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記憶——很多人都不知道,重慶這些地名其實大有來頭

重慶,特別是主城區的每一條街,每一個巷,都會有一個故事——而這每一個故事,都有一個傳說;這傳說,也就成為了文化,而後,這文化就積澱成了這座城市的的一種性格。

現在,隨著所謂現代文明的高樓的崛起,小區的建成,漸漸地,各個街巷的故事已經走遠,傳說也逐步消逝。

重慶記憶——很多人都不知道,重慶這些地名其實大有來頭

彈子石

塗山雕塑園就是當年大禹妻子塗山氏的家,也是當年大禹治水時,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地方。順著餘光往下,就是著名的“夫歸石”(雖然十幾年前被炸掉),忠貞的塗山氏在江邊望夫歸家,而化為石頭。

再往前面一點就是大禹治水之後回家,看到夫人化為石頭,感動得掉下眼淚,眼淚落到石頭上,石頭就裂開了,崩出一個兒子出來,名曰“啟”,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大禹兒子出生,就把此石喚名為“誕子石”,後來誤傳至今就傳成“彈子石”了。

重慶記憶——很多人都不知道,重慶這些地名其實大有來頭

歌樂山

另一個跟大禹治水有關的地名是歌樂山。傳說大禹治水成功後,召賓客歌樂於此故名歌樂山。也有傳歌樂山是因李冰之子二郎治水有功,玉皇大帝為示表彰,派天宮仙樂隊來此表演,仙樂風飄,響徹山林而得名。傳說歸傳說,歌樂一詞其實來源於仡佬族語言。南北朝時期,仡佬族進入四川、重慶一帶,並將他們的語言也帶到了這裡。

重慶記憶——很多人都不知道,重慶這些地名其實大有來頭

一棵樹

位置在南山一棵樹觀景臺。之所以叫“一棵樹”,是因為當年龍黃公路才修好的時候,該地馬路邊邊有個小土包,土包上面有棵野生的黃桷樹,除此之外四下只有蒿草,無大樹。

記憶中,小時候那棵樹只有碗口粗,在它腳下的39中廣場抬頭就能看見那棵樹,當地人為了準確指稱,就叫那個山包“一棵樹”。後來那棵黃桷樹毀於文革的戰火,被一炮打斷了,只剩下兩米高的樹樁兀立在那裡好多年。

再後來,死樹樁也不知所蹤,只留下了“一棵樹”這個地名。

重慶記憶——很多人都不知道,重慶這些地名其實大有來頭

兩路口

《重慶市地名詞典》介紹:舊時此地為出城分道口,一路通成都,一路通川北,故名。原為荒坡墳地,1930年建成公路後,人口逐漸增多,形成街道。

兩路口早年雖說為荒坡墳地,並非沒人住,不過人戶不多。後來人戶多了,成了場,也沒有興趕場。不如石橋鋪、姚公場、人和場這些地方熱鬧而已。

後來重慶城設市,開發新市區,公路從通遠門經觀音巖、兩路口到了曾家巖。接著又有兩(路口)(圖關)佛公路修好,兩路口這地方成了交通要道,逐漸熱鬧起來,形成了街道。

重慶記憶——很多人都不知道,重慶這些地名其實大有來頭

王家沱

清朝時期,“湖廣填四川”,從湖北來到重慶的王信文,看中了與朝天門隔江而望的這一河灣,落戶於此,創辦“萬茂正商行”,專營川鹽,歷經五世,生意興隆,享譽川東。原本無名的江沱,遂得大號——王家沱,天然港灣王家沱成名了。

後來,四川商人鄧雲笠、李南城、盧幹臣,於是年在王家沱集股成立“森昌泰洋火公司”,創辦“王家沱火柴廠”,這是近代重慶乃至西南第一家民族資本企業。重慶近代工業,即由此而生。

重慶記憶——很多人都不知道,重慶這些地名其實大有來頭

重慶王家沱法國海軍站

黃桷埡

明末清初,湖南張氏五兄弟機緣巧合來到重慶,開始與山下的居民往來,而黃桷埡也是重慶在冷兵器時代去貴州等必經之地,所以張氏兄弟把黃桷椏最大的一條路取名為崇文路,以示後人,要學習文化罷。尚武路估計因為康乾的鼎盛而放棄了。

同時他們經營藥材生意,為了方便渝州府出入方便,修了黃桷古道,其後人在光緒三十四年成立了銅君閣藥材公司。

到1937年到1945年的重慶,那時黃桷埡幾乎就成了重慶高官顯貴的代名詞,除了兩路口的國際村有外國公館使館,像德國大使館、英國使館等都設在黃桷埡,四大家族、軍閥首要等都在黃桷亞圈地建設房。還有像三毛等後來的名人也在這些年月在黃桷椏出生。

重慶記憶——很多人都不知道,重慶這些地名其實大有來頭

天官府

七星崗的天官府,天官確有其人,乃是明朝吏部尚書蹇義。天官府由明宣宗所賜,歷史上由皇帝賞賜府邸的重慶人也僅他一人。

重慶記憶——很多人都不知道,重慶這些地名其實大有來頭

抗戰時期,杜月笙在蹇家橋設下他的青幫團體“恆社”。1939年的“五•三”、“五•四”大轟炸中,蹇家橋被炸燒殆盡。後來,蹇家橋與雞街合併,重建為“五四路”,旨在警示世人,不忘國恥。

重慶記憶——很多人都不知道,重慶這些地名其實大有來頭

寸灘

原來是“秤灘”,位於江北區中部長江岸邊,因江邊磧石細長如秤桿而得名,後因時間久遠,被人們以諧音誤讀為寸灘。

相傳是神仙扔出的一杆秤,秤坨落在長江南岸,砸出一個大凼凼,成了現在那個白沙沱。秤桿落到長江北岸,變成一條磧石,也就是秤灘。後來把“秤”寫成了“寸”,秤灘又變成寸灘,那岸邊的鄉場也叫作了寸灘場。

重慶記憶——很多人都不知道,重慶這些地名其實大有來頭

老地名是地方歷史積澱形成的活化石,包含著許多動人的故事或史實,折射著歷史的文化印痕和鮮明的時代特徵。老地名是一把打開人們記憶的“鑰匙”,每當開啟,曾經的生活片段便會翻騰湧現。

城市改造不可避免地會帶來新老地名的交替,但是城市地名的交替不能完全“失憶”。一些好的老地名應該被延續下來,再次回到市民的生活中,成為城市記憶的延續。

你還知道哪些有故事的老地名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