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寧藍莓栽培管理技術'

藍莓 懷寧 安徽 植物 經濟 技術 青錢柳 2019-08-07
"

懷寧藍莓栽培管理技術

藍莓(Vaccinium spp. )為杜鵑花科越桔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或常綠灌木或小灌木,是一種具有極高經濟價值的新興世界性小漿果樹種。

懷 寧 縣 屬 淺 山 丘 陵 地 貌 ,丘 陵 地 區 面 積645 933.33 hm 2 。丘陵岡地的土壤 90%以上為紅壤、黃棕壤,呈酸性至微酸性,且一直有野生藍莓分佈。1998 年省農科院在縣園藝場進行了示範種植並取得成功;2004 年對懷寧山場土壤和自然環境進行考察論證,並在黃墩鎮慄山村試種成功,黃墩鎮慄山藍莓園因此享譽“安徽藍莓第一園”的美譽。2012年以來,全縣藍莓種植發展迅速,種植面積已達到2 333.33 hm 2 ,種植企業 112 家,其中藍莓產業化企業66 家、深加工企業 3 家。2016 年 12 月制定了《安徽省懷寧縣藍莓產業發展規劃》,規劃到 2025 年全縣藍莓種植面積達到 6 666.67 hm 2 ,初步形成以良種繁育、規模種植、產地交易、遊客採摘、冷鏈物流、產品深加工、休閒觀光相配套的產業體系。目前該縣正在創建“懷寧藍莓”地理標誌產品。

1 園地選擇

原則上不選擇陡坡、窪地、排水不暢的平地及重金屬超標的地塊建園,宜選擇在呈酸性反應的土壤,要求土壤疏鬆、通透性好、土壤有機質含量 ≥5%,以肥沃沙壤土為最佳。在選擇種植地塊時要首先測定土壤酸鹼度,土壤 pH 值要求 4.5~5.5;若是山地要儘量選擇陽坡中、下部,坡度不宜超過 25°。所選園地要求交通便利,灌溉方便。

2 整地

園地清表後,根據測定的土壤 pH 值,對需要調節的土壤必須提前半年把硫磺粉均勻撒入全園土壤,將土地深翻 30~40 cm。翻耕混勻,一次性施入硫磺粉不能超過 75 kg/667m 2 ,調節酸鹼度至適宜為止,切記不能直接施入定植穴中。

根據園地現狀,緩坡實施全墾整地起低壟,15°以上的地段沿等高線實施帶狀整地起低壟,清理出的石塊、樹根可用於壩埂攔截,減少水土流失。起壟的方向要有利於排水,一般壟高 20 cm 左右,壟寬100~120 cm,溝寬 60~80 cm。整地時可結合工程技術措施或人工清除雜草,有條件的地方預留水肥一體化管道和機械化作業道。

3 苗木選擇

堅持良種壯苗,嚴把種苗關,優先使用良種Ⅰ級苗。至少選擇經兩年培育,苗高 50 cm 以上、主莖直徑 0.6 cm 以上的壯苗,儘量選擇 3 年生的健壯苗木。扦插苗要求根系發達,枝條粗壯,基生枝 2 根以上,無病蟲害及機械損傷,栽植時以容器苗為佳。

4 初植密度和配置方式

根據品種特性和地塊坡度的不同,栽植密度可適當調節。兔眼藍莓株行距(1.5~1.8 m)×(2.5~2.8m),南方高叢藍莓(0.8~1.5 m)×(2.0~2.5 m),品字形配置。藍莓的栽植密度,建議南方高叢 300 株/667m 2 ,兔眼藍莓 200 株/667m 2 。定植穴為 50 cm×50cm×50 cm。觀光采摘園的行距一般不小於 2.25 m,採用寬行窄株。

5 品種選擇

選擇的藍莓品種要適宜於當地種植,應選擇適應性、豐產性、抗逆性及性價比高的藍莓品種。鮮食藍莓種植選擇以南方高叢藍莓優良品種為主,主要有夏普藍、奧尼爾、南方之星、天后、密斯梯等。生產加工果應選擇兔眼藍莓,其優良品種主要有燦爛、頂峰、傑兔、巴爾德溫、園藍等。同一地塊單一種植一個品種風險大,應至少種植同一類型、花期較為一致的 2 個以上的品種,一般以 1.3~2.0 hm 2 為一單元塊狀混交,以利相互授粉。

