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鈍感力”,80、90後在職場中最需要的能力

職場 生活的隨筆 生活的隨筆 2017-11-06

你聽說過“鈍感力”嗎?這個概念是由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發明的,沒錯就是寫過那本火辣辣的《失樂園》的作者。

“鈍感力”是什麼意思呢?可以直譯為“遲鈍的力量”,就是對週遭事物不過於敏感的能力,它強調的是對抗困難的一種耐力,是厚著臉皮對抗外界的能力。

“鈍感力”,80、90後在職場中最需要的能力

80後90後在職場中最需要的能力,也就是這種“鈍感力”。

“人在年輕的時候,還是應該遲鈍點,讓自己的心變得粗糙點,能夠承受各種鍛鍊和痛苦。你可以選擇在年輕的時候肆意妄為,但如果沒有趁年輕打下一片基礎,憑什麼在中國這樣一個環境越來越複雜、競爭越來越激烈、CPI越來越高的地方生存下去?” 360創始人周鴻禕就曾經這樣告誡年輕人關於“鈍感力”的重要性。

“鈍感力”,80、90後在職場中最需要的能力

在各行各業中取得成功的人們,當然擁有才能,但在他們的才能背後,一定隱藏著有益的鈍感力。

鈍感就是一種才能,一種能讓人們的才華開花結果、發揚光大的力量。一般來說,提起“遲鈍”這個詞,人們頭腦中聯想到的都不是好事。

實際上,“那個人好遲鈍”和“那個人很敏銳”這兩種評價,可謂是天差地別,如果聽到別人議論自己反應遲鈍,一定會氣得火冒三丈。同時,人們口中有關鈍感一類的言詞,也都帶有明顯的貶義和否定的成分。

下面,我們從人的心靈,或者稱之為精神的這一方面,討論一下關於愚鈍的種種意義。

首先,以一個暫且稱為小K的男人為例,他在一家公司工作。作為一個白領,小K在公司既談不上優秀,也不算差,屬於表現平平的職員,有一次由於一時疏忽,他在工作上出了個差錯。

更加倒黴的是,恰好碰上上司心情不爽,所以小K在眾人面前被上司狠狠地責罵了一頓。

當時周圍在場的同事,都對上司的怒罵感到非常震驚,他們十分同情小K:“唉,剛才那頓臭罵,是否有些太過分了。”甚至有人擔心說,“這樣一來,小K肯定情緒低落,明天他會不會不來上班?”

可是和同事們預料的正好相反,第二天早上,小K和往常一樣,按時出現在大家的面前,並且滿面笑容地向眾人道聲:“早上好”!似乎昨天捱罵的事他已經忘得一乾二淨。

此情此景,使同事們都覺得白白替他擔心了一場。

面對這樣一個小K,你會怎麼看呢?

往好處講,被上司如此劈頭蓋臉臭罵一頓,小K卻毫髮無損,依然精神抖擻,他可以算得上結實的佼佼者吧。可話又說回來了,上司那麼嚴厲的斥責,對小K都毫不起作用,他也真稱得上是個“遲鈍的傢伙”。

與小K相比,另一個小N,同樣被上司怒罵了一頓,他卻不能像小K那樣迅速改換心情,回到家之後,仍舊沒完沒了地沉浸在個人的煩惱和思慮之中。

“我真沒用,真是個無可救藥的傢伙。”他責備自己,然後開始鑽牛角尖,“到了這種地步,我怎麼可能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再出現在公司。”第二天,小N也許就不去上班了。接下來,他一直襬脫不了這件事的陰影,一而再、再而三地休息,這樣拖延下去的結果,恐怕最後就會辭職。

把鈍感的小K和敏感的小N放在一起比較一下,佔絕對優勢、值得信賴的還是鈍感的一方。

今後無論發生什麼事情,若是小K的話,他都可以十分頑強地闖過難關,說不定將來還會成為公司的骨幹。可是敏感的小N,在以後的生活中,就會接連不斷地遇到挫折,他的朋友們也將漸漸地和他疏遠起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