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悲壯一幕:十萬軍民同時自盡,只為給一個王朝殉葬'

"

中國歷史上最悲壯一幕:十萬軍民同時自盡,只為給一個王朝殉葬

中國歷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輝煌歷史,也是一部悲壯的民族之歌。數千年的發展和傳承,演繹出了不少令人驕傲的傳奇,也誕生了不少悲壯的過往。

但令人們懷念至深的,是在公元13世紀時發生的這麼一件令人感慨的事情。在那一年的2月6日,十萬軍民集體投海自盡,只是了給為那個曾讓他們感到無限驕傲的王朝殉葬。

"

中國歷史上最悲壯一幕:十萬軍民同時自盡,只為給一個王朝殉葬

中國歷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輝煌歷史,也是一部悲壯的民族之歌。數千年的發展和傳承,演繹出了不少令人驕傲的傳奇,也誕生了不少悲壯的過往。

但令人們懷念至深的,是在公元13世紀時發生的這麼一件令人感慨的事情。在那一年的2月6日,十萬軍民集體投海自盡,只是了給為那個曾讓他們感到無限驕傲的王朝殉葬。

中國歷史上最悲壯一幕:十萬軍民同時自盡,只為給一個王朝殉葬

公元1279年2月,南宋殘軍與元軍在新會崖門海域(今屬廣東省江門市)展開了一場歷時20多天的大海戰,這是宋朝末年宋朝軍隊與元軍的一次戰役,中國方面對參與這場戰爭的人數有30萬及50萬兩種說法,但據日本方面的記載,宋元雙方投入軍隊50餘萬(其中宋方面20萬,但20萬人中包括了文臣及其眷屬、宮廷人員、普通百姓,實際戰鬥力只有數萬),動用戰船2千餘艘。

在蒙古鐵騎的大舉入侵之下, 南宋大臣以“宋末三傑”——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為代表,擁立幼帝從杭州退到福建,再退至崖山建立起海山朝廷,捍衛著保衛江山的最後一絲希望。宋王朝僅存的精英,就這樣置身於這天涯海角的一隅,保衛著風雨中飄搖不定的流亡政權。

"

中國歷史上最悲壯一幕:十萬軍民同時自盡,只為給一個王朝殉葬

中國歷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輝煌歷史,也是一部悲壯的民族之歌。數千年的發展和傳承,演繹出了不少令人驕傲的傳奇,也誕生了不少悲壯的過往。

但令人們懷念至深的,是在公元13世紀時發生的這麼一件令人感慨的事情。在那一年的2月6日,十萬軍民集體投海自盡,只是了給為那個曾讓他們感到無限驕傲的王朝殉葬。

中國歷史上最悲壯一幕:十萬軍民同時自盡,只為給一個王朝殉葬

公元1279年2月,南宋殘軍與元軍在新會崖門海域(今屬廣東省江門市)展開了一場歷時20多天的大海戰,這是宋朝末年宋朝軍隊與元軍的一次戰役,中國方面對參與這場戰爭的人數有30萬及50萬兩種說法,但據日本方面的記載,宋元雙方投入軍隊50餘萬(其中宋方面20萬,但20萬人中包括了文臣及其眷屬、宮廷人員、普通百姓,實際戰鬥力只有數萬),動用戰船2千餘艘。

在蒙古鐵騎的大舉入侵之下, 南宋大臣以“宋末三傑”——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為代表,擁立幼帝從杭州退到福建,再退至崖山建立起海山朝廷,捍衛著保衛江山的最後一絲希望。宋王朝僅存的精英,就這樣置身於這天涯海角的一隅,保衛著風雨中飄搖不定的流亡政權。

