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穴位」人體自帶7大排溼口,輕輕一按,幫您排溼氣'

"

你是否會經常感覺到:早上醒來,渾身睏乏,心煩意亂,口乾口苦,胃脹胃難受,消化不良,滿臉油光,陽痿早洩,眼屎增多……一整天都暈沉沉的,沒有一點精神,還老打瞌睡,總覺得沒有睡醒……

如果身體沒有其它大病,那麼很可能是:你體內溼氣太重了!下面為大家介紹7個人體自帶的排溼口,溼毒排空了,人自然而然的就會舒服啦。

人體7個“排溼口”

01 腋窩的極泉穴

"

你是否會經常感覺到:早上醒來,渾身睏乏,心煩意亂,口乾口苦,胃脹胃難受,消化不良,滿臉油光,陽痿早洩,眼屎增多……一整天都暈沉沉的,沒有一點精神,還老打瞌睡,總覺得沒有睡醒……

如果身體沒有其它大病,那麼很可能是:你體內溼氣太重了!下面為大家介紹7個人體自帶的排溼口,溼毒排空了,人自然而然的就會舒服啦。

人體7個“排溼口”

01 腋窩的極泉穴

「中醫穴位」人體自帶7大排溼口,輕輕一按,幫您排溼氣

極泉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它與心相連,彙集了很多與心臟相關的神經和血管。

中醫認為,按摩極泉穴有寬胸寧神的功效,可輔助治療冠心病、腦血管病後遺症等疾病。

按摩方法最簡單的是按壓,用左手按右腋窩,右手按左腋窩,用拇指指肚選中極泉穴,反覆揉壓直至出現酸、麻、熱的感覺為度。

02 肘窩的曲池穴

"

你是否會經常感覺到:早上醒來,渾身睏乏,心煩意亂,口乾口苦,胃脹胃難受,消化不良,滿臉油光,陽痿早洩,眼屎增多……一整天都暈沉沉的,沒有一點精神,還老打瞌睡,總覺得沒有睡醒……

如果身體沒有其它大病,那麼很可能是:你體內溼氣太重了!下面為大家介紹7個人體自帶的排溼口,溼毒排空了,人自然而然的就會舒服啦。

人體7個“排溼口”

01 腋窩的極泉穴

「中醫穴位」人體自帶7大排溼口,輕輕一按,幫您排溼氣

極泉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它與心相連,彙集了很多與心臟相關的神經和血管。

中醫認為,按摩極泉穴有寬胸寧神的功效,可輔助治療冠心病、腦血管病後遺症等疾病。

按摩方法最簡單的是按壓,用左手按右腋窩,右手按左腋窩,用拇指指肚選中極泉穴,反覆揉壓直至出現酸、麻、熱的感覺為度。

02 肘窩的曲池穴

「中醫穴位」人體自帶7大排溼口,輕輕一按,幫您排溼氣

曲池穴位於肘橫紋的外側端,屈肘取穴,在手肘關節的彎曲凹陷處。

中醫認為,曲池穴可以輔助治療上肢癱瘓、肩肘關節疼痛、高血壓、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急性胃腸炎、感冒發熱等。

所以生活當中想要去除溼氣的話,不妨在家按按這個部位,是可以幫助我們排出溼氣的。

03 委中穴

"

你是否會經常感覺到:早上醒來,渾身睏乏,心煩意亂,口乾口苦,胃脹胃難受,消化不良,滿臉油光,陽痿早洩,眼屎增多……一整天都暈沉沉的,沒有一點精神,還老打瞌睡,總覺得沒有睡醒……

如果身體沒有其它大病,那麼很可能是:你體內溼氣太重了!下面為大家介紹7個人體自帶的排溼口,溼毒排空了,人自然而然的就會舒服啦。

人體7個“排溼口”

01 腋窩的極泉穴

「中醫穴位」人體自帶7大排溼口,輕輕一按,幫您排溼氣

極泉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它與心相連,彙集了很多與心臟相關的神經和血管。

中醫認為,按摩極泉穴有寬胸寧神的功效,可輔助治療冠心病、腦血管病後遺症等疾病。

按摩方法最簡單的是按壓,用左手按右腋窩,右手按左腋窩,用拇指指肚選中極泉穴,反覆揉壓直至出現酸、麻、熱的感覺為度。

02 肘窩的曲池穴

「中醫穴位」人體自帶7大排溼口,輕輕一按,幫您排溼氣

曲池穴位於肘橫紋的外側端,屈肘取穴,在手肘關節的彎曲凹陷處。

中醫認為,曲池穴可以輔助治療上肢癱瘓、肩肘關節疼痛、高血壓、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急性胃腸炎、感冒發熱等。

