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怕社交,到底是性格內向還是社交焦慮?別讓焦慮變成恐懼'

不完美媽媽 職場媽媽的陽光小屋 2019-09-02
"
"
孩子害怕社交,到底是性格內向還是社交焦慮?別讓焦慮變成恐懼

一、孩子是性格內向還是社交焦慮?

“我家孩子喜歡悶在家裡,什麼活動都不願參加……”

“我的孩子好安靜,是不是有問題?”

“我家孩子從不主動和別的小朋友玩,其實心裡特想和人家玩……”

“我家孩子總是拒絕嘗試新的活動……”

“我家孩子從不主動和人打招呼……”

當孩子出現這些狀況時,家長需要區分孩子是性格內向還是社交焦慮?內向的孩子常常是因為從獨處中更容易感受到快樂,而主動選擇遠離人群;在社交場合即便一開始會出現緊張的表現,但他可以自我調整,克服緊張的心理,從而表現正常。

但是社交焦慮的孩子內心渴望社交,因緊張恐懼而被動選擇遠離人群;在社交場合會過度緊張,始終無法克服恐懼感。

因此,內向並不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而社交焦慮會影響孩子正常的人際交往。

從心理學來講,孩子的社交焦慮源於恐懼感,如果父母不及時干預,這種恐懼感最長可以持續半年的時間,在這期間,極有可能因為一次普通失敗的經歷演變成社交焦慮。

根據心理學家的總結,患有社交恐懼的兒童和青少年可能具有以下特徵:

1.害羞

2.自我意識強

3.社交焦慮和不愛交際

4.害怕負面評價

5.害怕被認出或者檢查

6.害怕成為注意的焦點

7.以自我為中心

8.害怕被拒絕

9.恐怖性迴避

當孩子出現社交焦慮的前期症狀時,在正常的家庭生活中一定會出現異常表現,家長不能大意,要重視這些信號,及時進行調整。

"
孩子害怕社交,到底是性格內向還是社交焦慮?別讓焦慮變成恐懼

一、孩子是性格內向還是社交焦慮?

“我家孩子喜歡悶在家裡,什麼活動都不願參加……”

“我的孩子好安靜,是不是有問題?”

“我家孩子從不主動和別的小朋友玩,其實心裡特想和人家玩……”

“我家孩子總是拒絕嘗試新的活動……”

“我家孩子從不主動和人打招呼……”

當孩子出現這些狀況時,家長需要區分孩子是性格內向還是社交焦慮?內向的孩子常常是因為從獨處中更容易感受到快樂,而主動選擇遠離人群;在社交場合即便一開始會出現緊張的表現,但他可以自我調整,克服緊張的心理,從而表現正常。

但是社交焦慮的孩子內心渴望社交,因緊張恐懼而被動選擇遠離人群;在社交場合會過度緊張,始終無法克服恐懼感。

因此,內向並不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而社交焦慮會影響孩子正常的人際交往。

從心理學來講,孩子的社交焦慮源於恐懼感,如果父母不及時干預,這種恐懼感最長可以持續半年的時間,在這期間,極有可能因為一次普通失敗的經歷演變成社交焦慮。

根據心理學家的總結,患有社交恐懼的兒童和青少年可能具有以下特徵:

1.害羞

2.自我意識強

3.社交焦慮和不愛交際

4.害怕負面評價

5.害怕被認出或者檢查

6.害怕成為注意的焦點

7.以自我為中心

8.害怕被拒絕

9.恐怖性迴避

當孩子出現社交焦慮的前期症狀時,在正常的家庭生活中一定會出現異常表現,家長不能大意,要重視這些信號,及時進行調整。

孩子害怕社交,到底是性格內向還是社交焦慮?別讓焦慮變成恐懼

二、孩子為什麼會產生社交焦慮?

