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停戰了,但戰鬥還在繼續,直到1963年最後一人投降'

"

與中國抗日戰爭相似,1950-1953年的朝鮮戰爭同樣存在著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並行的局面,在戰線後方戰鬥的朝鮮游擊隊員中,既有南朝鮮當地的左翼青年,也有從洛東江戰線上潰退下來的人民軍。即便在朝鮮戰爭正式停戰之後,他們仍在敵後堅持無望的鬥爭。

"

與中國抗日戰爭相似,1950-1953年的朝鮮戰爭同樣存在著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並行的局面,在戰線後方戰鬥的朝鮮游擊隊員中,既有南朝鮮當地的左翼青年,也有從洛東江戰線上潰退下來的人民軍。即便在朝鮮戰爭正式停戰之後,他們仍在敵後堅持無望的鬥爭。

朝鮮戰爭停戰了,但戰鬥還在繼續,直到1963年最後一人投降

韓國電影《南部軍》中的游擊隊員

一,戰前的鬥爭

南朝鮮游擊隊的正式稱呼是朝鮮半島南部遊擊軍,簡稱南部軍,基本都由和北朝鮮政權沒有多少淵源的南朝鮮勞動黨領導。在朝鮮戰爭正式爆發前,南部軍就開始了武裝鬥爭。1947年秋韓國臨時政府殘忍鎮壓大邱的罷工群眾,導致3000餘人遇害,南勞黨趁機正式開始了武裝鬥爭,不過主要領導人樸憲永、李承燁等卻都逃亡到北方。

1947年秋季起義的倖存者們被編成三個主要遊擊集群:以東部江原道的五臺山為中心的第一集群,以南部全羅南道的智異山為中心的第二集群和以東南部慶尚北道的太白山為中心的第三集群,由還留在南方的中央委員金三龍、李舟河和李相鉉負責指揮。樸憲永和李承燁則在北方開辦了一所江東學院,負責培訓滲透南方的特工。

"

與中國抗日戰爭相似,1950-1953年的朝鮮戰爭同樣存在著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並行的局面,在戰線後方戰鬥的朝鮮游擊隊員中,既有南朝鮮當地的左翼青年,也有從洛東江戰線上潰退下來的人民軍。即便在朝鮮戰爭正式停戰之後,他們仍在敵後堅持無望的鬥爭。

朝鮮戰爭停戰了,但戰鬥還在繼續,直到1963年最後一人投降

韓國電影《南部軍》中的游擊隊員

一,戰前的鬥爭

南朝鮮游擊隊的正式稱呼是朝鮮半島南部遊擊軍,簡稱南部軍,基本都由和北朝鮮政權沒有多少淵源的南朝鮮勞動黨領導。在朝鮮戰爭正式爆發前,南部軍就開始了武裝鬥爭。1947年秋韓國臨時政府殘忍鎮壓大邱的罷工群眾,導致3000餘人遇害,南勞黨趁機正式開始了武裝鬥爭,不過主要領導人樸憲永、李承燁等卻都逃亡到北方。

1947年秋季起義的倖存者們被編成三個主要遊擊集群:以東部江原道的五臺山為中心的第一集群,以南部全羅南道的智異山為中心的第二集群和以東南部慶尚北道的太白山為中心的第三集群,由還留在南方的中央委員金三龍、李舟河和李相鉉負責指揮。樸憲永和李承燁則在北方開辦了一所江東學院,負責培訓滲透南方的特工。

朝鮮戰爭停戰了,但戰鬥還在繼續,直到1963年最後一人投降

韓軍鎮壓麗天順水起義

1948年濟州島四三事件的爆發使得濟州島漢拿山成為南部軍的第四個遊擊集群,由著名的遊擊運動領導人金達三指揮,不過他手頭的兵力有限,最多時不滿千人。為了鎮壓起義,在殘忍的前日軍軍士、第11團團長宋堯讚的指揮下,韓軍對濟州島海岸線五公里以外的地區實行三光政策。金達三苦戰一年後被迫隻身逃回朝鮮,他的副手李德九則不幸陣亡

1948年發生的麗天順水起義為智異山遊擊集群增添了一千多生力軍,其指揮官前韓軍中尉金智河甚至因在一次戰鬥中擊斃韓軍第12團團長白仁杰上校而聲名鵲起。然而好景不長,在擁有掃蕩我抗日根據地經驗的前日軍軍官白善燁和鍾日權的圍剿揮下,金智河最終在一次戰鬥中受重傷不治身亡。