所以生活當中想要去除溼氣的話,不妨在家按按這個部位,是可以幫助我們排出溼氣的。

03 委中穴

「中醫穴位」人體自帶7大排溼口,輕輕一按,幫您排溼氣

委中穴位於腿窩的中心點上,走的是膀胱經。

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水通道”,而委中穴就是這個通道上的出口,如果這裡被堵住,溼氣就很難從身體排出,關節炎、腰痠背痛等疾病就會發生。

平時可以按揉委中穴,每次敲打36下左右。

04 陰陵泉

"

你是否會經常感覺到:早上醒來,渾身睏乏,心煩意亂,口乾口苦,胃脹胃難受,消化不良,滿臉油光,陽痿早洩,眼屎增多……一整天都暈沉沉的,沒有一點精神,還老打瞌睡,總覺得沒有睡醒……

如果身體沒有其它大病,那麼很可能是:你體內溼氣太重了!下面為大家介紹7個人體自帶的排溼口,溼毒排空了,人自然而然的就會舒服啦。

人體7個“排溼口”

01 腋窩的極泉穴

「中醫穴位」人體自帶7大排溼口,輕輕一按,幫您排溼氣

極泉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它與心相連,彙集了很多與心臟相關的神經和血管。

中醫認為,按摩極泉穴有寬胸寧神的功效,可輔助治療冠心病、腦血管病後遺症等疾病。

按摩方法最簡單的是按壓,用左手按右腋窩,右手按左腋窩,用拇指指肚選中極泉穴,反覆揉壓直至出現酸、麻、熱的感覺為度。

02 肘窩的曲池穴

「中醫穴位」人體自帶7大排溼口,輕輕一按,幫您排溼氣

曲池穴位於肘橫紋的外側端,屈肘取穴,在手肘關節的彎曲凹陷處。

中醫認為,曲池穴可以輔助治療上肢癱瘓、肩肘關節疼痛、高血壓、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急性胃腸炎、感冒發熱等。

所以生活當中想要去除溼氣的話,不妨在家按按這個部位,是可以幫助我們排出溼氣的。

03 委中穴

「中醫穴位」人體自帶7大排溼口,輕輕一按,幫您排溼氣

委中穴位於腿窩的中心點上,走的是膀胱經。

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水通道”,而委中穴就是這個通道上的出口,如果這裡被堵住,溼氣就很難從身體排出,關節炎、腰痠背痛等疾病就會發生。

平時可以按揉委中穴,每次敲打36下左右。

04 陰陵泉

「中醫穴位」人體自帶7大排溼口,輕輕一按,幫您排溼氣

陰陵泉是脾經的合穴,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溼氣的,如果溼氣多了運化不出去,就會變成痰飲。所以,祛溼也要健脾,健脾少不了陰陵泉。

每天用手指按揉這裡,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但建議保證一天總共10分鐘以上。

如果你體內有脾溼,按這裡會疼,但是堅持按揉,你會發現疼痛再逐漸減輕,說明你的脾溼在好轉。

取穴方法:採用坐位或仰臥姿勢,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處於脛骨後緣和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

05 地機穴

"

你是否會經常感覺到:早上醒來,渾身睏乏,心煩意亂,口乾口苦,胃脹胃難受,消化不良,滿臉油光,陽痿早洩,眼屎增多……一整天都暈沉沉的,沒有一點精神,還老打瞌睡,總覺得沒有睡醒……

如果身體沒有其它大病,那麼很可能是:你體內溼氣太重了!下面為大家介紹7個人體自帶的排溼口,溼毒排空了,人自然而然的就會舒服啦。

人體7個“排溼口”

01 腋窩的極泉穴

「中醫穴位」人體自帶7大排溼口,輕輕一按,幫您排溼氣

極泉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它與心相連,彙集了很多與心臟相關的神經和血管。

中醫認為,按摩極泉穴有寬胸寧神的功效,可輔助治療冠心病、腦血管病後遺症等疾病。

按摩方法最簡單的是按壓,用左手按右腋窩,右手按左腋窩,用拇指指肚選中極泉穴,反覆揉壓直至出現酸、麻、熱的感覺為度。

02 肘窩的曲池穴

「中醫穴位」人體自帶7大排溼口,輕輕一按,幫您排溼氣

曲池穴位於肘橫紋的外側端,屈肘取穴,在手肘關節的彎曲凹陷處。

中醫認為,曲池穴可以輔助治療上肢癱瘓、肩肘關節疼痛、高血壓、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急性胃腸炎、感冒發熱等。