(一)不舒服的身體感覺

假如你被邀請在一個重要場合發言,你會不會擔心自己緊張、焦慮?擔心自己生病?或者擔心別人發現你的緊張和焦慮?就算你身經百戰,沒有這些問題,你也會或多或少,在發表講話前和講話時會感到一點不自在。

社交焦慮的孩子在參加令他感到恐懼的社交活動之前或過程中,經常會遭受一些身體上的不適,比如頭痛、肌肉緊張、噁心、出汗、呼吸急促,等等。年幼的孩子可能就會把這種不適和社交場合聯繫起來, 一遇到類似的場合,馬上聯想到潛在的後果,這種恐懼感無形中又加劇了孩子們的社交焦慮。

(二)對負面評價的擔心

有些家長特別喜歡指責孩子,這種過度指責容易使孩子降低自我評價,形成一種惡性循環,認為自己不夠好→害怕別人不喜歡自己→緊張地控制自己→精力集中於控制→無法專注做好事情→適應力下降→得出自己確實不好的結論。

而有些從小被誇讚的“別人家的孩子”,因為享受了太多的鼓勵與肯定,所以逐步形成了完美主義的傾向。由於特別注重他人對自己的看法,社交時“我必須做好”“我必須要被欣賞”,一旦不夠完美,就會對負面評價異常敏感,導致焦慮害怕。實際上,這類群體真正害怕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這些孩子因為對自我的盲目要求,而對負面評價的暗示尤為敏感,他們常常高估自己失敗、尷尬和被嘲笑的機率,並且低估了他們應付社交活動的能力,以至於他們想徹底避免這些展現自我的場合,甚至想一想都可能會引起他內心的恐慌。

"
孩子害怕社交,到底是性格內向還是社交焦慮?別讓焦慮變成恐懼

一、孩子是性格內向還是社交焦慮?

“我家孩子喜歡悶在家裡,什麼活動都不願參加……”

“我的孩子好安靜,是不是有問題?”

“我家孩子從不主動和別的小朋友玩,其實心裡特想和人家玩……”

“我家孩子總是拒絕嘗試新的活動……”

“我家孩子從不主動和人打招呼……”

當孩子出現這些狀況時,家長需要區分孩子是性格內向還是社交焦慮?內向的孩子常常是因為從獨處中更容易感受到快樂,而主動選擇遠離人群;在社交場合即便一開始會出現緊張的表現,但他可以自我調整,克服緊張的心理,從而表現正常。

但是社交焦慮的孩子內心渴望社交,因緊張恐懼而被動選擇遠離人群;在社交場合會過度緊張,始終無法克服恐懼感。

因此,內向並不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而社交焦慮會影響孩子正常的人際交往。

從心理學來講,孩子的社交焦慮源於恐懼感,如果父母不及時干預,這種恐懼感最長可以持續半年的時間,在這期間,極有可能因為一次普通失敗的經歷演變成社交焦慮。

根據心理學家的總結,患有社交恐懼的兒童和青少年可能具有以下特徵:

1.害羞

2.自我意識強

3.社交焦慮和不愛交際

4.害怕負面評價

5.害怕被認出或者檢查

6.害怕成為注意的焦點

7.以自我為中心

8.害怕被拒絕

9.恐怖性迴避

當孩子出現社交焦慮的前期症狀時,在正常的家庭生活中一定會出現異常表現,家長不能大意,要重視這些信號,及時進行調整。

孩子害怕社交,到底是性格內向還是社交焦慮?別讓焦慮變成恐懼

二、孩子為什麼會產生社交焦慮?

(一)不舒服的身體感覺

假如你被邀請在一個重要場合發言,你會不會擔心自己緊張、焦慮?擔心自己生病?或者擔心別人發現你的緊張和焦慮?就算你身經百戰,沒有這些問題,你也會或多或少,在發表講話前和講話時會感到一點不自在。

社交焦慮的孩子在參加令他感到恐懼的社交活動之前或過程中,經常會遭受一些身體上的不適,比如頭痛、肌肉緊張、噁心、出汗、呼吸急促,等等。年幼的孩子可能就會把這種不適和社交場合聯繫起來, 一遇到類似的場合,馬上聯想到潛在的後果,這種恐懼感無形中又加劇了孩子們的社交焦慮。

(二)對負面評價的擔心

有些家長特別喜歡指責孩子,這種過度指責容易使孩子降低自我評價,形成一種惡性循環,認為自己不夠好→害怕別人不喜歡自己→緊張地控制自己→精力集中於控制→無法專注做好事情→適應力下降→得出自己確實不好的結論。