二,配合正面戰場

朝鮮方面並非完全不支持南朝鮮的武裝鬥爭,1949年6月南北勞動黨組織合併後,朝鮮就經常派遣受過訓的特工穿越三八線南下支援南部軍。然而此時南部軍的主力已經基本覆滅,李達三指揮的滲透部隊在人煙稀少的五臺山區又無法建立穩固的根據地。在白善燁的反擊下,朝鮮的滲透部隊基本去一波掛一波,在戰爭爆發前一個月李達三最終停止了滲透作戰,韓國總統李承晚也趁機向外界宣佈,韓國已經獲得了反游擊戰的勝利。

朝鮮戰爭正式爆發前,樸憲永曾向金日成提議讓南勞黨地下組織發動20萬人的大起義來支援正面作戰,但這個提議被金達三的一份報告否決。金達三經調查發現,南勞黨地下組織被破壞嚴重,不僅已無力組織如此大規模的武裝起義,反而會提前走漏朝鮮解放南方的具體時間。

"

與中國抗日戰爭相似,1950-1953年的朝鮮戰爭同樣存在著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並行的局面,在戰線後方戰鬥的朝鮮游擊隊員中,既有南朝鮮當地的左翼青年,也有從洛東江戰線上潰退下來的人民軍。即便在朝鮮戰爭正式停戰之後,他們仍在敵後堅持無望的鬥爭。

朝鮮戰爭停戰了,但戰鬥還在繼續,直到1963年最後一人投降

韓國電影《南部軍》中的游擊隊員

一,戰前的鬥爭

南朝鮮游擊隊的正式稱呼是朝鮮半島南部遊擊軍,簡稱南部軍,基本都由和北朝鮮政權沒有多少淵源的南朝鮮勞動黨領導。在朝鮮戰爭正式爆發前,南部軍就開始了武裝鬥爭。1947年秋韓國臨時政府殘忍鎮壓大邱的罷工群眾,導致3000餘人遇害,南勞黨趁機正式開始了武裝鬥爭,不過主要領導人樸憲永、李承燁等卻都逃亡到北方。

1947年秋季起義的倖存者們被編成三個主要遊擊集群:以東部江原道的五臺山為中心的第一集群,以南部全羅南道的智異山為中心的第二集群和以東南部慶尚北道的太白山為中心的第三集群,由還留在南方的中央委員金三龍、李舟河和李相鉉負責指揮。樸憲永和李承燁則在北方開辦了一所江東學院,負責培訓滲透南方的特工。

朝鮮戰爭停戰了,但戰鬥還在繼續,直到1963年最後一人投降

韓軍鎮壓麗天順水起義

1948年濟州島四三事件的爆發使得濟州島漢拿山成為南部軍的第四個遊擊集群,由著名的遊擊運動領導人金達三指揮,不過他手頭的兵力有限,最多時不滿千人。為了鎮壓起義,在殘忍的前日軍軍士、第11團團長宋堯讚的指揮下,韓軍對濟州島海岸線五公里以外的地區實行三光政策。金達三苦戰一年後被迫隻身逃回朝鮮,他的副手李德九則不幸陣亡

1948年發生的麗天順水起義為智異山遊擊集群增添了一千多生力軍,其指揮官前韓軍中尉金智河甚至因在一次戰鬥中擊斃韓軍第12團團長白仁杰上校而聲名鵲起。然而好景不長,在擁有掃蕩我抗日根據地經驗的前日軍軍官白善燁和鍾日權的圍剿揮下,金智河最終在一次戰鬥中受重傷不治身亡。

二,配合正面戰場

朝鮮方面並非完全不支持南朝鮮的武裝鬥爭,1949年6月南北勞動黨組織合併後,朝鮮就經常派遣受過訓的特工穿越三八線南下支援南部軍。然而此時南部軍的主力已經基本覆滅,李達三指揮的滲透部隊在人煙稀少的五臺山區又無法建立穩固的根據地。在白善燁的反擊下,朝鮮的滲透部隊基本去一波掛一波,在戰爭爆發前一個月李達三最終停止了滲透作戰,韓國總統李承晚也趁機向外界宣佈,韓國已經獲得了反游擊戰的勝利。

朝鮮戰爭正式爆發前,樸憲永曾向金日成提議讓南勞黨地下組織發動20萬人的大起義來支援正面作戰,但這個提議被金達三的一份報告否決。金達三經調查發現,南勞黨地下組織被破壞嚴重,不僅已無力組織如此大規模的武裝起義,反而會提前走漏朝鮮解放南方的具體時間。

朝鮮戰爭停戰了,但戰鬥還在繼續,直到1963年最後一人投降

志願軍與朝鮮游擊隊會師

因此當戰爭爆發時,倖存的南勞黨游擊隊仍在深山密林中休整,直到看到逃難的韓國老百姓和追擊的朝鮮坦克才明白外界已經變天。不過朝鮮方面對這些地下黨員並不信任,要求他們重新進行組織登記,畢竟其領導人金三龍和李舟河都是被自己人出賣而犧牲。

