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推進棚戶區改造構築住房保障體系 安居圓夢

租房 保障房 購房 交通 北方網 2017-05-04
天津推進棚戶區改造構築住房保障體系 安居圓夢

2015年12月31日,西於莊棚戶區定向安置房——和苑西區一期安置房項目首批新房交房,100餘戶西於莊地區居民領到期盼已久的新房鑰匙。圖為居民拿到新房鑰匙。

天津北方網訊:這是一組令人振奮的數據:“十二五”期間,本市計劃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40萬套,實際開工建設50.5萬套,新增租房補貼家庭5萬戶,超額完成規劃目標。

這是一項溫暖人心的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提出的“三個著力”重要要求,本市連續五年將住房保障列入20項民心工程,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擴大保障性住房建設規模、深入推進棚戶區改造,住房保障體系日臻完善,住房保障覆蓋面在全國居於領先水平,越來越多住房困難家庭得以實現安居夢。

“這兩天去房管局辦了手續,很快就能拿到房本了。”家住北辰區雙青新家園榮居園的康女士最近幾天又忙碌又高興。雙青新家園是本市重點保障房項目,在搬到這裡之前,康女士一家三口一直擠在一套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裡。隨著兒子長大成人,改善居住條件成了一家人的心頭大事。後來,康女士瞭解到保障房項目,符合限價房購買條件的她立即提交了申請。2014年10月,康女士順利拿到榮居園的新房鑰匙,一家人的生活從此迎來了大變化。提起新家,康女士至今仍止不住地滿意道:“這套房有80多平方米,比原來豁亮多了,住得特別舒坦,還能把我母親接過來一起住,家裡人都特別高興。”

擴大受益範圍實現應保盡保

“2016年全市共開工建設保障房5.04萬套、基本建成保障房5.5萬套,超額完成全年建設任務。”歲末年初,本市交出了去年保障房建設的成績單,“超額”二字引人注目。

自2012年以來,本市持續加快保障房建設,不斷擴大住房保障受益範圍。市第十次黨代會報告將住房保障列為保障和改善民計民生的重要工作之一,要求“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完善租房補貼政策,擴大保障覆蓋範圍,加大農村危房改造力度,兩年完成外環線以內城中村改造,三年完成中心城區舊樓區居住功能綜合提升改造,五年完成市區危陋房屋改造,促進房地產市場長期平穩健康發展”,明確了工作重點、訂立了任務目標。

此後,本市進一步整合保障形式,健全完善了“發放三種補貼、建設三種住房”的制度框架,向不同層面困難家庭提供住房保障,構建起“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場”的住房供應體系。住房保障申請條件隨著城市居民收入增長而適時調整,受益範圍不斷擴大,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

截至2016年底,全市累計開工建設保障房79萬套、發放租房補貼13.08萬戶,住房供應結構得到有效優化,群眾住房條件明顯改善。

完善立法支持加大幫扶力度

一系列立法和政策支持,為保障房建設順利進行提供了有效支撐。2012年10月,《天津市基本住房保障管理辦法》正式施行,本市成為直轄市中首個進行住房保障立法的城市。此後,又陸續出臺《天津市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天津市住房保障監督管理辦法》《天津市住房保障檔案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範性文件,形成了較為完備的保障體系。

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本市將安置房用地納入年度土地供應計劃單獨安排、優先供地,按規定嚴格落實土地劃撥、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將棚改騰空地塊政府收益金返還各區,用於困難家庭補償安置和項目資金平衡,最大限度讓利於群眾。

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本市已累計供地約2900公頃用於保障房項目建設。在新增建設用地年度計劃中,單列保障性住房用地,明確供地規模、時序,優先安排土地供應。健全對保障性住房供地、建設跟蹤服務機制,加快保障房項目選址地塊拆遷整理、土地徵轉和供地審批,保證新開工項目用地及時落實。

棚戶區改造資金需求量大、回報週期長。為推進好這項民生工程,本市出臺了《關於政府購買棚改服務的指導意見》,積極推進政府購買棚改服務新融資方式,指導和平兆豐路、寶坻大馬莊、武清鄭樓、薊州邦均鎮等21個項目完成229億元貸款審批。

考慮到棚戶區戶均住房面積小、補償總額低的特點,本市對住宅房屋補償價格按照周邊新建普通商品住房市場價格評估確定,高於國家規定的類似房地產市場價格評估補償標準。市國土房管局指導各區結合實際制定利於貨幣化安置的補償方案,擇優遴選戶型合理、配套完善、適宜安置的普通商品房作為安置房,引導群眾選擇貨幣化安置。加大困難群眾幫扶力度,對原住房面積小、補償費用不足以購置一套安置房的,託底保障一套安置房,不補交差價,確保其住有所居。

強化監督管理實現公平公正

五年來,本市不斷強化住房保障監督管理,在政策執行中嚴守公開、公平、公正的“生命線”。

本市嚴格准入審核,規範住房保障申請、審核、公示、發證等環節,實行街、區、市“三級審核,三級公示”;公佈舉報電話和網絡郵箱,廣泛接受社會監督。搭建統一的“天津市住房保障信息化管理系統”,通過與多個部門及銀行間的數據聯網,實現戶籍、房屋、工商註冊、車輛、住房公積金、社保、稅收等數據的跨部門、跨行業信息共享,在線實時查驗申請家庭住房、收入情況,對全市行政區域內所有保障房項目開工、建設、配租、配售、運營管理等情況的全方位監控管理。同時,通過專網連接支撐市、區房管、民政部門,街道,開發企業等1000餘臺用戶終端以及200多個銀行網點,實現申請審批、補貼發放、保障房分配聯網操作運行,有效遏制了違規行為的發生。

為確保分配公平,本市按照一戶一證、一證一房原則,完善保障房租售監管,實現房源信息、租售價格、分配過程、分配結果“四公開”。同時,加強動態監管,建立季度核查和年度申報機制,及時掌握住房保障受益家庭信息變動情況,對不再符合保障條件的家庭執行退出程序或調整保障標準。“十二五”期間,本市共查處住房保障違規家庭1893戶,追回2074萬元;建立不良記錄,在一定時期內限制違規家庭再次申請享受住房保障,確保了住房保障政策的公平、公正實施。

加強居後管理創建宜居環境

住房保障不僅涉及前期的撥地建設、審核分配,還包括後續的配套管理和服務。加強居後管理,才能讓百姓住得進又住得好。

“遇到維修類的問題,直接打電話找物業,基本都能及時解決。”康女士告訴記者,自從搬進了新家,她就成了居委會的常客。“現在社區活動很豐富,包餃子、做月餅,夏天的時候還有露天晚會,特別熱鬧。”如今,雙青新家園開通了多條公交線路,社區醫院和區域內首個幼兒園也已投入使用,生活環境變得更加宜居。

為加強居後管理,本市落實保障性住房屬地管理責任,由區縣政府作為住房保障工作責任主體,對轄區保障房項目實施綜合治理。同時組織開展已入住保障房項目物業管理巡查、房屋安全使用及環境專項整治。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與社區管理的銜接,在全市已入住保障房項目中建立社區居委會或籌備組,實現了社區管理全覆蓋。

自2015年以來,本市重點開展了中心城區53個項目、608萬平方米、9萬套已入住保障性住房的完善配套工作。進一步完善了市政設施,補建了非經營性公建,強化了社區管理,規範了物業服務,優化了交通線網,共種植喬灌木13.6萬株、綠籬205萬株,鋪裝2.4萬平方米,使保障房項目環境面貌顯著改觀,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津雲”—北方網編輯侯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