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是怎麼來的?

呼吸道疾病 疝氣 便祕 懷孕 普外科學堂 普外科學堂 2017-08-27

疝多發於腹部,常見的是腹外疝,就是肚子裡的腸管、脂肪等連同腹膜,經過腹壁的薄弱點或孔隙,向體表外突出所形成的。

摸摸你的肚子,感覺起來皮肉分佈均勻。但實際上,在肚子裡面,腹壁上的肌肉筋膜等並不均勻,而是有薄有厚的,有些地方還有一些天然形成的孔道。

當腹壁因為肌肉退化等原因強度降低,或者用力咳嗽、便祕、搬運重物等動作造成腹內壓力增高,就可能把器官組織擠向鄰近薄弱的地方。

這些器官組織通過薄弱的腹壁處膨出,形成一個囊,這就是疝。

鼓包裡是什麼東西呢?

疝氣的鼓包與頭撞到了門框鼓起來的腫塊不同。

這個鼓包裡可是肚子裡的器官,不會自動消退,如果不注意的話,突出的部分還可能會越來越多。

最怕的是,鼓包內的器官被卡住,進退不得。這時,患者就會感覺到疼痛不適,嚴重者會引起被卡住的器官組織缺血壞死。

腹外的種類

常見的有腹股溝疝、股疝、臍疝等。

1.腹股溝疝

腹股溝,就是小肚子與大腿根交界的兩個三角區,發生在這個部位的疝叫腹股溝疝。

腹股溝疝又分為斜疝和直疝,斜疝最常見。因生理結構的原因,右側比左側多發,男性比女性多發。

醫生有一個簡單的小方法初步區分這兩種疝:先將鼓出來的包塊小心收納回去,然後用手指壓住腹股溝中間略偏上的地方,再使勁咳嗽。如果疝塊不再突出,就是斜疝,否則就是直疝。另外斜疝會進入陰囊,而直疝一般不進入陰囊。

2.股疝

大腿根部,有一個叫「股管」的解剖結構,是腹壁的薄弱處。如果股管開口鬆弛,周圍肌肉和韌帶進一步薄弱,腸管和部分脂肪就容易從此處外凸,形成股疝。

股疝多見於40歲以上的婦女。另外,妊娠造成的腹內壓增高,也使得股疝形成的風險增加。

股疝往往不大,且剛開始一般沒有什麼明顯症狀,所以大部分都是被偶然發現的,體型比較胖的人更不容易發覺。

3.臍疝

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臍環突出的疝。

成人臍疝較少見,多數是中年經產婦女。由於疝囊的入口狹小,臍疝發生嵌頓的機率較大,需要特別注意。

發現疝氣之後怎麼辦?

有些人發現疝塊之後覺得不痛不癢,也就沒在意。直到卡住了、疼得不行了才去醫院。這時候,狀況可能已經比較危急了。所以,如果發現了問題,應儘早就醫。

成人確診腹外疝之後,如果身體條件允許,一般都應儘快手術治療。

醫生會把突出的器官收納回原位,然後在薄弱的腹壁部分放入補片或直接加固。這項手術現在已經很成熟,效果很好,且恢復也快。

需要強調的是,如果疝氣的鼓包忽然出現疼痛或者無法復位的狀況,一定要及時就醫,防止疝內容物因卡頓而缺血壞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