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黃河 渤海 軟體動物 馮玉祥 王薇薇的世界觀 2017-04-11

無棣縣屬於山東省濱州市,位於中國山東省最北部,地處沿海,是黃河三角洲綜合開發的重點區域,也是“海上山東”建設的前沿陣地。週末閒裡無事約同事去往100公里外的無棣古城遊覽,國慶節的時候聽說無棣古城對外開放,這次也算過來開開眼界。

大覺寺

10月30日這一天的天氣好的不得了,可謂碧空如洗,不過北風吹過,涼意非常,秋天就要過去了……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無棣

大覺寺,此寺廟始建於唐貞觀十三年(639),原名“普照寺”。唐開元年間,易名開元寺。明初,又改名“大覺寺”,它見證了無棣古城的一切歷史。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無棣

山門內中間是慈眉善目喜笑顏開的彌勒佛像,特貼地氣,兩側是怒目圓睜面目猙獰的天王塑像,對比明顯。深秋的風吹過一陣陣寒意,不過天氣真好。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無棣

經幡飄搖的寺廟主殿正在舉辦法事活動,聲音洪亮,善男信女依次排列緩慢前行,口中唸唸有詞,我聽了許久。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無棣

鼓樓和鐘樓分立兩側,這是西側的鼓樓,高高聳立,彰顯佛家的莊嚴。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無棣

殿前的香爐內香菸嫋嫋。不過敬佛的善男信女都在雕內做著法事。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無棣

大覺寺西側的海豐塔,高高聳立。海豐塔,史稱唐塔,原名大覺寺塔,始建於唐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碑記為“尉遲敬德監建”,距今已1300多年。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無棣

幽靜的殿後小院,寺內僧侶們起居的空間。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原塔為八角密簷式磚石結構,青磚到頂;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元月地震,大覺寺塔裂;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五月地震,塔圯其半,1957年,因塔身破損嚴重,有倒塌之虞,報省批准,將地表以上塔身拆毀。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1991年重建,新建海豐塔,位置在唐塔舊址以北50米處。新塔為八角樓閣式,共13級,高42米。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無棣

海豐塔最初的位置,現在成立遺址作為標記。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無棣

新塔身為框架式結構,中心及八個角共9根水泥柱,外表砌大青磚,既古樸典雅又堅固耐久,既保持了唐塔的風貌,又在建築結構上有所創新。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無棣

各種碑刻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無棣

趙樸初的題字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無棣

塔東北角的一個樹木極具蒼翠,寂靜中的遊覽,空無一人,佛門境地。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無棣

海裕無雙邑,豐餘第一州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無棣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海豐塔古碑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無棣

無棣古城

為重現千年古城的歷史風韻,弘揚傳統儒風文化,按照“山海古邑·儒風無棣”的定位,全面啟動了無棣古城的恢復建設工程。遵循“存古、復古、建古”三個原則,將古城開發分為歷史文化旅遊區、景觀風貌休閒區、生態園林居住區和綜合商貿服務區四個功能區。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無棣

據悉,無棣古城形成於商周,發展於隋唐,繁榮於明清,城牆夯土築成,四向建有城門、角置炮臺和鐘鼓樓,城內商肆旅社齊全,城外有護城河、荷花灣等水系環繞相聯。城內有始建於唐代的大覺寺與海豐塔,明清時期官宦府第吳式芬故居和明清縣衙等眾多人文歷史遺蹟,不過現在還處於大規模復新和建設中。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現在的吳式芬紀念館所在地,處處修葺一新,連門前的小樹都是樹苗級別的,看起來也不是很舒服,總不是修舊如舊。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無棣

嶄新的門樓色彩鮮麗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無棣

古樸的影壁在以前的庭院很常見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無棣

在以前的老房子的基礎上加以維修和修繕,我認為這個可以推崇。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喜歡古色古香的院落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秋天來了,樹木凋零,天空如洗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庭院深深深幾許,除了年年凋零的落葉,怕已見不到故人了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故居南院,以“寶硯堂”為主體,分南客廳、北硯堂、東門庭、西下院四組建築單位。“寶硯堂”,因吳氏珍存宋代蘇軾“雪堂寶硯”命名。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請看上面介紹中的人物:

杜受田,咸豐皇帝的老師;

龔自珍,清朝著名詩人;

