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IPO遭證監會59問 資產獨立性存疑核心業務遭圍剿

IPO 華大基因 風投 投資 金融界 2017-03-30

中國網財經3月20日訊(記者 劉小菲)曾因IPO文件不齊遭中止審查的華大基因近期捲土重來。3月14日晚間,華大基因在證監會網站更新披露招股說明書,公司擬在深交所創業板發行不低於4000萬股,所募資金將用於雲服務生態系統建設、醫學檢驗解決方案平臺升級等5大項目建設。

從公司日前披露的招股書來看,華大基因靚麗的財務數據、以及深創投、軟銀等43家機構組成的堪稱豪華的股東團都為其加分不少。不過,這並不意味著華大基因的IPO道路暢通無阻。在華大基因更新招股書的當晚,證監會對其下發《反饋意見》。意見顯示,證監會對華大基因詢問了59個問題,其中公司獨立性、機構股東適格性等事宜均被重點提及。

對華大基因IPO形成考驗的,還有其在招股書中還提到的21項風險因素,其中市場競爭加劇風險格外扎眼。

一波三折 本次闖關IPO結果如何有待觀察

被冠以基因測序界的“騰訊”、國內基因測序龍頭等稱號的華大基因,2012年因有意向融資收購美國CG公司引來了眾多資本關注。此後,港股上市、A股借殼等傳聞四起,不過都遭到華大基因的否認。

2015年12月11日,華大基因首次向證監會提交招股說明書,但後因申請文件不齊備等導致審核中止。至於原因,華大基因方面表示,主要因部分中介機構更換籤字人員需要履行中止審查程序造成。

今年3月份,華大基因IPO捲土重來。華大基因14日晚間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公司本次發行前總股本3.6億股,本次發行的股票數量不低於4000萬股,且發行數量佔公司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10%。就業績來看,華大基因2014年-2016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1.32億元、13.19億元以及17.11億元,淨利潤分別達到5852.98萬元、27205.52萬元和35001.75萬元。

不過,業績光環並沒有掩蓋住華大基因存在的其他問題。在華大基因更新招股說明書的當晚,證監會便對其下發了《反饋意見》。證監會不僅就華大基因歷年來股權變動情況、重組及對外投資情況、相關機構股東的適格性、銷售模式、產銷情況等29項規範性問題作出詢問,還對包括華大基因2014年7月以每股1元價格收購北京優康30%股權等26項信息披露問題提出疑問。

有券商保薦代表人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華大基因本次闖關IPO結果如何有待觀察。

證監會連發59問 多次重組考驗公司獨立性

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證監會《反饋意見》提出的59個問題時發現,“華大基因自身是否獨立於控股股東”、“43家機構股東持股是否合規”等問題成為監管關注的重點。

資料顯示,華大基因的前身華大醫學成立於2010年,由華大控股、華大三生園共同成立。從2012年開始,華大基因走上了重組之路,並一發不可收拾。在短短三年的時間裡,華大基因通過股權收購、資產收購等方式進行了近20次重組,將華大控股下屬的與臨床應用服務、科學研究服務和臨床應用服務等相關資產和股權納入麾下,其中包括年度淨利潤接近億元的華大科技。

通過多次重組,截至2016年12月31日,華大基因共有42家全資、控股子公司和4家參股公司,而華大三生園、華大控股、華大投資和40家其他投資者經過多次增資,成為目前華大基因的股東,其中華大控股控股股東。

或許是由於次數過於頻繁,華大基因的資產重組引來了種種質疑。上述接受中國網財經分析師表示:“經過多次重組的華大基因,控股股東、實控人及其直接、間接投資的其他企業有著龐大的‘關係網’,想保持其獨立性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證監會也在《反饋意見》中提出,華大基因需說明公司於上述主體之間是否存在共用資產、分擔成本等利益輸送情形,公司在資產、人員、機構、財務、業務等方面是否均獨立於上述主體。

43家股東皆為機構 證監會詢問持股合法性

華大基因本次IPO引市場和監管層普遍關注的還有其堪稱豪華的股東團。招股書顯示,華大基因共有43家股東,全部為機構股東,其中包含了紅杉、軟銀、雲鋒基金、深創投等眾多知名機構。

證監會在《反饋意見》中指出,華大基因需穿透說明相關機構股東的適格性、所持持股權是否合法合規、是否存在變相公開發行等情況。

中國網財經記者在梳理投資者名單時發現,有22家是公司在2014年5月14日至6月13日期間進行股權變更時引入的,而這其中部分是此前華大科技(2014年被華大基因收購)的投資人或關聯方,比如深創投、榮之聯(002642)、紅土生物創投,此前也入股過華大科技;盛橋新領域投資,與華大科技的投資人盛橋創鑫投資系關聯方;有孚創業投資則與此前華大科技的投資人海百合投資系關聯方。

生育健康服務貢獻超五成收入 前五客戶卻是科研機構

令市場和監管層不解的還有華大基因的財務數據。招股書顯示,華大基因2014-2016年收入來源最多的均是生育健康類服務業務,營收金額為3.57億元、5.68億元和9.29億元,佔總收入比例高達31.71%、43.5%和54.62%。

華大基因主營業務構成 截圖來源:華大基因IPO招股書

然而,華大基因的前五大客戶卻主要是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University of Oxford等研究機構,2016年中國菸草以6799.52萬元的銷售額成為公司的第一大客戶。

據統計,華大基因前五大客戶中,科研機構2014-2016年合計銷售1.13億元、1.21億元、1.10億元、0.65億元,佔比為10.75%、10.67%、8.31%、8.45%。

華大基因前五大客戶 截圖來源:華大基因IPO招股書

三大核心業務市場遭圍剿

除了被證監會詢問的種種問題,華大基因還在其招股書中披露了21項風險因素,上述保薦代表人告訴中國網財經記者:“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公司IPO進程的絆腳石。”

華大基因招股書所列的21項風險因素中,首先提到的是“市場競爭加劇風險”,因為目前市場上已湧現出一大批面向基礎研究的基因測序服務提供商和麵向終端用戶的臨床、醫療類的基因檢測服務提供商。

招股書顯示,華大基因的主營業務由生育健康類、基礎科研、複雜疾病、藥物研發四項構成,其中前三項業務2016年的收入佔比高達54.62%、19.35%和22.53%。值得一提的是,這三大核心業務市場均面臨著競爭對手的圍剿。

中國網財經記者梳理髮現,在生育健康服務領域,華大基因的競爭對手主要有貝瑞和康、達安基因。據瞭解,達安基因早在2004年已經在A股上市,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16.09億元,淨利潤1.06億元;而貝瑞和康則計劃斥資43億元借殼在天興儀表登陸資本市場,資料顯示,其主要業務集中在無創產前檢測領域。有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師對記者稱,據不完全統計是,華大基因佔據無創產前檢測市場份額50%-60%,貝瑞佔市場份額20%-30%。

在基礎科研服務方面,和華大基因爭奪市場份額的是諾禾致源。諾禾致源總裁助理黃河龍曾公開表示,諾禾致源已經成為全亞洲通量最大的測序中心,目前市場佔有率行業第一,2015年銷售回款達3.5億,每年的營收成倍增長;而華大基因基礎科研類服務2015年和2016年的營收分別為3.7億元、3.2億元。

而在複雜疾病服務方面,華大面臨的競爭者更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僅A股市場有近20家上市公司涉足精準醫療領域,其中不乏北陸藥業、中源協和、千山藥機等知名藥企,另外,市場近期還湧現出更多專注細分領域的創業公司,比如泛生子強項是腦癌、消化道腫瘤,燃石醫學專注於肺癌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