洛東江戰役期間,南勞黨地下黨員協同北朝鮮特工混雜在南逃的韓國難民之中,對美韓軍戰線後方的軍事設施和警察據點進行了頻繁襲擊,但戰果不大。為了維護戰線後方的穩定,美韓軍也針鋒相對地組建了多個反遊擊警察大隊捕殺游擊隊員。據統計整個戰役期間,聯軍在釜山防禦圈內共捕殺游擊隊員4000餘人,並且破獲了以韓國馬山地區地方官員為首的南勞黨地下情報機構。

三,重建南部軍

仁川登陸後,洛東江前線朝鮮人民軍土崩瓦解,其中第一軍團的老兵們拋棄了一切重武器,與從西部各道撤退的地方工作人員、左翼青年一起逃入智異山中,進行長久游擊戰爭。美韓軍越過三八線後,尚在三八線以南的人民軍各部隊統一整編為第二軍團,共有十多個師團的番號2萬多人,由朝鮮將領崔賢統一指揮。第二軍團在志願軍入朝作戰期間在三八線以南廣泛發動襲擊,對正面戰場起了很大支援作用。

1951年7月,朝鮮戰爭進入僵持階段,參戰雙方開始進行停戰談判,為了使部隊得到休整,第二軍團決定返回戰線以北,但部隊中的南勞黨游擊隊對此產生不滿,這等於是讓他們完全放棄掉過去四年浴血鬥爭的成果。於是在南勞黨中央委員李鉉相的帶領下,第51師團、第81師團及第92師團脫離第二軍團序列,決定留在南方堅持鬥爭,並宣佈恢復南部軍的稱號。

"

與中國抗日戰爭相似,1950-1953年的朝鮮戰爭同樣存在著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並行的局面,在戰線後方戰鬥的朝鮮游擊隊員中,既有南朝鮮當地的左翼青年,也有從洛東江戰線上潰退下來的人民軍。即便在朝鮮戰爭正式停戰之後,他們仍在敵後堅持無望的鬥爭。

朝鮮戰爭停戰了,但戰鬥還在繼續,直到1963年最後一人投降

韓國電影《南部軍》中的游擊隊員

一,戰前的鬥爭

南朝鮮游擊隊的正式稱呼是朝鮮半島南部遊擊軍,簡稱南部軍,基本都由和北朝鮮政權沒有多少淵源的南朝鮮勞動黨領導。在朝鮮戰爭正式爆發前,南部軍就開始了武裝鬥爭。1947年秋韓國臨時政府殘忍鎮壓大邱的罷工群眾,導致3000餘人遇害,南勞黨趁機正式開始了武裝鬥爭,不過主要領導人樸憲永、李承燁等卻都逃亡到北方。

1947年秋季起義的倖存者們被編成三個主要遊擊集群:以東部江原道的五臺山為中心的第一集群,以南部全羅南道的智異山為中心的第二集群和以東南部慶尚北道的太白山為中心的第三集群,由還留在南方的中央委員金三龍、李舟河和李相鉉負責指揮。樸憲永和李承燁則在北方開辦了一所江東學院,負責培訓滲透南方的特工。

朝鮮戰爭停戰了,但戰鬥還在繼續,直到1963年最後一人投降

韓軍鎮壓麗天順水起義

1948年濟州島四三事件的爆發使得濟州島漢拿山成為南部軍的第四個遊擊集群,由著名的遊擊運動領導人金達三指揮,不過他手頭的兵力有限,最多時不滿千人。為了鎮壓起義,在殘忍的前日軍軍士、第11團團長宋堯讚的指揮下,韓軍對濟州島海岸線五公里以外的地區實行三光政策。金達三苦戰一年後被迫隻身逃回朝鮮,他的副手李德九則不幸陣亡

1948年發生的麗天順水起義為智異山遊擊集群增添了一千多生力軍,其指揮官前韓軍中尉金智河甚至因在一次戰鬥中擊斃韓軍第12團團長白仁杰上校而聲名鵲起。然而好景不長,在擁有掃蕩我抗日根據地經驗的前日軍軍官白善燁和鍾日權的圍剿揮下,金智河最終在一次戰鬥中受重傷不治身亡。

二,配合正面戰場

朝鮮方面並非完全不支持南朝鮮的武裝鬥爭,1949年6月南北勞動黨組織合併後,朝鮮就經常派遣受過訓的特工穿越三八線南下支援南部軍。然而此時南部軍的主力已經基本覆滅,李達三指揮的滲透部隊在人煙稀少的五臺山區又無法建立穩固的根據地。在白善燁的反擊下,朝鮮的滲透部隊基本去一波掛一波,在戰爭爆發前一個月李達三最終停止了滲透作戰,韓國總統李承晚也趁機向外界宣佈,韓國已經獲得了反游擊戰的勝利。