王懿榮,甲骨文字的關聯者。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庭院深深 寂靜自然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吳式芬紀念館主展室設在故居儀仗廳,東側北牆鑲嵌三方刻石,中間是清代主盟詩壇的王士禎題給吳紹詩的,左右兩方分別為劉墉和鄭燮所題。據說紀念館館藏豐富,可惜現在閉館不讓進入了。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馮安邦(1884 - 1938.11.3)又名景樹,字化民,號恩善。生於山東省無棣縣,民國抗日將領。自幼資質敦厚,性格豪爽,見義勇為。清末投軍,民國元年後隸屬馮玉祥第十六混成旅。由騎兵排長依次晉升工兵連長、營長、團長,西北軍第四十八旅、第三混成旅旅長,第二十八師、第二十三師師長兼代寧夏省主席,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路軍第二十七師師長等職。追隨馮玉祥,先後參加了討伐張勳復辟、討伐陝西軍閥陳樹藩之役,及“首都革命”、“五原誓師”、平定甘肅“河湟事變”、中原大戰等重大歷史事件。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二軍中將軍長兼第二十七師師長。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1938年11月3日,奉命扼守大別山的戰役中,與日軍血戰五十餘日,殲滅大量敵人後在轉進襄樊的途中,遭日機轟炸,重傷陣亡,壯烈殉國。終年54歲。1940年9月25日,國民政府發佈褒獎令,表彰馮安邦“奮跡戎行,戰必先驅”的抗日功勳,並追授其為陸軍上將。

