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大名醫之孔伯華先生,應用桑寄生經驗,有總結有獨創

中醫 桑寄生 中風 本草綱目 神黃中醫說 2017-06-17

北京四大名醫之孔伯華先生,應用桑寄生經驗,有總結有獨創

專業醫學團隊,只為優質內容,請點右上角關注!

楊利俠 朱西傑

【桑寄生】: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乾燥帶葉莖枝。

性味苦、甘、平,入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溼、安胎之功效,主治風溼痺痛、腰膝痠軟、筋骨無力、崩漏經多、妊娠漏血、胎動不安、高血壓等症。

北京四大名醫之孔伯華先生,應用桑寄生經驗,有總結有獨創

孔老對桑寄生臨床應用廣泛,用量獨特,配伍精當,並且有些用法開闢了桑寄生臨床新用之先河,使人受益匪淺,總結如下。

1、療外感,用之抗病毒

孔老用桑寄生治療:

  • 成人溫熱病伏暑內發,發熱口渴,或溫邪深陷,閉熱於中,神昏不語;

  • 外邪漸致邪陷陰分,日晡潮熱;

  • 小兒外感和痘疹等症。

不論年齡大小,皆用15g~30g,並與石膏、鮮蘆根、鮮茅根、薄荷相伍,清疏芳解,化溼開竅,以解肌表溼熱之邪。孔老之所以將桑寄生用於治療外感之劑中,這與本品具有抗病毒的作用有關。

用本品治療外感亦屬孔老首創。

2、治眩暈,用之既降壓又利尿

孔老認為眩暈多由恣食肥甘厚味,或鬱怒過勞,飲食不節,致傷脾胃,中氣反虛,脾為溼困,聚溼成痰,矇蔽清竅而發。中醫辨證多為肝家氣鬱、痰熱上犯,治以桑寄生為主,平降氣血,豁痰熄風,滲化溼濁,一舉而三得,這也與現代醫學治療高血壓病的用藥方法相吻合,一方面降壓,一方面利尿,達到平穩血壓,避免復發的目的。

3、治中風,用之開閉且通絡

孔老治療中風,效果卓著。他認為:“中風發病頗急,蓋早有前因,致口眼斜……,皆乃其果。

前賢論之甚詳,尤以朱丹溪氏火氣痰鬱之說立論更當。閉者宜開,此病宜開者最多,宜於固氣以回陽救逆而欲脫者甚鮮。”因此常用桑寄生為主,豁痰開竅,通絡滌痰,少者15~18g,多者用至30g,且配伍天竺黃、蟬衣、竹茹、蓮子心等,大多一、二劑取效,迅速改善中風症狀。

如陰分大傷,經絡失養,四肢抽搐不安,或肝、膽、胃三經溼邪盛,筋絡失養,用桑寄生清平抑化、柔肝豁痰,加磁朱丸最為適宜。

北京四大名醫之孔伯華先生,應用桑寄生經驗,有總結有獨創

4、治心病,用之鎮靜而安神

孔老認為神志病及心悸患者,多屬情志鬱結,痰溼壅滯,肝膽鬱熱,邪擾心神,以致患者煩躁不安,夜不能寐,甚者痰迷心竅漸致神迷、多夢、失眠;或者脾溼較盛,心肝為熱所擾,患者心跳作悸,孔老多用桑寄生清化解鬱,兼滌痰涎,通靈醒神。

5、療風溼,用之強筋壯骨去痺痛

痺證的病因為風寒溼三氣雜至,古方多以寒溼論治,且多雜用風藥。而孔老的病案中療溼熱痺證的方藥尤多,方中用桑寄生15~24g,清通滲溼,清透達絡,補肝強筋,且配以石膏、知母清熱之品可迅速止痺痛。可見桑寄生不失為抗風溼的良藥。

6、用之止疼痛,發古人之所未發

古醫籍中記載桑寄生有止痛之效,如:

《本經》中記載“主腰痛”;

《滇南本草》中載“治筋骨疼痛”;

《本草綱目》中載其治“腹內堅痛”。

孔老在治療雜病中,也用本品止痛,且應用範圍甚廣。如:

  • 頭痛,孔老認為頭為諸陽之會,又為清陽之府,外邪入侵或溼痰上犯,均可阻遏清陽之氣,經脈不通而致頭痛,用桑寄生清柔滲溼,即可止痛。

  • 脅痛,多為肝家抑鬱,水不涵木,溼邪鬱阻,膈下痛楚,用桑寄生條達抑肝,化氣滲溼而止痛。

  • 胃脘痛,多屬陰虛肝鬱脾溼較盛,竄於中脘而作痛,用桑寄生可滲溼醒中,散結以暢氣機而止痛。

  • 而對於肝腎兩經熱鬱,久漸溼邪下注的足跟痛,用桑寄生補肝腎、強腰膝,利水滲溼而止痛。

  • 對於婦人痛經,屬於肝家氣鬱,血分瘀阻,經行腹痛,用桑寄生可化溼柔肝和中而止痛。

北京四大名醫之孔伯華先生,應用桑寄生經驗,有總結有獨創

7、用之散結腫,比類又取象

《名醫別錄》雲:“桑寄生法生樹枝間,寄根在枝節間,葉圓青赤,厚澤易折,傍自生枝節,冬夏生,四月花白,五月實赤,大如小豆。”

《證類本草》又謂:“若以為鳥食物子落枝節間,感氣而生,則麥當生麥,谷當生谷,不當但生此一物也。又有於柔潤滑細枝上者,如何得子落枝節間,由是言之,自是感造化之氣,別是一物,古人當日惟取桑上者,實假其氣耳。”

可見本品寄生於桑枝節間,感寄生之氣,比類取象,當有散結消腫、消散痰濁之作用。

孔老亦認識到此點,即用本品治療瘰癧痰核。孔老認為:

  • 瘰癧痰核屬陰分虛燥,溼熱相乘,痰涎未化,或溼痰鬱阻肺絡,項髮結核,即用桑寄生清滋和化,清滲柔肝,兼消痰核。

  • 產後乳癰,屬肝家熱鬱,溼痰亦為氣阻,孔老用桑寄生柔肝鹹軟達絡豁痰。

  • 症瘕積聚多屬血因氣結,脾溼亦盛,或肝熱脾溼,兩脅脹痛,孔老用桑寄生通絡化痰,利溼和化,達絡柔肝,症瘕得此而消。

另外,孔老還用桑寄生治療消渴、遺精、脫髮、各種血證等。可見孔老對桑寄生的運用昌發古義,推陳出新,不背於古,而又有新義,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學習。

專業醫學團隊,只為優質內容。

請點關注,獲得更多專業中醫健康內容。

友情提示: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下載 “中醫智庫” App,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