朝鮮戰爭正式爆發前,樸憲永曾向金日成提議讓南勞黨地下組織發動20萬人的大起義來支援正面作戰,但這個提議被金達三的一份報告否決。金達三經調查發現,南勞黨地下組織被破壞嚴重,不僅已無力組織如此大規模的武裝起義,反而會提前走漏朝鮮解放南方的具體時間。

朝鮮戰爭停戰了,但戰鬥還在繼續,直到1963年最後一人投降

志願軍與朝鮮游擊隊會師

因此當戰爭爆發時,倖存的南勞黨游擊隊仍在深山密林中休整,直到看到逃難的韓國老百姓和追擊的朝鮮坦克才明白外界已經變天。不過朝鮮方面對這些地下黨員並不信任,要求他們重新進行組織登記,畢竟其領導人金三龍和李舟河都是被自己人出賣而犧牲。

洛東江戰役期間,南勞黨地下黨員協同北朝鮮特工混雜在南逃的韓國難民之中,對美韓軍戰線後方的軍事設施和警察據點進行了頻繁襲擊,但戰果不大。為了維護戰線後方的穩定,美韓軍也針鋒相對地組建了多個反遊擊警察大隊捕殺游擊隊員。據統計整個戰役期間,聯軍在釜山防禦圈內共捕殺游擊隊員4000餘人,並且破獲了以韓國馬山地區地方官員為首的南勞黨地下情報機構。

三,重建南部軍

仁川登陸後,洛東江前線朝鮮人民軍土崩瓦解,其中第一軍團的老兵們拋棄了一切重武器,與從西部各道撤退的地方工作人員、左翼青年一起逃入智異山中,進行長久游擊戰爭。美韓軍越過三八線後,尚在三八線以南的人民軍各部隊統一整編為第二軍團,共有十多個師團的番號2萬多人,由朝鮮將領崔賢統一指揮。第二軍團在志願軍入朝作戰期間在三八線以南廣泛發動襲擊,對正面戰場起了很大支援作用。

1951年7月,朝鮮戰爭進入僵持階段,參戰雙方開始進行停戰談判,為了使部隊得到休整,第二軍團決定返回戰線以北,但部隊中的南勞黨游擊隊對此產生不滿,這等於是讓他們完全放棄掉過去四年浴血鬥爭的成果。於是在南勞黨中央委員李鉉相的帶領下,第51師團、第81師團及第92師團脫離第二軍團序列,決定留在南方堅持鬥爭,並宣佈恢復南部軍的稱號。

朝鮮戰爭停戰了,但戰鬥還在繼續,直到1963年最後一人投降

南勞黨中央委員李鉉相

南部軍依然在五臺山、太白山和智異山三個老根據地活動,其中以李鉉相親自指揮的智異山集團最為活躍。根據韓國諜報部門的情報顯示,起初重返智異山根據地的南部軍只有武裝分子766人及非武裝人員3076人,但隨著他們不斷招兵買馬,很快便發展到2萬餘人,當地老百姓甚至形容這裡“白天是大韓民國,晚上是人民共和國”。

四,智異山大討伐

南部軍的壯大受到了美軍的重視,美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命令韓國第一軍軍長白善燁限期剿滅南部軍。白善燁曾在1949年冬討伐過智異山,他認為該地南部軍的核心部隊不過三千餘人,加之受到冬季缺糧和彈藥補給不足的困擾,動用兩個師的兵力綽綽有餘。參戰的部隊為曾在濟州島大開殺戒的宋堯贊准將的首都師和在春季討伐過智異山的崔榮喜准將的第8師。

白善燁的計劃是,對智異山區建立兩個內外包圍圈,外包圍圈主要由各警察大隊負責,封鎖通往外界的各主要道路、隘口,內包圍圈則由兩個韓軍步兵師負責追擊南部軍主力,不給他們留下喘息的機會。由於缺乏情報,戰前南部軍對這次大討伐尚無有效準備,到1951年11月末其各部隊還在進行冬季糧食的徵收工作。

"

與中國抗日戰爭相似,1950-1953年的朝鮮戰爭同樣存在著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並行的局面,在戰線後方戰鬥的朝鮮游擊隊員中,既有南朝鮮當地的左翼青年,也有從洛東江戰線上潰退下來的人民軍。即便在朝鮮戰爭正式停戰之後,他們仍在敵後堅持無望的鬥爭。

朝鮮戰爭停戰了,但戰鬥還在繼續,直到1963年最後一人投降

韓國電影《南部軍》中的游擊隊員

一,戰前的鬥爭

南朝鮮游擊隊的正式稱呼是朝鮮半島南部遊擊軍,簡稱南部軍,基本都由和北朝鮮政權沒有多少淵源的南朝鮮勞動黨領導。在朝鮮戰爭正式爆發前,南部軍就開始了武裝鬥爭。1947年秋韓國臨時政府殘忍鎮壓大邱的罷工群眾,導致3000餘人遇害,南勞黨趁機正式開始了武裝鬥爭,不過主要領導人樸憲永、李承燁等卻都逃亡到北方。

