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皇帝后送18缸鹹菜給家鄉人,卻被扔了17缸,一倒出來後悔不已'

"

去過泰國首都曼谷旅遊的朋友,一定知道在吞武裡廣場上有一座“鄭皇達信紀念碑”,這座紀念碑紀念的是泰國吞武裡王朝國王、泰皇五大帝之首的鄭信。鄭信的父親鄭鏞是中國廣東潮州府澄海縣華富村人,因為清朝的禁海令斷了謀生之路而被迫前往泰國謀生。潮汕人做生意是一把好手,鄭信的父親也不例外,很快便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阿瑜陀耶城定居了下來,並娶了妻子、生下了鄭信。

"

去過泰國首都曼谷旅遊的朋友,一定知道在吞武裡廣場上有一座“鄭皇達信紀念碑”,這座紀念碑紀念的是泰國吞武裡王朝國王、泰皇五大帝之首的鄭信。鄭信的父親鄭鏞是中國廣東潮州府澄海縣華富村人,因為清朝的禁海令斷了謀生之路而被迫前往泰國謀生。潮汕人做生意是一把好手,鄭信的父親也不例外,很快便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阿瑜陀耶城定居了下來,並娶了妻子、生下了鄭信。

他當皇帝后送18缸鹹菜給家鄉人,卻被扔了17缸,一倒出來後悔不已

鄭信還很小的時候,父親便英年早逝了,只留下了孤兒寡母。家裡沒了頂樑柱,母子倆的日子並不好過。好在父親生前結識了許多朋友,其中一位名叫拍耶節悉,他收養了鄭信。拍耶節悉並非普通的商人,而是當時大城王朝的重臣。憑藉這層身份,鄭信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後來也被選入皇宮擔任侍衛。在皇宮當了侍衛就相當於給鄭信的履歷燙上了金,所以他成年後就被任命為巡撫官。

"

去過泰國首都曼谷旅遊的朋友,一定知道在吞武裡廣場上有一座“鄭皇達信紀念碑”,這座紀念碑紀念的是泰國吞武裡王朝國王、泰皇五大帝之首的鄭信。鄭信的父親鄭鏞是中國廣東潮州府澄海縣華富村人,因為清朝的禁海令斷了謀生之路而被迫前往泰國謀生。潮汕人做生意是一把好手,鄭信的父親也不例外,很快便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阿瑜陀耶城定居了下來,並娶了妻子、生下了鄭信。

他當皇帝后送18缸鹹菜給家鄉人,卻被扔了17缸,一倒出來後悔不已

鄭信還很小的時候,父親便英年早逝了,只留下了孤兒寡母。家裡沒了頂樑柱,母子倆的日子並不好過。好在父親生前結識了許多朋友,其中一位名叫拍耶節悉,他收養了鄭信。拍耶節悉並非普通的商人,而是當時大城王朝的重臣。憑藉這層身份,鄭信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後來也被選入皇宮擔任侍衛。在皇宮當了侍衛就相當於給鄭信的履歷燙上了金,所以他成年後就被任命為巡撫官。

他當皇帝后送18缸鹹菜給家鄉人,卻被扔了17缸,一倒出來後悔不已

巡撫官是代表國王巡視地方民情的特派人員,和中國皇帝的欽差大臣是一個性質。這種差事,一般都能撈到大把的油水,但鄭信並非是一個貪財之人。他鐵面無私,為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獲得了非常高的聲望。因為立下了大功,鄭信被任命為達城軍政長官,盡心盡力地輔佐達城的老城主。老城主死後,年輕的鄭信也就自然而然的接了班,成為了擁有實權的一方諸侯。

"

去過泰國首都曼谷旅遊的朋友,一定知道在吞武裡廣場上有一座“鄭皇達信紀念碑”,這座紀念碑紀念的是泰國吞武裡王朝國王、泰皇五大帝之首的鄭信。鄭信的父親鄭鏞是中國廣東潮州府澄海縣華富村人,因為清朝的禁海令斷了謀生之路而被迫前往泰國謀生。潮汕人做生意是一把好手,鄭信的父親也不例外,很快便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阿瑜陀耶城定居了下來,並娶了妻子、生下了鄭信。

