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楊行動”大導演陳承瑢:給洪秀全樹立信心,給韋昌輝創造機會

說起晚清歷史則不能不談太平天國運動,而要談太平天國運動,則太平軍北伐與“天京事變”就必然是一個熱門話題。其中“天京事變”所留下的歷史迷霧實在太多了,以至於學界對其爆發之具體原因及其經過都有很大爭議,畢竟所能掌握的資料幾乎都是太平軍將領石達開、李秀成之自述,以及外國傳教士愛爾蘭人肯能大叔的回憶錄。

當然,最能激起眾人興趣的還是,手中並沒啥權力的洪秀全是如何發動“天京事變”的?換句話說,是誰給了洪秀全信心?要知道,太平天國的實際大權掌握在楊秀清手中,滿朝文武都是東王之人,京師衛戍權也掌握在東殿。可以說,楊秀清就是天國的一哥,光桿司令洪秀全怎能奈他何!對此,“縱橫國史”認為,在正常情況下,洪秀全壓根不敢動東王,但若是有一位大導演,並安排好了整齣戲的演出過程,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誅楊行動”大導演陳承瑢:給洪秀全樹立信心,給韋昌輝創造機會

陳承瑢,廣西藤縣人,英王陳玉成叔叔,天官正丞相,爵位佐天侯。早年的陳承瑢家境衰落,生活艱辛,只能給地主駕車謀生,也算是老司機一枚。不過,陳承瑢平時比較愛賭博,而且欠錢還不還,所以在當地名聲實在不怎樣。有一次,因為欠錢不還而受到債主毆打,頭破血流,很是尷尬。大年初三,陳承瑢拿起一把菜刀,直接奔向債主家,而後手起刀落,砍了債主之頭。

有命案在身,陳承瑢受到官府通緝,在藤縣已經無法繼續待下去了。為此,早已加入拜上帝教的陳承瑢帶著侄兒陳玉成趕往桂平縣金田村參加團營,共謀反清起義大業。由此可知,陳承瑢參加起義乃是不得已而為之,其人品之低劣也是少有人能及,這與侄兒陳玉成之光明磊落形成巨大反差。

“誅楊行動”大導演陳承瑢:給洪秀全樹立信心,給韋昌輝創造機會

在宗派林立的太平天國政權,陳承瑢只帶著陳玉成入夥,本身並沒啥股份,其影響力實在是低得可憐。不過,陳承瑢為人圓滑,見機靈便,善於察言觀色與阿諛奉承,很討洪秀全、楊秀清歡心;併成為兩者心腹,實在是厲害。所以,就算陳承瑢沒有帶股份入夥拜上帝教,但他的官職卻一路飆升,先是擔任天王侍衛、檢點,定都天京後則快速升為天官正丞相,佐天侯,地位僅次於豫王大財主胡以晃。此外,陳承瑢是朝官領袖,有權利直接面見天王,是東王與天王溝通之橋樑。

陳承瑢能有今天,完全是靠楊秀清賞識和提拔,否則他能擔任中層領導就很不錯了。不過,陳承瑢表面上服從楊秀清,是東殿的人,但實際上卻包藏禍心,時刻想除掉東王,因為他看不慣東王囂張跋扈之作風。此外,自己還在大庭廣眾之下受到東王杖責,搞得很沒面子。

“誅楊行動”大導演陳承瑢:給洪秀全樹立信心,給韋昌輝創造機會

1854年初,楊秀清的同庚叔(八竿子打不著的叔叔)路過燕王府門前,正好遇到秦日綱的馬伕。按照太平天國禮制,東殿集團地位最高,其他各王下屬見到東王府官員或者是東王家屬,均要起身行禮,以示莊嚴。不過,秦日綱馬伕估計是不認識這位東王同庚叔,所以並未起身行禮,為此雙方大鬧一場。這位同庚叔覺得自己受藐視了,於是到東王那裡告狀,要求討回公道。

按理說,這雞皮蒜毛小事交給主管刑部的黃玉琨(石達開岳父)解決,或者是私底下了結就算了。但是,楊秀清卻趁此機會大發淫威,將馬伕處死,而且還是五馬分屍。為此,秦日綱、黃玉琨均表示不服,要求辭職。陳承瑢作為秦日綱的好哥們,自然也要站出來說話,表示一同辭職,不幹了。