而有些從小被誇讚的“別人家的孩子”,因為享受了太多的鼓勵與肯定,所以逐步形成了完美主義的傾向。由於特別注重他人對自己的看法,社交時“我必須做好”“我必須要被欣賞”,一旦不夠完美,就會對負面評價異常敏感,導致焦慮害怕。實際上,這類群體真正害怕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這些孩子因為對自我的盲目要求,而對負面評價的暗示尤為敏感,他們常常高估自己失敗、尷尬和被嘲笑的機率,並且低估了他們應付社交活動的能力,以至於他們想徹底避免這些展現自我的場合,甚至想一想都可能會引起他內心的恐慌。

孩子害怕社交,到底是性格內向還是社交焦慮?別讓焦慮變成恐懼

三、當孩子產生社交焦慮時,怎麼辦?

想要幫助孩子克服羞怯、社交焦慮,家長需要掌握四個基本的指導原則:

(一)提前行動

提前行動,就是說要事先考慮和計劃好給孩子提供一些積極的社交互動。比如,一次和兩個孩子一起玩耍,參加生日聚會,加入一個小團體,或是參加某個訓練課程,等等。

在參加社交活動前儘量把日程安排講給孩子聽,或者讓孩子預先到那裡查看一下,幫助他去適應那個環境。也可以和孩子討論一下這次活動令人興奮的地方,比如他喜歡的某個朋友會來,會有他喜歡的食物或活動。讓孩子對要發生的事提前在腦海裡想象出一幅畫面,通過面對和感受它們可以幫助兒童控制他們的恐懼。

(二)引導孩子不要那麼在意犯錯

幫助自我意識強的孩子對自己不要那麼苛刻,首先要識別他的自動想法。自動想法和問題就是我們的大腦在告訴我們——我們很焦慮。這些想法湧入我們的腦海中,讓我們感到不舒服,告訴我們什麼事情是行不通的,或者哪些結果是無法避免的。比如:

思想:我沒有什麼特長,別人看不起我怎麼辦?

感覺:我是個不招人喜歡的人。

如你所見,孩子的自動化問題並不一定是真的。你可以通過問孩子一些問題來幫助他檢驗他的自動思想,比如:

“因為你沒有特長,你的同學們都不喜歡你嗎?”

“你認為什麼是特長呢?”

你的目的是幫助孩子認識到,他所擔心的事情很小或沒有發生的可能性。要避免說類似於“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或“別擔心”這樣的話,這種安慰起不到降低憂慮的作用。你還要幫助他認識到,即使犯了錯誤,也不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

"
孩子害怕社交,到底是性格內向還是社交焦慮?別讓焦慮變成恐懼

一、孩子是性格內向還是社交焦慮?

“我家孩子喜歡悶在家裡,什麼活動都不願參加……”

“我的孩子好安靜,是不是有問題?”

“我家孩子從不主動和別的小朋友玩,其實心裡特想和人家玩……”

“我家孩子總是拒絕嘗試新的活動……”

“我家孩子從不主動和人打招呼……”

當孩子出現這些狀況時,家長需要區分孩子是性格內向還是社交焦慮?內向的孩子常常是因為從獨處中更容易感受到快樂,而主動選擇遠離人群;在社交場合即便一開始會出現緊張的表現,但他可以自我調整,克服緊張的心理,從而表現正常。

但是社交焦慮的孩子內心渴望社交,因緊張恐懼而被動選擇遠離人群;在社交場合會過度緊張,始終無法克服恐懼感。

因此,內向並不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而社交焦慮會影響孩子正常的人際交往。

從心理學來講,孩子的社交焦慮源於恐懼感,如果父母不及時干預,這種恐懼感最長可以持續半年的時間,在這期間,極有可能因為一次普通失敗的經歷演變成社交焦慮。

根據心理學家的總結,患有社交恐懼的兒童和青少年可能具有以下特徵:

1.害羞

2.自我意識強

3.社交焦慮和不愛交際

4.害怕負面評價

5.害怕被認出或者檢查

6.害怕成為注意的焦點

7.以自我為中心

8.害怕被拒絕

9.恐怖性迴避

當孩子出現社交焦慮的前期症狀時,在正常的家庭生活中一定會出現異常表現,家長不能大意,要重視這些信號,及時進行調整。

孩子害怕社交,到底是性格內向還是社交焦慮?別讓焦慮變成恐懼

二、孩子為什麼會產生社交焦慮?