他當皇帝后送18缸鹹菜給家鄉人,卻被扔了17缸,一倒出來後悔不已

鄭信還很小的時候,父親便英年早逝了,只留下了孤兒寡母。家裡沒了頂樑柱,母子倆的日子並不好過。好在父親生前結識了許多朋友,其中一位名叫拍耶節悉,他收養了鄭信。拍耶節悉並非普通的商人,而是當時大城王朝的重臣。憑藉這層身份,鄭信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後來也被選入皇宮擔任侍衛。在皇宮當了侍衛就相當於給鄭信的履歷燙上了金,所以他成年後就被任命為巡撫官。

他當皇帝后送18缸鹹菜給家鄉人,卻被扔了17缸,一倒出來後悔不已

巡撫官是代表國王巡視地方民情的特派人員,和中國皇帝的欽差大臣是一個性質。這種差事,一般都能撈到大把的油水,但鄭信並非是一個貪財之人。他鐵面無私,為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獲得了非常高的聲望。因為立下了大功,鄭信被任命為達城軍政長官,盡心盡力地輔佐達城的老城主。老城主死後,年輕的鄭信也就自然而然的接了班,成為了擁有實權的一方諸侯。

他當皇帝后送18缸鹹菜給家鄉人,卻被扔了17缸,一倒出來後悔不已

1763年緬甸派軍入侵泰國,達信率部抵禦,最終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將緬軍擊退。1767年緬軍再次入侵,一舉攻破都城,宣告大城王朝滅亡。在吞併泰國後,極度膨脹的緬甸派軍北上,進攻當時的大清帝國。乾隆皇帝怒不可遏,派大軍反擊,小舅子傅恆也因此而死。緬甸為了面對清軍的壓力,不得不抽調在泰國的駐軍北上,這也給了鄭信收復失地的機會。

"

去過泰國首都曼谷旅遊的朋友,一定知道在吞武裡廣場上有一座“鄭皇達信紀念碑”,這座紀念碑紀念的是泰國吞武裡王朝國王、泰皇五大帝之首的鄭信。鄭信的父親鄭鏞是中國廣東潮州府澄海縣華富村人,因為清朝的禁海令斷了謀生之路而被迫前往泰國謀生。潮汕人做生意是一把好手,鄭信的父親也不例外,很快便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阿瑜陀耶城定居了下來,並娶了妻子、生下了鄭信。

他當皇帝后送18缸鹹菜給家鄉人,卻被扔了17缸,一倒出來後悔不已

鄭信還很小的時候,父親便英年早逝了,只留下了孤兒寡母。家裡沒了頂樑柱,母子倆的日子並不好過。好在父親生前結識了許多朋友,其中一位名叫拍耶節悉,他收養了鄭信。拍耶節悉並非普通的商人,而是當時大城王朝的重臣。憑藉這層身份,鄭信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後來也被選入皇宮擔任侍衛。在皇宮當了侍衛就相當於給鄭信的履歷燙上了金,所以他成年後就被任命為巡撫官。

他當皇帝后送18缸鹹菜給家鄉人,卻被扔了17缸,一倒出來後悔不已

巡撫官是代表國王巡視地方民情的特派人員,和中國皇帝的欽差大臣是一個性質。這種差事,一般都能撈到大把的油水,但鄭信並非是一個貪財之人。他鐵面無私,為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獲得了非常高的聲望。因為立下了大功,鄭信被任命為達城軍政長官,盡心盡力地輔佐達城的老城主。老城主死後,年輕的鄭信也就自然而然的接了班,成為了擁有實權的一方諸侯。

他當皇帝后送18缸鹹菜給家鄉人,卻被扔了17缸,一倒出來後悔不已

1763年緬甸派軍入侵泰國,達信率部抵禦,最終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將緬軍擊退。1767年緬軍再次入侵,一舉攻破都城,宣告大城王朝滅亡。在吞併泰國後,極度膨脹的緬甸派軍北上,進攻當時的大清帝國。乾隆皇帝怒不可遏,派大軍反擊,小舅子傅恆也因此而死。緬甸為了面對清軍的壓力,不得不抽調在泰國的駐軍北上,這也給了鄭信收復失地的機會。

他當皇帝后送18缸鹹菜給家鄉人,卻被扔了17缸,一倒出來後悔不已

​在鄭信的努力下,大城得到了光復。但原本的首都已經殘破不堪,鄭信便將都城遷到了吞武裡。因為有整頓河山之功,鄭信也被推舉為新的國王,建立了吞武裡王朝。在統一了河山之後,鄭信主動遣使赴北京,向乾隆皇帝納貢稱臣,並在1777年得到了清王朝的承認。鄭信成為泰皇的消息傳到了潮州澄海,鄉親們聽說自己鄉里的後生在泰國當了皇帝,紛紛渡海前去泰國祝賀他。

