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國醫大師郭誠傑逝世 社會各界沉痛緬懷

中醫 鍼灸 備急千金要方 孫思邈 咸陽新聞網 2017-05-15
一代國醫大師郭誠傑逝世 社會各界沉痛緬懷

郭誠傑教授在人民大會堂被授予“國醫大師”稱號

有人不是“大師”,被冠以“大師”稱謂;有人不是“星”,卻被捧以“明星”光環。而他,才是真的大師,真的明星。

他應該受到敬重。他淡泊名利,心裡只有患者和摯愛事業。即使已97歲高齡,他仍然堅持坐診,且儘可能為每一名患者著想,讓患者在少花錢或不花錢的情況下,治得好病。

郭誠傑用一生詮釋著何為懸壺濟世,何為醫者仁心。得知郭誠傑逝世消息以後,其同事、友人、門生弟子和曾經治癒幫助過的患者紛紛自發前往弔唁,他們心情悲慟,都稱“郭誠傑老先生的離去,是陝西和全國中醫界的重大損失”。

一代國醫大師郭誠傑逝世 社會各界沉痛緬懷

坐診照片

工作未完 心願未了 國醫大師帶著遺憾走了

5月8日晚,郭誠傑去世第二天,市科協一位負責人趕往弔唁。站在郭誠傑的靈堂前,這位負責人敬上三支香。抬頭看著郭誠傑的遺像,淚如雨下。

這時,國醫大師郭誠傑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研究所所長、郭誠傑中醫鍼灸學術傳承人張衛華一直壓抑著的沉痛情緒,也徹底爆發。張衛華和科協負責人抱在一起痛哭不止。現場哽咽聲一片。

張衛華告訴記者,他知道老師還有很多事沒來得及做,他替恩師感到深深的遺憾。年初,郭誠傑剛剛制定了詳細的年度工作計劃、科研計劃,或也是感到自己年歲已大,擔心時間不多,郭誠傑今年給自己加了一個新計劃:寫回憶錄。

“老師年歲已高,患病後期行動不便,寫字時手抖不停,我勸他‘您口述,叫學生用錄音筆錄下,整理打印出來後,您再斟酌修改’,但老師不肯,他說一定要親自寫,這樣會真實。”張衛華稱,郭誠傑後期病重可能也與此有關,長期勞累、超負荷伏案工作,導致身體每況愈下。“直到老師去世,回憶錄也沒寫完。寫了400多頁,尚有100頁未完稿。”

對待患者,郭誠傑也餘願未了。記者瞭解到,就在郭誠傑去世的一個多月前,即3月31日,郭誠傑還到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以其名字命名的郭誠傑名醫工作室坐診。

據工作室工作人員講,誰也沒想到,那是郭教授最後一次坐診。“記得,那一天,郭教授和我們侃侃而談,談了如何行醫做人,也談了怎麼接待患者、包容患者。沒曾想,沒過幾天,就聽說郭教授因身體不適住進了醫院。”

一代國醫大師郭誠傑逝世 社會各界沉痛緬懷

郭誠傑生前多次帶孫子到此薰陶醫德 記者 呂聰 攝

無私傳承 潛心研醫 國醫大師留下國醫精神

“老師走了,但他的精神永遠留在我們心中,滋潤著每個國醫人的國醫情懷。”張衛華講,他畢業於陝西中醫學院(陝西中醫藥大學前身),1983年起師從郭誠傑,開展中醫鍼灸科研。30多年裡,他與郭誠傑既是師生,也是同事。近幾年,張衛華也先後獲得省、市5項科研成果。而這些,都得益於郭誠傑的言傳身教、上行下效。

在張衛華看來,郭誠傑為傳承國醫,弘揚中醫文化奉獻了一生心血。“郭老師是最早將中醫鍼灸和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開展學術研究的人,這是鍼灸學發展過程中的一次飛躍,為我國乃至世界鍼灸的傳承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他求醫、研醫的精神,足以讓每一名學生受教終生。”在張衛華的印象裡,所有國內醫學經典名作,郭誠傑都能張口即來,背得滾瓜爛熟。“大家都知道郭老師是中醫名家,可很多人不知道,就算是他這樣的‘大家’也會謙卑求教。”

張衛華說,郭誠傑雖然主攻傳統中醫,但思想並不傳統,而是包容開放,注重博採眾長,每天要看新聞,瞭解現代醫學新發展,學習別人好的經驗,豐富自己的療法技術。尤其是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遇到了困惑和問題,郭誠傑會虛心地向別的專家,甚至是自己的學生請教。

記者得知,郭誠傑從醫70餘載,無私傳道、授業、解惑,不完全統計,由其培養出的碩士研究生有39名,他們遍佈五洲,臺灣就有10名。而跟隨郭誠傑學習中醫、鍼灸的師承者、各類學生更是超過2000人。這些人中,很多已經是一方名家或學術帶頭人。

一代國醫大師郭誠傑逝世 社會各界沉痛緬懷

郭誠傑學習鑽研

淡泊名利 為人著想 國醫大師留下優良家風

“孝勤誠儉仁”,這5個字是2017年春節時郭誠傑給郭氏家族立的家訓。郭誠傑的孫子郭向陽46歲,是一名兒科大夫。他說,他家祖孫三代都從醫,爺爺一直是他的“精神標杆”。