中國歷史上最悲壯一幕:十萬軍民同時自盡,只為給一個王朝殉葬

然而,英雄壯志並不能阻擋波濤般的蒙古鐵騎,儘管宋軍已經使出了最後的解數。在崖山戰場,雖然宋軍在初次交鋒中得勝,但其被動的戰術卻使自己漸漸陷入了敵軍的圍困。面對巨大壓力,張世傑晝夜苦思破敵之策,雖暫時阻擋下了元軍的攻勢,可元軍採取斷絕宋軍汲水及砍柴道路的策略,使得宋軍只得吃乾糧,飲海水。

僅僅二十多天後,趁宋軍鬆懈,元軍鳴金進攻,在滔天的巨浪中,缺乏補給的宋軍在蒙古軍團強勁的攻勢下兵敗如山倒。最終宋軍全軍覆滅告終,丞相陸秀夫揹著年僅9歲的皇帝趙昺蹈海殉國,超過十萬南宋軍民不願被殘暴的蒙古政權所奴役,紛紛投海自盡,這場戰役標誌著南宋的滅亡。

"

中國歷史上最悲壯一幕:十萬軍民同時自盡,只為給一個王朝殉葬

中國歷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輝煌歷史,也是一部悲壯的民族之歌。數千年的發展和傳承,演繹出了不少令人驕傲的傳奇,也誕生了不少悲壯的過往。

但令人們懷念至深的,是在公元13世紀時發生的這麼一件令人感慨的事情。在那一年的2月6日,十萬軍民集體投海自盡,只是了給為那個曾讓他們感到無限驕傲的王朝殉葬。

中國歷史上最悲壯一幕:十萬軍民同時自盡,只為給一個王朝殉葬

公元1279年2月,南宋殘軍與元軍在新會崖門海域(今屬廣東省江門市)展開了一場歷時20多天的大海戰,這是宋朝末年宋朝軍隊與元軍的一次戰役,中國方面對參與這場戰爭的人數有30萬及50萬兩種說法,但據日本方面的記載,宋元雙方投入軍隊50餘萬(其中宋方面20萬,但20萬人中包括了文臣及其眷屬、宮廷人員、普通百姓,實際戰鬥力只有數萬),動用戰船2千餘艘。

在蒙古鐵騎的大舉入侵之下, 南宋大臣以“宋末三傑”——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為代表,擁立幼帝從杭州退到福建,再退至崖山建立起海山朝廷,捍衛著保衛江山的最後一絲希望。宋王朝僅存的精英,就這樣置身於這天涯海角的一隅,保衛著風雨中飄搖不定的流亡政權。

中國歷史上最悲壯一幕:十萬軍民同時自盡,只為給一個王朝殉葬

然而,英雄壯志並不能阻擋波濤般的蒙古鐵騎,儘管宋軍已經使出了最後的解數。在崖山戰場,雖然宋軍在初次交鋒中得勝,但其被動的戰術卻使自己漸漸陷入了敵軍的圍困。面對巨大壓力,張世傑晝夜苦思破敵之策,雖暫時阻擋下了元軍的攻勢,可元軍採取斷絕宋軍汲水及砍柴道路的策略,使得宋軍只得吃乾糧,飲海水。

僅僅二十多天後,趁宋軍鬆懈,元軍鳴金進攻,在滔天的巨浪中,缺乏補給的宋軍在蒙古軍團強勁的攻勢下兵敗如山倒。最終宋軍全軍覆滅告終,丞相陸秀夫揹著年僅9歲的皇帝趙昺蹈海殉國,超過十萬南宋軍民不願被殘暴的蒙古政權所奴役,紛紛投海自盡,這場戰役標誌著南宋的滅亡。

中國歷史上最悲壯一幕:十萬軍民同時自盡,只為給一個王朝殉葬

“昨朝南船滿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被囚禁在元軍船中的文天祥,得知宋朝在崖山海戰中最慘烈的一幕,感慨無限,於是寫下了這句流傳千古的著名詩句。第二天,海上浮起十餘萬屍首,海水被染成紅色,山河都為之變色。