6 栽植

栽植前在已挖好的定植穴內首先回填表土 10cm,再在上面施入與表土拌均勻的發酵腐熟的草食動物農家肥 5 kg、硫酸鉀型複合肥 200 g、辛硫磷 10g、草炭土 10 kg,其中表土佔 2/3,如果土質過硬可以減少土量,另加草炭土或者腐熟的鋸末等有機質補足。回填後略高於周邊土面。在土壤酸度不夠的情況下可摻入適量硫酸亞鐵或硫磺粉。

栽植時要做到苗幹豎直,根系舒展,栽植深度宜淺不宜深,回填深度以高出根莖 1~2 cm,與壟面平齊。不要踩實,輕輕壓實,讓拌好的基質土覆蓋在苗根周圍,並向上輕輕提苗一次,使根系充分與土壤結合。澆足定根水,澆水後檢查發現有露根現象的要及時重新覆土。當選用容器苗栽植時,先將苗木從容器內取出,觀察根系的狀況,若出現“團棵”現象,則需要用刀將底部輕輕切開呈十字形,用手把中心部的土壤取出並將根系理順,讓根系散開。

栽植完成後,整理平整壟面和壟溝,在定植株兩邊各留出 15~20 cm 空隙後,用反光膜或地布將壟面覆蓋,空隙處覆蓋 3~5 cm 厚腐熟的鋸末,鋸末應壓到反光膜或地布邊緣,藍莓基部略凹,用以調節土壤 pH 值,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同時還能保水保墒、阻止雜草生長。如使用反光膜,建議使用可降解地膜,一般選用聚乙烯增光銀黑膜,正面銀灰色,背面黑色。覆膜後對定植的植株剪除弱枝,壯枝平茬定幹,定幹高度以 30 cm 為宜。栽植時間宜選在苗木停止生長後的秋季至翌年春季萌芽前進行,一般秋季栽植成活率高於春季栽植。

7 鬆土除草

清除與藍莓生長競爭的雜草,前 3 年每年可進行 2 次,第一次 5~6 月份,第二次 8~9 月份,在雜草種子尚未成熟時進行。3 年後每年 5~6 月份除草 1次。在大面積種植藍莓時,提倡全墾園地播撒綠肥(如白三葉),3 年後可完全覆蓋園地,又能增加土壤肥力。

8 修剪

在果樹管理上,如果想獲得好的產量和品質,就必須對果樹進行修剪和整形。藍莓修剪根據時間不同可分為夏季修剪和冬季修剪。

8.1 幼樹修剪

幼年樹修剪以擴大樹冠為主。夏季主要剪除細弱枝、下垂枝、水平枝、交叉枝、過密枝及病蟲枝,使植株營養集中,確保儘快豐冠;冬季在不影響翌年藍莓生長的情況下,需要剪除大部分的花芽和細弱枝。第三年如果讓其少量掛果,可在強壯結果枝上保留少量花芽,每株產量控制在 0.5~1.0 kg。第四年將樹高控制在 1.4 m 左右。

8.2 成年樹修剪

修剪原則是從下而上、從外而內,按產量留結果枝條。夏季修剪是採果結束後立即著手,主要是修剪掉結果後的枝條,剪除貼地枝、老弱枝、枯枝、病枝、中間密擠枝,回縮因結果而衰弱並被新生枝組取代的優勢枝組,促進枝條健壯,花芽飽滿。短截過高的主幹,控制整個樹體高度,過密的主幹直接鋸掉,確保樹冠內膛通風透光。修剪時對兔眼樹上的尾果直接剪除,剪後每株施 45%硫酸鉀複合肥200~300 g。修剪的力度根據樹的長勢及修剪後的施肥量決定,另外也要考慮修剪時的氣溫。冬季修剪是在落葉後發芽前之間進行,對強樹去強留壯,壯樹去強去弱留中庸,弱樹去弱留強控產提質。不論夏剪還是冬剪,每次修剪後均需要全面噴施一次廣譜性殺菌劑,如多菌靈。

9 水肥管理

9.1 水分管理

藍莓既耐旱,又喜水、怕澇,因此水分是新建藍莓園提高定植成活率和生物生長量的重要條件。幼樹適當保持充足的水分,促進營養生長,儘快擴展樹冠;而成年樹則適度控制水分,防止營養生長與果實爭奪養分,提高果實品質和產量,有條件的可以採用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