(一)不舒服的身體感覺

假如你被邀請在一個重要場合發言,你會不會擔心自己緊張、焦慮?擔心自己生病?或者擔心別人發現你的緊張和焦慮?就算你身經百戰,沒有這些問題,你也會或多或少,在發表講話前和講話時會感到一點不自在。

社交焦慮的孩子在參加令他感到恐懼的社交活動之前或過程中,經常會遭受一些身體上的不適,比如頭痛、肌肉緊張、噁心、出汗、呼吸急促,等等。年幼的孩子可能就會把這種不適和社交場合聯繫起來, 一遇到類似的場合,馬上聯想到潛在的後果,這種恐懼感無形中又加劇了孩子們的社交焦慮。

(二)對負面評價的擔心

有些家長特別喜歡指責孩子,這種過度指責容易使孩子降低自我評價,形成一種惡性循環,認為自己不夠好→害怕別人不喜歡自己→緊張地控制自己→精力集中於控制→無法專注做好事情→適應力下降→得出自己確實不好的結論。

而有些從小被誇讚的“別人家的孩子”,因為享受了太多的鼓勵與肯定,所以逐步形成了完美主義的傾向。由於特別注重他人對自己的看法,社交時“我必須做好”“我必須要被欣賞”,一旦不夠完美,就會對負面評價異常敏感,導致焦慮害怕。實際上,這類群體真正害怕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這些孩子因為對自我的盲目要求,而對負面評價的暗示尤為敏感,他們常常高估自己失敗、尷尬和被嘲笑的機率,並且低估了他們應付社交活動的能力,以至於他們想徹底避免這些展現自我的場合,甚至想一想都可能會引起他內心的恐慌。

孩子害怕社交,到底是性格內向還是社交焦慮?別讓焦慮變成恐懼

三、當孩子產生社交焦慮時,怎麼辦?

想要幫助孩子克服羞怯、社交焦慮,家長需要掌握四個基本的指導原則:

(一)提前行動

提前行動,就是說要事先考慮和計劃好給孩子提供一些積極的社交互動。比如,一次和兩個孩子一起玩耍,參加生日聚會,加入一個小團體,或是參加某個訓練課程,等等。

在參加社交活動前儘量把日程安排講給孩子聽,或者讓孩子預先到那裡查看一下,幫助他去適應那個環境。也可以和孩子討論一下這次活動令人興奮的地方,比如他喜歡的某個朋友會來,會有他喜歡的食物或活動。讓孩子對要發生的事提前在腦海裡想象出一幅畫面,通過面對和感受它們可以幫助兒童控制他們的恐懼。

(二)引導孩子不要那麼在意犯錯

幫助自我意識強的孩子對自己不要那麼苛刻,首先要識別他的自動想法。自動想法和問題就是我們的大腦在告訴我們——我們很焦慮。這些想法湧入我們的腦海中,讓我們感到不舒服,告訴我們什麼事情是行不通的,或者哪些結果是無法避免的。比如:

思想:我沒有什麼特長,別人看不起我怎麼辦?

感覺:我是個不招人喜歡的人。

如你所見,孩子的自動化問題並不一定是真的。你可以通過問孩子一些問題來幫助他檢驗他的自動思想,比如:

“因為你沒有特長,你的同學們都不喜歡你嗎?”

“你認為什麼是特長呢?”

你的目的是幫助孩子認識到,他所擔心的事情很小或沒有發生的可能性。要避免說類似於“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或“別擔心”這樣的話,這種安慰起不到降低憂慮的作用。你還要幫助他認識到,即使犯了錯誤,也不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

孩子害怕社交,到底是性格內向還是社交焦慮?別讓焦慮變成恐懼

(三)引導孩子接受身體的感覺

就好像我們的大腦在向我們傳遞“我們很焦慮”的信息一樣,不舒服的肢體感覺是我們的身體在做相同的事情。我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去幫助孩子理解,在容易引起焦慮的場合出現的肢體感覺很正常。

