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學敏:針刺治癒帶狀孢疹(蛇串瘡)的臨床驗案

石學敏:針刺治癒帶狀孢疹(蛇串瘡)的臨床驗案

1

王某,78歲,2004年10月12日初診。

左腹股溝部、臀部及大腿前外側丘疹疼痛21天。

初診:素體健康,9月下旬因腹脹就診於天津醫科大學附院,服中藥2劑後出現左腹股溝部、臀部及大腿前外側灼熱、疼痛,呈大片不規則紅色丘疹,並有大小不等水皰高於皮表,局部刺痛難忍,不得觸碰,曾在衛生站外敷雷夫奴爾紗條”,有所好轉,今來我科求治,收人住院。現精神好,淺表淋巴結未觸及,在腹股溝部及臀、大腿前外側大片不規則、淡紅色丘疹,有數枚結痂,觸之疼痛不已。

心肺(一),肝脾正常,神經系統查體未見異常。體溫36.5℃,舌紅,苔黃厚膩,脈弦細。患者年逾古稀,天癸已竭,水虧精衰,虛熱內存,素喜肥甘,中焦蘊熱,聚久成毒,發於皮表,損於帶脈,而發本症。

治法:祛溼清熱,消疹止痛。

處方:

(1)經穴刺法:選雙側豐隆、陰陵泉。

(2)刺絡法:在皰疹發生部位,分別於2~3處刺絡拔罐。

操作:

(1)經穴刺法:豐隆直刺進針1~1.5寸,施捻轉提插瀉法1分鐘;陰陵泉直刺1~1.5寸,施捻轉平補平瀉法1分鐘,穴施術後均留針20分鐘

(2)刺絡法:局部皮膚常規消毒,以三稜針點刺在皰疹間隙處(輕者皮內,重者皮下),刺4~5點,加以閃火罐放血5~10ml,注意不要點在皰疹上,拔罐部位應交替進行,留罐時間不得超過8分鐘。

複診:經1次治療後,刺痛減輕,丘疹減少。複診1次後痛止,疹消而愈。

纏腰火丹現代醫學稱之為帶狀皰疹,多因脾胃運化失常,水溼停滯,久而化熱;或肝膽溼熱,鬱而化火;或溼熱毒邪侵及經脈,溼熱內蘊,壅阻脈絡,發於腠理,外達皮部,故見皰疹簇生瘙癢而痛甚。治療上常以清熱瀉火、解毒利溼為法。

石學敏運用刺絡療法配合鍼灸,有卓著療效,且取效快,不使用任何藥物可痊癒。石學敏認為刺絡拔罐具有促進血液循環,增強代謝,以改善局部免疫狀態的功能,從而起到殺滅病毒,抑制細菌的繼發感染,加速帶狀皰疹痊癒的作用。臨床積累了數百例病例,與普通針刺方法比較療效顯著,有立即止痛消疹之功。基於中醫理論,究其病因病機,邪阻經脈,壅結於皮部,而皮部者以“經脈為紀”,循其皮部發病部位,刺之於血即可通過皮部以疏調本經氣血,引邪外出。再配合針刺豐隆、陰陵泉祛溼清熱、通調經脈瘀阻,正如“菀陳則除之,去血脈也。”

2

康某,男,25歲。2006年4月6日初診。

右上額及上眼瞼、右面頰起丘疹,刺痛2天。

初診:患者3天前自覺右眼不適,以手揉摸後右眼白睛發紅,次日晨起,右上額及上眼瞼及右面頰部刺癢,搔後皮膚髮紅並起丘疹,午後丘疹上起水皰,搔破後有白色滲液,刺痛加劇,目不能睜,經口服病毒靈,外用皰疹靈眼藥水均

不顯效而來就診。

查體:痛苦病容,右眼上瞼內緣充血,球結膜充血,右上額密集簇生紅色丘疹,右面頰亦有一處簇生丘疹上有小水皰,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皰疹部位,系陽明經所過,故為陽明熱盛,外感風邪,風熱相搏,鬱結皮部所致,舌脈為風熱俱盛之證。

治法:清熱解毒,疏風止痛。

處方:陽白、太陽、四白

操作:上穴為皰疹所發部位,以三稜針點刺2~3點,加以火罐,放血2—3ml,每日1次。

複診:治療1次後,痛減,2次後疹稍退但未全消,痛已止,3次後疹全消而愈。

本病由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引起,常累及肋間神經,三叉神經也可罹患。若病人鼻尖部出現皮疹,則易合併角膜、結膜感染,甚至損害眼球以致失明。

本案系由病毒累及膝狀神經節所致,若出現面癱即現代醫學所謂Ramsey-Hunt綜合徵。病毒若通過血行播散,亦可引起帶狀皰疹性肺炎、腦脊髓炎,故應足夠重視。

祖國醫學認為:本病為溼熱之邪侵淫,病位或肝膽或脾胃,損害之皮膚常系肝膽脾胃經脈所過之處。故採用刺絡拔罐療法,乃取古代“絡刺”、“贊刺”、“豹文刺”與拔罐相結合,以達到控制出血量,令血盡邪出,清除溼熱而祛邪止痛之效。

3

陳某,男,47歲。2004年3月24日初診。

左側胸脅部起斑疹皰伴局部刺痛3天。

初診:患者有心臟病史,素體虛弱,於3天前外出就診返家後,突感左側胸脅部輕度瘙癢,搔抓後發現局部有紅色丘疹,疹上少許水皰,第2日皮膚刺痛而癢、丘疹簇生間隔分佈如帶狀,刺痛陣發,服止痛藥物無效,遂赴西醫院診治,予注射杜冷丁50mg,注射後疼痛仍不緩解,心煩不安,不能入睡。

現慢性痛苦病容,面白無華,左側胸脅部有3簇丘疹,上有水皰,皰內液呈白色,有搔抓破潰之結痂處,舌淡苔白,脈弦數。患者久病體虛,血虛氣衰,衛外不固,外出感受時邪,鬱結於胸脅,發為火丹,邪不得解,鬱阻經脈,致氣血不通,癢痛劇甚,舌脈均為正虛邪實之證。

治法:祛邪通絡,活血止痛。

處方:皰疹間隙刺絡。

操作:局部皮膚消毒,以三稜針點刺皰疹間隙3~4點,加以火罐放血4~5ml,注意不要點刺在水皰上,每日1次。

複診:經1次治療後,刺痛減輕,丘疹減少複診1次後痛止,疹消而愈。

纏腰火丹係指發生在腰脅部大小不等的水皰,古醫籍中名稱不一,《外科大成》稱“纏腰火丹”,《外科啟玄》稱蜘蛛皰”,後世稱之為“串腰龍”現代醫學稱之“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急性皰疹性皮膚病。其主要臨床特點:在發疹部位往往先有神經痛或發癢或皮膚感覺過敏,而神經痛最為突出,皰疹是粟粒狀,綠豆大小,皰液澄清,皰壁緊張發亮,周圍有紅暈,數片成群出現。

古人對纏腰火丹從病名、症狀到病機病位都有精湛的論述。《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中曰:“纏腰火丹蛇串名,乾溼紅黃似珠形,肝心脾肺風熱溼,纏腰已遍不能坐”。

針對帶狀皰疹分佈特點,現代醫學認為是沿一側周圍神經作帶狀分佈,常伴有神經痛和局部淋巴結腫,愈後複發率極低。本病運用刺絡拔罐療法,控制出血量,往往能達到血出邪盡的效果。

· 本文摘自《當代名老中醫典型醫案集》,人民衛生出版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