苗木定植後,若遇天氣持續乾旱 10~15 d,必須澆水保苗。梅雨季節,地勢低窪積水處,必須及時整修溝渠,達到有效排水。

在高溫季節,遇持續性乾旱時,應及時澆水,做到小水慢澆,並且要避開高溫時段,有條件的及時灌溉。

9.2 施肥管理

養樹先養根。藍莓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平衡施肥,不使用含氯、鈣或硝酸鹽的化肥,提倡施用硫酸鉀型複合肥,忌施氯化鉀型複合肥。

9.2.1 施肥方法

在樹冠滴水線外緣開挖不連續的環狀溝或穴,肥料與土壤混合均勻施入。施化肥時,溝穴深度一般壤土為 10 cm,黏土為 15~20 cm,溝穴寬 20~25 cm;秋、冬季施農家肥或壓青時,溝穴寬 30~35 cm,溝穴深 35~40 cm。綠肥則通過翻挖壓青埋入土中。在對土壤施肥的同時,根據果樹缺乏某種元素症狀,通過葉面噴施含某元素肥料作為一種補充施肥方式。

每年施肥兩次,分別在開花前後和果實採收結束後進行。第一次以速效肥為主,可用腐熟菜籽餅50 kg/667m 2 ,加施 45%的硫酸鉀型複合肥 20kg/667m 2 。第二次施基肥,以有機肥為主,用腐熟農家肥1 000~1 500 kg/667m 2 ,一般施用腐熟的羊糞、牛糞、兔糞,加施 45%的硫酸鉀型複合肥 30 kg/667m 2 。

最好進行溝施,施肥後必須馬上進行澆水,並且要澆足。施基肥的最適宜時間是秋季葉片變色至落葉之前,早施效果好於晚施。此外,對藍莓幼樹在抽葉後每半月噴施葉面肥磷酸二氫鉀(用量一般 500~800 倍,也可以用其他葉面肥代替,如氨基酸等)一次,可促其迅速生長。

10 花果管理

授粉。初花期開始放養蜜蜂,按照大約 0.33 hm 2地放置一箱蜜蜂。

疏花疏果。以疏花為主,疏果為輔。冬季或早春修剪時根據樹勢確定結果量,疏除多餘花芽,根據坐果情況疏除幼果。兔眼藍莓的單株產量控制在 5~8kg,高叢藍莓單株產量控制在 3~5 kg。

避雨。可採用避雨棚栽培,在果實接近成熟期覆膜,成熟後儘快撤下。

防鳥。一般採用防鳥網,驅鳥器、驅鳥劑效果很難持久。可在藍莓園內埋設水泥柱,在柱上佈設鐵絲,一般在藍莓盛花後 15 d 把網鋪設在鐵絲上,控制鳥類吃食成熟的果實。

11 病蟲害防治

藍莓生產上主要病蟲害有灰黴病、葉枯病、葉片失綠症、刺蛾、金龜子及其幼蟲蠐螬、蛀幹天牛、白蟻、果蠅等。

11.1 防治原則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保護利用各類天敵,保持藍莓園內生態平衡。優先採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必要時採用化學防治,提倡選用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交替用藥,並注意安全隔藥期,改進施藥技術,降低農藥用量,達到減控減施效果。採用化學農藥時應嚴格按GB4285、GB8321 的規定標準執行。

11.2 防治方法

11 月下旬結合冬季修剪,剪除病弱殘枝、蟲枝,及時帶出園外集中無害化處理;清除雜草,消滅越冬的病蟲。12 月份結合深翻冬剪,將土壤深翻 20 cm,人工撿除地下害蟲或使其凍死,減輕翌年危害;不施用未經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以免招引成蟲產卵;樹下養雞、養鴨防蟲。在樹幹和主枝上塗刷塗白劑,以阻止成蟲產卵及越冬。人工捕殺天牛成蟲,減少產卵量,減輕天牛等蛀幹害蟲的危害。

物理防治。利用害蟲的趨光性,使用頻振式殺蟲燈或黑光燈等誘殺害蟲。利用害蟲的趨化性,配製含殺蟲劑的糖醋液誘殺害蟲。對發生量大、分佈集中或具有假死性的害蟲採用人工捕殺。

生物防治。保護利用當地的有益生物,合理使用生物製劑防治蟲害。

化學防治。在蟲害較嚴重而其他措施不能控制時,宜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生物源農藥進行化學防治。在花期、幼果期、採收期內不噴施任何化學藥劑。

