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線城市長沙都市圈:長株潭組合都市圈,比長株潭城市群靠譜

新一線城市長沙都市圈:長株潭組合都市圈,比長株潭城市群靠譜

海潮青年:火熱的都市圈概念,站在不同的視角,會有不同的觀點,但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解讀的都市圈,都是一家之言,海潮青年的觀點也是如此,我們對都市圈的認識也不深,僅供參考,大家不必過度反應,在眾多的觀點中,大家自己的思考才是獨屬於自己的寶貝。海潮青年新一線都市圈系列,“新一線城市”是指除了北上廣深之外,經濟總量萬億以上的城市,望悉知。

在中西部地區,都市圈的範圍以組員8個城市以內最佳,面積6萬平方公里以內為宜,超過這個範圍最可能出現小馬拉大車,大車拉不動,還會累死小馬,得不償失。

在中西部地區,長沙和武漢嘗試都市圈的時間早,雖然沒有稱為“都市圈”,卻是準都市圈概念,在嘗試城市一體化發展上長株潭更是先行者,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構想,九十年代末正式推進,2007年底,長株潭城市群和武漢城市圈一起被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准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上篇說完了武漢都市圈,本篇進入長沙都市圈,由於情況較為複雜,除了聚焦長沙、株洲和湘潭三市,長株潭城市群也是討論範圍。

長沙都市圈

相比更廣為人知的長株潭城市群,沒有長沙都市圈之名,長沙都市圈算是本文的一家之言,莫反應過激。原本以為長株潭城市群就是長株潭三市,其實不是如此,而是“3+5”格局,但現在長株潭城市群的提法有轉向長株潭都市區的趨勢,意味著三市的一體化發展慢慢變得理智,從大範圍攤開轉到集約化發展路徑。

新一線城市長沙都市圈:長株潭組合都市圈,比長株潭城市群靠譜

長株潭三市一體化發展,經歷了比較長的過程,公開的資料顯示,上世紀八十年代,長株潭經濟區的構想被提出,1997年成為湖南省的戰略,一年後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協調領導小組及辦公室成立,開始編制實施長沙、株洲和湘潭之間的交通同環、電力同網、金融同城、信息共享和環境同治,被稱為“五網規劃”。

2005年,長株潭城市群被寫進國家“十一五”規劃;同年,湖南省府發佈《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並編制施行《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十一五”規劃》,區域佈局、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城鄉建設、市場體系、社會發展一體化被提上日程;2006年,湖南方面對長株潭城市群進行擴容,即以長株潭三市為中心、一個半小時通勤為半徑,把岳陽、常德、益陽、婁底和衡陽劃入其中,被稱為“3+5”格局,原“五網規劃”內容,變成了“交通同網、能源同體、信息同享、生態同建、環境同治”。

新一線城市長沙都市圈:長株潭組合都市圈,比長株潭城市群靠譜

2007年,與武漢城市圈一起,長株潭城市群也被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准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聚焦的僅有長沙、株洲和湘潭三市。2008年底,國務院批准了湖南方面的方案和規劃,即《長株潭城市群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總體方案》、《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2008-2020年)》,規劃區域上仍是“3+5”格局。

2014年,湖南方面又對區域規劃進行調整,但“3+5”格局為出現明顯改變,長株潭城市群由長株潭三市和岳陽、常德、益陽、婁底、衡陽組成,面積高達9.68萬平方公里,接近湖南省的二分之一,長株潭城市群一分為二:長株潭三市和周邊城市,有些耐人尋味。

長沙、株洲與湘潭

長沙,湖南省省會,華中地區第二個經濟總量突破萬億的城市,於2017年邁入萬億俱樂部,無論是人均GDP,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長沙均領先於湖南其他城市,科教資源較為充足,產業基礎良好,交通樞紐性較高。