此戰過後,宋朝宣告滅亡,蒙古也開啟了少數民族統治全中國的先河。這不僅僅是簡單意義上的改朝換代,更是意味著漢族政權在歷史上的第一次徹底滅亡。據統計,宋朝在崖山大戰之後有3/4的人口被屠殺,社會精英要麼隨之殉國,要麼則流亡海外。而隨之而來的蒙古統治,則給中華文明帶來了很大程度的傷害。

"

中國歷史上最悲壯一幕:十萬軍民同時自盡,只為給一個王朝殉葬

中國歷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輝煌歷史,也是一部悲壯的民族之歌。數千年的發展和傳承,演繹出了不少令人驕傲的傳奇,也誕生了不少悲壯的過往。

但令人們懷念至深的,是在公元13世紀時發生的這麼一件令人感慨的事情。在那一年的2月6日,十萬軍民集體投海自盡,只是了給為那個曾讓他們感到無限驕傲的王朝殉葬。

中國歷史上最悲壯一幕:十萬軍民同時自盡,只為給一個王朝殉葬

公元1279年2月,南宋殘軍與元軍在新會崖門海域(今屬廣東省江門市)展開了一場歷時20多天的大海戰,這是宋朝末年宋朝軍隊與元軍的一次戰役,中國方面對參與這場戰爭的人數有30萬及50萬兩種說法,但據日本方面的記載,宋元雙方投入軍隊50餘萬(其中宋方面20萬,但20萬人中包括了文臣及其眷屬、宮廷人員、普通百姓,實際戰鬥力只有數萬),動用戰船2千餘艘。

在蒙古鐵騎的大舉入侵之下, 南宋大臣以“宋末三傑”——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為代表,擁立幼帝從杭州退到福建,再退至崖山建立起海山朝廷,捍衛著保衛江山的最後一絲希望。宋王朝僅存的精英,就這樣置身於這天涯海角的一隅,保衛著風雨中飄搖不定的流亡政權。

中國歷史上最悲壯一幕:十萬軍民同時自盡,只為給一個王朝殉葬

然而,英雄壯志並不能阻擋波濤般的蒙古鐵騎,儘管宋軍已經使出了最後的解數。在崖山戰場,雖然宋軍在初次交鋒中得勝,但其被動的戰術卻使自己漸漸陷入了敵軍的圍困。面對巨大壓力,張世傑晝夜苦思破敵之策,雖暫時阻擋下了元軍的攻勢,可元軍採取斷絕宋軍汲水及砍柴道路的策略,使得宋軍只得吃乾糧,飲海水。

僅僅二十多天後,趁宋軍鬆懈,元軍鳴金進攻,在滔天的巨浪中,缺乏補給的宋軍在蒙古軍團強勁的攻勢下兵敗如山倒。最終宋軍全軍覆滅告終,丞相陸秀夫揹著年僅9歲的皇帝趙昺蹈海殉國,超過十萬南宋軍民不願被殘暴的蒙古政權所奴役,紛紛投海自盡,這場戰役標誌著南宋的滅亡。

中國歷史上最悲壯一幕:十萬軍民同時自盡,只為給一個王朝殉葬

“昨朝南船滿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被囚禁在元軍船中的文天祥,得知宋朝在崖山海戰中最慘烈的一幕,感慨無限,於是寫下了這句流傳千古的著名詩句。第二天,海上浮起十餘萬屍首,海水被染成紅色,山河都為之變色。

此戰過後,宋朝宣告滅亡,蒙古也開啟了少數民族統治全中國的先河。這不僅僅是簡單意義上的改朝換代,更是意味著漢族政權在歷史上的第一次徹底滅亡。據統計,宋朝在崖山大戰之後有3/4的人口被屠殺,社會精英要麼隨之殉國,要麼則流亡海外。而隨之而來的蒙古統治,則給中華文明帶來了很大程度的傷害。

