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增股解禁一年內減持不得超50%

IPO 基金 藍籌股 CCTV 廈門日報社 2017-05-29
定增股解禁一年內減持不得超50%

CFP 供圖

5月27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對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持股5%以上的股東(以下統稱大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以下統稱董監高)減持行為進行進一步規範,並且即日執行。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新規填補了此前減持相關規定中未提及的包括定增減持、大宗交易減持在內等諸多“漏洞”。

同日晚間,滬深交易所也相繼出臺相關細則,完善配套業務規則。

值得注意的是,新規自發布之日即開始實施,這意味著不存在所謂新規實施前大股東等猛烈拋售的情形。

綜合新華社、央視等

擴大範圍細化限制

新規嚴格減持罰則

從兩個交易所的《實施細則》來看,新規主要做了以下4個方面的制度完善:

一是擴大了適用範圍。在規範大股東(即控股股東或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行為的基礎上,將其他股東減持,即上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前股份、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以下統稱特定股份)的行為納入監管。

二是細化了減持限制。新增規定包括:減持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的,在解禁後12個月內不得超過其持股量的50%;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股份,在連續90日內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2%,且受讓方在受讓後6個月內不得轉讓;通過協議轉讓方式減持股份導致喪失大股東身份的,出讓方、受讓方應當在6個月內繼續遵守減持比例和信息披露的要求;董監高辭職的,仍須按原定任期遵守股份轉讓的限制性規定;等等。

三是強化了減持披露。即大股東、董監高應當通過向交易所報告並公告的方式,事前披露減持計劃,事中披露減持進展,事後披露減持完成情況。

四是嚴格了減持罰則。即對違反《實施細則》、規避減持限制或者構成異常交易的減持行為,可以採取書面警示、通報批評、公開譴責、限制交易等監管措施或者紀律處分。

短期對市場利好,或改變定增機構交易行為

減持新規規定,持有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的股東,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該部分股份的,除遵守前款規定外,自股份解除限售之日起12個月內,減持數量不得超過其持有該次非公開發行股份數量的50%。

有券商人士分析,減持新規更細化了大股東減持的時間和數量限制,短期對市場利好。 “因為打消了市場對大小股東以及定增解禁減持的擔憂,相當於吃了一顆緩釋膠囊”。該人士稱,“該減持的股東還是會減持,但根據新規,競價減持90天內不能超過1%,那持有5%以上的股東至少要5個季度才能減持完畢。”

不過,該人士認為,新規可能會改變參與定增機構的交易行為。因為持有時間越長不確定性越大,這些定增的資金有可能會在解禁前後拉昇更多的空間以彌補機會成本。該券商人士解釋,為了彌補這個機會成本,大股東或通過兩種方式讓股價漲得更高:一是緩慢拉昇股價;二是可能就在減持50%的這一年裡,先把股價抬高。

不過,該人士同時表示,以後真正能夠發出定增的股票,未來的機會可能會很大,尤其是項目較好,對上下游產業鏈有促進的項目。

靠題材拉昇股價難了,未來將更注重公司業績

減持新規還規定,因司法強制執行、執行股權質押協議、贈予、可交換公司債券換股、股票收益互換等方式取得股份的減持,適用本細則。

此外,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股權被質押的,該股東應當在該事實發生之日起2日內通知上市公司,並按有關股東股份質押事項的披露要求予以公告。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由於出資方也要受新規限制,所以出資方為了自身的安全,會降低強平風險,降低折算率。如此一來,質押的折扣率或繼續降低。

“總的來說,至少從短期來看,減持新規對A股還是有正面的利多效應的。”該人士進一步指出,未來大股東配合遊資炒作股價的方法難度將越來越大,忽悠式定增也會減少,大股東要靠運營好公司賺錢了。“因為想要靠題材消息拉昇股價配合減持賺錢的路多了不少障礙,而對於藍籌股業績好的股,資金會不斷流入;沒業績、經營不善的個股可能會慢慢變成仙股。”

引導產業資本專注實業

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證監會在當晚發佈的“答記者問”中指出,上市公司股東和相關主體利用“高送轉”推高股價配合減持等行為,不但嚴重影響中小股東對公司經營的預期,也對二級市場尤其是對投資者信心造成了非常負面的影響。同時,產業資本的大規模減持,不但會令股市承壓,危害股市健康發展,也會給整個宏觀經濟帶來危害,使實體經濟面臨“失血”風險。

證監會指出,修改後的減持制度將更有利於引導產業資本專注實業,對市場流動性的影響,對投資者預期的影響,應該說皆是正面的。

下一步,證監會將繼續貫徹依法監管、從嚴監管、全面監管的要求,加大對違法違規減持行為的打擊力度,特別是對於減持過程中涉嫌虛假信息披露、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嚴格執法,從嚴懲處,確保市場主體嚴格遵守制度規範,切實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有效維護市場秩序和穩定。

【業界聲音】

完善減持制度及時果斷

有利A股市場健康發展

對於二級市場來說,業內人士認為,減持新規有利於減少大股東減持對市場的衝擊、提振市場信息,促進A股市場的健康發展。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說,如果不對大股東減持的現象進行規範,可能會出現一些大股東利用信息優勢“精準減持”,侵害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楊德龍“點贊”說,證監會完善減持制度是非常及時、果斷的,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的舉措。

據介紹,在海外成熟市場,對上市公司股東減持都有明確規定,對違規減持、惡意減持都有相關規定進行約束和懲罰,中國市場完善相關規定是非常必要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