不能削弱,需要保護好現有機制,以學科為紐帶,以人才培養和科研項目為抓手,實現教學科研單位間的交叉聯動。“將來可以探索建立學部制,學科相近的學院和研究所組成學部,建立協調聯動機制,推動交叉融合。”

通過校區置換

解決發展空間問題

“學校首先要解決發展空間問題。長清主校區有效面積僅1600餘畝,不足以容納3萬人的辦學規模,必須通過校區置換等形式解決發展空間問題。除了辦學用地,還要考慮科研用地、科技園用地、專家公寓等,要通盤考慮,以及科學院東區的佈局問題,青島建立校區的問題,等等。”陳嘉川表示。

據瞭解,下一步,學校一些分散的校區,要根據濟南市的統籌佈局,進行校區置換,避免校區太過分散帶來的辦學不便,並增加校區面積。目前,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在青島市有一個海儀所,將來有可能在此基礎上建立青島校區。

同時,也要進行人員和機構的整合。“校班子是一體的,下一步中層管理隊伍應該也要一塊整合。”據瞭解,在教學和科研單位的設置方面,原有教學科研單位原則上保持不變,教學科研人員保持相對穩定,工作不受影響,事業不受影響,不做大的調整,實現平穩過渡,也可根據需要增設新的教學科研單位。

另外,學校要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使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達到1:1,為社會提供一大批高層次人才。陳嘉川表示,按照目前學校的招生規模,想實現這個比例有一些難度,“下一步要通過各種努力,逐步增加研究生招生指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