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家信託公司實力最新排名!中誠信託等實際控制人都是誰?

作為中國金融行業的重要支柱之一,信託業一直備受關注。歷經歷史上的數次波動與整頓,信託機構也從曾經上千家減至現在的 68 家。他們的實力哪家強?

68家信託公司實力最新排名!中誠信託等實際控制人都是誰?

注:

1、以上統計數據均由企業預警通APP通過公開渠道獲取。

2、數據統計口徑為合併報表。

那麼,這 68 家現存的信託公司層層穿透至底層,實際控股的都是誰?

目錄

1.政府機關如何持股信託公司?

2. 民營和外資如何持股信託公司?

3. 金融混業經營狀況

4. 信託公司的央企產業背景

5. 信託公司的事業單位股東

作為中國金融業的支柱行業之一的信託業,自 1979 年至今的 38 年間,共歷經數次整頓。最終,信託機構從上世紀 80 年代的上千家減至現在的 68 家。

從整個發展歷程來看,信託業經歷了從野蠻生長到規範成長這一過程。

1979年10月:中國第一家信託公司成立。

1982年底:全國各類信託機構數量達到620多家。

1988年高峰期:全國信託機構數量達到上千家。

在信託行業盲目發展的同時,監管層進行了六次嚴厲整頓,大量信託公司相繼被清理出局,2007年第六次清理後,銀監會不再新批信託公司牌照。

68家信託公司實力最新排名!中誠信託等實際控制人都是誰?

可以說,當前的68家信託公司,是經歷了“歷史磨難”後倖存下來的,百裡挑一,並已經獲得了監管層的認可。

再加上信託牌照獨特的屬性(唯一能夠橫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實業投資領域進行經營)賦予了信託功能的多樣性和運用的靈活性,更加凸顯了信託牌照的價值。

近年來,監管機構不斷加強對金融機構及產品的監管,尤其是要求進行穿透式監管。基於此,我們對全國 68 家信託機構進行了股權上的穿透和分析——層層追蹤,直至底層。

如其他的金融細分行業一樣,信託行業呈現了高度的國有化控制特徵。我們按照股東結構圖進行分析,直接控股的稱為第一層股東,依次類推。多數信託公司一層股東數在 5 家以內,佔比達到 63%,16 家公司在 5-10 家之間。但有兩家公司的一層股東數就超過了 30 家。

我們發現,共 53 家信託公司由國企控制(佔比約 78%),其中中央政府(包括部委)25 家(佔比 37%),地方政府 28 家(佔 41%)。民營企業作為實際控制人的信託公司家數為 11 家。

還有 4 家的實際控制人較為特殊,如渤海信託的實際控制人為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會;愛建信託的實際控制人為上海工商界愛國建設特種基金會;重慶信託的實際控制人為 TF-EPICO.,LIMITED,由於 TF-EPI 屬於離岸公司,最初由同方股份控股,現已難以查出其具體股東情況;中泰信託的實際控制人也十分特殊,其一層控股股東為中國華聞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而這一公司由北京國際信託百分之百控股,業內人士稱,實際上是信託計劃持股,而背後的委託人未知,因此實際控制人成疑。

本報告試圖從國有、民營和外資,金融混業,產業背景等多個角度對信託行業全貌進行分析。相關數據來自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天眼查及相關信託公司年報。

68家信託公司實力最新排名!中誠信託等實際控制人都是誰?68家信託公司實力最新排名!中誠信託等實際控制人都是誰?68家信託公司實力最新排名!中誠信託等實際控制人都是誰?68家信託公司實力最新排名!中誠信託等實際控制人都是誰?68家信託公司實力最新排名!中誠信託等實際控制人都是誰?

下一階段的中期展望

自2018年以來信託業經營與監管環境的調整傳遞出下一個階段悄然開啟的信號。資管新規以及相關信託細則的出臺對此具有標誌性意義。對於新制度環境的影響,可以從兩種角度來理解。與上一階段相比它變化顯著,但與四十年前籌備中信公司時業內精英赴海外考察看到的海外信託制度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因此,當前不僅無法預測下一階段的持續期,也不宜參照海外經驗想當然地憧憬信託業的長期未來。下面將著重立足於未來3~5年的中期視野進行展望。這種期限在很大程度上充當過渡期。

我們基於上一階段的事實及情景變化來推測未來中期的重要背景環境及業態邊界變遷。第一,社會資金過剩的階段特徵已經演變為宏觀經濟與資產市場滯脹。經濟增速與投資回報率的持續下降仍將壓制社會資金向實體經濟的流入。伴隨宏觀負債率的高企及上升,經濟與金融形勢頻繁在脹與縮之間切換。這種背景影響到主營信託業務的市場需求,具體表現為那些類似銀行或投資銀行風格的金融信託業務面臨著低迴報率與風險頻繁暴露的挑戰。第二,金融自由化的退潮與金融監管的加強已經明朗。參照美國金融業在次貸危機之後持續數年的負增長表現,新制度環境的緊縮效應不容小覷。在存量博弈格局中,國內政策支持下的資產證券化業務可能是一個例外。

作為上述制度環境的延伸,資產管理業務產業組織結構的調整及其重要影響更加值得關注。信託業將在更加劇烈的同業競爭中重新探尋自己的業態邊界。當銀行理財業務被認定為信託關係以及銀行理財子公司被賦予牌照優勢之後,信託業在資管業務領域的地位及業態邊界進一步收縮。該領域的營業信託機構呈現出信託業、基金業、銀行理財業的三分天下格局。再考慮到證券業與保險業的分支,可以說,未來中期內資產管理領域的信託業務產業格局有望重現歷史,即信託公司專營與其他機構兼營的格局將進一步凸顯出來。上述背景下的同業競爭也將推升該領域的行業集中度。優秀的營業信託機構,通過同業及上下游行業兼併做大做強的機會上升了。

因此就不難理解一些業內人士將信託業轉型發展的希望寄託於信託法的修訂,以期開闢新的業態邊界來緩解舊業務受到的擠壓。信託機制除了在金融領域發揮投融資功能之外,還有更廣闊的應用和更豐富的功能。例如,信託在公共和私人領域財產、財產權及相關事務管理中的應用。對信託業而言,我國社會財富傳承與事務管理已經成為長期視角下可見的重要背景環境。近些年來,家族信託與公益信託業務的增長已經可以讓人為此窺豹一斑。當然,這些需求的真正釋放還需要革新基礎性的信託制度——某個新階段的標誌性事件、

本文源自中國投行俱樂部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