中國歷史上最悲壯一幕:十萬軍民同時自盡,只為給一個王朝殉葬

蒙古滅宋,開啟了少數民族統治全中國的先河。漢民族遭受了第二次亡種危機,甚至可以說是“亡種之難”。

在宋朝之前,漢民族從來沒有被外族征服過,遊牧民族雖在漢朝時就很強大,但充其量與華夏並立平行。“五胡亂華”雖然征服了中原,但不足以征服全中國。而崖山海戰這一仗,導致南宋政權滅亡,則是中國全境再無一個漢族政權,中華民族的主體漢民族徹底成為被征服者,史學界所言的“華夏陸沉”蓋因如此。

"

中國歷史上最悲壯一幕:十萬軍民同時自盡,只為給一個王朝殉葬

中國歷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輝煌歷史,也是一部悲壯的民族之歌。數千年的發展和傳承,演繹出了不少令人驕傲的傳奇,也誕生了不少悲壯的過往。

但令人們懷念至深的,是在公元13世紀時發生的這麼一件令人感慨的事情。在那一年的2月6日,十萬軍民集體投海自盡,只是了給為那個曾讓他們感到無限驕傲的王朝殉葬。

中國歷史上最悲壯一幕:十萬軍民同時自盡,只為給一個王朝殉葬

公元1279年2月,南宋殘軍與元軍在新會崖門海域(今屬廣東省江門市)展開了一場歷時20多天的大海戰,這是宋朝末年宋朝軍隊與元軍的一次戰役,中國方面對參與這場戰爭的人數有30萬及50萬兩種說法,但據日本方面的記載,宋元雙方投入軍隊50餘萬(其中宋方面20萬,但20萬人中包括了文臣及其眷屬、宮廷人員、普通百姓,實際戰鬥力只有數萬),動用戰船2千餘艘。

在蒙古鐵騎的大舉入侵之下, 南宋大臣以“宋末三傑”——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為代表,擁立幼帝從杭州退到福建,再退至崖山建立起海山朝廷,捍衛著保衛江山的最後一絲希望。宋王朝僅存的精英,就這樣置身於這天涯海角的一隅,保衛著風雨中飄搖不定的流亡政權。

中國歷史上最悲壯一幕:十萬軍民同時自盡,只為給一個王朝殉葬

然而,英雄壯志並不能阻擋波濤般的蒙古鐵騎,儘管宋軍已經使出了最後的解數。在崖山戰場,雖然宋軍在初次交鋒中得勝,但其被動的戰術卻使自己漸漸陷入了敵軍的圍困。面對巨大壓力,張世傑晝夜苦思破敵之策,雖暫時阻擋下了元軍的攻勢,可元軍採取斷絕宋軍汲水及砍柴道路的策略,使得宋軍只得吃乾糧,飲海水。

僅僅二十多天後,趁宋軍鬆懈,元軍鳴金進攻,在滔天的巨浪中,缺乏補給的宋軍在蒙古軍團強勁的攻勢下兵敗如山倒。最終宋軍全軍覆滅告終,丞相陸秀夫揹著年僅9歲的皇帝趙昺蹈海殉國,超過十萬南宋軍民不願被殘暴的蒙古政權所奴役,紛紛投海自盡,這場戰役標誌著南宋的滅亡。

中國歷史上最悲壯一幕:十萬軍民同時自盡,只為給一個王朝殉葬

“昨朝南船滿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被囚禁在元軍船中的文天祥,得知宋朝在崖山海戰中最慘烈的一幕,感慨無限,於是寫下了這句流傳千古的著名詩句。第二天,海上浮起十餘萬屍首,海水被染成紅色,山河都為之變色。

此戰過後,宋朝宣告滅亡,蒙古也開啟了少數民族統治全中國的先河。這不僅僅是簡單意義上的改朝換代,更是意味著漢族政權在歷史上的第一次徹底滅亡。據統計,宋朝在崖山大戰之後有3/4的人口被屠殺,社會精英要麼隨之殉國,要麼則流亡海外。而隨之而來的蒙古統治,則給中華文明帶來了很大程度的傷害。