1947年秋季起義的倖存者們被編成三個主要遊擊集群:以東部江原道的五臺山為中心的第一集群,以南部全羅南道的智異山為中心的第二集群和以東南部慶尚北道的太白山為中心的第三集群,由還留在南方的中央委員金三龍、李舟河和李相鉉負責指揮。樸憲永和李承燁則在北方開辦了一所江東學院,負責培訓滲透南方的特工。

朝鮮戰爭停戰了,但戰鬥還在繼續,直到1963年最後一人投降

韓軍鎮壓麗天順水起義

1948年濟州島四三事件的爆發使得濟州島漢拿山成為南部軍的第四個遊擊集群,由著名的遊擊運動領導人金達三指揮,不過他手頭的兵力有限,最多時不滿千人。為了鎮壓起義,在殘忍的前日軍軍士、第11團團長宋堯讚的指揮下,韓軍對濟州島海岸線五公里以外的地區實行三光政策。金達三苦戰一年後被迫隻身逃回朝鮮,他的副手李德九則不幸陣亡

1948年發生的麗天順水起義為智異山遊擊集群增添了一千多生力軍,其指揮官前韓軍中尉金智河甚至因在一次戰鬥中擊斃韓軍第12團團長白仁杰上校而聲名鵲起。然而好景不長,在擁有掃蕩我抗日根據地經驗的前日軍軍官白善燁和鍾日權的圍剿揮下,金智河最終在一次戰鬥中受重傷不治身亡。

二,配合正面戰場

朝鮮方面並非完全不支持南朝鮮的武裝鬥爭,1949年6月南北勞動黨組織合併後,朝鮮就經常派遣受過訓的特工穿越三八線南下支援南部軍。然而此時南部軍的主力已經基本覆滅,李達三指揮的滲透部隊在人煙稀少的五臺山區又無法建立穩固的根據地。在白善燁的反擊下,朝鮮的滲透部隊基本去一波掛一波,在戰爭爆發前一個月李達三最終停止了滲透作戰,韓國總統李承晚也趁機向外界宣佈,韓國已經獲得了反游擊戰的勝利。

朝鮮戰爭正式爆發前,樸憲永曾向金日成提議讓南勞黨地下組織發動20萬人的大起義來支援正面作戰,但這個提議被金達三的一份報告否決。金達三經調查發現,南勞黨地下組織被破壞嚴重,不僅已無力組織如此大規模的武裝起義,反而會提前走漏朝鮮解放南方的具體時間。

朝鮮戰爭停戰了,但戰鬥還在繼續,直到1963年最後一人投降

志願軍與朝鮮游擊隊會師

因此當戰爭爆發時,倖存的南勞黨游擊隊仍在深山密林中休整,直到看到逃難的韓國老百姓和追擊的朝鮮坦克才明白外界已經變天。不過朝鮮方面對這些地下黨員並不信任,要求他們重新進行組織登記,畢竟其領導人金三龍和李舟河都是被自己人出賣而犧牲。

洛東江戰役期間,南勞黨地下黨員協同北朝鮮特工混雜在南逃的韓國難民之中,對美韓軍戰線後方的軍事設施和警察據點進行了頻繁襲擊,但戰果不大。為了維護戰線後方的穩定,美韓軍也針鋒相對地組建了多個反遊擊警察大隊捕殺游擊隊員。據統計整個戰役期間,聯軍在釜山防禦圈內共捕殺游擊隊員4000餘人,並且破獲了以韓國馬山地區地方官員為首的南勞黨地下情報機構。

三,重建南部軍

仁川登陸後,洛東江前線朝鮮人民軍土崩瓦解,其中第一軍團的老兵們拋棄了一切重武器,與從西部各道撤退的地方工作人員、左翼青年一起逃入智異山中,進行長久游擊戰爭。美韓軍越過三八線後,尚在三八線以南的人民軍各部隊統一整編為第二軍團,共有十多個師團的番號2萬多人,由朝鮮將領崔賢統一指揮。第二軍團在志願軍入朝作戰期間在三八線以南廣泛發動襲擊,對正面戰場起了很大支援作用。

1951年7月,朝鮮戰爭進入僵持階段,參戰雙方開始進行停戰談判,為了使部隊得到休整,第二軍團決定返回戰線以北,但部隊中的南勞黨游擊隊對此產生不滿,這等於是讓他們完全放棄掉過去四年浴血鬥爭的成果。於是在南勞黨中央委員李鉉相的帶領下,第51師團、第81師團及第92師團脫離第二軍團序列,決定留在南方堅持鬥爭,並宣佈恢復南部軍的稱號。