孩子在社交場合出現焦慮情緒的時候,可以教會他使用呼吸和放鬆練習作為應對策略。在此基礎上,引導他正確認識身體的感覺。一是提前預料到自己可能會產生的不舒服的感覺,那麼當他真正感受到這些感覺的時候,就可能不那麼害怕了。二是接納,把自己的感覺作為社交焦慮的一個正常的部分,瞭解到這只是一個身體的信號。三是欣賞,幫助孩子理解他的肢體感覺,並不是真正的肢體疾病的結果。一段時間以後呢,他將會認識到感覺不舒服與即將到來的社交情景是有關係的。

(四)要有耐心

父母可以適當引導孩子,並在孩子進行社交嘗試時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讚賞,但切記不要強迫。

有社交恐懼的孩子內心其實也對別人感興趣,只是他們更喜歡小範圍和一對一的交流。

當孩子面臨社交困境時,內心過多的自我批判會讓他灰心喪氣,這時就需要父母耐心的傾聽,及時的疏導,避免他得出一些錯誤的負面結論。如果家長能找出他值得表揚的任何事情,哪怕是很小的進步,都會幫助他產生動力,這樣他才可以接受新的挑戰。

以上就是幫助孩子克服社交焦慮的四個基本的指導原則,孩子身心健康發展需要家長給予重視,瞭解孩子多一些,幫助孩子多一些,讓孩子在我們的陪伴下快樂成長,變得越來越好!

"
孩子害怕社交,到底是性格內向還是社交焦慮?別讓焦慮變成恐懼

一、孩子是性格內向還是社交焦慮?

“我家孩子喜歡悶在家裡,什麼活動都不願參加……”

“我的孩子好安靜,是不是有問題?”

“我家孩子從不主動和別的小朋友玩,其實心裡特想和人家玩……”

“我家孩子總是拒絕嘗試新的活動……”

“我家孩子從不主動和人打招呼……”

當孩子出現這些狀況時,家長需要區分孩子是性格內向還是社交焦慮?內向的孩子常常是因為從獨處中更容易感受到快樂,而主動選擇遠離人群;在社交場合即便一開始會出現緊張的表現,但他可以自我調整,克服緊張的心理,從而表現正常。

但是社交焦慮的孩子內心渴望社交,因緊張恐懼而被動選擇遠離人群;在社交場合會過度緊張,始終無法克服恐懼感。

因此,內向並不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而社交焦慮會影響孩子正常的人際交往。

從心理學來講,孩子的社交焦慮源於恐懼感,如果父母不及時干預,這種恐懼感最長可以持續半年的時間,在這期間,極有可能因為一次普通失敗的經歷演變成社交焦慮。

根據心理學家的總結,患有社交恐懼的兒童和青少年可能具有以下特徵:

1.害羞

2.自我意識強

3.社交焦慮和不愛交際

4.害怕負面評價

5.害怕被認出或者檢查

6.害怕成為注意的焦點

7.以自我為中心

8.害怕被拒絕

9.恐怖性迴避

當孩子出現社交焦慮的前期症狀時,在正常的家庭生活中一定會出現異常表現,家長不能大意,要重視這些信號,及時進行調整。

孩子害怕社交,到底是性格內向還是社交焦慮?別讓焦慮變成恐懼

二、孩子為什麼會產生社交焦慮?

(一)不舒服的身體感覺

假如你被邀請在一個重要場合發言,你會不會擔心自己緊張、焦慮?擔心自己生病?或者擔心別人發現你的緊張和焦慮?就算你身經百戰,沒有這些問題,你也會或多或少,在發表講話前和講話時會感到一點不自在。

社交焦慮的孩子在參加令他感到恐懼的社交活動之前或過程中,經常會遭受一些身體上的不適,比如頭痛、肌肉緊張、噁心、出汗、呼吸急促,等等。年幼的孩子可能就會把這種不適和社交場合聯繫起來, 一遇到類似的場合,馬上聯想到潛在的後果,這種恐懼感無形中又加劇了孩子們的社交焦慮。

(二)對負面評價的擔心

有些家長特別喜歡指責孩子,這種過度指責容易使孩子降低自我評價,形成一種惡性循環,認為自己不夠好→害怕別人不喜歡自己→緊張地控制自己→精力集中於控制→無法專注做好事情→適應力下降→得出自己確實不好的結論。

而有些從小被誇讚的“別人家的孩子”,因為享受了太多的鼓勵與肯定,所以逐步形成了完美主義的傾向。由於特別注重他人對自己的看法,社交時“我必須做好”“我必須要被欣賞”,一旦不夠完美,就會對負面評價異常敏感,導致焦慮害怕。實際上,這類群體真正害怕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這些孩子因為對自我的盲目要求,而對負面評價的暗示尤為敏感,他們常常高估自己失敗、尷尬和被嘲笑的機率,並且低估了他們應付社交活動的能力,以至於他們想徹底避免這些展現自我的場合,甚至想一想都可能會引起他內心的恐慌。

孩子害怕社交,到底是性格內向還是社交焦慮?別讓焦慮變成恐懼

三、當孩子產生社交焦慮時,怎麼辦?