新一線城市長沙都市圈:長株潭組合都市圈,比長株潭城市群靠譜

株洲,也被稱為“火車拉來的城市”,在交通重心轉到長沙之前,株洲以湖南省重要鐵路樞紐存在,由此在電力機車方面,株洲發展得風生水起,是湖南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湘潭,偉人的家鄉,也是湖南重要的工業城市,還是著名的紅色旅遊城市

新一線城市長沙都市圈:長株潭組合都市圈,比長株潭城市群靠譜

長沙、株洲和湘潭的市中心,被湘江串聯起來,三市一衣帶水,呈“品”字形分佈;三市的市中心點兩兩相距不足50公里,其中湘潭與株洲的市區僅湘江之隔,地緣相近,文化相同,產業關聯性強,是一體化發展的基礎。總的來看,品字格局組合都市圈,比“3+5”格局、面積近10萬平方公里的長株潭城市群更靠譜,更具可行性。

新一線城市長沙都市圈:長株潭組合都市圈,比長株潭城市群靠譜

城市群可以轉到都市圈

在長株潭城市群中,“3+5”格局對長株潭三市一體化發展干擾極大,以三市整體實力,尚無法輻射周邊五市,帶動湖南全省還無從談起,由此導致了小馬拉大車、馬拉不動車,按目標2015年長株潭三市的城鎮化率達到70%,實際上2017年三市的整體城鎮化率僅有69%,與當地宣稱的“有問鼎中國經濟第五極之勢”更是相差甚遠。

新一線城市長沙都市圈:長株潭組合都市圈,比長株潭城市群靠譜

湖南要建立經濟發展引擎,讓全省經濟發展有重心,以這個重心來爭取國家政策利好,還是轉換思路、把“3+5”格局化小到符合實際情況,著力培育和發展長株潭都市區或長沙都市圈是最合適的選擇,以目前相關城市的經濟實力,由長沙、株洲和湘潭組合都市圈,或者以三市的市中心為核心打造大都市區,比9.68萬平方公里的城市群更現實。

區域發展的第一步是規劃,而規劃的前提是靠譜、腳踏實地、切實可行,以我國目前最成熟的城市群為參照,新的長三角城市群有26個成員、面積21萬平方公里,這裡是都市圈相互重疊、連綿成片的城市群區域;擴充後的珠三角城市群有15位成員,面積約5.6萬平方公里,加上香港和澳門的粵港澳大灣區,範圍也就這麼大,而且這裡同樣是都市連綿區。

長株潭城市群雖然只有8位成員,範圍卻多達9.68萬平方公里,拋開生態限制開發區域,範圍還是巨大,成員裡除了長沙經濟體量大,其餘城市經濟總量不過兩三千億,長沙要拉起也是力不從心,長株潭三市要輻射也是為時尚早。由於我國的國情,區域經濟發展少不了行政之手與市場之手的配合,但行政之手更多的應該是城市之間的互動協調,可從長株潭城市群的演變來看,省上的手多過城市之間自主的手,這難免淪為反面教訓。

現階段,長株潭城市群的成員有長沙、株洲和湘潭,就可以適合而止了,拉上更多的城市,只是數據統計時總量好看,卻無法改變眾多城市之間面臨的窘境,長株潭都市區的範圍僅是三市中心區域就足夠,長沙都市圈的範圍規劃到三市市域足以,等到時機成熟再擴充成員也不遲。

讓人期待的是,從去年的情況看,長株潭城市群的提法有轉向長株潭都市區的趨勢,可以說經過了一些教訓之後,湖南方面也得到了經驗,正在把“貪大求全”換成集約發展、集中發力,長沙都市圈或許會破土而出,長沙、株洲與湘潭組成都市圈團隊,經濟總量約1.58萬億,人口體量約1500萬人,面積約2.8萬平方公里,長株潭三市已經有了一體化的基礎,如此一來,退可打造大都市區,進可以培育發展都市圈,這值得仔細、深入思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