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撬動“小燒餅”成“大產業”'

"

【光明時評】

揉麵、包餡、塗糖油、烤貼、起餅……半個小時左右,一桶爐33個燒餅就烤制好了。64歲的李秀廣在案板和桶爐前忙活一天,可以賣出近300個燒餅。作為浙江省縉雲縣首批燒餅大師之一,幾年前他被高薪聘請到當地一個景區烤制燒餅,36萬元的年薪曾經轟動一時。

在浙江省縉雲縣,像李秀廣這樣的燒餅師傅有1萬多名,雖說36萬元這樣的高薪並不很多,但靠賣燒餅發家致富、購房置車的真不少。一些燒餅師傅不僅把燒餅店開到了省會,還一路開出省界、開出國門。在當地文化陳列館裡懸掛的一張世界地圖上,大大小小的紅點遍佈六大洲,記錄了這個鄉土小吃的開疆拓土之路。據當地有關部門統計,縉雲燒餅去年營業額達18億元人民幣。

縉,赤色之帛。縉雲,意為彤雲彩霞繚繞之地。但面對“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現實,千百年來不少縉雲人為謀生計,挑起餅桶遠赴他鄉。如今,土得掉渣的鄉土小吃,早已成為聲名遠揚的美食,“燒餅師傅”也早已不再“灰頭土臉”,而搖身一變為體面、小康的代名詞。“小燒餅”成“大產業”,支點正在於當地政府抓準了農村實用人才這個鑰匙,以培訓為切入口,推動農村富餘勞動力轉型,如此一來盤活了產業,提振了鄉村經濟,也改變了農民的經濟和精神面貌。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才。人才聚,產業才旺,也才能實現富民增收。實現人才振興,既要讓願意留在鄉村、建設鄉村的人留得住,也要讓願意強本領、闖天地的農民有機會、有舞臺。不少農民不怕苦不怕累,但苦於沒技術、沒門路,家門口沒有可以承載他們小康夢想的產業,追不上時代發展的列車。縉雲縣“燒餅師傅”工程建立從初級到高級的人才晉升機制,並將晉升納入職業資格證書渠道,為燒餅師傅就業提供保障;出臺資金補助政策,激發燒餅師傅的創業動力、創造活力,“燒餅師傅”的諸多制度安排,均瞄準一個“用”字。

客觀地說,“燒餅師傅”的故事,多少有些樸素平實。沒有高大上的概念和複雜的設計,沒有起伏的劇情和吸睛的噱頭,但有的是,真正從縣情出發,從農民出發,從長遠出發,紮紮實實培養農村實用人才,穩穩當當幫助這些實用人才就業和創業,步步為營推動產業振興。

將燒餅產業打造成年營業額18億元的富民產業,縉雲用了5年時間。這對於奮力實現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不少地方來說,是個好消息。“燒餅師傅”的模式並不難複製和借鑑,但要做到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讓農村群體成為農村現代化建設的主體,因地制宜激發人才創造活力,仍需各地治理者進行更多思考,付出更多努力。

(作者:莫潔,系媒體評論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