想要幫助孩子克服羞怯、社交焦慮,家長需要掌握四個基本的指導原則:

(一)提前行動

提前行動,就是說要事先考慮和計劃好給孩子提供一些積極的社交互動。比如,一次和兩個孩子一起玩耍,參加生日聚會,加入一個小團體,或是參加某個訓練課程,等等。

在參加社交活動前儘量把日程安排講給孩子聽,或者讓孩子預先到那裡查看一下,幫助他去適應那個環境。也可以和孩子討論一下這次活動令人興奮的地方,比如他喜歡的某個朋友會來,會有他喜歡的食物或活動。讓孩子對要發生的事提前在腦海裡想象出一幅畫面,通過面對和感受它們可以幫助兒童控制他們的恐懼。

(二)引導孩子不要那麼在意犯錯

幫助自我意識強的孩子對自己不要那麼苛刻,首先要識別他的自動想法。自動想法和問題就是我們的大腦在告訴我們——我們很焦慮。這些想法湧入我們的腦海中,讓我們感到不舒服,告訴我們什麼事情是行不通的,或者哪些結果是無法避免的。比如:

思想:我沒有什麼特長,別人看不起我怎麼辦?

感覺:我是個不招人喜歡的人。

如你所見,孩子的自動化問題並不一定是真的。你可以通過問孩子一些問題來幫助他檢驗他的自動思想,比如:

“因為你沒有特長,你的同學們都不喜歡你嗎?”

“你認為什麼是特長呢?”

你的目的是幫助孩子認識到,他所擔心的事情很小或沒有發生的可能性。要避免說類似於“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或“別擔心”這樣的話,這種安慰起不到降低憂慮的作用。你還要幫助他認識到,即使犯了錯誤,也不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

孩子害怕社交,到底是性格內向還是社交焦慮?別讓焦慮變成恐懼

(三)引導孩子接受身體的感覺

就好像我們的大腦在向我們傳遞“我們很焦慮”的信息一樣,不舒服的肢體感覺是我們的身體在做相同的事情。我們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去幫助孩子理解,在容易引起焦慮的場合出現的肢體感覺很正常。

孩子在社交場合出現焦慮情緒的時候,可以教會他使用呼吸和放鬆練習作為應對策略。在此基礎上,引導他正確認識身體的感覺。一是提前預料到自己可能會產生的不舒服的感覺,那麼當他真正感受到這些感覺的時候,就可能不那麼害怕了。二是接納,把自己的感覺作為社交焦慮的一個正常的部分,瞭解到這只是一個身體的信號。三是欣賞,幫助孩子理解他的肢體感覺,並不是真正的肢體疾病的結果。一段時間以後呢,他將會認識到感覺不舒服與即將到來的社交情景是有關係的。

(四)要有耐心

父母可以適當引導孩子,並在孩子進行社交嘗試時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讚賞,但切記不要強迫。

有社交恐懼的孩子內心其實也對別人感興趣,只是他們更喜歡小範圍和一對一的交流。

當孩子面臨社交困境時,內心過多的自我批判會讓他灰心喪氣,這時就需要父母耐心的傾聽,及時的疏導,避免他得出一些錯誤的負面結論。如果家長能找出他值得表揚的任何事情,哪怕是很小的進步,都會幫助他產生動力,這樣他才可以接受新的挑戰。

以上就是幫助孩子克服社交焦慮的四個基本的指導原則,孩子身心健康發展需要家長給予重視,瞭解孩子多一些,幫助孩子多一些,讓孩子在我們的陪伴下快樂成長,變得越來越好!

孩子害怕社交,到底是性格內向還是社交焦慮?別讓焦慮變成恐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