不過,與爺爺、父親不同的是,郭向陽學的是西醫。當初考大學報專業,他提出報考西醫,本以為爺爺要第一個站出來反對,沒想到爺爺十分支持,“西醫也大有用處,我們爺孫可以中西醫結合,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爺爺見了我,談的最多的就是工作。”郭向陽講,每次到爺爺家,爺爺都會帶他到陝西中醫藥大學校園的孫思邈《千金要方》石刻碑前轉一轉。石碑上的文字,郭向陽都快背的下來,可郭向陽明白爺爺一次次帶自己到此處的用意,“爺爺是在教我怎麼做一名好醫生。”

郭誠傑經常告誡郭向陽“好醫生要講醫德。不論你的患者是怎樣的身份與地位,都要一視同仁。”郭誠傑也會給孫子傳授行醫技巧:“要學會與患者溝通,學會傾聽,瞭解他的處境,有時外界因素也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及惡化。”

“我去看過爺爺給別人看病,他給病人開方總會替病人著想,讓病人能省則省。能用幾味中藥治的病,絕不多開一味。而且,開的藥都是便宜的藥。有時,甚至不給病人開方,給病人開食療方,鼓勵病人採用食療治病。”郭向陽說,“近幾年,爺爺年紀大了,醫院減少了爺爺坐診次數。但每次爺爺聽說有外地人專程找他看病當天沒掛上號,就叮囑工作人員‘人家外地來的,今天沒看上病,那不是還要找地方住宿增加開銷,讓病人今天就來,我等著’。”

“爺爺常說,‘人要懂得感恩,別人對你的好一定牢記,你對別人的恩惠不要放在心上’。”郭向陽說,他會記著爺爺的話、爺爺年初立下的家訓,遵循爺爺的腳步,做個像爺爺郭誠傑一樣有醫者仁心的人。

郭誠傑學習鑽研

淡泊名利 為人著想 國醫大師留下優良家風

“孝勤誠儉仁”,這5個字是2017年春節時郭誠傑給郭氏家族立的家訓。郭誠傑的孫子郭向陽46歲,是一名兒科大夫。他說,他家祖孫三代都從醫,爺爺一直是他的“精神標杆”。

不過,與爺爺、父親不同的是,郭向陽學的是西醫。當初考大學報專業,他提出報考西醫,本以為爺爺要第一個站出來反對,沒想到爺爺十分支持,“西醫也大有用處,我們爺孫可以中西醫結合,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爺爺見了我,談的最多的就是工作。”郭向陽講,每次到爺爺家,爺爺都會帶他到陝西中醫藥大學校園的孫思邈《千金要方》石刻碑前轉一轉。石碑上的文字,郭向陽都快背的下來,可郭向陽明白爺爺一次次帶自己到此處的用意,“爺爺是在教我怎麼做一名好醫生。”

郭誠傑經常告誡郭向陽“好醫生要講醫德。不論你的患者是怎樣的身份與地位,都要一視同仁。”郭誠傑也會給孫子傳授行醫技巧:“要學會與患者溝通,學會傾聽,瞭解他的處境,有時外界因素也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及惡化。”

“我去看過爺爺給別人看病,他給病人開方總會替病人著想,讓病人能省則省。能用幾味中藥治的病,絕不多開一味。而且,開的藥都是便宜的藥。有時,甚至不給病人開方,給病人開食療方,鼓勵病人採用食療治病。”郭向陽說,“近幾年,爺爺年紀大了,醫院減少了爺爺坐診次數。但每次爺爺聽說有外地人專程找他看病當天沒掛上號,就叮囑工作人員‘人家外地來的,今天沒看上病,那不是還要找地方住宿增加開銷,讓病人今天就來,我等著’。”

“爺爺常說,‘人要懂得感恩,別人對你的好一定牢記,你對別人的恩惠不要放在心上’。”郭向陽說,他會記著爺爺的話、爺爺年初立下的家訓,遵循爺爺的腳步,做個像爺爺郭誠傑一樣有醫者仁心的人。

一代國醫大師郭誠傑逝世 社會各界沉痛緬懷

郭誠傑打太極,身後是孫思邈《千金要方》碑文

飲食清淡 陶冶情操 國醫大師留下長壽祕訣

淡泊名利,謙和仙雅,熱愛事業,與人為善……這些是國醫大師郭誠傑身上的標籤。依郭向陽所說,爺爺郭誠傑之所以長壽與其一心為醫、與世無爭的性格特徵密不可分。

郭誠傑還有很多好的生活習慣。飲食清淡,注意營養搭配,不推薦山珍海味,簡單即可,講究“吃得適中適可,不暴飲暴食。好吃的不多吃,不愛吃的也要吃一些”。

“年初要設定工作計劃、生活計劃。”郭向陽講,爺爺常說“人要活的有目標,才不會虛度光陰,才會活得有盼頭”。

生活情趣也必不可少。郭誠傑生前每天早上6時許起床,到戶外散步,回到家讀書看報,不只看自己的專業書籍,也會涉獵人文社科、哲學方面的書籍。郭誠傑還愛好集郵、古玩收藏、旅遊。郭向陽印象最深的是,在爺爺郭誠傑80多歲時,一個人長途出遊,去了新疆,歐洲等地。

郭誠傑走了,留給後人無盡的、“醫學財富”、“精神財富”。他是咸陽人的驕傲,是我們身邊曾經真正存在的大師、明星。

本報記者 呂 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