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特色種植成為帶動農牧民增收的大產業

種植業 玉米 農民 農村 正北方網 2017-05-05

種地並不意味著就是種糧,種糧也並不意味著就是種玉米高粱。赤峰市敖漢旗薩力巴鄉薩力巴村農民王春永對這句話的體會越來越深。

“過去種大田,去掉肥料、農藥、水電和人工工時費,滿打滿算每畝純收入不超過500元。訂單種植的圓蔥每畝淨收入在3000元左右,是種糧的6倍;種植反季西瓜純利潤在1500元以上,是種玉米的3倍,都比種糧食合算。”王春永從2013年起承包周邊農民的土地,從最初的300畝發展到現在的3000多畝,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種植大戶。

針對玉米、高粱等大田作物市場低迷的狀況,薩力巴鄉從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入手,充分利用13萬畝耕地的優勢,加大了特色種植業力度,把圓蔥特色種植項目列為重點。全鄉圓蔥種植面積1300畝,僅這一項就能創收650萬元,圓蔥種植也成為全鄉農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近年來,赤峰市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糧食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100億斤以上,牲畜存欄連續11年穩居自治區首位,蔬菜、油料、肉、蛋等菜籃子產品產量均實現穩定增長,農牧民實現持續增收。但從總體看,赤峰市農牧業現代化整體水平仍然比較低,生產方式粗放,耕地草牧場仍然以分散經營為主,種養結構不優,產業鏈條短,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不高。

針對這些深層次結構性問題,2016年初,赤峰市聚焦農牧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牧區經濟體制改革,提出在全市範圍內實施“3661”工程,即到2020年,全市土地流轉率、農牧民合作經濟組織覆蓋率、農畜產品精深加工轉化率均達到60%,糧食生產能力穩定在100億斤以上,新增設施農業100萬畝,新增人工種植優質紫花苜蓿100萬畝,發展高效豐產經濟林100萬畝,優質肉牛、肉羊出欄1000萬頭只,優質生豬出欄1000萬口。工程實施一年來,各旗縣區積極探索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強規劃引導和政策支持,強化組織保障和服務支撐,工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邁出堅實步伐。

去年,赤峰市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517元,同比增長8%,增速居自治區第2位,高於全區平均增速。全市土地流轉率、農牧民合作組織覆蓋率、農畜產品精深加工轉化率分別達到42.9%、45.2%、46%;糧食產量繼續穩定在百億斤以上;設施農業、人工種植優質紫花苜蓿分別新增20.1萬畝、27.4萬畝;全市優質肉牛、肉羊、生豬出欄分別達到155萬頭、855萬隻和557萬口。

今年,赤峰市緊緊圍繞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繼續全力推動農牧業“3661”工程建設,加快推進種植業轉型升級,穩定提升糧食產能,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抓好設施農業建設,把地方特色產業做成帶動農牧民增收的大產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