"

去過泰國首都曼谷旅遊的朋友,一定知道在吞武裡廣場上有一座“鄭皇達信紀念碑”,這座紀念碑紀念的是泰國吞武裡王朝國王、泰皇五大帝之首的鄭信。鄭信的父親鄭鏞是中國廣東潮州府澄海縣華富村人,因為清朝的禁海令斷了謀生之路而被迫前往泰國謀生。潮汕人做生意是一把好手,鄭信的父親也不例外,很快便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阿瑜陀耶城定居了下來,並娶了妻子、生下了鄭信。

他當皇帝后送18缸鹹菜給家鄉人,卻被扔了17缸,一倒出來後悔不已

鄭信還很小的時候,父親便英年早逝了,只留下了孤兒寡母。家裡沒了頂樑柱,母子倆的日子並不好過。好在父親生前結識了許多朋友,其中一位名叫拍耶節悉,他收養了鄭信。拍耶節悉並非普通的商人,而是當時大城王朝的重臣。憑藉這層身份,鄭信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後來也被選入皇宮擔任侍衛。在皇宮當了侍衛就相當於給鄭信的履歷燙上了金,所以他成年後就被任命為巡撫官。

他當皇帝后送18缸鹹菜給家鄉人,卻被扔了17缸,一倒出來後悔不已

巡撫官是代表國王巡視地方民情的特派人員,和中國皇帝的欽差大臣是一個性質。這種差事,一般都能撈到大把的油水,但鄭信並非是一個貪財之人。他鐵面無私,為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獲得了非常高的聲望。因為立下了大功,鄭信被任命為達城軍政長官,盡心盡力地輔佐達城的老城主。老城主死後,年輕的鄭信也就自然而然的接了班,成為了擁有實權的一方諸侯。

他當皇帝后送18缸鹹菜給家鄉人,卻被扔了17缸,一倒出來後悔不已

1763年緬甸派軍入侵泰國,達信率部抵禦,最終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將緬軍擊退。1767年緬軍再次入侵,一舉攻破都城,宣告大城王朝滅亡。在吞併泰國後,極度膨脹的緬甸派軍北上,進攻當時的大清帝國。乾隆皇帝怒不可遏,派大軍反擊,小舅子傅恆也因此而死。緬甸為了面對清軍的壓力,不得不抽調在泰國的駐軍北上,這也給了鄭信收復失地的機會。

他當皇帝后送18缸鹹菜給家鄉人,卻被扔了17缸,一倒出來後悔不已

​在鄭信的努力下,大城得到了光復。但原本的首都已經殘破不堪,鄭信便將都城遷到了吞武裡。因為有整頓河山之功,鄭信也被推舉為新的國王,建立了吞武裡王朝。在統一了河山之後,鄭信主動遣使赴北京,向乾隆皇帝納貢稱臣,並在1777年得到了清王朝的承認。鄭信成為泰皇的消息傳到了潮州澄海,鄉親們聽說自己鄉里的後生在泰國當了皇帝,紛紛渡海前去泰國祝賀他。

他當皇帝后送18缸鹹菜給家鄉人,卻被扔了17缸,一倒出來後悔不已

鄉親們在和鄭信交流感情之後,轉眼間也到了返回家鄉的時候了。臨別之際,鄭信送給鄉親們18口大缸,裡面裝的滿滿的。鄭信囑咐鄉親們,一定要等到家之後再打開它,並讓他們平分了。但海上航行長路漫漫,鄉親們一開始還能按耐得住好奇心,但過了幾天還是沒忍住將缸打開了。鄉親們看到了缸裡的東西,紛紛氣不打一出來,原來缸裡都是鹹菜。

"

去過泰國首都曼谷旅遊的朋友,一定知道在吞武裡廣場上有一座“鄭皇達信紀念碑”,這座紀念碑紀念的是泰國吞武裡王朝國王、泰皇五大帝之首的鄭信。鄭信的父親鄭鏞是中國廣東潮州府澄海縣華富村人,因為清朝的禁海令斷了謀生之路而被迫前往泰國謀生。潮汕人做生意是一把好手,鄭信的父親也不例外,很快便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阿瑜陀耶城定居了下來,並娶了妻子、生下了鄭信。