"

懷寧藍莓栽培管理技術

藍莓(Vaccinium spp. )為杜鵑花科越桔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或常綠灌木或小灌木,是一種具有極高經濟價值的新興世界性小漿果樹種。

懷 寧 縣 屬 淺 山 丘 陵 地 貌 ,丘 陵 地 區 面 積645 933.33 hm 2 。丘陵岡地的土壤 90%以上為紅壤、黃棕壤,呈酸性至微酸性,且一直有野生藍莓分佈。1998 年省農科院在縣園藝場進行了示範種植並取得成功;2004 年對懷寧山場土壤和自然環境進行考察論證,並在黃墩鎮慄山村試種成功,黃墩鎮慄山藍莓園因此享譽“安徽藍莓第一園”的美譽。2012年以來,全縣藍莓種植發展迅速,種植面積已達到2 333.33 hm 2 ,種植企業 112 家,其中藍莓產業化企業66 家、深加工企業 3 家。2016 年 12 月制定了《安徽省懷寧縣藍莓產業發展規劃》,規劃到 2025 年全縣藍莓種植面積達到 6 666.67 hm 2 ,初步形成以良種繁育、規模種植、產地交易、遊客採摘、冷鏈物流、產品深加工、休閒觀光相配套的產業體系。目前該縣正在創建“懷寧藍莓”地理標誌產品。

1 園地選擇

原則上不選擇陡坡、窪地、排水不暢的平地及重金屬超標的地塊建園,宜選擇在呈酸性反應的土壤,要求土壤疏鬆、通透性好、土壤有機質含量 ≥5%,以肥沃沙壤土為最佳。在選擇種植地塊時要首先測定土壤酸鹼度,土壤 pH 值要求 4.5~5.5;若是山地要儘量選擇陽坡中、下部,坡度不宜超過 25°。所選園地要求交通便利,灌溉方便。

2 整地

園地清表後,根據測定的土壤 pH 值,對需要調節的土壤必須提前半年把硫磺粉均勻撒入全園土壤,將土地深翻 30~40 cm。翻耕混勻,一次性施入硫磺粉不能超過 75 kg/667m 2 ,調節酸鹼度至適宜為止,切記不能直接施入定植穴中。

根據園地現狀,緩坡實施全墾整地起低壟,15°以上的地段沿等高線實施帶狀整地起低壟,清理出的石塊、樹根可用於壩埂攔截,減少水土流失。起壟的方向要有利於排水,一般壟高 20 cm 左右,壟寬100~120 cm,溝寬 60~80 cm。整地時可結合工程技術措施或人工清除雜草,有條件的地方預留水肥一體化管道和機械化作業道。

3 苗木選擇

堅持良種壯苗,嚴把種苗關,優先使用良種Ⅰ級苗。至少選擇經兩年培育,苗高 50 cm 以上、主莖直徑 0.6 cm 以上的壯苗,儘量選擇 3 年生的健壯苗木。扦插苗要求根系發達,枝條粗壯,基生枝 2 根以上,無病蟲害及機械損傷,栽植時以容器苗為佳。

4 初植密度和配置方式

根據品種特性和地塊坡度的不同,栽植密度可適當調節。兔眼藍莓株行距(1.5~1.8 m)×(2.5~2.8m),南方高叢藍莓(0.8~1.5 m)×(2.0~2.5 m),品字形配置。藍莓的栽植密度,建議南方高叢 300 株/667m 2 ,兔眼藍莓 200 株/667m 2 。定植穴為 50 cm×50cm×50 cm。觀光采摘園的行距一般不小於 2.25 m,採用寬行窄株。

5 品種選擇

選擇的藍莓品種要適宜於當地種植,應選擇適應性、豐產性、抗逆性及性價比高的藍莓品種。鮮食藍莓種植選擇以南方高叢藍莓優良品種為主,主要有夏普藍、奧尼爾、南方之星、天后、密斯梯等。生產加工果應選擇兔眼藍莓,其優良品種主要有燦爛、頂峰、傑兔、巴爾德溫、園藍等。同一地塊單一種植一個品種風險大,應至少種植同一類型、花期較為一致的 2 個以上的品種,一般以 1.3~2.0 hm 2 為一單元塊狀混交,以利相互授粉。