所以生活當中想要去除溼氣的話,不妨在家按按這個部位,是可以幫助我們排出溼氣的。

03 委中穴

「中醫穴位」人體自帶7大排溼口,輕輕一按,幫您排溼氣

委中穴位於腿窩的中心點上,走的是膀胱經。

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水通道”,而委中穴就是這個通道上的出口,如果這裡被堵住,溼氣就很難從身體排出,關節炎、腰痠背痛等疾病就會發生。

平時可以按揉委中穴,每次敲打36下左右。

04 陰陵泉

「中醫穴位」人體自帶7大排溼口,輕輕一按,幫您排溼氣

陰陵泉是脾經的合穴,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溼氣的,如果溼氣多了運化不出去,就會變成痰飲。所以,祛溼也要健脾,健脾少不了陰陵泉。

每天用手指按揉這裡,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但建議保證一天總共10分鐘以上。

如果你體內有脾溼,按這裡會疼,但是堅持按揉,你會發現疼痛再逐漸減輕,說明你的脾溼在好轉。

取穴方法:採用坐位或仰臥姿勢,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處於脛骨後緣和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

05 地機穴

「中醫穴位」人體自帶7大排溼口,輕輕一按,幫您排溼氣

中醫認為,地機位於“地部”的中部,也就是膝部,是主管膝部運動的機要樞紐。地機穴足太陰脾經的郗穴,也是脾經氣血深聚之處。

地機穴具有較強的解痙鎮痛、行氣活血功效,可用於輔助緩解腹痛、腹瀉、水腫、月經失調等狀況。

取穴方法: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在陰陵泉穴直下3寸,即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脛骨內側面後緣處。

06 大橫穴


"

你是否會經常感覺到:早上醒來,渾身睏乏,心煩意亂,口乾口苦,胃脹胃難受,消化不良,滿臉油光,陽痿早洩,眼屎增多……一整天都暈沉沉的,沒有一點精神,還老打瞌睡,總覺得沒有睡醒……

如果身體沒有其它大病,那麼很可能是:你體內溼氣太重了!下面為大家介紹7個人體自帶的排溼口,溼毒排空了,人自然而然的就會舒服啦。

人體7個“排溼口”

01 腋窩的極泉穴

「中醫穴位」人體自帶7大排溼口,輕輕一按,幫您排溼氣

極泉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它與心相連,彙集了很多與心臟相關的神經和血管。

中醫認為,按摩極泉穴有寬胸寧神的功效,可輔助治療冠心病、腦血管病後遺症等疾病。

按摩方法最簡單的是按壓,用左手按右腋窩,右手按左腋窩,用拇指指肚選中極泉穴,反覆揉壓直至出現酸、麻、熱的感覺為度。

02 肘窩的曲池穴

「中醫穴位」人體自帶7大排溼口,輕輕一按,幫您排溼氣

曲池穴位於肘橫紋的外側端,屈肘取穴,在手肘關節的彎曲凹陷處。

中醫認為,曲池穴可以輔助治療上肢癱瘓、肩肘關節疼痛、高血壓、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急性胃腸炎、感冒發熱等。

所以生活當中想要去除溼氣的話,不妨在家按按這個部位,是可以幫助我們排出溼氣的。

03 委中穴

「中醫穴位」人體自帶7大排溼口,輕輕一按,幫您排溼氣

委中穴位於腿窩的中心點上,走的是膀胱經。

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水通道”,而委中穴就是這個通道上的出口,如果這裡被堵住,溼氣就很難從身體排出,關節炎、腰痠背痛等疾病就會發生。

平時可以按揉委中穴,每次敲打36下左右。

04 陰陵泉

「中醫穴位」人體自帶7大排溼口,輕輕一按,幫您排溼氣

陰陵泉是脾經的合穴,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溼氣的,如果溼氣多了運化不出去,就會變成痰飲。所以,祛溼也要健脾,健脾少不了陰陵泉。

每天用手指按揉這裡,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但建議保證一天總共10分鐘以上。

如果你體內有脾溼,按這裡會疼,但是堅持按揉,你會發現疼痛再逐漸減輕,說明你的脾溼在好轉。

取穴方法:採用坐位或仰臥姿勢,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處於脛骨後緣和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

05 地機穴

「中醫穴位」人體自帶7大排溼口,輕輕一按,幫您排溼氣

中醫認為,地機位於“地部”的中部,也就是膝部,是主管膝部運動的機要樞紐。地機穴足太陰脾經的郗穴,也是脾經氣血深聚之處。

地機穴具有較強的解痙鎮痛、行氣活血功效,可用於輔助緩解腹痛、腹瀉、水腫、月經失調等狀況。

取穴方法: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在陰陵泉穴直下3寸,即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脛骨內側面後緣處。