建國後,馮安邦先後入注《中華英烈大辭典》《無棣縣革命烈士陵園英名冊》。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貝殼堤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濱州無棣有貝殼堤島,大家可能有所耳聞。但是有人告訴你,在目前世界上發現的三大古貝殼堤中,無棣貝殼堤不僅純度最高、規模最大,也是保存最完整、且惟一新老堤並存的貝殼堤島。那麼你是不是有去看一下的衝動了呢?世界上有保存的貝殼堤,除了無棣的貝殼堤外,還有美國聖路易斯安娜州貝殼堤和南美蘇裡南貝殼堤,但是這兩者的貝殼含量與無棣貝殼堤是遠遠不能比的。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海水已經退去,留下空曠的泥塘,無棣為古九河入海之域,黃河的遷徙,海岸線的變遷,潮汐的運動,貝殼的堆積,時永日久,積累成堤。淤泥與貝殼堤交互更替,在此形成了兩列平行於海岸線的貝殼堤。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無棣貝殼堤島與溼地系統省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上貝殼堤最完整、唯一的新老貝殼堤並存的以保護貝殼堤島與溼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鳥類為主體的保護區,貝殼堤島是在特定的地質條件和地理環境下形成的獨特地質地貌。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廣袤無垠的灘塗潮帶上,有一條綿延76千米的古貝殼堤,抵擋著洶湧的潮水。千百年的海潮,塑造了這條神奇的天然大堤。如若將環渤海海岸帶比作一條靚麗的金項鍊,那麼,位於魯北無棣縣沿海的貝殼堤,則宛如一顆燦爛的明珠.鑲嵌在這條金項鍊的顯要位置,閃現著耀眼的光芒。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貝殼及其裂片和細砂、粉砂、泥炭、淤泥質粘土薄層組成的堤狀地貌堆積體,即為貝殼堤。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這裡的貝殼,無論是深埋地下的,還是裸露於地表的,貝殼質含量幾乎達到100%,而美國聖路易斯安娜州和南美蘇裡南貝殼堤,貝殼含量僅為30%左右。而且,無棣貝殼堤總儲量達3.6億噸,且隨著海水潮汐作用每年增加10萬噸以上,沿海岸分佈的貝殼堤島,至今仍在繼續生長髮育。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古貝殼沙堤,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每年仍以10萬立方的速度生長,是國內獨有、世界罕見的古貝殼灘脊海岸,被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這條由40多個貝殼島連接而成的裸露型貝殼堤島,總面積為80480公頃,。其貝殼質含量達90%以上,由完整貝殼、貝殼碎屑和貝殼砂組成的砂層厚度達到2.5米至5米,經放射性碳同位素測定,它形成於2500年至1100年之前,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罕見的海洋自然遺蹟。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貝殼灘脊海岸的形成需要具備三個條件,既粉沙淤泥岸、相對海水侵蝕背景和豐富的貝殼物源。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歷史上,黃河以“善淤、善決、善徙”著稱,黃河攜帶大量細粒黃土物質,長時期周而復始的在渤海灣南岸、西岸遷徙,在此塑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淤泥質海岸。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當黃河改道、河口遷徙到別處,隨著泥沙入海量的減少,海岸不再淤積增長,海水變得清澈,種類繁多的海洋軟體動物不斷繁衍生息,提供了充足的貝殼物源。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最重要的是海浪潮汐運動,以侵蝕為主,將貝殼搬移到海岸堆積,隨著貝殼的逐年累積,也就形成了獨特的貝殼灘脊海岸。一旦黃河改道回遷,貝殼堤及以海水較淡而渾濁的淤泥岸不利於貝殼生長而停止。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在貝殼堤外,泥沙淤積成陸,海岸線又向前伸,貝殼堤則遠離海岸,或棄與陸上或埋於地下。因此,由於黃河的來回遷徙,海岸線走走停停,淤泥與貝殼堤交互更替,在渤海灣南岸、西岸形成多條平行於海岸線的貝殼堤,也就成為渤海灣海岸線向渤海延伸的腳印。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無棣貝殼堤島與國內外同等類型的貝殼堤比較,有幾個獨特之處。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一是貝殼質含量高,無棣古貝殼堤島無論是深埋地下的還是裸露於地表的,貝殼質含量幾乎達到100%,很少有其它雜質。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二是新老貝殼堤並存,無棣貝殼堤島不但有距今5000—2000年的古貝殼堤,而且尚有新發育形成的新貝殼堤,並有形成第三條貝殼堤島的趨勢,國外與國內其它的貝殼堤都遠離海岸,沒有形成新貝殼堤的可能。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三是典型的貝殼灘塗溼地生態系統,是我國乃至世界上的珍貴海洋遺產,具有重要的科研意義和實際生產價值。 對於研究古海岸線位置、推斷海岸環境演變歷史,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經濟價值。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貝殼堤是由海生貝殼及其碎片和細砂、粉砂、泥炭、淤泥質粘土薄層組成的,與海岸大致平行或交角很小的堤狀地貌堆積體。形成於高潮線附近,為古海岸在地貌上的可靠標誌。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貝殼堤是幾十年來科學家研究的重要對象,在國際上的海洋、第四紀地質、古氣候、古環境研究領域佔有重要位置。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來到貝殼堤島,放眼望去,海岸線上滿是貝殼,離海遠些的是整個的貝殼堆積的,雖然貝殼不像地理雜誌上照片那麼完整,但依然壯觀、美麗,讓我覺得一路的奔波都是值得的。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蹲下來細細端詳那些乾淨的、散發著柔和光澤的顏色各異、花紋各異、形狀不同貝殼,每個貝殼都是獨一無二的。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每走一步都可能把貝殼踩碎。想象著地下都是厚厚的貝殼,幾千年來一層一層沉積上來,見證著朝代更迭、歷史的變遷。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世界罕見的貝殼堤島與溼地系統,是我國乃至世界上珍貴的海洋自然遺產,是研究黃河變遷、海岸線變化、貝殼堤島的形成等環境演變以及溼地類型的重要基地。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無棣為古黃河入海之域,黃河的遷徙,海岸線的變遷,潮汐的運動,貝殼的堆積,時永日久,積累成堤。淤泥與貝殼堤交互更替,在此形成了兩列平行於海岸線的貝殼堤。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拾貝殼的遊客,努力挑選著不同的貝殼。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文蛤、藍蛤、牡蠣等貝類軟體動物30餘種以及種類繁多的海洋動植物是有形成貝殼堤島的物源。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渤海灣南岸、西岸是世界上最大的淤泥質海岸,種類繁多的海洋軟體動物在此不斷繁衍生息,提供了充足的貝殼物源。同時,該海域的海浪潮汐運動以侵蝕為主,將貝殼搬移到海岸堆積,隨著貝殼的逐年累積,也就形成了獨特的貝殼灘脊海岸。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退潮的痕跡,帶走了好多,也帶來了好多......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兩種截然不同的顏色,可以看到海潮的退後帶走的泥沙。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清淨的水,純潔的貝殼沙灘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感嘆大自然的豐功偉績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站在古貝殼堤遙望遠處的退潮的海面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古堤奇觀,吸引著無數遊人和海洋愛好者的到來。最好是夏天,可以漫步海灘,沐海拾貝、踏灘逐浪,盡情享受大自然的賞賜。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零落成沙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保護區內有一個汪子島,這是濱州境內惟一能觀大海全貌的地方,有“海上仙境”之稱。之所以叫汪子島,這裡面有個傳說。相傳,徐福奉秦始皇之命率童男女,入海求仙取長生不死藥,長久不歸,父母思念遠去的孩子,奔波於此島,眺望大海,盼子歸來,故名“望子島”。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突出水面的陸地顯得白花花的,這裡是鹽池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水邊的植物已經褪去顏色,孤零零的在風中飄搖,我停車下來嚐了嚐水的味道:鹹!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鹽田:《管子》載“暮春之初,北海之民即煮海為鹽”,而今更有百萬畝鹽田,在此海水帶來的恩惠、領略人與自然的和諧。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突然的一個開闊地帶,近處的圍堤,遠處的海平面還有那波痕盪漾水面。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雙雙嬉遊海水的海鷗也駐足了腳步,停在這片溫柔的海灘,不管你是遙遠還是近在咫尺,有美景陪伴和真心相伴的泥沼,都能停下疲憊的翅膀。

旅行日記——散漫山東濱州無棣篇

驚歎於遠處水平面之上的如同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的景象,美景就在我們的眼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