6 栽植

栽植前在已挖好的定植穴內首先回填表土 10cm,再在上面施入與表土拌均勻的發酵腐熟的草食動物農家肥 5 kg、硫酸鉀型複合肥 200 g、辛硫磷 10g、草炭土 10 kg,其中表土佔 2/3,如果土質過硬可以減少土量,另加草炭土或者腐熟的鋸末等有機質補足。回填後略高於周邊土面。在土壤酸度不夠的情況下可摻入適量硫酸亞鐵或硫磺粉。

栽植時要做到苗幹豎直,根系舒展,栽植深度宜淺不宜深,回填深度以高出根莖 1~2 cm,與壟面平齊。不要踩實,輕輕壓實,讓拌好的基質土覆蓋在苗根周圍,並向上輕輕提苗一次,使根系充分與土壤結合。澆足定根水,澆水後檢查發現有露根現象的要及時重新覆土。當選用容器苗栽植時,先將苗木從容器內取出,觀察根系的狀況,若出現“團棵”現象,則需要用刀將底部輕輕切開呈十字形,用手把中心部的土壤取出並將根系理順,讓根系散開。

栽植完成後,整理平整壟面和壟溝,在定植株兩邊各留出 15~20 cm 空隙後,用反光膜或地布將壟面覆蓋,空隙處覆蓋 3~5 cm 厚腐熟的鋸末,鋸末應壓到反光膜或地布邊緣,藍莓基部略凹,用以調節土壤 pH 值,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同時還能保水保墒、阻止雜草生長。如使用反光膜,建議使用可降解地膜,一般選用聚乙烯增光銀黑膜,正面銀灰色,背面黑色。覆膜後對定植的植株剪除弱枝,壯枝平茬定幹,定幹高度以 30 cm 為宜。栽植時間宜選在苗木停止生長後的秋季至翌年春季萌芽前進行,一般秋季栽植成活率高於春季栽植。

7 鬆土除草

清除與藍莓生長競爭的雜草,前 3 年每年可進行 2 次,第一次 5~6 月份,第二次 8~9 月份,在雜草種子尚未成熟時進行。3 年後每年 5~6 月份除草 1次。在大面積種植藍莓時,提倡全墾園地播撒綠肥(如白三葉),3 年後可完全覆蓋園地,又能增加土壤肥力。

8 修剪

在果樹管理上,如果想獲得好的產量和品質,就必須對果樹進行修剪和整形。藍莓修剪根據時間不同可分為夏季修剪和冬季修剪。

8.1 幼樹修剪

幼年樹修剪以擴大樹冠為主。夏季主要剪除細弱枝、下垂枝、水平枝、交叉枝、過密枝及病蟲枝,使植株營養集中,確保儘快豐冠;冬季在不影響翌年藍莓生長的情況下,需要剪除大部分的花芽和細弱枝。第三年如果讓其少量掛果,可在強壯結果枝上保留少量花芽,每株產量控制在 0.5~1.0 kg。第四年將樹高控制在 1.4 m 左右。

8.2 成年樹修剪

修剪原則是從下而上、從外而內,按產量留結果枝條。夏季修剪是採果結束後立即著手,主要是修剪掉結果後的枝條,剪除貼地枝、老弱枝、枯枝、病枝、中間密擠枝,回縮因結果而衰弱並被新生枝組取代的優勢枝組,促進枝條健壯,花芽飽滿。短截過高的主幹,控制整個樹體高度,過密的主幹直接鋸掉,確保樹冠內膛通風透光。修剪時對兔眼樹上的尾果直接剪除,剪後每株施 45%硫酸鉀複合肥200~300 g。修剪的力度根據樹的長勢及修剪後的施肥量決定,另外也要考慮修剪時的氣溫。冬季修剪是在落葉後發芽前之間進行,對強樹去強留壯,壯樹去強去弱留中庸,弱樹去弱留強控產提質。不論夏剪還是冬剪,每次修剪後均需要全面噴施一次廣譜性殺菌劑,如多菌靈。

9 水肥管理

9.1 水分管理

藍莓既耐旱,又喜水、怕澇,因此水分是新建藍莓園提高定植成活率和生物生長量的重要條件。幼樹適當保持充足的水分,促進營養生長,儘快擴展樹冠;而成年樹則適度控制水分,防止營養生長與果實爭奪養分,提高果實品質和產量,有條件的可以採用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