朝鮮戰爭停戰了,但戰鬥還在繼續,直到1963年最後一人投降

南勞黨中央委員李鉉相

南部軍依然在五臺山、太白山和智異山三個老根據地活動,其中以李鉉相親自指揮的智異山集團最為活躍。根據韓國諜報部門的情報顯示,起初重返智異山根據地的南部軍只有武裝分子766人及非武裝人員3076人,但隨著他們不斷招兵買馬,很快便發展到2萬餘人,當地老百姓甚至形容這裡“白天是大韓民國,晚上是人民共和國”。

四,智異山大討伐

南部軍的壯大受到了美軍的重視,美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命令韓國第一軍軍長白善燁限期剿滅南部軍。白善燁曾在1949年冬討伐過智異山,他認為該地南部軍的核心部隊不過三千餘人,加之受到冬季缺糧和彈藥補給不足的困擾,動用兩個師的兵力綽綽有餘。參戰的部隊為曾在濟州島大開殺戒的宋堯贊准將的首都師和在春季討伐過智異山的崔榮喜准將的第8師。

白善燁的計劃是,對智異山區建立兩個內外包圍圈,外包圍圈主要由各警察大隊負責,封鎖通往外界的各主要道路、隘口,內包圍圈則由兩個韓軍步兵師負責追擊南部軍主力,不給他們留下喘息的機會。由於缺乏情報,戰前南部軍對這次大討伐尚無有效準備,到1951年11月末其各部隊還在進行冬季糧食的徵收工作。

朝鮮戰爭停戰了,但戰鬥還在繼續,直到1963年最後一人投降

1960年的崔榮喜與宋堯贊(右)

1951年12月1日,在美軍戰機的掩護下,韓軍首都師和第8師迅速挺進智異山區,以團為單位進行搜山討伐。南部軍各部隊根據以往反掃蕩經驗,一經接觸便扭頭就跑。白善燁雖然暫時沒有捕捉到南部軍主力,但摧毀了其在智異山區的大部分倉庫和隱蔽所,繳獲了大量南部軍準備用於過冬的彈藥、糧食和技術裝備,為之後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討伐隨後進入第二階段,南部軍以為這次韓軍會像以往幾次討伐一樣沒過多久就無功而返,但這次他們大錯特錯了,白善燁完全沒給他們留下喘息的機會。韓軍兩個師在內包圍圈內連續追擊南部軍兩個月,疲於奔命的游擊隊員缺衣少糧,不是凍死餓死就是乖乖做了俘虜。特別是在1月19日的智異山南坡伏擊戰中,南部軍主力遭到韓軍的大屠殺,幾乎全軍覆沒。

五,南部軍的末日

截止到1952年1月末,韓軍共宣佈共殲滅游擊隊員1.9萬餘人,其中慶南道黨委員長南慶禹、第57師團長李永會、政委金義章全部陣亡,第68師團參謀長李旭被俘。韓軍在智異山一直逗留到3月15日才離開,此時白善燁估計當地游擊隊員數量已下降至3000人以下,並且核心組織已經基本被摧毀。儘管如此,倖存南部軍餘部在李鉉相的帶領下繼續堅持戰鬥。

1953年7月朝鮮戰爭正式停戰,南部軍倖存的戰士們可以算是完全被拋棄,因為停戰條款中根本沒有提到他們的狀況。在這種情況下僅存的南勞黨中央委員李鉉相依然沒有選擇投降,而是指揮南部軍殘部進行襲擊活動。兩個月後李鉉相被游擊隊中的北朝鮮人從背後射殺,具體原因成迷,大概和他是樸憲永的鐵桿支持者有關。

"

與中國抗日戰爭相似,1950-1953年的朝鮮戰爭同樣存在著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並行的局面,在戰線後方戰鬥的朝鮮游擊隊員中,既有南朝鮮當地的左翼青年,也有從洛東江戰線上潰退下來的人民軍。即便在朝鮮戰爭正式停戰之後,他們仍在敵後堅持無望的鬥爭。

朝鮮戰爭停戰了,但戰鬥還在繼續,直到1963年最後一人投降

韓國電影《南部軍》中的游擊隊員

一,戰前的鬥爭

南朝鮮游擊隊的正式稱呼是朝鮮半島南部遊擊軍,簡稱南部軍,基本都由和北朝鮮政權沒有多少淵源的南朝鮮勞動黨領導。在朝鮮戰爭正式爆發前,南部軍就開始了武裝鬥爭。1947年秋韓國臨時政府殘忍鎮壓大邱的罷工群眾,導致3000餘人遇害,南勞黨趁機正式開始了武裝鬥爭,不過主要領導人樸憲永、李承燁等卻都逃亡到北方。