中國歷史上最悲壯一幕:十萬軍民同時自盡,只為給一個王朝殉葬

蒙古滅宋,開啟了少數民族統治全中國的先河。漢民族遭受了第二次亡種危機,甚至可以說是“亡種之難”。

在宋朝之前,漢民族從來沒有被外族征服過,遊牧民族雖在漢朝時就很強大,但充其量與華夏並立平行。“五胡亂華”雖然征服了中原,但不足以征服全中國。而崖山海戰這一仗,導致南宋政權滅亡,則是中國全境再無一個漢族政權,中華民族的主體漢民族徹底成為被征服者,史學界所言的“華夏陸沉”蓋因如此。

中國歷史上最悲壯一幕:十萬軍民同時自盡,只為給一個王朝殉葬

據呂思勉《中國通史》記錄,蒙古帝國太宗成吉思汗的三子窩闊臺當初進佔中國北方的時候,本打算是想將北方漢人全部殺掉,因為他的近臣別迭說:“漢人無益於國,不如空其人,以其地為牧地。”漢人沒有任何用,不如殺光他們,把地空出來,變成我們的牧場,讓我們這裡放牛馬羊。但窩闊臺的另一個近臣,契丹人耶律楚材出來勸阻,說不可,漢人有用,可以給我們種糧納稅。你殺了漢人,誰給你當牛做馬?於是,窩闊臺打消此念,將漢人當作農奴使用。

史料顯示,蒙古人征服前的南宋,人口約6500萬,基本全為漢族;北方漢族人口1000萬,而蒙古總人口約100萬。

"

中國歷史上最悲壯一幕:十萬軍民同時自盡,只為給一個王朝殉葬

中國歷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輝煌歷史,也是一部悲壯的民族之歌。數千年的發展和傳承,演繹出了不少令人驕傲的傳奇,也誕生了不少悲壯的過往。

但令人們懷念至深的,是在公元13世紀時發生的這麼一件令人感慨的事情。在那一年的2月6日,十萬軍民集體投海自盡,只是了給為那個曾讓他們感到無限驕傲的王朝殉葬。

中國歷史上最悲壯一幕:十萬軍民同時自盡,只為給一個王朝殉葬

公元1279年2月,南宋殘軍與元軍在新會崖門海域(今屬廣東省江門市)展開了一場歷時20多天的大海戰,這是宋朝末年宋朝軍隊與元軍的一次戰役,中國方面對參與這場戰爭的人數有30萬及50萬兩種說法,但據日本方面的記載,宋元雙方投入軍隊50餘萬(其中宋方面20萬,但20萬人中包括了文臣及其眷屬、宮廷人員、普通百姓,實際戰鬥力只有數萬),動用戰船2千餘艘。

在蒙古鐵騎的大舉入侵之下, 南宋大臣以“宋末三傑”——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為代表,擁立幼帝從杭州退到福建,再退至崖山建立起海山朝廷,捍衛著保衛江山的最後一絲希望。宋王朝僅存的精英,就這樣置身於這天涯海角的一隅,保衛著風雨中飄搖不定的流亡政權。

中國歷史上最悲壯一幕:十萬軍民同時自盡,只為給一個王朝殉葬

然而,英雄壯志並不能阻擋波濤般的蒙古鐵騎,儘管宋軍已經使出了最後的解數。在崖山戰場,雖然宋軍在初次交鋒中得勝,但其被動的戰術卻使自己漸漸陷入了敵軍的圍困。面對巨大壓力,張世傑晝夜苦思破敵之策,雖暫時阻擋下了元軍的攻勢,可元軍採取斷絕宋軍汲水及砍柴道路的策略,使得宋軍只得吃乾糧,飲海水。

