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頂一萬句!4招教你讓孩子乖乖聽話!

導讀:乾貨集合來了,把最近有關於育兒溝通的帖子做了個集合,找起來也方便。

預計閱讀:3分鐘



你是不是經常吼你的孩子?

前幾天,有一位寶媽在群上說:寶寶晚上還死活不肯寫作業,越催越慢,罵也不聽,經常折騰到凌晨1點,該怎麼辦呢?


一句頂一萬句!4招教你讓孩子乖乖聽話!



這真的不是個案!!我發現,有了孩子後,很多爸爸媽媽的脾氣都見長了。

當孩子寫作業不專心時,吼!

當孩子把家裡弄得一團糟時,吼!

當孩子動不動哭鬧、撒潑打滾時,吼!

當孩子拖拉磨蹭,無限拖延時間,吼!


一句頂一萬句!4招教你讓孩子乖乖聽話!



我自己也遇到過這種的情況。

表姐的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我每天晚上都很耐心地陪寫作業,結果,沒過一個月,我就繃不住了。

那天晚上,他寫作業特別不專心,同一道題講了好幾遍還不懂,等我轉頭上個廁所回來,他居然還打起了瞌睡,我當即就火了。


一句頂一萬句!4招教你讓孩子乖乖聽話!



把他的筆往桌上一扔,瞪著她大聲吼道:“你還做不做啦?!不做你給我立刻滾出去,晚上自己睡大街去!不管你了!不要你了!!”

吼出這句話的時候,我頓間有點懵,血氣上湧、看東西都有點模糊。

那一瞬間,我想起之前看過的新聞,甚至還想去掛個號……


一句頂一萬句!4招教你讓孩子乖乖聽話!


說真的,每每遇到這種情況,我都勸自己不要生氣,不要發火,要心平氣和地教孩子,但是“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一句頂一萬句!4招教你讓孩子乖乖聽話!


更令人懊惱的是

↓↓↓

不管你看過多少育兒書

讀過多少育兒文章

一遇到孩子不聽話的情況

你依然會忍不住大吼


接著,每次吼完孩子,看他楚楚可憐的樣子,你心裡[罪惡感]就會湧上心頭,又暗暗發誓:下一次,我一定要耐心對他。


一句頂一萬句!4招教你讓孩子乖乖聽話!



結果呢,下次你還是會罵他。

就一直處於“孩子學不好→媽媽生氣、大吼孩子→後悔發脾氣→孩子更學不好”的惡性循環。



你吼得越大聲,孩子越聽不見


很多爸爸媽媽覺得:在教育孩子時,好聲好氣地溝通是不行的,你一定要吼他,他才會記住,以後也不敢再犯了。

殊不知,事與願違

美國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將媽媽們大吼大叫超過85分貝的話,放給10位7~10歲的孩子聽;

接著,讓這10位孩子寫出媽媽的“吼叫內容”

結果顯示,只有13.3%的孩子寫對了。

心理學家稱,“大音量”的吼叫,對管教孩子毫無用處,因為你音量越大,孩子注意力越不集中。

正如北師大教授錢志亮所說:“你責備孩子的聲音越小,孩子聽得就越認真,教育的效果也就會越好。”

之前,《爸爸去哪兒3》裡面有一個片段,讓我印象很深刻。

在節目中,夏克立的女兒[夏天]和林永健的兒子[林大竣],兩人接到村長的一個任務:看守房間裡的糖果和冰淇淋。

因為大駿和夏天年紀小,經不住零食的誘惑,就偷吃糖果和冰淇淋。

後來,這事被他們的爸爸知道了。

面對兒子大俊的表現,林永健提高聲量,大聲譴責兒子:“吃什麼吃?你為什麼要吃?自己站到一邊好好反省一下!”

一句頂一萬句!4招教你讓孩子乖乖聽話!


這不僅令大俊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反而還憋了一股“火氣”,甚至,在後續的節目中,大俊都故意和爸爸頂嘴,不願意配合爸爸的行動。

雖然,事後林永健也意識到這一錯誤,不應該對孩子施以“暴力溝通”。但傷害已經造成了。

一句頂一萬句!4招教你讓孩子乖乖聽話!


而反觀夏天呢?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爸爸夏克立把女兒拉到一邊,親切且嚴肅地小聲教育道:“錯在哪裡?為什麼不能這樣做?錯了就要接受懲罰。”

一句頂一萬句!4招教你讓孩子乖乖聽話!


在爸爸的教育下,夏天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心甘情願地接受罰站,後續也表現得很開心。

你看,同樣一件小事,“大聲訓斥”和“小聲教育”,效果是天壤之別的。

要知道,帶著情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當你衝著孩子吼叫時,孩子大腦也會自動轉入逃生機制:“罵完就過去了。”等到次數多了,孩子已經免疫了,根本不在乎你說了什麼。

一句頂一萬句!4招教你讓孩子乖乖聽話!

甚至,你的大聲吼叫還會摧毀親子之間的信賴和尊重,讓孩子產生自卑、自閉的心理

在《非常靜距離》訪談中,陳喬恩就曾用"自閉"來形容小時候的自己。

她坦言,“從小就沒有安全感,總是活在恐懼中,不知道怎麼跟媽媽講話,怕她會罵我。”


一句頂一萬句!4招教你讓孩子乖乖聽話!



她把媽媽的聲音形容為“魔鬼的聲音”,在說這句話的時候,陳喬恩整個人都處於應激狀態,顯得高度緊張。


一句頂一萬句!4招教你讓孩子乖乖聽話!



但,愛之深,責之切。做父母的,誰也不願意對孩子大吼大叫,但孩子就是不聽話呀!

所以,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還是要回到上一步:當孩子有情緒,不聽話,甚至跟我們對著幹的時候,到底應該做?



爸媽怎麼說,孩子才會聽?


《高效能家庭的七個習慣》,作者史蒂芬·柯維就說道:

我們習慣於對家人大喊大叫,指責而不去理解,命令而不去溝通,學不會道謝,也不懂得道歉。我們都覺得自己已經為家庭生活付出了太多,卻忽視了最關鍵的一點:有效溝通

因此,用平等的方式去理解孩子的內心,控制情緒,動之以情,這是很多父母都需要學習的親子溝通方式。

與孩子溝通,不應該想著要“改變孩子”,而應該轉變成“表達自己”

親子溝通重點有四步:談理解——找痛點——講感受——找方法。

和孩子溝通,步驟集合

3歲前:

你再不忍心,也要趁早教孩子這些!

小孩說不聽?這樣給孩子講故事,勝過100個好老師!

3到6歲:

3到6歲正是孩子最“熊”的時候?家長這樣引導,長大不怕叛逆期

通用乾貨:

孩子越吼越不聽話,試試這5招,立馬省心多了

這樣跟孩子說話,比吼他100次有用!

家長自修:

育兒易崩潰?5招應對負面情緒,讓你省心又省力!

孩子不聽話?心理學家找到關鍵,這樣擺脫生氣育兒!


老闆說

每一條評論

都給小編一塊錢獎金呢!

一個分享轉發兩塊!

我加班的宵夜就靠泥萌了

拜託拜託

一句頂一萬句!4招教你讓孩子乖乖聽話!

關注我們,育兒路上我陪你一起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