苗木定植後,若遇天氣持續乾旱 10~15 d,必須澆水保苗。梅雨季節,地勢低窪積水處,必須及時整修溝渠,達到有效排水。

在高溫季節,遇持續性乾旱時,應及時澆水,做到小水慢澆,並且要避開高溫時段,有條件的及時灌溉。

9.2 施肥管理

養樹先養根。藍莓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平衡施肥,不使用含氯、鈣或硝酸鹽的化肥,提倡施用硫酸鉀型複合肥,忌施氯化鉀型複合肥。

9.2.1 施肥方法

在樹冠滴水線外緣開挖不連續的環狀溝或穴,肥料與土壤混合均勻施入。施化肥時,溝穴深度一般壤土為 10 cm,黏土為 15~20 cm,溝穴寬 20~25 cm;秋、冬季施農家肥或壓青時,溝穴寬 30~35 cm,溝穴深 35~40 cm。綠肥則通過翻挖壓青埋入土中。在對土壤施肥的同時,根據果樹缺乏某種元素症狀,通過葉面噴施含某元素肥料作為一種補充施肥方式。

每年施肥兩次,分別在開花前後和果實採收結束後進行。第一次以速效肥為主,可用腐熟菜籽餅50 kg/667m 2 ,加施 45%的硫酸鉀型複合肥 20kg/667m 2 。第二次施基肥,以有機肥為主,用腐熟農家肥1 000~1 500 kg/667m 2 ,一般施用腐熟的羊糞、牛糞、兔糞,加施 45%的硫酸鉀型複合肥 30 kg/667m 2 。

最好進行溝施,施肥後必須馬上進行澆水,並且要澆足。施基肥的最適宜時間是秋季葉片變色至落葉之前,早施效果好於晚施。此外,對藍莓幼樹在抽葉後每半月噴施葉面肥磷酸二氫鉀(用量一般 500~800 倍,也可以用其他葉面肥代替,如氨基酸等)一次,可促其迅速生長。

10 花果管理

授粉。初花期開始放養蜜蜂,按照大約 0.33 hm 2地放置一箱蜜蜂。

疏花疏果。以疏花為主,疏果為輔。冬季或早春修剪時根據樹勢確定結果量,疏除多餘花芽,根據坐果情況疏除幼果。兔眼藍莓的單株產量控制在 5~8kg,高叢藍莓單株產量控制在 3~5 kg。

避雨。可採用避雨棚栽培,在果實接近成熟期覆膜,成熟後儘快撤下。

防鳥。一般採用防鳥網,驅鳥器、驅鳥劑效果很難持久。可在藍莓園內埋設水泥柱,在柱上佈設鐵絲,一般在藍莓盛花後 15 d 把網鋪設在鐵絲上,控制鳥類吃食成熟的果實。

11 病蟲害防治

藍莓生產上主要病蟲害有灰黴病、葉枯病、葉片失綠症、刺蛾、金龜子及其幼蟲蠐螬、蛀幹天牛、白蟻、果蠅等。

11.1 防治原則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保護利用各類天敵,保持藍莓園內生態平衡。優先採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必要時採用化學防治,提倡選用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交替用藥,並注意安全隔藥期,改進施藥技術,降低農藥用量,達到減控減施效果。採用化學農藥時應嚴格按GB4285、GB8321 的規定標準執行。

11.2 防治方法

11 月下旬結合冬季修剪,剪除病弱殘枝、蟲枝,及時帶出園外集中無害化處理;清除雜草,消滅越冬的病蟲。12 月份結合深翻冬剪,將土壤深翻 20 cm,人工撿除地下害蟲或使其凍死,減輕翌年危害;不施用未經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以免招引成蟲產卵;樹下養雞、養鴨防蟲。在樹幹和主枝上塗刷塗白劑,以阻止成蟲產卵及越冬。人工捕殺天牛成蟲,減少產卵量,減輕天牛等蛀幹害蟲的危害。

物理防治。利用害蟲的趨光性,使用頻振式殺蟲燈或黑光燈等誘殺害蟲。利用害蟲的趨化性,配製含殺蟲劑的糖醋液誘殺害蟲。對發生量大、分佈集中或具有假死性的害蟲採用人工捕殺。

生物防治。保護利用當地的有益生物,合理使用生物製劑防治蟲害。

化學防治。在蟲害較嚴重而其他措施不能控制時,宜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生物源農藥進行化學防治。在花期、幼果期、採收期內不噴施任何化學藥劑。

懷寧藍莓栽培管理技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