他當皇帝后送18缸鹹菜給家鄉人,卻被扔了17缸,一倒出來後悔不已

鄭信還很小的時候,父親便英年早逝了,只留下了孤兒寡母。家裡沒了頂樑柱,母子倆的日子並不好過。好在父親生前結識了許多朋友,其中一位名叫拍耶節悉,他收養了鄭信。拍耶節悉並非普通的商人,而是當時大城王朝的重臣。憑藉這層身份,鄭信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後來也被選入皇宮擔任侍衛。在皇宮當了侍衛就相當於給鄭信的履歷燙上了金,所以他成年後就被任命為巡撫官。

他當皇帝后送18缸鹹菜給家鄉人,卻被扔了17缸,一倒出來後悔不已

巡撫官是代表國王巡視地方民情的特派人員,和中國皇帝的欽差大臣是一個性質。這種差事,一般都能撈到大把的油水,但鄭信並非是一個貪財之人。他鐵面無私,為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獲得了非常高的聲望。因為立下了大功,鄭信被任命為達城軍政長官,盡心盡力地輔佐達城的老城主。老城主死後,年輕的鄭信也就自然而然的接了班,成為了擁有實權的一方諸侯。

他當皇帝后送18缸鹹菜給家鄉人,卻被扔了17缸,一倒出來後悔不已

1763年緬甸派軍入侵泰國,達信率部抵禦,最終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將緬軍擊退。1767年緬軍再次入侵,一舉攻破都城,宣告大城王朝滅亡。在吞併泰國後,極度膨脹的緬甸派軍北上,進攻當時的大清帝國。乾隆皇帝怒不可遏,派大軍反擊,小舅子傅恆也因此而死。緬甸為了面對清軍的壓力,不得不抽調在泰國的駐軍北上,這也給了鄭信收復失地的機會。

他當皇帝后送18缸鹹菜給家鄉人,卻被扔了17缸,一倒出來後悔不已

​在鄭信的努力下,大城得到了光復。但原本的首都已經殘破不堪,鄭信便將都城遷到了吞武裡。因為有整頓河山之功,鄭信也被推舉為新的國王,建立了吞武裡王朝。在統一了河山之後,鄭信主動遣使赴北京,向乾隆皇帝納貢稱臣,並在1777年得到了清王朝的承認。鄭信成為泰皇的消息傳到了潮州澄海,鄉親們聽說自己鄉里的後生在泰國當了皇帝,紛紛渡海前去泰國祝賀他。

他當皇帝后送18缸鹹菜給家鄉人,卻被扔了17缸,一倒出來後悔不已

鄉親們在和鄭信交流感情之後,轉眼間也到了返回家鄉的時候了。臨別之際,鄭信送給鄉親們18口大缸,裡面裝的滿滿的。鄭信囑咐鄉親們,一定要等到家之後再打開它,並讓他們平分了。但海上航行長路漫漫,鄉親們一開始還能按耐得住好奇心,但過了幾天還是沒忍住將缸打開了。鄉親們看到了缸裡的東西,紛紛氣不打一出來,原來缸裡都是鹹菜。

他當皇帝后送18缸鹹菜給家鄉人,卻被扔了17缸,一倒出來後悔不已

老百姓的家裡誰缺鹹菜啊?居然還讓大傢伙平分!鄉親們非常不滿鄭信給他們送鹹菜,便一口氣將17口缸扔進了大海,只留了一口作紀念。等到了家鄉之後,鄉親們準備把鹹菜倒出來、把缸留下,卻發現了讓他們既羞愧又後悔的事情——缸底全是金銀珠寶。也就是說,他們在海上扔掉的17口大缸,是他們幾輩子都花不完的財富,這怎麼能不後悔?而他們還誤會了鄭信的一番好意,也難怪會羞愧。

"

去過泰國首都曼谷旅遊的朋友,一定知道在吞武裡廣場上有一座“鄭皇達信紀念碑”,這座紀念碑紀念的是泰國吞武裡王朝國王、泰皇五大帝之首的鄭信。鄭信的父親鄭鏞是中國廣東潮州府澄海縣華富村人,因為清朝的禁海令斷了謀生之路而被迫前往泰國謀生。潮汕人做生意是一把好手,鄭信的父親也不例外,很快便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阿瑜陀耶城定居了下來,並娶了妻子、生下了鄭信。