06 大橫穴


「中醫穴位」人體自帶7大排溼口,輕輕一按,幫您排溼氣


大橫穴是足太陰脾經之穴,在腹中部,距臍中4寸,左右各一。

有運轉脾經水溼之功效,全身的溼氣都能由它驅除,同樣是“祛溼大穴”。

按摩方法:用兩拇指同時點按左右兩側的大橫穴,持續3-5分鐘;或用手掌以順時針的方向摸腹20-30圈,同樣能有助通便祛溼。

07 承山穴

"

你是否會經常感覺到:早上醒來,渾身睏乏,心煩意亂,口乾口苦,胃脹胃難受,消化不良,滿臉油光,陽痿早洩,眼屎增多……一整天都暈沉沉的,沒有一點精神,還老打瞌睡,總覺得沒有睡醒……

如果身體沒有其它大病,那麼很可能是:你體內溼氣太重了!下面為大家介紹7個人體自帶的排溼口,溼毒排空了,人自然而然的就會舒服啦。

人體7個“排溼口”

01 腋窩的極泉穴

「中醫穴位」人體自帶7大排溼口,輕輕一按,幫您排溼氣

極泉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它與心相連,彙集了很多與心臟相關的神經和血管。

中醫認為,按摩極泉穴有寬胸寧神的功效,可輔助治療冠心病、腦血管病後遺症等疾病。

按摩方法最簡單的是按壓,用左手按右腋窩,右手按左腋窩,用拇指指肚選中極泉穴,反覆揉壓直至出現酸、麻、熱的感覺為度。

02 肘窩的曲池穴

「中醫穴位」人體自帶7大排溼口,輕輕一按,幫您排溼氣

曲池穴位於肘橫紋的外側端,屈肘取穴,在手肘關節的彎曲凹陷處。

中醫認為,曲池穴可以輔助治療上肢癱瘓、肩肘關節疼痛、高血壓、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急性胃腸炎、感冒發熱等。

所以生活當中想要去除溼氣的話,不妨在家按按這個部位,是可以幫助我們排出溼氣的。

03 委中穴

「中醫穴位」人體自帶7大排溼口,輕輕一按,幫您排溼氣

委中穴位於腿窩的中心點上,走的是膀胱經。

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水通道”,而委中穴就是這個通道上的出口,如果這裡被堵住,溼氣就很難從身體排出,關節炎、腰痠背痛等疾病就會發生。

平時可以按揉委中穴,每次敲打36下左右。

04 陰陵泉

「中醫穴位」人體自帶7大排溼口,輕輕一按,幫您排溼氣

陰陵泉是脾經的合穴,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溼氣的,如果溼氣多了運化不出去,就會變成痰飲。所以,祛溼也要健脾,健脾少不了陰陵泉。

每天用手指按揉這裡,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但建議保證一天總共10分鐘以上。

如果你體內有脾溼,按這裡會疼,但是堅持按揉,你會發現疼痛再逐漸減輕,說明你的脾溼在好轉。

取穴方法:採用坐位或仰臥姿勢,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處於脛骨後緣和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

05 地機穴

「中醫穴位」人體自帶7大排溼口,輕輕一按,幫您排溼氣

中醫認為,地機位於“地部”的中部,也就是膝部,是主管膝部運動的機要樞紐。地機穴足太陰脾經的郗穴,也是脾經氣血深聚之處。

地機穴具有較強的解痙鎮痛、行氣活血功效,可用於輔助緩解腹痛、腹瀉、水腫、月經失調等狀況。

取穴方法: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在陰陵泉穴直下3寸,即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脛骨內側面後緣處。

06 大橫穴


「中醫穴位」人體自帶7大排溼口,輕輕一按,幫您排溼氣


大橫穴是足太陰脾經之穴,在腹中部,距臍中4寸,左右各一。

有運轉脾經水溼之功效,全身的溼氣都能由它驅除,同樣是“祛溼大穴”。

按摩方法:用兩拇指同時點按左右兩側的大橫穴,持續3-5分鐘;或用手掌以順時針的方向摸腹20-30圈,同樣能有助通便祛溼。

07 承山穴

「中醫穴位」人體自帶7大排溼口,輕輕一按,幫您排溼氣

承山穴是最有效的祛除人體溼氣的穴位之一,其效果跟紅豆薏米粥有異曲同工之妙。

因為承山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上,膀胱經主人體一身之陽氣,所以,刺激它能通過振奮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溼氣。

取穴方法:取穴時應採用俯臥的姿勢,承山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後面正中,委中與崑崙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即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