僅僅二十多天後,趁宋軍鬆懈,元軍鳴金進攻,在滔天的巨浪中,缺乏補給的宋軍在蒙古軍團強勁的攻勢下兵敗如山倒。最終宋軍全軍覆滅告終,丞相陸秀夫揹著年僅9歲的皇帝趙昺蹈海殉國,超過十萬南宋軍民不願被殘暴的蒙古政權所奴役,紛紛投海自盡,這場戰役標誌著南宋的滅亡。

中國歷史上最悲壯一幕:十萬軍民同時自盡,只為給一個王朝殉葬

“昨朝南船滿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被囚禁在元軍船中的文天祥,得知宋朝在崖山海戰中最慘烈的一幕,感慨無限,於是寫下了這句流傳千古的著名詩句。第二天,海上浮起十餘萬屍首,海水被染成紅色,山河都為之變色。

此戰過後,宋朝宣告滅亡,蒙古也開啟了少數民族統治全中國的先河。這不僅僅是簡單意義上的改朝換代,更是意味著漢族政權在歷史上的第一次徹底滅亡。據統計,宋朝在崖山大戰之後有3/4的人口被屠殺,社會精英要麼隨之殉國,要麼則流亡海外。而隨之而來的蒙古統治,則給中華文明帶來了很大程度的傷害。

中國歷史上最悲壯一幕:十萬軍民同時自盡,只為給一個王朝殉葬

蒙古滅宋,開啟了少數民族統治全中國的先河。漢民族遭受了第二次亡種危機,甚至可以說是“亡種之難”。

在宋朝之前,漢民族從來沒有被外族征服過,遊牧民族雖在漢朝時就很強大,但充其量與華夏並立平行。“五胡亂華”雖然征服了中原,但不足以征服全中國。而崖山海戰這一仗,導致南宋政權滅亡,則是中國全境再無一個漢族政權,中華民族的主體漢民族徹底成為被征服者,史學界所言的“華夏陸沉”蓋因如此。

中國歷史上最悲壯一幕:十萬軍民同時自盡,只為給一個王朝殉葬

據呂思勉《中國通史》記錄,蒙古帝國太宗成吉思汗的三子窩闊臺當初進佔中國北方的時候,本打算是想將北方漢人全部殺掉,因為他的近臣別迭說:“漢人無益於國,不如空其人,以其地為牧地。”漢人沒有任何用,不如殺光他們,把地空出來,變成我們的牧場,讓我們這裡放牛馬羊。但窩闊臺的另一個近臣,契丹人耶律楚材出來勸阻,說不可,漢人有用,可以給我們種糧納稅。你殺了漢人,誰給你當牛做馬?於是,窩闊臺打消此念,將漢人當作農奴使用。

史料顯示,蒙古人征服前的南宋,人口約6500萬,基本全為漢族;北方漢族人口1000萬,而蒙古總人口約100萬。

中國歷史上最悲壯一幕:十萬軍民同時自盡,只為給一個王朝殉葬

也就是說,總人口不足100萬的蒙古人,征服並統治了7000多萬的漢人,人數對比超過1:70。無疑,這是繼“靖康之恥”後的又一次巨大民族恥辱。華夏的兩次滅頂之災,曠世之恥,俱為兩宋創造。

仔細研究了一下南宋滅亡的歷史,感到非常心痛,崖山海戰尤為慘烈,周總理曾經說過,南宋流亡政權不應該在崖山做殊死搏鬥,而應該帶兵到海南島去,帶兵到臺灣去,在那裡繼續保留漢人政權,我很贊同周總理的這種說法,南宋當時應該全面退守,退守的最佳地點是臺灣,退可守,攻可擾,以蒙古人的實力,當時根本不具備從海上攻打臺灣的能力。

兩宋300餘年,一直都是重文抑武,在軍事上屢受外敵之辱,軍事策略的失敗又導致政權的滅亡,最終崖山海戰後,10萬宋人投海殉國,令人嘆息,不少外國的史學家將宋朝滅亡視為古典意義中國的結束,所謂“崖山之後,已無中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