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你家用的菜刀是不是“安順三刀”,我也去廚房看了一下,不是

中國歷史 清朝 咸豐 中國古代史 夜郎春秋 2017-06-03

家用刀具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產品,特別是剪刀和菜刀。一旦提起刀具,說到質量和影響力,人們總是會先想到北京王麻子和杭州張小泉。其實論刀剪的質量,並不是只有這兩家,在貴州的安順,也有令貴州人讚不絕口的“三刀”——菜刀,剪刀、皮刀,也同樣是有名的傳統刀剪產品。

快看你家用的菜刀是不是“安順三刀”,我也去廚房看了一下,不是

貴州安順三刀,外形精緻美觀,鑲鋼也非常均勻,刃口鋒利,經久耐用,從清朝到現在一直聲譽不衰,深得廚房師傅,縫紉工人、皮革匠和家庭主婦的讚美。

安順三刀最開始是源於清朝咸豐年間。據說,在安順地區,有家姓餘的世代鐵匠。這一家人有三兄弟都是以打鐵為生。其中最小的一個弟弟,天資聰明,勤奮好學,且肯專研,不僅打鐵技藝出眾,讀書也極為上進,參加科舉考試,竟然考中了個舉人。

中舉之後,又進京趕考。由於沒有足夠的路費,所以他揹著自家打製的菜刀、剪刀,沿途變賣,充作路費,歷盡千辛萬苦,歷經幾個月終於到了京城。本以為考得很好,讓他想不到的是由於出身“低賤”,又沒有人引薦,最後名落孫山。從此他便斷了進入仕途的念頭。在他回家的路上,廣泛徵求用戶意見,也採納了南北刀具之長,立志“以刀代筆”?要在鐵器行中做出一番事業來。

快看你家用的菜刀是不是“安順三刀”,我也去廚房看了一下,不是

回到安順之後,他寫了一副對聯貼在門上,上聯是“鐵漢磨穿鐵鏈”,下聯是“匠人煞費匠心”,橫批“百鍊生精”。他抱著一種必勝的信念,孜孜以求,苦苦專研,終於自成一家,在同行業中有了一定的聲譽。從此以後,他的子孫後代繼承了他的技藝,更繼承和發揚了他的精神,不斷髮展,不斷創造,使這一傳統產品更加精益求精,顯露鋒芒,在同行業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快看你家用的菜刀是不是“安順三刀”,我也去廚房看了一下,不是

安順三刀的最大特點是嚴格把住了鋼火關,也就是說好鋼要用在刀刃上。由於鋼加得很均勻,再加上火候掌握得恰到好處,所以製作出來的刀剪產品避免了夾灰、偏鋼等缺陷。

在安順的“三刀”中,其中最著名的是菜刀。現在在貴州,我們在市面上所見到的“安順牌”、“古錢牌”、“寶劍牌”菜刀,都是安順的“三刀”中佳品。它們刀身端正,刀刃比一般的薄許多,用它來砍肉或者是砍骨頭,刀不會卷口,如果用來切菜的話,刀口不掛任何東西。用一把安順的“三刀”中的一種,用了幾年之後,即使刀體變小,也仍然明光錚亮,鋒利如初,沒有任何裂痕。主要是因為包合得非常嚴密,經久不脫,因此深得用戶喜愛。一直以來安順刀剪產品暢銷湖南、雲南、四川、陝西、新疆、青海、河南、上海、天津等地。

快看你家用的菜刀是不是“安順三刀”,我也去廚房看了一下,不是

安順剪刀有它自己獨特之處,它很好的吸收了北京王麻子和杭州張小泉兩家名剪的長處,比如它的剪把寬,使用輕快,雙刃交加,合縫平直。一把剪刀使用幾年後,仍然尖口對齊,軸心非常靈活,剪布裁絲得心應手。好像那一首詩中所寫的那樣:“雙環對展魚腸快,兩股齊開燕尾長。針線有功憑製造,綺羅無價任裁量。隨機鏤出新花樣,長在縫女玉指旁。”

安順皮刀,刀口較為寬闊,刀背相對厚重,使用起來也較為省力,是製做皮鞋,皮包、皮箱等物必備的工具。新中國成立初期,在安順,只有三家生產“三刀”的手工作坊。1958年成立了安順刀具社,後來得到了相關的科研機構幫助,技藝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改革原有不合理的工藝,引進了部分機械生產,擴大了生產規模,現在已能大批生產。安順三刀在全省刀具評比中,都獲得了優質產品稱號。1979年貴州省日用五金產品測試會上,安順三刀被評為一類產品。

快看你家用的菜刀是不是“安順三刀”,我也去廚房看了一下,不是

隨著“安順三刀”名氣的不斷增大,個體手工作坊已經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因此,當地便成立企業專門生產安順三刀。不過由於“安順三刀”屬於傳統的碳鋼刀,容易生鏽,逐漸被不鏽鋼刀所代替,使得生產該刀具的企業也一時面臨著倒閉。甚至“安順三刀”也即將面臨退出歷史舞臺的厄運,一代名刀就這樣淪落成為旅遊紀念品。

文|夜郎君

歡迎點擊關注夜郎春秋,聽夜郎君擺門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