他當皇帝后送18缸鹹菜給家鄉人,卻被扔了17缸,一倒出來後悔不已

鄭信還很小的時候,父親便英年早逝了,只留下了孤兒寡母。家裡沒了頂樑柱,母子倆的日子並不好過。好在父親生前結識了許多朋友,其中一位名叫拍耶節悉,他收養了鄭信。拍耶節悉並非普通的商人,而是當時大城王朝的重臣。憑藉這層身份,鄭信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後來也被選入皇宮擔任侍衛。在皇宮當了侍衛就相當於給鄭信的履歷燙上了金,所以他成年後就被任命為巡撫官。

他當皇帝后送18缸鹹菜給家鄉人,卻被扔了17缸,一倒出來後悔不已

巡撫官是代表國王巡視地方民情的特派人員,和中國皇帝的欽差大臣是一個性質。這種差事,一般都能撈到大把的油水,但鄭信並非是一個貪財之人。他鐵面無私,為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獲得了非常高的聲望。因為立下了大功,鄭信被任命為達城軍政長官,盡心盡力地輔佐達城的老城主。老城主死後,年輕的鄭信也就自然而然的接了班,成為了擁有實權的一方諸侯。

他當皇帝后送18缸鹹菜給家鄉人,卻被扔了17缸,一倒出來後悔不已

1763年緬甸派軍入侵泰國,達信率部抵禦,最終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將緬軍擊退。1767年緬軍再次入侵,一舉攻破都城,宣告大城王朝滅亡。在吞併泰國後,極度膨脹的緬甸派軍北上,進攻當時的大清帝國。乾隆皇帝怒不可遏,派大軍反擊,小舅子傅恆也因此而死。緬甸為了面對清軍的壓力,不得不抽調在泰國的駐軍北上,這也給了鄭信收復失地的機會。

他當皇帝后送18缸鹹菜給家鄉人,卻被扔了17缸,一倒出來後悔不已

​在鄭信的努力下,大城得到了光復。但原本的首都已經殘破不堪,鄭信便將都城遷到了吞武裡。因為有整頓河山之功,鄭信也被推舉為新的國王,建立了吞武裡王朝。在統一了河山之後,鄭信主動遣使赴北京,向乾隆皇帝納貢稱臣,並在1777年得到了清王朝的承認。鄭信成為泰皇的消息傳到了潮州澄海,鄉親們聽說自己鄉里的後生在泰國當了皇帝,紛紛渡海前去泰國祝賀他。

他當皇帝后送18缸鹹菜給家鄉人,卻被扔了17缸,一倒出來後悔不已

鄉親們在和鄭信交流感情之後,轉眼間也到了返回家鄉的時候了。臨別之際,鄭信送給鄉親們18口大缸,裡面裝的滿滿的。鄭信囑咐鄉親們,一定要等到家之後再打開它,並讓他們平分了。但海上航行長路漫漫,鄉親們一開始還能按耐得住好奇心,但過了幾天還是沒忍住將缸打開了。鄉親們看到了缸裡的東西,紛紛氣不打一出來,原來缸裡都是鹹菜。

他當皇帝后送18缸鹹菜給家鄉人,卻被扔了17缸,一倒出來後悔不已

老百姓的家裡誰缺鹹菜啊?居然還讓大傢伙平分!鄉親們非常不滿鄭信給他們送鹹菜,便一口氣將17口缸扔進了大海,只留了一口作紀念。等到了家鄉之後,鄉親們準備把鹹菜倒出來、把缸留下,卻發現了讓他們既羞愧又後悔的事情——缸底全是金銀珠寶。也就是說,他們在海上扔掉的17口大缸,是他們幾輩子都花不完的財富,這怎麼能不後悔?而他們還誤會了鄭信的一番好意,也難怪會羞愧。

他當皇帝后送18缸鹹菜給家鄉人,卻被扔了17缸,一倒出來後悔不已

畢竟在當時,海盜眾多,如果明目張膽的給他們金銀珠寶,路上可能會招致殺身之禍。而如果直接告訴他們這是什麼,誰也無法保證他們在路上會不會因為爭奪財富而自相殘殺。這都是鄭信不願意看到的,所以他才想出了這個辦法。只可惜鄉親們並沒有理解鄭信的苦衷,反而還生了他的氣。鄭氏後人現在還保留著這一口缸,裡面的鹹菜和財寶自然也早已經處理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看事情千萬不能只看表面,更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畢竟以鄭信的財富和地位,自己也不會好意思拿鹹菜送給遠道而來的鄉親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