楊秀清豈是好惹的,既然大夥都不幹,而且還當面辭職,於是他立馬錶演拿手好戲“天父下凡”,將秦日綱、黃玉琨、陳承瑢各打二百軍棍,而且還是當著大夥之面實行。對此,陳承瑢非常不滿,但又無可奈何。

“誅楊行動”大導演陳承瑢:給洪秀全樹立信心,給韋昌輝創造機會

不過,隨著楊秀清越來越囂張跋扈,他也隱約覺得洪秀全已經大為惱火,想找機會除掉楊秀清。要知道,洪秀全雖貴為天王,但卻經常受楊秀清欺辱,甚至還威脅要進行“杖責”,讓自己下不了臺面。不過,洪秀全只是“虛君”,是典型的光桿司令,沒兵、沒權,想除掉楊秀清無異於痴人說夢。此時,陳承瑢站到洪秀全這一邊,為其出謀劃策,擔任“誅楊”導演。

那麼,洪秀全為何會相信陳承瑢呢?又為何放心讓他來當導演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陳承瑢有這能力,可以確保“誅楊行動”順利進行;況且陳承瑢與楊秀清之間的關係比較差(牧馬人事件)。

“誅楊行動”大導演陳承瑢:給洪秀全樹立信心,給韋昌輝創造機會

熟悉太平天國史的朋友都知道,太平天國實行的是“軍師負責制”,實際權力掌握在東王楊秀清(正軍師)之手,東殿相當於政府,享有至高無上之地位。由於軍事鬥爭繁忙,楊秀清將政務處理完全交給陳承瑢,並將之作為親信看待,著力培養他。正因為如此,陳承瑢才可以隨意出入天王府彙報工作(形式上),有機會隨時可以見到洪天王,這是其他諸王少有之權力。此外,楊秀清的許多政令和佈告均出自陳承瑢之手,由他來草擬政令,東王簽字後則直接傳給各地將領和其他部門官員。

正因為陳承瑢之地位特殊,所以洪天王才選擇相信他,才讓他來擔任“誅楊行動”之大導演。事實證明,這一選擇沒錯。陳承瑢來到天王府向洪秀全告密,說都東王楊秀清意圖謀反,準備發動政變,要自己當天王。對此,本來就深受楊秀清欺負的洪秀全自然是相信,但卻猶豫了,因為不知如何傳出密詔,並讓韋昌輝等外出作戰之將領順利回到天京。要知道,朝廷上下都是東王之人,京城衛戍權也掌握在東殿。根據太平天國制度,沒有東王命令,部隊不能隨意調動,否則將會被視作叛亂。

“誅楊行動”大導演陳承瑢:給洪秀全樹立信心,給韋昌輝創造機會

不過,這並沒有難倒陳承瑢,因為楊秀清過於信任他,這是東殿人馬都知道的事情。所以,只要是陳承瑢發出的政令,沒人敢不遵守。我們可以試想,若是沒有陳承瑢做內應,沒有他以東王之命令讓部隊回京的舉動;韋昌輝與秦日綱帶著幾千人馬趕回天京“勤王”,如此浩大聲勢,東王豈能不發現?再則,幾千人馬深夜回到天京,守衛在各關口的東殿士兵又怎能不懷疑他們有不臣之心?況且,在“天京事變”之夜,一向戒備森嚴的東王府卻連個人影也見不著,若是沒有陳承瑢搞鬼,怎會如此呢?楊秀清被誅殺後,若不是陳承瑢傳達聖旨,東殿士兵幾千人又怎會去觀看“北燕受刑”,相信天王處決韋、秦之鬼話?

“誅楊行動”大導演陳承瑢:給洪秀全樹立信心,給韋昌輝創造機會

可以說,陳承瑢就是“誅楊行動”的大導演,他給了洪秀全信心,給韋昌輝創造機會。天王寫完密詔後,陳承瑢傳到韋昌輝、秦日綱手裡;接到密詔後,韋、秦兩人率兵回京靖難;勤王兵來到後,陳承瑢做內應,安排部隊進城,搶佔各重要街道,防止東殿士兵反撲;安排就緒後,韋昌輝北殿將士殺進東王府,將楊秀清就地解決;東王死後,陳承瑢發佈“北、燕受刑”聖旨,誘騙在京東殿士兵前來觀刑,而後一網打盡,一個不留。

有意思的是,“天京事變”的大導演陳承瑢,最終還是鬥不過洪教主,他被當做替罪羊殺掉。可以說,陳承瑢是個失敗的導演,既毀了天國的大好前程,更是賠上了自己的老命。

本文由“縱橫國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漲知識。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