1947年秋季起義的倖存者們被編成三個主要遊擊集群:以東部江原道的五臺山為中心的第一集群,以南部全羅南道的智異山為中心的第二集群和以東南部慶尚北道的太白山為中心的第三集群,由還留在南方的中央委員金三龍、李舟河和李相鉉負責指揮。樸憲永和李承燁則在北方開辦了一所江東學院,負責培訓滲透南方的特工。

朝鮮戰爭停戰了,但戰鬥還在繼續,直到1963年最後一人投降

韓軍鎮壓麗天順水起義

1948年濟州島四三事件的爆發使得濟州島漢拿山成為南部軍的第四個遊擊集群,由著名的遊擊運動領導人金達三指揮,不過他手頭的兵力有限,最多時不滿千人。為了鎮壓起義,在殘忍的前日軍軍士、第11團團長宋堯讚的指揮下,韓軍對濟州島海岸線五公里以外的地區實行三光政策。金達三苦戰一年後被迫隻身逃回朝鮮,他的副手李德九則不幸陣亡

1948年發生的麗天順水起義為智異山遊擊集群增添了一千多生力軍,其指揮官前韓軍中尉金智河甚至因在一次戰鬥中擊斃韓軍第12團團長白仁杰上校而聲名鵲起。然而好景不長,在擁有掃蕩我抗日根據地經驗的前日軍軍官白善燁和鍾日權的圍剿揮下,金智河最終在一次戰鬥中受重傷不治身亡。

二,配合正面戰場

朝鮮方面並非完全不支持南朝鮮的武裝鬥爭,1949年6月南北勞動黨組織合併後,朝鮮就經常派遣受過訓的特工穿越三八線南下支援南部軍。然而此時南部軍的主力已經基本覆滅,李達三指揮的滲透部隊在人煙稀少的五臺山區又無法建立穩固的根據地。在白善燁的反擊下,朝鮮的滲透部隊基本去一波掛一波,在戰爭爆發前一個月李達三最終停止了滲透作戰,韓國總統李承晚也趁機向外界宣佈,韓國已經獲得了反游擊戰的勝利。

朝鮮戰爭正式爆發前,樸憲永曾向金日成提議讓南勞黨地下組織發動20萬人的大起義來支援正面作戰,但這個提議被金達三的一份報告否決。金達三經調查發現,南勞黨地下組織被破壞嚴重,不僅已無力組織如此大規模的武裝起義,反而會提前走漏朝鮮解放南方的具體時間。

朝鮮戰爭停戰了,但戰鬥還在繼續,直到1963年最後一人投降

志願軍與朝鮮游擊隊會師

因此當戰爭爆發時,倖存的南勞黨游擊隊仍在深山密林中休整,直到看到逃難的韓國老百姓和追擊的朝鮮坦克才明白外界已經變天。不過朝鮮方面對這些地下黨員並不信任,要求他們重新進行組織登記,畢竟其領導人金三龍和李舟河都是被自己人出賣而犧牲。

洛東江戰役期間,南勞黨地下黨員協同北朝鮮特工混雜在南逃的韓國難民之中,對美韓軍戰線後方的軍事設施和警察據點進行了頻繁襲擊,但戰果不大。為了維護戰線後方的穩定,美韓軍也針鋒相對地組建了多個反遊擊警察大隊捕殺游擊隊員。據統計整個戰役期間,聯軍在釜山防禦圈內共捕殺游擊隊員4000餘人,並且破獲了以韓國馬山地區地方官員為首的南勞黨地下情報機構。

三,重建南部軍

仁川登陸後,洛東江前線朝鮮人民軍土崩瓦解,其中第一軍團的老兵們拋棄了一切重武器,與從西部各道撤退的地方工作人員、左翼青年一起逃入智異山中,進行長久游擊戰爭。美韓軍越過三八線後,尚在三八線以南的人民軍各部隊統一整編為第二軍團,共有十多個師團的番號2萬多人,由朝鮮將領崔賢統一指揮。第二軍團在志願軍入朝作戰期間在三八線以南廣泛發動襲擊,對正面戰場起了很大支援作用。

1951年7月,朝鮮戰爭進入僵持階段,參戰雙方開始進行停戰談判,為了使部隊得到休整,第二軍團決定返回戰線以北,但部隊中的南勞黨游擊隊對此產生不滿,這等於是讓他們完全放棄掉過去四年浴血鬥爭的成果。於是在南勞黨中央委員李鉉相的帶領下,第51師團、第81師團及第92師團脫離第二軍團序列,決定留在南方堅持鬥爭,並宣佈恢復南部軍的稱號。

朝鮮戰爭停戰了,但戰鬥還在繼續,直到1963年最後一人投降

南勞黨中央委員李鉉相

南部軍依然在五臺山、太白山和智異山三個老根據地活動,其中以李鉉相親自指揮的智異山集團最為活躍。根據韓國諜報部門的情報顯示,起初重返智異山根據地的南部軍只有武裝分子766人及非武裝人員3076人,但隨著他們不斷招兵買馬,很快便發展到2萬餘人,當地老百姓甚至形容這裡“白天是大韓民國,晚上是人民共和國”。

四,智異山大討伐

南部軍的壯大受到了美軍的重視,美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命令韓國第一軍軍長白善燁限期剿滅南部軍。白善燁曾在1949年冬討伐過智異山,他認為該地南部軍的核心部隊不過三千餘人,加之受到冬季缺糧和彈藥補給不足的困擾,動用兩個師的兵力綽綽有餘。參戰的部隊為曾在濟州島大開殺戒的宋堯贊准將的首都師和在春季討伐過智異山的崔榮喜准將的第8師。

白善燁的計劃是,對智異山區建立兩個內外包圍圈,外包圍圈主要由各警察大隊負責,封鎖通往外界的各主要道路、隘口,內包圍圈則由兩個韓軍步兵師負責追擊南部軍主力,不給他們留下喘息的機會。由於缺乏情報,戰前南部軍對這次大討伐尚無有效準備,到1951年11月末其各部隊還在進行冬季糧食的徵收工作。

朝鮮戰爭停戰了,但戰鬥還在繼續,直到1963年最後一人投降

1960年的崔榮喜與宋堯贊(右)

1951年12月1日,在美軍戰機的掩護下,韓軍首都師和第8師迅速挺進智異山區,以團為單位進行搜山討伐。南部軍各部隊根據以往反掃蕩經驗,一經接觸便扭頭就跑。白善燁雖然暫時沒有捕捉到南部軍主力,但摧毀了其在智異山區的大部分倉庫和隱蔽所,繳獲了大量南部軍準備用於過冬的彈藥、糧食和技術裝備,為之後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討伐隨後進入第二階段,南部軍以為這次韓軍會像以往幾次討伐一樣沒過多久就無功而返,但這次他們大錯特錯了,白善燁完全沒給他們留下喘息的機會。韓軍兩個師在內包圍圈內連續追擊南部軍兩個月,疲於奔命的游擊隊員缺衣少糧,不是凍死餓死就是乖乖做了俘虜。特別是在1月19日的智異山南坡伏擊戰中,南部軍主力遭到韓軍的大屠殺,幾乎全軍覆沒。

五,南部軍的末日

截止到1952年1月末,韓軍共宣佈共殲滅游擊隊員1.9萬餘人,其中慶南道黨委員長南慶禹、第57師團長李永會、政委金義章全部陣亡,第68師團參謀長李旭被俘。韓軍在智異山一直逗留到3月15日才離開,此時白善燁估計當地游擊隊員數量已下降至3000人以下,並且核心組織已經基本被摧毀。儘管如此,倖存南部軍餘部在李鉉相的帶領下繼續堅持戰鬥。

1953年7月朝鮮戰爭正式停戰,南部軍倖存的戰士們可以算是完全被拋棄,因為停戰條款中根本沒有提到他們的狀況。在這種情況下僅存的南勞黨中央委員李鉉相依然沒有選擇投降,而是指揮南部軍殘部進行襲擊活動。兩個月後李鉉相被游擊隊中的北朝鮮人從背後射殺,具體原因成迷,大概和他是樸憲永的鐵桿支持者有關。

朝鮮戰爭停戰了,但戰鬥還在繼續,直到1963年最後一人投降

被韓軍俘虜的游擊隊員

成建制的南部軍小部隊一直堅持到1954年,而殘存的個別游擊隊員則堅持的更久。1963年游擊隊員李洪下山投降,他一度被稱為是“最後的游擊隊員”,但幾個月後又有幾名游擊隊員的屍體在韓國山區一處隱蔽據點內被發現,他們是在大量飲酒後相繼飲彈自盡的,可以說是陷入了非常絕望的境地。

對於南部軍的研究,朝鮮由於各種原因,因此一般限於三八線失守後的在北方敵後的游擊隊,韓國在這一領域則長期屬於禁區,這段歷史被兩個國家刻意遺忘了。直到八十年代末韓國民主化運動後,一批關於南部軍的研究成果才相繼面世。作為時代悲劇的產物,2000年後一些韓國民眾對這群逝去的人們進行了紀念活動,但遭到了韓國右翼保守勢力的不滿和抵制。

本文作者:迪爾,“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友情提示:本號已加入版權保護,任何敢於抄襲洗稿者,都將受到“視覺中國”式維權打擊,代價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謂言之不預也。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